为人与为学
摘要:一个人的学识永远不会等同于一个人的道德;为人不好,为学再好,也可
能成为害群之马;我们的德育现状不容乐观;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重视德育;幸
福家庭需要我们重视德育;教学部门应担负起育人重任。
关键词:德育现状和谐社会幸福家庭育人重任
我们的人民知道,一个人的学识永远不会等同于一个人的道德,永远不会因为
一个人有一定的学识,就说明那人一定有社会道德。学识就是学识,在面对社会的
正义和道德的时候,它什么都说明不了。
那些道貌岸然的君子形象,在历史上他们往往是最可耻的东西。一个贪官落
马,一个普通人沦为罪犯,固然有他个人的原因,但不能不说是社会孕育的结果,教
育部门更是难辞其咎。一个人为人不好,为学再好,也可能成为害群之马。而学校
不仅是教人“为学”的地方,又要是教人“为人”的地方。
一、德育现状
今天,我们的教育又是怎样重视德育的呢?幼儿园即开设语文、数学、英语、
品德、体育、音乐、美术等科目,但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最关心的是:拼音念得准
不准;字会认多少;学会了几个数平;10以内的加减法会多少;英语会说几个单词,却
很少有人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好不好,文明礼仪懂多少。
到了小学,家长最头疼的是孩子对英语不感兴趣,升初中时也只考语文和数学,
从高分依次录取。到了初中又怎么样呢?数学、英语渐渐学得吃力,然后黑门,最后
厌学,前途无望,自暴自弃,无所事事,这时候再不重视对他们的德育,那真的是一无
所有。
升高中时,语文、数学、英语各占120分,而政治只占到70。再后来,除了专门
从事数学、英语研究的人士外,很多人发现,数学、英语学得那么好,却只是上当受
骗而已。岂不哀哉!
老师们知道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教书中渗透德育,遗憾的是德育只是
书本知识的附庸。可是这些,是老师的错吗?
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重视德育
我们有很多道德高尚的先人,可是谁又敢学习他们呢?因为学他们,就老是吃
亏,又极少人能达到他们那样的思想境界,于是有人慨叹:“现在不兴老实人了!”尽
管有人总结,还是好人长久。
是啊,退一步海阔天空,可是,有人退,就一定有人进,有些人专门利用别人的善
良,到处钻营。难道,社会就应该抛弃这些小人吗?非也。他们应该从小接受思想道
德教育,懂得是非善恶,有廉耻之心。我们批判封建教育,可我们的教育就一定好吗?
封建社会也曾把《三字经》作为小学生的入门课,我也不是听了钱文忠教授讲的
《三字经》就班门弄斧,让我们的孩子先了解一下我们的历史,学习一些仁孝礼义,
难道有什么坏处吗?我们的优良传统不应该好好继承吗?
听人说,一个去日本打工回来的民工说,日本人待人比我们国内的人强,这令
人多么悲凉啊!我们的德育实在刻不容缓。试想,一个没有道德的人,拥有再多的科
技知识,拥有再大的权力,对于国家能有什么好处呢?如果利用知识和权力干坏事,
岂不是越有知识越反动,越有权力越遭殃?
三、幸福家庭需要我们重视德育
人人都愿意生活在一个和平、融洽的人际关系之中,这需要每个人都用一颗
真诚的心对待别人。一个人待人真诚不真诚,别人是有感觉的。
有的人总想让别人诚实,而自己总想驾驭别人,表面看很讲道理,实际上时时
处处让别人不顺心,别人顺心了,他就一定不顺心,别人只能默默承受了,他就觉得
很有成就感。如果碰到比他还厉害的人,他就只好默默承受了。
这是什么人?这是伪君子,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是欺负弱小,害怕强大。至少
也是自作聪明。这种做法能长久存在吗?要存在也只能存在于家庭内部,外人可不
吃这一套。我们中国近代不是就有人喜欢这样?对外国人是一副媚态,却总是喜欢
窝里斗。
虽然我们不赞成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但现实中打骂老人、欺负老婆、兄弟
不和的人却大有人在,这样的家庭还谈得上幸福吗?这实在是人生的一大悲哀。难
道我们不应该接受点“父慈子孝”“夫妇和顺”“兄友弟恭”的教育吗?
四、教育部门应把德育放在首位
虽然每个人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重要的是生命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工作?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关系到家庭的幸福,
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也许人的天性是恶的,我们在追求科技发展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人的道德问
题。而道德教育,从人一出生就要开始。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首要的任务就
是要担负起教化人类的重任,培养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唤起人们的良知。在物欲
横流的今天,我们更要为找回人类心灵的家园而努力!
(河南省濮阳县徐镇一中)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20:57: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66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