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极化曲线
1.绘制原理
铁在酸溶液中,将不断被溶解,同时产生H2,即:
Fe+2H+=Fe2++H2(a)
当电极不与外电路接通时,其净电流I总为零。在稳定状态下,铁溶解的阳
极电流I(Fe)和H+还原出H2的阴极电流I(H),它们在数值上相等但符号相反,
即:
(1)
I(Fe)的大小反映Fe在H+中的溶解速率,而维持I(Fe),I(H)相等时的电势称
为Fe/H+体系的自腐蚀电势εcor。
图1极化曲线
图1是Fe在H+中的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曲线图。
当对电极进行阳极极化(即加更大正电势)时,反应(c)被抑制,反应(b)加快。
此时,电化学过程以Fe的溶解为主要倾向。通过测定对应的极化电势和极化电
流,就可得到Fe/H+体系的阳极极化曲线rba。
当对电极进行阴极极化,即加更负的电势时,反应(b)被抑制,电化学过程以
反应(c)为主要倾向。同理,可获得阴极极化曲线rdc。
2.图形分析
图2铜合金在海水中典型极化曲线
(1)斜率
斜率越小,反应阻力越小,腐蚀速率越大,越易腐蚀。
斜率越大,反应阻力越大,腐蚀速率越小,越耐腐蚀。
(2)同一曲线上各各段形状变化
如图2,在ction2中,电流随电位升高的升高反而减小。这是因为此
次发生了钝化现象,产生了致密的氧化膜,阻碍了离子的扩散,导致腐蚀电流下
降。
(3)曲线随时间的变动
图3
以7天和0天两曲线为例,对于Y轴,七天后曲线下移(负移),自腐
蚀电位降低,说明更容易腐蚀。对于X轴,七天后曲线正移,腐蚀电流增大,亦
说明更容易腐蚀。
二、阻抗谱
1.测量原理
它是基于测量对体系施加小幅度微扰时的电化学响应,在每个测量的频率点
的原始数据中,都包含了施加信号电压(或电流)对测得的信号电流(或电压)
的相位移及阻抗的幅模值。从这些数据中可以计算出电化学响应的实部和虚部。
阻抗中涉及的参数有阻抗幅模(|Z|)、阻抗实部(Z,)、阻抗虚部(Z,,)、相位移
(θ)、频率(ω)等变量,同时还可以计算出导纳(Y)和电容(C)的实部和虚
部,因而阻抗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示。
图
Bode图是阻抗幅模的对数log|Z|和相角θ对相同时间的横坐标频率的对数
logf的图。
图4Bode图
阻抗:如果X是角频率为ω的正弦波电流信号,则Y即为角频率也是ω的
正弦电势信号。此时Y/X既称为系统的阻抗,用Z表示。
1.溶液电阻(Rs)
2.双电层电容(Cdl)
3.极化阻抗(Rp)
4.电荷转移电阻(Rct)
5.扩散电阻(Zw)
6.界面电容(C)
7.电感(L)
图6两个时间常数
图7三个时间常数
t图
电极的交流阻抗由实部z’和虚部z”组成,z=z’+jz”.Nyquist图是
以阻抗虚部(-z”)对阻抗实部(z’)作的图。
对纯电阻,在Nyquist图上表现为z’轴上的一点,该点到原点的距离为电阻值的
大小;对纯电容体系,表现为与z”轴重合的一条直线。图中的半圆弧就是容抗弧;
后面的斜线是W扩散;感抗是低频的时候一个向下的收缩环。
圆弧半径越大,也就是极化电阻越大,耐腐蚀越好。
圆弧半径越小,也就是极化电阻越小,耐腐蚀越差。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17:31: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57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