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第1页,总15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1929年冬天,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一个头盖骨化石,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
征,过着群居生活,能使用天然火。由此断定他们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丁村人
2.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都是我国境内已知的著名原始人。我们要想获得他们生
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主要依靠()
A.传说、遗址B.进物、记载C.化石、遗址D.传说、记搜
3.概括历史主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请你为下列图片确定一个适当的主题()
A.生产工具的变革B.生活工具的变迁
C.人类社会的变迁D.我国的农耕文化
4.今天海内外华人多以“炎黄子孙”自称,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黄帝B.炎帝C.黄帝和炎帝D.黄帝和蚩尤
5.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的是
()
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朝
B.启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D.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
6.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青铜器文物都在我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中是在我省安阳出土发现的是()
A.B.C.D.
7.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下列哪种制度()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世袭制
8.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试卷第2页,总15页
A.统治者缺乏治理国家的经验
B.诸侯内乱不听从中央领导
C.末代国君的统治昏庸残暴
D.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联系
9.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出现了一次大变革,农业的深耕细作,使生产力得到了大
发展。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青铜农具大量推广B.新的农作物出现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D.骨耜的使用
10.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马陵之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1.楚王问鼎、卧薪尝胆、合纵连横、远交近攻、朝秦暮楚、围魏救赵、完璧归赵,
这些事件(成语或典故)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
A.和平稳定的历史B.诸侯争霸的历史
C.经济发展的历史D.百家争鸣的历史
12.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
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
指我国古代的哪一项水利工程()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
13.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
该是()
A.夏朝B.商朝C.战国D.东汉
14.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
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
思想来教育学生的吗?()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试卷第3页,总15页
15.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是在哪一年最终完成的()
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09年D.公元前207年
16.如图再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情景。这次起义发生的地点是()
A.渔阳B.陈C.大泽乡D.垓下
17.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对于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准确的一项是()
A.修筑万里长城B.修建阿房宫C.刑罚非常残酷D.秦朝的暴政
18.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公元前221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因为这一年()
A.秦朝初建B.大泽乡起义爆发
C.秦朝灭亡D.刘邦建汉
19.今天我们强调以德治国,而西汉统治者给百姓做榜样“以德化民”,使国家出现繁荣
局面是在()
A.汉高祖时期B.文帝和景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D.光武帝时期
20.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
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试卷第4页,总15页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60分)
一片甲骨惊天下,中华文字赞古今。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这两幅图片中的文字都是甲骨文,请你说出这些文字首先是在什么时候被谁发现
的?这些文字主要记载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2)这些文字主要记载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文字?这一文字的发现有何重大
意义?
(3)仔细观察图二中的甲骨文,这些文字主要采用的造字方法是什么?除这种造字方
法外,再列举出甲骨文造字的两种方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
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二(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
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
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
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
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2)根据二材料,指出商鞍“徙木立信”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商鞅的结局如何?有人说,这意味着商鞅变法的失败。你同意
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4)商鞅身上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言之有理即可)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
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
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
试卷第5页,总15页
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
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材料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
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今天,生活中有许多
地方都体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请各举一例说明。
(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谈谈这种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
(3)依据材料三,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观察如图图片,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一可知西周统治者实行的是什么制度?实行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图二指出秦始皇为加强统治,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3)图三中秦朝在全国推广的规范文字是什么?图四中统一货币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请说说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试卷第6页,总15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毛色相
同的马),而将相或(有的)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伍而税,量吏
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材料三(汉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其令其郡国务劝农桑。”
(1)据材料一分析,西汉初年社会状况如何?试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汉高祖采取的政策叫什么?
(3)材料三中汉景帝诏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经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出现了怎
样的局面?
(4)西汉初期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试卷第7页,总15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
【答案】
B
【考点】
北京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北京人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
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
根据题干给出的“发掘出一个头盖骨化石,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过着群居生活,
能使用天然火”可知描述的是北京人。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
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
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颚。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
(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2.
【答案】
C
【考点】
历史文化常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手资料。没有经过考古验证的是传说,经过考古验证的属于史实。
【解答】
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都是我国境内已知的著名原始人。我们要想获得他们生产
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主要依靠化石、遗址。远古时代的化石可以通过考古发掘还原当
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3.
【答案】
D
【考点】
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原始的农耕生活的有关内容.
【解答】
第一幅图是有猪型图案的彩陶盆,第二幅图是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第三幅图是半
地穴式房屋。这些都反映了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生动展示了我国的原始农耕文
化。
4.
试卷第8页,总15页
【答案】
C
【考点】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解析】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知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解答】
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5.
【答案】
B
【考点】
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
【解析】
本题考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解答】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
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故选B。
6.
【答案】
C
【考点】
青铜器
【解析】
本题以在我省安阳出土发现的文物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迄今世
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解答】
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
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
平。观察题干图片可知,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20:42: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65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