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版七年级⽣物下册4.4.1《流动的组织——⾎液》教案
《流动的组织——⾎液》教案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液制品,能够概述⾎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2)使⽤显微镜观察⼈⾎的永久涂⽚,识别红细胞和⽩细胞。
2.过程与⽅法
(1)通过观看视频:⾎浆的组成和⾎细胞的结构和作⽤,掌握有关⾎浆和⾎细胞的知识;
(2)制作⾎浆成分⽰意图模型,掌握⾎浆的成分和功能;
(3)通过⾎常规化验单的分析,解读化验的主要数据。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分析⾎常规化验单,能够正确认识⾎液成分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2)通过学习⾎液的成分和功能,树⽴科学的义务输⾎和献⾎观念。
【教学重点】
⾎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
1.通过⾎常规化验单的分析,解读化验的主要数据;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永久涂⽚,认识红细胞和⽩细胞。
【教学⽅法】
师⽣互问互答完成课堂问题、动⼿制作模型、实际观察永久涂⽚、指导分析化验单结果、知识拓展开阔视野等。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加⼊抗凝剂的⾎液制品;准备⾎常规化验单;视频:⾎浆的组成、⾎细胞的结构和作⽤、⾎细胞的寿命及产⽣;
显微镜;⼈⾎的永久涂⽚;有关⼲细胞和造⾎⼲细胞的知识;制作多媒体课件;⾎浆成分⽰意图模型。
2.学⽣准备:阅读教材;收集⾎常规的化验单并了解有关知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新课
图⽚展⽰医院抽⾎、化验过程
教师讲述:当我们去体检或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常常让我们抽⾎做⾎常规检查,从中找出病症所在。为什么⾎液化验可以
作为判断是否健康、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呢?
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起来学习与《流动的组织——⾎液》有关的内容。
⼆、新课讲解
教师讲述:为什么失⾎过多会导致死亡?对失⾎过多的病⼈,为什么要及时输⾎⽽不是输液?这些都与⾎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
有关。下⾯我们来学习⾎液的组成成分。
(⼀)⾎液的组成成分
【资料分析】观察加⼊抗凝剂的⾎液
展⽰课前准备的加⼊抗凝剂的⾎液,观察结果。提出问题:
1.加⼊抗凝剂的⾎液,离⼼或静置⼀段时间后⾎液分⼏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层现象?
学⽣:认真听教师讲解,联系⽣活中的实际,分析讨论⾎液中的成分。
结论:1.因为⾎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物,它们的质量不⼀样,所以分成了上下两层以及中间⼀薄层⽩⾊物质。
展⽰准备好的⾎常规检查时的⼀张化验单。让同学们讨论化验单上的各个项⽬成分,思考下列问题:
1.分析化验单,你认为⾎液可能是由哪⼏个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液成分,应分别位于哪⼀层?
2.为什么把⾎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学⽣:⼩组讨论以上问题,分别给出答案,由学⽣代表来回答思考问题。
结论:1.⾎液是由上层的淡黄⾊半透明液体、下层深红⾊部分以及中间很薄的⼀层⽩⾊物质组成的。红细胞和所含的⾎红蛋⽩
在下层深红⾊的物质⾥,⽩细胞和⾎⼩板在中间很薄的⼀层⽩⾊物质中。
2.⾎液中有⼤量的⾎细胞,⾎细胞包括红细胞、⽩细胞、⾎⼩板3类。这些细胞与⾎浆共同构成⾎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
因此,⾎液是⼀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液可以流动,因此称为“流动的组织”。
教师讲述:通过观察和分析可知,⾎液就是由⾎浆和⾎细胞(包括红细胞、⽩细胞和⾎⼩板)构成的。接下来,我们来学习⾎
浆的成分和功能。
【知识拓展】1.什么是造⾎⼲细胞?⼈体的造⾎⼲细胞主要存在于哪⾥?
