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理解四边形》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指一指、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2、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能使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对四边
形实行分类。
3、通过各种数学活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进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掌握四边形的特点,能按一定的标准对四边形实行分类。
难点:按一定的标准对四边形实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感知四边形特征
1、旧知回顾
图形王国里有好多图形呢,老师把它们贴在了黑板上。这些图形当中哪些是我
们已经学过,理解的?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2、上台找四边形
那是个什么图形呢?——四边形
你们能把黑板上所有的四边形都找出来吗?
现在老师要请你们把黑板上的四边形取下来,每个同学拿一个,要是那对了我
们就说YES,要是拿错了就说NO,能够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如有疑义,暂且放一边)
3、摸一摸,指一指
上面的小朋友已经把四边形取下来了,现在请你们摸一摸,感觉一下,四边形
是怎样的一种图形呢?它有什么特点?
现在我来采访一下,请问,你有什么发现?
有四条直直的边(指一指)
有四个角(指一指)
4、四边形特征
刚刚上面的小朋友已经向我们说了四边形的特点,现在下面的小朋友谁能来完
整地说一说四边形有哪些特点?
板书:四条直直的边,四个角
同桌互说
(解决刚刚有争议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5、判断
你们能根据四边形的这个特点来判断一下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吗?它们是不是
四边形?用手势表示对错。逐个出示:
:不是四边形。没有四条直直的边。
:不是四边形。
:是四边形。因为有四条直直的边,还有四个角。
:不是四边形。四边形应该是四条边首尾相连的。
:不是四边形。四边形四条边应该围在一起
:是四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四个角。(指一指)
过渡:给你一个图形我们已经能判断出它是不是四边形,要是让你自己来画一
个四边形,行不行呢?
6、画一画
7、找一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刚刚我们动手画了好多不同的四边形,那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四边形呢?找一找。
1、学生找
2、同桌互说
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说啊,那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分类
1、刚刚小朋友们找了那么多四边形,老师也找了找,把它们都放在信封里了,
拿出来瞧一瞧。一共有5个四边形,虽然这些都是四边形,可它们的样子还是
有些不同的,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同桌之间相互合作。看看哪一组的方法多。
2、反馈:你们组是怎么分的?派谁来汇报?
A从角出发分(看有没有直角):①②;③④⑤
按四条边是否相等来分:②⑤;①③④
B从边的角度出发按相等边的多少:①④;②⑤;③
C从对称出发分:①②③⑤;④
3、小结:我们从角出发,还从边出发对四边形分了类,又从有没有对称的角度
出发也分了类。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有4条直直边的图形叫四边形()
有4个角的图形叫四边形()
一个四边形剪去一个角就只有3个角了()
2、找一找。
活动内容:在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到四边形吗?(允许下位寻找)
四、总结
今天学习了四边形,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理解四边形》这个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借助于涂颜色的活
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和
四个角。例2让学生通过观察、量一量、折一折等数学活动把四边形实行分类,
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理解。
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我对例1实行了改编:把涂颜色这个环节改成了上台找四
边形,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为整节课开了一个不错的头。并通过画
一画、找一找、分一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四边形的特征而且能够按照一
定的标准对四边形实行分类,最后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比较好
的达到了教学目标。
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反应,我觉得存有着以下几点缺乏,需要自己持续努力:
1、板书设计方面要好好的完善。
2、在这次教学中,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在分类这
个环节中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发表自己看法的空间,过多地牵制了学
生的思维,使得有几种不错的分类方法没能在课堂上得到展示。
3、面对学生的生成,课堂的应对水平还不强。整节课学生的交流、发言都比较
积极,不过在分类这个环节中,出现了学生与教师一对一的局面。当学生的分
类方法正是我所期望时,似乎这个学生仅仅和我在交流,是不是学生之间也相
互听懂了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设计理念: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本课通过创设实际情境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初步理解,使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
生活,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四边形,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意识。
2.多样化的教学才是智慧的。
本课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说一说、找一找等多种活
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四边形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水平和动手
操作水平。本课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张扬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学
生的空间观点和创新意识,学生的智慧在活动中得到升华。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18:18: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59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