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马说注释

更新时间:2022-12-03 19:43:48 阅读: 评论:0

数学动点口诀-刘方仁


2022年12月3日发(作者:五一假期结束文案)

《马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4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文内容理解简答

题】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祗】

2、【奴隶人】

3、【骈死】骈:

4、【不以千里称也】

5、【一食】

6、【或】

7、【食(sì)】

8、【外见(xiàn)】

见:

9、【且】

10、【策之】策:

11、【不以其道】

12、【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

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临】

15、【其真无马邪】

其: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故虽有名马,辱于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8、策之不以其道

9、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理解性默写: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名句是):

②、优秀的人才常常需要识才的慧眼去发现,韩愈曾发出人才常有而发现人才的

人不常有的感叹:

③、《马说》中描绘千里马终身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④、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

⑤、揭示文章主旨的一句话是:

⑥、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四、课内简答题:

1、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

的比喻义,它们的比喻义分别是什么?

2、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3、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

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

5、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祗】只,紧。

2、【奴隶人】奴仆。

3、【骈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

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4、【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5、【一食】吃一次。

6、【或】有时。

7、【食(sì)】同“饲”,喂。

8、【外见(xiàn)】表现在外面。见:

同“现”。

9、【且】犹,尚且。

10、【策之】用马鞭赶它。策:马鞭,

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11、【不以其道】指不按照(驱使千里

马的)正确方法。

12、【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它,却不能

让它竭尽才能。材:才能、才干。

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

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14、【临】面对。

15、【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翻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翻译: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3、故虽有名马,辱于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翻译: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

死在马厩里。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àn)。

翻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5、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翻译: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

翻译: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

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翻译: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8、策之不以其道

翻译: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

9、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三、理解性默写: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名句是):世有伯乐,然后

有千里马。

②、优秀的人才常常需要识才的慧眼去发现,韩愈曾发出人才常有而发现人才的

人不常有的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③、《马说》中描绘千里马终身悲惨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④、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⑤、揭示文章主旨的一句话是:其真不知马也。

⑥、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四、课内简答题:

1、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

的比喻义,它们的比喻义分别是什么?

答: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伯乐:比喻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

比喻不重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2、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答: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

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3、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

4、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

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

答: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答: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

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学习。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19:43: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63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叠被子英语
下一篇:河南有多大
标签:马说注释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