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梁怀王

更新时间:2022-12-03 20:02:39 阅读: 评论:0

读了中专后悔没读高中-非主流的意思


2022年12月3日发(作者:马陵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辨识文言文名词作动词的用法

名词活用作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的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

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名词作

动词的用法在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中经常考查,大家应掌握其活用知

识,具备辨识这种活用的能力。

【技法点拨】

1.名词带宾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如“愿为市鞍马”(《木

兰诗》)中的“市”,本义是名词“集市”,这里后带宾语“鞍马”,

应该活用作动词“购买”。

2.名词放在“所”字后面,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如“置人

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中的“罾”,本义是名词“渔网”,这

里用在“所”之后,意思为“用渔网捕”。

3.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则这个名词活

用作动词。如“狼不敢前”(《狼》)中的“前”,本义是名词“前方”,

这里用在“不敢”之后,意思为“上前”。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

永》)中的“宾客”,受“稍稍”修饰,意思为“把……当客人”。

5.名词用“而”连接时,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如“进诚梯而

下之”(《李愬雪夜入蔡州》)中的名词“梯”,用在连词“而”之前,

与动词“下”连接,用作动词“拿梯子”。

6.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本课

中的“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句中的两个“军”后均省略了“于”,

这里的两个“军”都活用为动词“驻军”。

【典题共享】

阅读下面这则文言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

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

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

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

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

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

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以

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选自《左

传·僖公二十四年》)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晋军函陵”中“军”的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3分)()

A.禄亦弗及B.天未绝晋

C.主晋祀者D.天实置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窃人之财窃:偷盗

B.下义其罪义:以……为义,赞美

C.以死谁怼怼:损害

D.言,身之文也文:装饰品

3.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尤而效之,罪又甚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志吾过,且旌善人。(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言运用

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夜缒而出,见秦伯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失其所与,不知

2.下列各项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从之。辞曰辞:推辞

B.许之许:答应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赏赐

D.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3.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以:连词,因为

B.臣之壮也之:结构助词,的

C.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焉:语气词,表陈述,啊

D.吾其还也其: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亡”相同,两个“之”不同

B.两个“亡”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C.两个“亡”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D.两个“亡”不同,两个“之”相同

7.与“是寡人之过也”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A.邻之厚,君之薄也B.失其所与,不知

C.以乱易整,不武D.夫晋,何厌之有

8.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_____,不仁;失其所与,

________________;以乱易整,不武。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亦无所害。

9.烛之武临危受命,只身入秦营,能言善辩退秦师。请你结合

读过的文学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巧舌三寸,退秦师十万。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年来,国家科技奖一直在做着“瘦身”的努力。从2015年到

2017年,三大奖总数分别为295项、279项和271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传导给学界的影响非常巨

大。

不仅如此,推荐渠道、监督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也逐渐发力。目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从自荐到他荐的变化,不仅

有利于引导科研人员潜心学术,也能够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

而在监督机制方面,也在不断扩大公示内容、进行真实性核查等。科

技奖励是一件严肃的科学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

能恪守科学精神,则很容易发生扭曲。

二、阅读提升(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

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

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

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

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

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

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

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

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

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

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

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

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

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

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

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

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

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

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

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

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

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

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

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

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

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

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

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

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

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

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A项,及:得到;B项,绝:断绝;D项,置:拥立。

三项都是动词,只有C项,主:主持,是名词用作动词,与“军”的

用法相同。答案:C

2.解析:怼:埋怨。

3.(1)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

(2)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参考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去要求爵禄,爵禄也没有

轮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

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

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拥立的他,

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尚且

称为盗窃,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

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

相处了。”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

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而且我发

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

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

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于

是母子俩隐居到死。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

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课后练习:1.解析:A项,“已”通“矣”。C项,“说”通“悦”。

D项,“知”通“智”。答案:B

2.解析:赐:恩惠。答案:C

3.解析: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B

4.解析:D项,两个“焉”都是句末语气词。A项,之:助词,

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以:介词,因

为/介词,拿。C项,其:代词,代指郑国/语气词,表示商量或希望

的语气,可译为“还是”。答案:D

5.解析:A项,“不能”的古今意思均指不能够。B项,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C项,行

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D项,夫人:

古义,那个人;今义,对一般人妻子的尊称。答案:A

6.解析:第一组中,前一个“亡”为“灭亡”;后一个“亡”为

“使……灭亡”。第二组中,前一个“之”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之”是助词,可译为“的”。答案:C

7.解析:例句与A、B、C项都是判断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答

案:D

8.答案:(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知(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9.答案:(示例)蛇矛八丈,却魏将千名。

10.答案:虽然每年减少的数量不多

专家推荐已成为重要的推荐渠道

必须遵循科学规律

11.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

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于郡中”是介词结构,前面有谓语动词

“闻”,“闻于郡中”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D

项。“吴廷尉”是“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

项。“门下”是状语,应为“置(于)门下”,“甚幸爱”的主语是“吴

廷尉”,而非“门下”,故“甚幸爱”前应断开,排除B项。所以选

C。

12.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考

查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

在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答案:

A

13.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考查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于是任命他为自己

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错,事件顺

序颠倒,从原文来看,是孝文帝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

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答案:C

14.答案:(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的人,年轻学浅,一味

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2)贾生屡次上秦,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

以逐渐削减它们。

参考译文:

贾生名为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闻名郡中。

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召他到自己门下,特

别器重他。孝文帝即位之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旧

时和李斯同乡并且曾经向李斯学习过。(皇上)于是就征召吴公担任廷

尉。吴廷尉就向孝文帝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很精通诸子百家的书。

孝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同僚中

年纪最轻。每次皇帝下令让臣子们讨论问题,各位老先生们都无法应

对回话,贾谊却能一一应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各位

老先生们都认为贾生很有才能自己比不上他。孝文帝也非常喜欢他,

破格提拔他,贾谊一年之内就升任到太中大夫。贾谊认为汉朝从建立

到孝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国家安定团结,正是应该修正历法,变

易服色,制订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

拟了各种礼仪法度,崇尚黄色,尊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

了秦朝的旧法。孝文帝刚刚即位,多谦让而无暇变法改制。各项法令

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议的。

于是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让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

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的人,年

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把事情变得复杂混乱。”此后皇帝也就疏

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就派他去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贾谊辞

别皇帝后前往长沙赴任,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了一篇辞赋来凭吊屈

原。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有三年。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召进京城拜

见皇帝。当时孝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文帝因为有感于

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

情形。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时移动坐席向前靠拢。听

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超过他了,

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最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

让贾谊当他的老师。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贾谊劝

谏,认为国家祸患就要从此兴起了。贾谊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

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它们。但是孝文帝不肯听从。

几年之后,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

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20:02: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64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dk是哪个国家
下一篇:c3植物
标签:梁怀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