教师:组织学⽣阅读教材,观看幻灯⽚介绍造⾎⼲细胞的相关知识,出⽰资料进⼀步介绍,帮助同学们了解掌握这⼀知识内
容。
学⽣:认真阅读教材中对⼲细胞和造⾎⼲细胞的研究。
在动物和⼈体内,⼲细胞将分化为各种各样的细胞,进⽽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在⼈体中,除了脐带⾎外,造⾎⼲细胞主要
存在于⾻髓中,通过医学检查、配型,⾻髓移植能够治疗⽩⾎病等疾病。
【模型展⽰】⾎浆成分模型
组织学⽣⽤事先准备好的泡沫做⾎浆成分模型体现各个不同成分的⽐例。然后展⽰做好的成果。
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在⾎液的组成成分中,⾎浆起什么作⽤呢?
学⽣:阅读教材,说出⾎浆的成分和作⽤。
结论:⾎浆的主要作⽤是运载⾎细胞,运输维持⼈体⽣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的废物。
播放视频:《⾎浆的组成》
【实验】⽤显微镜观察⼈⾎的永久涂⽚
教师讲述:通过前⾯的⾎常规化验单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液中含有哪些成分,⾎细胞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下⾯我们通过
显微镜来观察⼈⾎的永久涂⽚,进⼀步来认识⾎细胞。
学⽣:认真听教师讲解,思考回答问题。
结论:⾎液由⾎浆和⾎细胞构成。⾎细胞由红细胞、⽩细胞和⾎⼩板组成。⾎细胞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
想⼀想:1.你所观察的⼈⾎永久涂⽚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2.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细胞的?(由学⽣观察后回答)
结论:1.数量最多的细胞是红细胞。2.红细胞呈两⾯凹的圆饼状,红⾊,数量多,不⽤染⾊就可以观察到;⽩细胞的个体⽐红
细胞⼤,数量少,只有经过染⾊才能观察清楚。
【⾃主学习】三种⾎细胞有什么不同?
教师讲述:三种⾎细胞不论是从形态、结构还是其功能上都有着各⾃的特点。下⾯请同
学们阅读教材53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组织学⽣阅读教材内容,完成表格中红细胞、⽩细胞和⾎⼩板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视频播放:《⾎细胞的结构和作⽤》
【⼩资料】单位⾯积内哪种⾎细胞含量最少?(学⽣阅读教材⼩资料回答)
教师讲述:正常成年男⼦红细胞的数⽬为4.0×1012~5.5×1012个/升,⼥⼦为3.5×1012~5.05×1012个/升。正常成年⼈⾎液中
⽩细胞的数⽬为4.0×109~10×109个/升。⾎⼩板的数⽬为1×1011~3×1011个/升。
结论:⽩细胞的数量最少。
【知识问答】
1.为什么红细胞是红⾊的?(学⽣阅读教材回答)
图⽚展⽰红细胞和⾎红蛋⽩。
结论:红细胞呈现红⾊,那是因为红细胞富含⾎红蛋⽩。
课件演⽰⾎红蛋⽩的运输氧的功能。
2.⽩细胞如何吞噬病菌?(学⽣阅读教材回答)
图⽚展⽰⽩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
结论:⽩细胞是⼈体与疾病⽃争的“卫⼠”。当病菌侵⼊⼈体内时,⽩细胞能通过变形⽽穿过⽑细⾎管壁,集中到病菌⼊侵部
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3.⾝体有了⼩伤⼝,伤⼝流⾎后会⾃⼰⽌⾎,为什么?(学⽣阅读教材回答)
图⽚展⽰⾎液凝固过程。
结论:如果伤⼝不严重,⾎⼩板会在伤⼝处聚集,释放与⾎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块堵塞伤⼝⽽⽌⾎。
【疾病诊断】
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分析化验单,谁能说出他们的数值与正常值有什么不同?会引起什么疾病?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
展⽰化验单。
教师:提出思考问题,组织学⽣阅读教材,⼩组互相讨论交流⼼得,由学⽣代表来回答问题。
结论1.贫⾎患者的症状是:⾯⾊苍⽩并伴有头晕、乏⼒、⼼悸、⽓急等。⾎红蛋⽩是⼀种含铁的蛋⽩质,贫⾎患者应当多吃
⼀些含蛋⽩质和铁质丰富的⾷物。
2.红肿、发炎现象;说明体内可能有炎症;清洗、上药、包扎伤⼝等措施。
通过前⾯的学习,你知道⾎液的功能了吗?下⾯我们来汇总⼀下⾎液的功能。
(⼆)⾎液的功能
教师讲述:⾎液不仅具有运输作⽤,⽽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
过渡:我们学习了⾎液的组成成分,知道了⾎浆的成分和功能。⾎浆和⾎清,虽然只有⼀字之差,但作⽤却是不同的。那什么
是⾎清呢?下⾯我们⼀起来学习吧。
【知识拓展】什么是⾎清?
