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无中生有的意思

更新时间:2022-12-03 20:39:43 阅读: 评论:0

初三学霸时间表 清晰-身在异乡为异客


2022年12月3日发(作者:昆明长城中学)

《道德经》第四⼗⼆章道⽣万物,⽆中⽣有

《道德经》第42章道⽣万物,⽆中⽣有

【经⽂】道⽣⼀①,⼀⽣⼆②,⼆⽣三③,三⽣万物。

万物负阴⽽抱阳④,冲⽓以为和⑤。

故物或损之⽽益,或益之⽽损。

⼈之所恶,唯孤、寡、不榖,⽽王公以为称。

⼈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⑥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⑦。

【考注】①⼀:道的数字表⽰,⽼⼦多处⽤“⼀”来突出道的绝对⽆偶。②⼆:指阴阳⼆⽓。⼀说指天地。③三:对⽴统⼀

的两个⽅⾯在⽭盾运动中产⽣的第三者。④负阴⽽抱阳:背阴⽽向阳。⑤冲⽓以为和:阴阳⼆⽓相互激荡达到和谐平

衡,从⽽形成新的统⼀体。冲,冲激、⽃争。和,交融、融合。⑥强梁:强横凶暴、狂妄⾄极。⑦教⽗:根本和宗旨的

意思。⽗,宗始,根本。

【考译】道是⼀,道本⾝⼜赋有阴阳⼆⽓,阴阳⼆⽓相交⽽形成⼀种适匀的状态,天下万物都是在这种状态中产⽣的。

万物都背阴⽽向阳,并且在阴阳⼆⽓的互相激荡中⽣成新的和谐体。

阴阳始终是趋向平衡的,所以世上的事物,刻意削弱它有时反⽽会得到增强,刻意增强它有时反⽽会遭到削弱。

⼈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毂”,但是王公却⽤来称呼⾃⼰,(这是处低以求衡)。

“道”是这样教我的,我也这样去教别⼈。⾃逞强暴的⼈将不得好死,我将把它当作教⼈道理的宗旨。

【导读】分四层来理解:第⼀句为第⼀层,讲的是⽼⼦的宇宙观⽣成论,即世界是什么,这是继40章之后,⼜⼀段关

于“道”的基本原理的重要论述。第⼆、第三句为第⼆层,⽼⼦运⽤辩证法思想阐述了阴阳平衡作为⼀种趋势贯穿于事物

运动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讲世界怎么样。第四句是第三层,讲王公对辩证法思想的运⽤。最后⼀句为第四层,⽼⼦明

确反对“强梁”,主张“⽤弱”。

【辨读】“道⽣⼀,⼀⽣⼆,⼆⽣三,三⽣万物”。

道⽣万物

这是⽼⼦的宇宙⽣成论,因此河上公将此章命题为“道化”。这⾥的“道”即是“⽆”,这⾥的“⼀”“⼆”“三”不是指具体的事物及

其数量,⽽是指“道”创⽣万物的过程,即“道”⽣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道⽣⼀,⼀⽣⼆,⼆⽣三,三⽣

万物”即“⽆中⽣有”“⽆⽣万物”,对此最早进⾏哲学解释的是《淮南⼦•天⽂训》:“道(⽈规)始于⼀,⼀⽽不⽣,故分⽽为阴阳,

阴阳合和⽽万物⽣。故⽈:⼀⽣⼆,⼆⽣三,三⽣万物”。照《淮南⼦》的解释,在还没有天地的时候,有⼀种混沌未分的

⽓,后来这种⽓起了分化,轻清的⽓上浮为天,重浊的⽓下沉为地,这就是天地之始。轻清的⽓就是阳⽓,重浊的⽓就

⽓,后来这种⽓起了分化,轻清的⽓上浮为天,重浊的⽓下沉为地,这就是天地之始。轻清的⽓就是阳⽓,重浊的⽓就

是阴⽓,“⼆”是“阴阳”,三是“阴阳合和”。

显然,这样的解释还是好难懂,下⾯我们结合第1章来突破这⼀理解难点。

任何事物都有⼀个产⽣、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科学家有这样⼀⽐:如果把宇宙的历史浓缩为⼀个⽉,那么太阳系只存在

