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第4o卷第6期
吴迪,陈亮,辛秀兰,等.HS—SPME—GC—MS分析短梗五加挥发性成分[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6):298—299,365
HS—SPME—GC—MS 分析短梗五加挥发性成分
吴迪 ,陈 亮 ,辛秀兰 ,王维彬
(1.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100029;2.jE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29)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短梗五加中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
短梗五加果中有5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萜烯类25种、醇类7种、烷类6种、酯类5种、醛类3种、酮类3种、酸类1种,
其它挥发性物质6种。萜烯类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73.64%,其中石竹烯、 一榄香烯等具有较好的药用活性。
关键词:短梗五加;挥发性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中图分类号:¥567.1 9;065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2}06—0298—02
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又称无梗直加,别
名乌鸦子,五加科五加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主要分布在
中国东北地区、韩国和日本等地。据《中华本草》记载,短梗
五加的根茎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的作用,能提
高机体免疫机能,解除疲劳、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等 。因此,短梗五加中的化学成分引起国内外研究人员的
关注,Sanghyun等 一 研究结果表明,短梗五加果中含有熊果
酸、齐墩果酸、胡萝卜苷、滨蒿内酯、金丝桃苷、紫丁香苷等多
种具有良好生理活性的萜类、黄酮类中药活性成分;张崇禧
等 采用GC/MS分析了短梗五加茎皮化学成分,分离分析
得到31种成分,但短梗五加果中挥发性成分还鲜有研究报
道。本试验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对短梗五加果
中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 ,为阐明短梗五加化学成分,研
究其药理药效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仪器
果实饱满、无病虫害的成熟短梗五加采于2009年8月。
美国Agilent公司生产的7890A/5975C GC/MS气相质谱
联用仪;美国Supelco公司生产的SPME手动固相微萃取装
置,附带50/30 ̄m DVB/cAR/PDMs萃取头。
1.2试验方法
使用前先将固相微萃取纤维头插入气相进样口250℃,
老化20 min。称取5.0 g短梗五加果,加入1.0 g氯化钠固体
充分研磨,置于50 mL三角瓶中,封口,插入萃取纤维头于
60℃恒温水浴,顶空萃取40 min,立即取出,在气相进样口进
行脱附,GC—MS分析。
1.3 GC—MS分析条件
1.3.1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HP一5MS石英弹性毛细管
收稿日期:2011—10—1O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103037);北京市
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资助项目;科研基地一生物技术在
制药和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平台建设项目(编号:PXM2010—
014306
—109857)。
作者简介:吴迪(1989一),男,北京人,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分析分
离。E—mail:wudil111@sina.cn。
通信作者:辛秀兰,博士,教授。E—mail:xiulanxin@163.corn。
柱(0.25 rain×30 m,0.5 m);进样El温度250℃;程序升温:
初始温度40℃保持2 min,以5 ̄C/min升到200 oC保持
8 min 不分流进样;传输线温度为260℃;载气:高纯氦气
(99.999%);载气流速为1.0 mL/min。
1.3.2_质谱条件电离方式为Ⅱ源,电子能量为70 eV;离子
源温度为230℃;四级杆温度为150℃;扫描范围为40~500 U。
2结果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得到短梗五加果中挥发性成分总离子
流(图1),经NIST08.L谱库检索,短梗五加果中共检出56种
挥发性成分,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出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确定了
短梗五加果中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表1)。结果显示,挥
发性成分中醇类7种,其含量占总挥发性成分的5.13%;酯
类5种,其含量占总挥发性成分的4.81%;烷类6种,其含量
占总挥发性成分的0.47%;醛类3种,其含量占总挥发性成
分的14.70%;酮类3种,其含量占总挥发性成分的0.31%;
酸类1种,其含量占总挥发性成分的0.o4%;其他挥发性物
质6种,其含量占总挥发性成分的0.34%。萜烯类成分最多
有25种,其含量占总挥发性成分的73.64%,其中许多成分
在食品、药品中均已广泛的应用,其中含量最高的石竹烯,其
含量占总挥发性成分的12.12%,具有一定的平喘作用,可治
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 一榄香烯(0.75%)对肿瘤有抑制
作用,能够干扰癌细胞的生长代谢,是抗癌的有效活性成
分 ts]; 一松油烯(10.12%)具有柠檬香气;罗勒烯
(9.58%)具有草香、花香并伴有橙花油气息; 一月桂烯
(6.77%)具有甜橘味和香脂气等。
g
忡
5 l0 15 20 25 30 35 40
保留时间(m
圈1 短梗五加挥发性成分总离子流
吴迪等:HS—SPME—GC—MS分析短梗五加挥发性成分 .-——299.———
表1短梗五加挥发性成分含量 序号气 化合物名称 相对含量 (%) 续表l
3结论
相对于繁琐、费时、需大量有机溶剂、危害人体及环境等
诸多缺点的传统萃取方法,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无溶剂萃取技
术——固相微萃取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样品量少、重
现性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环境等领域的研究
与产品的开发 J。
本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研究确定了
短梗五加果中的挥发性成分,这些成分在药物研究及食品保
健方面都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为短梗五加资源综合开发
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60.
[2]Lee S,Kim B K,Cho S H,et a1.Phytochemie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fruits of Aeanthopanax sessilittorus『J 1.Archives of Phmnacal Re.
search,2002,25(3):280—284.
[3]杨春娟,安琪,宋洋,等.无梗五加果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6):715—717.
[4]冯颖,孟宪军,王建国.无梗五加果金丝桃苷的分离制备和鉴
定[J].食品科学,2007,28(5):298—300.