⾎清,指⾎液凝固后,在⾎浆中除去纤维蛋⽩原分离出的淡黄⾊透明液体或指纤维蛋⽩已被除去的⾎浆。其主要作⽤是提供基
本营养物质、提供激素和各种⽣长因⼦、提供结合蛋⽩、提供促接触和伸展因⼦使细胞贴壁免受机械损伤、对培养中的细胞起
到某些保护作⽤。
⾎液凝固析出的淡黄⾊透明液体。如将⾎液⾃⾎管内抽出,放⼊试管中,不加抗凝剂,则凝⾎反应被激活,⾎液迅速凝固,形
成胶冻。凝⾎块收缩,其周围所析出之淡黄⾊透明液体即为⾎清,也可于凝⾎后经离⼼取得。在凝⾎过程中,纤维蛋⽩原转变
成纤维蛋⽩块,所以⾎清中⽆纤维蛋⽩原,这⼀点是与⾎浆最⼤的区别。⽽在凝⾎反应中,⾎⼩板释放出许多物质,各凝⾎因
⼦也都发⽣了变化。这些成分都留在⾎清中并继续发⽣变化,如凝⾎酶原变成凝⾎酶,并随⾎清存放时间逐渐减少以⾄消失。
这些也都是与⾎浆区别之处。但⼤量未参加凝⾎反应的物质则与⾎浆基本相同。为避免抗凝剂的⼲扰,⾎液中许多化学成分的
分析,都以⾎清为样品。
三、总结收获
由同学们来总结,看看我们这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同时可以利⽤课件辅助总结。
四、课堂检验
1.⾎浆是由抗凝的⾎液中分离出来的液体,下列不属于⾎浆成分的是(C)
A.⾎浆蛋⽩
B.⽔
C.⾎红蛋⽩
D.葡萄糖、氨基酸、⽆机盐等
2.红细胞、⽩细胞和⾎⼩板的功能依次是(D)
A.⽌⾎和凝⾎功能、防御功能、运输氧的功能
B.运输氧的功能、⽌⾎和凝⾎功能、防御功能
C.防御功能、⽌⾎和凝⾎功能、运输氧的功能
D.运输氧的功能、防御功能
3.⾎友病是⼀组先天性凝⾎因⼦缺乏,以致出⾎性疾病。⾎友病患者⼀有伤⼝便会流⾎不⽌,原因是其⾎液中缺少(D)
A.红细胞
B.⽩细胞
C.⾎红蛋⽩
D.⾎⼩板
4.徒⼿登⼭运动员攀登海拔较⾼的⼭峰,当他在海拔4000⽶以上继续攀登时,尽管经过充⾜的休息后再爬,但越是往上爬,
越感到乏⼒,其主要原因是(C)
A.呼吸越来越急促
B.⾎液中CO2增多
C.组织细胞内O2含量降低
D.⼭地更加陡峭
【板书设计】
第⼀节流动的组织——⾎液
⼀、⾎液的组成
1.⾎浆:运载⾎细胞,运输氧和部分⼆氧化碳
2.⾎细胞
⼆、⾎液的功能:具有运输作⽤,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的⽇常⽣活密切相关。突出环节:通过学⽣动⼿亲⾃制作模型、⽤显微镜观察⼈⾎的永久涂⽚,掌握
⾎液的组成成分是由⾎浆和⾎细胞构成的。通过分析⾎常规化验单,掌握⾎细胞的含量和异常状况,提⾼学⽣的分析问题的能
⼒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法。通过知识拓展环节,了解有关造⾎⼲细胞和⾎清的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中,课前准备⼯作尽量
要具体充⾜,使课堂环节更紧凑流畅,便以在激发学⽣学习兴趣的同时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标。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16:46: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55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