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中日敬语的自谦词汇对比探析
作者:张敏伶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3年第11期
把中日敬语文化进行科学条理的对比,对加强和巩固中日两国语言文化交流、推动对外汉
语言文化的教学和发展、促进敬语规范化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中日敬语自谦语词汇比较敬语是任何一个文明社会的语言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尤其是汉语中的敬词、谦词和日语中的敬词头、敬尾词、固有敬语动词、恭谨体是极富
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一个重要语言群落,中日敬语不仅传承了中日传统文化的精品要素,保存了
中国传统文化语言的积淀,而且各自肩负着反映当代中日两国社会文明生活的重任,是文明语
言的载体,是礼貌语的核心聚焦,是语言美的化身。把中日敬语文化进行科学条理的对比,对
加强和巩固中日两国语言文化交流,推动对外汉语言文化的教学和发展,促进敬语规范化都有
一定的现实意义。
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在社会交际活动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社会文化生活
的变迁,都会影响反映在语言中,会给语言或多或少打上时代的阶级烙印。在中日敬语中,自
谦语的表述也不例外,它们存在着自谦语表述同一性的特征,同时也有迹然迥异之处。日本最
早是先有语言,而后有文字,大约是在3世纪末、4世纪初,汉字传入日本,所以日语文字的
定着是汉语文字贡献的结果,日本的语言文字、文化受到了汉语很大的影响,虽然汉语和日语
是属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汉语——孤立语(靠词与词之间的顺序来确立表达的意义)而日语
属粘着语,靠助词、助动词及用言(形容词、形容动词、动词)和敬体语尾来陈述语义,但是
由于大量汉语言文字的输入,在语义表述上尤其是中日自谦表述词汇中有惊人的共同之处,但
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点。
一、称谓差异及历史原因
1.从表现形式看
在第一人称谦称表述时,现代日语多于现代汉语,而古代汉语和古代日语的称谓量大体相
近。不过古代日语自谦称谓受古代汉语影响较大。
2.从历史原因看
龙源期刊网
这是因为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尊卑意识很强,这一点在皇族用语中尤为明显,上官下官、
上位、下位、先辈、晚辈界限明确,因此产生了一大批标签的自谦称谓词,如“寡人”“小
的”“鄙人”“小官”等受汉语的影最深的体育语言文化第一人称称谓中承袭了汉文化传统,出现
了如“吾”“小生”之类的自谦称谓。在现代日语中谦称的第一人称称谓种类远远超过汉语。这是
因为我国在解放后,汉语言文字进行了几次改革,不仅字音、字形,在字义上亦如此,一大批
带有封建意识的词汇逐渐被摒弃,如“粗人”,取而代之的是“我”“我们”的礼貌语使用。“我”“我
们”的使用不卑不亢,彬彬有礼,谦虚而自信,而日本虽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但是其纵向社
会的本质没有变,即下级不能超越上级,后背要绝对听从长辈,等级制度严明,集团意识强
烈,所以现代日语中的自谦语称谓多于现代汉语是有其原因的。
3.从说话人角度看及其原因
日语中分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这在汉语中是没有的。如日语中男子把第一人称说为
“僕”,不过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的区别表明当今日本社会中,保留了封建意识成分。认为女性
是男性的附属品。男女分工有别,服务性工作一般都由女子从事,关键工作一般由男性承当。
总之,学历、地位、就业率、报酬远远低于男性,所以将这一社会现象反馈于文化载体——语
言中是很正常的。而我国过去在方言中男女称谓词有别,但解放后在普通话中没有分工。倡导
男女平等,所以我国第一人称表达整齐划一,不存在角色分工。通用称谓中的如“”“师傅”
即如此。而“敝人”“在下”等,也只是在历史小说,电视剧中出现,在现代生活中一般已不使
用。
二、表述性差异及历史原因
1.自谦词汇
(1)自谦词汇结构方面
从汉语自谦词汇的数量看,常用自谦词有300个,而日语远不及汉语丰富,但由于主要来
源于汉语,因此自谦结构也基本一样。即“谦头词+名词”“谦头词+动词”为多。例如,汉语“愚
见”,日语“愚言”。
(2)自谦词意方面
在中日自谦含意的词汇中,存在有三种情况:中日通用谦词,如“拙著”“贱体”“小宴”“愚
见”“管见”;限于汉语用谦词,如“见笑”“见谅”;限于日语用谦词,如“私(我们)”。
2.专有自谦动词和派生自谦结构
专有自谦动词和派生自谦结构是日语表达性自谦语的汉语没有想对应的说法。
龙源期刊网
日语系粘着语,谓语永远在句子末了。由于语序上提供的方便,可随表谦程度的不同而大
量活用自谦动词和自谦补助动词;同时借助自谦语尾的活用可丰富说话人的表谦意图。而汉语
的位于在语序上位于主宾之中,其所属地位决定了他不能大量派生表谦含义,只有借助个别表
谦词汇表谦。
3.句子与篇章中的中日表谦差异
在汉语表谦句或表谦文章中,是靠带有表谦意义的词汇链结构成,而日语则用固有自谦动
词、自谦结构、美化语互用完成。如汉语的“静待佳音”,译成日语则为“吉報をひたすらお待
ちしております”。在这句日文中不仅使用“お~する”自谦结构,同时还用“おる”这个自谦补
助动词追加表谦的程度,所以说中日表谦时明显的差异是:
因此,这就是日语无论听和说都较汉语更礼貌、更谦恭的原因所在。
三、中日谦词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中日谦词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都与其所背
负的文化有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负载着社会意识、文化传统。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
自古受儒教影响颇深,讲究长幼有序、尊卑有分,群臣有别,虽然中国历史上掀起了好几次反
儒高潮,提倡人人平等,破除旧思想、旧道德,但也不是就不要尊长爱幼,文明礼貌了。谦虚
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自古被认作做人的美德。同样谦词也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敬语文化
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因为有了谦词的存在,日本敬语文化才焕发出无穷的光彩,才能魅力
永恒。日本人崇尚闲寂、和谐,喜欢曲折、委婉,体现在语言上则是既含蓄又复杂,既推崇
“以心传心”(心领神会),又在繁文缛节上不厌其烦。可以说,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谦词已
从原来的敬畏、谦卑意识转化成了礼貌、谦虚意识了,朝着文明礼貌语言方面发展是共同的趋
势。
参考文献:
[1]刘金才.现代日语敬语用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金田一春彦.日本語の特質[M].新NHK市民大学叢書,1981.
[3]谭汝为.民俗文化语汇通论[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4]三喜田光次.日本语語彙と中国語語彙[M].天理大学出版社,2000.
[5]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何旭.日文中的汉字词及其历史层次性[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3).
龙源期刊网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17:05: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56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