[5]Yang C J,An O,Xiong Z L,et a1.Triterpenes from acanthopanax ses—
siliflorus fruits and their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activities[J].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2009,75(6):656—659.
[6]Huie c W.A review of modem sample—prepar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extraction analysis of medicinal plants[J].Analytiacal and Bioan-
alytical Chemistry,2004,36(2):381—385.
[7]李丽丽,郑礼胜,刘向前,等.新资源短梗五加及其同属植物根皮
(下转第365页)
马楠:西溪湿地国家公园地表水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及风险评价 一365一
吕
璺
凸
古
邑
0.2 0.4 0.6 0.8
DDD/DDE
图3 DDT组成分析
区域内,所有各点该比值均不大于3,说明调查范围内以林丹
的使用为主。
2.3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PCA)是进行数据降维的常用多元统计方
法,通过大量观测数据选用较少的、有代表性的几个主因子,
阐明数据提供的信息,可定量表征各污染源对总体污染的贡
献 “。对水样采用PCA提取因子,并结合方差极大旋转进
行因子分析。对于OCPs,提取特征根>1的因子只有1个,
方差贡献率丰、枯两季分别为93.47%、97.28%。丰、枯两季
主成分中贡献最大的均是 —HCH,说明研究范围内以
口一HCH为主导污染物。此外,SPSS统计结果表明,HCH和
DDT同系物彼此间都有很好的相关性(尸<0.05),这说明
HCH和DDT各自的污染来源单一,多种来源的可能性较少。
2.4生态风险评价
西溪湿地水体中HCH和DDT残留浓度均未超过
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CHCH<5 000 ng/L,
CDDT<1 000 ng/L),符合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
3结论
西溪湿地水体样品中OCPs含量枯水期比丰水期高,有
明显的季节性变化。OCPs的空间分布受水流量的影响。
PCA运算表明,OCPs的残留主要是历史原因,且污染源单一。
各采样点OCPs浓度均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存
在OCPs生态风险的可能性较低。丰水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
影响,部分研究区域可能存在新的OCPs输入,相关部门应当
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秦延文,张雷,郑丙辉,等.渤海湾潮间带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
有机氯农药的沉积记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32(10):
9—14.
[2]Zhang G,Parker A,House A,et a1.Sedimentary records of DDT and
HcH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South China[J].Environ Sci Technol,
2002,36(17):3671—3677.
[3]叶旭红,申秀英,许晓路,等.杭州西溪湿地水体环境质量分析评
价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3):86—89.
[4]杨清书,麦碧娴,傅家谟,等.珠江干流河口水体有机氯农药的时
空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04,25(2):150—156.
[5]王瑁,祁士华,穆倩,等.小海湾水体有机氯农药的浓度水平
和特征[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8):33—34,46.
[6]Fernandez M A,Alonso C,Gonzalez M J,et a1.Occurrence of organo-
chlorine insecticides,PCBs and PCB congenem in waters and sedi—
ments oftheEbroRiver(Spain)[J].Chemosphere,1999,38(1):33
—43.
[7]Yang R Q,Jiang G B,Zhou Q F,et a1.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organoeblorine pesticides(HCH and DDT)in sediments collected
from East China Sea[J].Environ Int,2005,31(6):799—804.
[8]Hitch R K,Day H P.Unusual persistence of DDT in some western
USA soils[J].Bull Environ Contain Toxieol,1992,48(2):259
—264.
[9]Willett K L,Ulrich E M,Hites R A.Diferential toxicity and environ—
mental fates of hexachlorocyclohexane isomers『J].Environ Sci Tech—
nol,1998,32(15):2197—22o7.
[10]Fuller C C,van Geen A,Baskaran M,et a1.Sediment chronology in
San Francisco Bay,California,defined by mPb
,
234
,
37 Cs
,
and
Pu[J].Marine Chemistry,1999,64(1/2):7—27.
[11]Harrison R M,Smith D J,Luhana L.Source apportionment of a【m0s—
pheric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collected from an urban lo—
cation in Birmingham,UK[J].Environ Sci Technol,1996,30(3):
825—832.
(上接第299页)
中紫丁香苷的HPLC测定研究[J].食品科学,2009,30(10):
140—143.
[8]张崇禧,马晓静,丛登立,等.GC—MS分析短梗五加化学成分
[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7):577—578.
[9]刘晓慧,张丽霞,王日为,等.顶空固相微萃取一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
法分析黄茶香气成分[J].食品科学,2010,31(16):239—243.
[10]张书香,谢建春,孙宝国.固相微萃取/气一质联用分析香菇挥
发性香味成分[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28(2):1—5.
[11]杨瑶,阎玉凝,关昕璐,等.阿尔泰柴胡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6):63—65.
[12]蒋剑波.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柏木精油中萜烯成分[J].吉
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3):92—93.
[13]杨永利,郭守军,马瑞君,等.下田菊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7,15(4):355—358.
[14]孙弘,廉晓红. 一榄香烯的分离及稳定性考查[J].辽宁化
工,2000,29(6):34d.一345.
[15]董金华,程国宝,胡皆汉.温莪术挥发油中 一榄香烯的分离鉴
定及抗癌活性[J].中草药,1997,28(1):l3—14.
[16]陈猛,袁东星,许鹏翔,等.固相微萃取研究进展[J].分析科
学学报,2001,18(5):429—435.
[17]Sha Y F,Shen S,Duan G L.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ic 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a compounded Chinese medicinal prescription,Xiao—Cheng—
Qi—Tang[J].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2004,36(2):381—385.
[18]Qmzem M.Recent advancements and apphcations in th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J].Planta Med,2O09,75(7):776—783.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17:51: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58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