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文言文7个重要虚词(一次多义)汇总
一、之
1、代词:代人,代事,代物
例:欲报之于陛下也悉以咨之先帝称之曰能肉食者谋之公与
之乘名之者谁天下顺之固以怪之矣始指异之故为之文以志名
之者谁环而攻之而不胜天下顺之属予作文以记之愿陛下亲之信之
2、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这一类最多):如,宫中之事以伤先帝之明穷
山之高而止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其高下之势山间之四时也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三里之城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览物之情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用在主谓词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镜之新开冷光之乍出于人之
学也不知日之入
(3)补充音节(这一类很少):如,公将鼓之怅恨久之
3、动词(这一类初中课本中极少)
如: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4、语法作用(这一类涉及到文言语法,初中生不要求掌握):如,何陋之有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宋何罪之有
二、其
1、代词(这一类较多):代人代物代事也可表远指相当于“那”
如,以彰其咎百姓多闻其贤苦其心志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其乡
人曰望其旗靡故其文疏荡今观其文章听其议论之宏辩日与其徒上高山
2、表语气(这一类较少)
如,其真不知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三、以
1、作介词,可解释为:用、靠、凭、凭借、因为、拿、把等等
例,醒能述以文者(用)以天下之所顺(凭、凭借)不以物喜(因为)悉
以咨之(拿)必以分人(把)气可以养而致(凭、凭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凭)咨臣以当世之事(拿)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虽不能察,必以情(根
据)
2、连词
(1)表目的:译为来用来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杀之以应陈涉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彰其咎以告先帝之灵故为之文以志以激怒其众以知天地之广大将以
攻宋
(2)表结果:译为以致
例、以伤先帝之明以塞忠谏之路也(此类较少)
3、其它
(1)以为:译为认为例,或以为死
(2)所以:
a、用来之意,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所以动心忍性
b、„„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相当于“而”:如,醉则更相枕以卧
(4)通假字:如,固以怪之矣(通“已”)(初中课本中只此一个)
四、乎
1、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例,死国可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亦不
可以已乎!
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例,在乎山水之间也颓然乎其间者然后知天
下文章聚乎此也
3、作词尾(一般用在形容词后):例,悠悠乎与灏气俱洋洋乎与造物者游(相
当于“„„的样子”)
五、虽
1、即使之意。例,虽有千里之能虽不能察虽多何为虽杀臣,不能
绝也
2、虽然之意。例,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风力虽尚劲虽然,公输盘为
我为云梯
六、然
1、代词:这样的意思。例,吴广以为然然,胡不已乎虽然,公输盘为我
为云梯
2、作词尾:表„„的样子。例,颓然乎其间者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我善养吾
浩然之气满目萧然
2
3、连词:表转折。例,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文不可以学而能
七、或
1、有的人:如,今或闻无罪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有时候:如,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3、或许:如,或异二者之为
八、为
1、介词(相当于“被”“替”):如,士卒多为用者山峦为睛雪所洗为我
吊望诸君之墓
2、动词:如,为坛而盟(筑)酿泉为酒(酿造)
解读中考文言经典的钥匙———实词七法
一、积累代入法
顾名思义,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平时积累的课内外文言词语义,代入理顺。如该
词是一词多义,就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义项,也就是说这个方法功在平时,
要多向学生强调积累,厚积方能薄发,这样才能在中考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加增
成功的砝码。如08江西卷《桑怿传(节选)》中考到的解释文中加点字“缚、走、
善”,根据平时积累“缚”字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晏子使楚》“吏二人缚一人谒
王”一句中“缚:绑,捆绑”;“走”、“善”字在苏教版课文《口技》“两股战
战,几欲先走”中“走”为“跑,逃跑”之意,“京中有善口技者”一句中“善”
为“擅长,善于”之意。然后将这三个词的解释代入具体的语句中,根据上下文的
语境进行检验证明,解释顺畅符合语境,准确无误。
二、推测迁移法
迁移法就是在做题时联系曾学过的成语、古俗语等中的相关词,将它知识迁移。
如08浙江温州卷文言阅读部分考到解释“秦王色挠”中的加点字,在我们所学的苏
教版课文里没学过,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成语“不屈不挠”的并列结构可以推测“不
屈”既是“不挠”,那么“挠”就等于“屈”,而“屈”为“屈服”之意,得出结
论“挠”也为“屈服”之意。为谨慎起见,代入检验整个句子由直译“秦王神色屈
服”再意译为“秦王变了脸色”,符合原文语境。
三、系今扩词法
系今扩词法就是利用古今词语的一脉相承、发展更新的关系,联系现代汉语中
的同义复合词,将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扩充为双音节词,来进行解释。如古汉语中
的“询”字,现代汉语中有“询问”这一同义复合词来推测“询”即是“问”之意。
再如《出师表》中的“咨诹善道”中“咨”字,现代汉语中含有“咨”的同义复合
词为“咨询”,根据刚才的扩词法知道“询”是“问”的意思,那么“咨”的解释
就迎刃而解了,也是“问”的意思。
四、对号入座法
“对号入座”就是根据语境,揣摩文句的大体意思,然后找到一一对应的关系,
由此找到相对应词的解释。这种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出现,不胜枚举,在此就
不再举例了。
五、结构分析法
语法结构分析法就是根据该短语或句子的组词结构,来推测其用法,判断词义。
如08泰州卷《钱若水为同州推官》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第一小题“不知所之”。
我们知道“所+动词”等于名词性短语,那根据“所之”这一结构,我们可以判断
“之”为动词,而“之”作动词,解释为“到„„去”,然后代入检验,符合其语
境。
六、追古联想法
追古联想法就是联系曾接触过的结构相似的留存古代汉语痕迹的成语、名言等
进行推测,揣摩出该词的用法解释。如08沈阳卷中最后一题——阅读《吕氏春秋·先
已》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要能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要能准确解释这一段文
字。除了“亲亲长长”一句有难度外,其余学生调动积累并对照文下注释,理解起
来不难。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我们熟知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两句中第一个“老”和“幼”都是动词,推测“亲亲长长”的第一个“亲”“长”
皆为动词,结合语境推测语意,由直译“亲近亲属尊重长辈”意译为“用应有的礼
节对待亲属和长辈”。
七、特殊猜想法
如果遇到运用以上方法分析词语不可译的特殊情况时,我们就要考虑是否是词
类活用、偏义复合词等,另外还要注意实词的其他几种现象,如古今异义、一词多
义、通假字等。
如08无锡卷《芳容至孝》第一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药之可以即愈”,句中的“药”
字解释为常见的名词,显然不对,我们就要猜想可能是词类活用,更具名词的词类
活用情况,分为两类:活用为动词;活用为状语。结合语境,可判断这里是名词活
用为动词,结合其本意和语境,可推测为“给„„吃药;用药治”。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20:44: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66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