了⼗天,⼈类刚诞⽣了两分钟,⼈类⽂明只存在了⼀秒。那么,宇宙产⽣之前当然就是“⽆”,也只能是“⽆”。最早产⽣的

事物叫做“⼀”,然后是⼆、三、四、五……,“⼀”及它后来的万物都是“有”,所以⽼⼦认为是“⽆中⽣有”。

⽆中⽣有

“⽆”不是什么都没有,⽽是把“未知”“不可名”的物质叫做“⽆”,“⽆”是相对于后来的“已知”“可名”的“有”⽽⾔的。例如,按照

物质不灭定律,地球产⽣之前,组成地球的原始材料肯定早就存在着,就是绕太阳旋转的某些原始物质,但地球还没有

产⽣,这些原始材料还不是地球,相对于地球这个“已知”“可名”的“有”来说,这些原始材料还是“未知”“不可名”“⽆”。不仅

这些原始材料只能叫做“⽆”,先于地球⽽存在的万有引⼒规律、三⼤运动规律、以及各种化学规律早就都客观存在着,

只是因为尚未被⼈类揭⽰出来,它们连同后来形成地球的原始材料⼀起都只能还是“未知”“不可名”的“⽆”。

再打个⽐⽅。当我们只知道太阳系的时候,太阳系之外“未知”“不可名”的⼀切就叫“⽆”,后来我们认识到太阳系之外还有

银河系,于是太阳系之外的这个“未知”“不可名”的“⽆”就变成了“已知”“可名”的“有”即银河系;我们只认识到银河系这个层

次,银河系之外的⼀切⼜成了“未知”“不可名”的“⽆”,当我们认识到“河外星系”这个层次的时候,原来银河系之外的⼀切

⼜成了“未知”“不可名”的“⽆”就⼜变成了“已知”“可名”的“有”。这就是说,“未知”“不可名”的“⽆”不断地转化为“已知”“可

名”的“有”,⽼⼦把这个过程叫做“⽆中⽣有”。⼈类发现和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越来越多“未知”“不可名”的“⽆”不断地转化

为“已知”“可名”的“有”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永⽆⽌境的,也即世界永远都是在不断地“⽆中⽣有”“⽆中⽣有”“⽆中⽣

有”……

看,⽼⼦的“⽆中⽣有”多么⾼明!然⽽,许多⼈仅从字⾯上理解“⽆中⽣有”“⽆为”……这种哲学概念,认为“⽼⼦⼗分可

笑”,⽼⼦不怕⼈笑,坦然认为“不笑不⾜以为道”(41章)。

“万物负阴⽽抱阳,冲⽓以为和”。

这句主要讲平衡是世界的普遍规律。第⼀,⽼⼦认为万物均为阴阳⼆⽓合和⽽成,这就是中国朴素唯物主义的“元⽓

说”,因此,⽼⼦的宇宙观是唯物主义的;第⼆,“冲”即阴阳⼆⽓的相互⽃争也即⽭盾运动,“和”即平衡,⽼⼦认为宇宙

是⼀个阴阳动态平衡的系统。

阴阳概念见诸⽂字典籍,最早的是易经,其内容运⽤可上推⾄夏朝,中国古代哲学家常⽤“阴阳五⾏说”来说明世界万物

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之分,各种⽣物也都有雌雄之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阴阳,对此,《红楼梦》

通过第三⼗⼀回“史湘云论阴阳”⼀节进⾏了通俗透彻的解读。

“故物或损之⽽益,或益之⽽损。”

这⼀句本在“⼈之所恶……”后⾯,根据全章意思,我把这两句的顺序颠倒了⼀下。

这是讲平衡原理的⽅法论意义,即“⽆为”。事物⾃⾝有其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阴阳平衡作为⼀种趋势贯穿于事物运动

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为“损之”“益之”都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正如⼀根弹簧,给它压⼒它⾃

⾝就会产⽣弹⼒来修正,所以不要随意⼲预事物发展的进程,否则就会犯“揠苗助长”的错误。

⼈之所恶,唯孤、寡、不榖,⽽王公以为称。

这是讲王公们对平衡原理的运⽤。平衡就是“中和”,维持“中和”,事物性质就保持稳定。王公深谙其中道理,故⾃

称“孤、寡、不榖”,以此警⽰⾃⼰始终保持⼀种谦卑姿态,与民“和合”,以维护⾃⼰的统治,这也与第39章“贵以贱为

称“孤、寡、不榖”,以此警⽰⾃⼰始终保持⼀种谦卑姿态,与民“和合”,以维护⾃⼰的统治,这也与第39章“贵以贱为

本,⾼以下为基”的思想是⼀致的。

此刻,你有没有想起“谦受益,满招损”这句古训?

“⼈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

此⼀句的核⼼是“强梁者不得其死”。与前句中的王公不同,“强梁者”⼀味⽤强,这是违背宇宙⼤道的倒⾏逆施,故“不得

其死”。“弱者道之⽤”(40章),⽼⼦反对强横凶暴,主张谦卑“⽤弱”,本质仍然是“⽆为”。

此刻,你有没有想起“上善若⽔”(8章)?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20:39: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65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搭档的英文
下一篇:游离的意思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