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姓名:***学号:***
冰川地质景观概述
一:概述
(一):定义
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
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
雪崩、流水等各种营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冰川地貌可分为冰川侵蚀
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冰川侵蚀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对谷
底、谷坡的岩石进行压碎、磨蚀、拔蚀等作用,形成一系列冰蚀地貌形态,如形成冰川擦痕、
磨光面、羊背石、冰斗、角峰、槽谷、峡湾、岩盆等。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
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终碛垄、侧碛垄、冰碛丘陵、槽碛、鼓丘、蛇形丘、冰砾阜、
冰水外冲平原和冰水阶地等。冰川地貌组合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从冰川中心到外围由侵蚀地
貌过渡到堆积地貌。山岳冰川地貌按海拔高度可分为:雪线以上为冰斗、角峰、刃脊分布的
冰川冰缘作用带;雪线以下至终碛垄为冰川侵蚀-堆积地貌交错带;最下部为终碛垄、冰川
槽谷和冰水平原地带。
①
(二):成因及形成条件
在极地和高山地区,气候严寒,常年积雪,当雪积聚在地面上后,如果温度降低到零
下,大气降水是以固体形式,形成常年不化的积雪。并逐年增厚,逐渐变成微蓝色而透明的
冰川冰,并沿着斜坡或者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缓慢运动,这种运动的冰体就叫冰川。冰川是
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是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来的。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
降水,其中包括雪、雾、雹等。没有足够的固态降水作原料,就等于无米之炊,根本形不成
冰川。冰川存在于极寒之地。地球上南极和北极是终年严寒的,在其它地区只有高海拔的山
上才能形成冰川。我们知道越往高处温度越低,当海拔超过一定高度,温度就会降到0℃以
下,降落的固态降水才能常年存在。这一海拔高度冰川学家称之为雪线。在南极和北极圈内
的格陵兰岛上,冰川是发育在一片大陆上的,所以称之为大陆冰川。而在其它地区冰川只能
2
发育在高山上,所以称这种冰川为山岳冰川。在高山上,冰川能够发育,除了要求有一定的
海拔外,还要求高山不要过于陡峭。如果山峰过于陡峭,降落的雪就会顺坡而下,形不成积
雪,也就谈不上形成冰川。
(三)分类
一:冰川的类型
在雪线以上的积雪,积累到一定厚度并转化成冰川冰后,如地面或冰面有一坡度,冰
川冰就能沿坡向下移动,形成各种冰川。现按冰川的形态、规模和所处的地形条件,把冰川
划分为以下四种主要类型。
1、山岳冰川山岳冰川是发育在高山上的冰川,主要分布在中纬和低纬地区。山岳冰
川形态和所在地地形条件有很大关系,根据冰川的形态和部位可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和山
谷冰川三种。
2、大陆冰川大陆冰川是在两极地区发育、面积广、厚度大-的一种冰川。它不受下伏
地形影响。如冰川表面中心形态凸起表似盾的,叫冰盾。还有一种规模更大的、表面有起伏
的大陆冰体,叫冰盖。
3、高原冰川高原冰川是大陆冰川和山谷冰川的一种过渡类型,由于它发育在起伏和
缓的高地上,所以叫高原冰川,又称冰帽。
4、山麓冰川当山谷冰川从山地流出,在山麓带扩展或汇合成一片广阔的冰原,叫山
麓冰川。
①
二:冰川地貌的类型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
现代冰川作用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
1、大陆冰盖。面积>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
2、冰帽。数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规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顶冰川都可发育为冰
帽;
3、山地冰川。又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谷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等。冰川消融可形
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碛丘陵等冰川融蚀地貌。
3
形成机理图1
冰川侵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
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蚀地貌。冰川(包括冰水)沉积地貌分布于冰川下
游,形态类型包括终碛垅、侧碛垅、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底碛丘陵和底碛平原、鼓丘与漂
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蛇形丘、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大陆冰盖和山
地冰川的地貌组合有较大差异。前者冰体从中心向四周流动,以冰盖前缘广泛发育冰碛(尤
其是终碛)、冰水堆积地貌和大面积的冰蚀凹地为特征,没有侧碛垅,只有在孤立的冰原岛
山地区才出现冰蚀地貌。
山地冰川受地形限制,与周围基岩接触面大,造成的冰蚀地貌类型众多。此外,山地
冰川地貌的分带性也比大陆冰盖和冰帽的地貌分带性强,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在
冰川纵剖面上,从山体中心到冰川外围,依次为角峰——冰斗——冰坎——羊背石——磨光
面——底碛平原或丘陵——终碛垅——冰水扇;在横剖面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刃脊——槽谷
肩——冰蚀崖——侧碛垅——冰床(底碛平原或丘陵)。山地冰川地貌的发育程度与气候条
件、原始地形和新构造运动有关。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山地新构造强烈,地形陡峻,则冰
蚀作用强盛,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较发育,但因冰期后流水作用较强,破坏较严重;在大陆
性气候条件下,地形较和缓,则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发育较差,但后期流水侵蚀弱,冰川地
貌易于保存。
②
4
二:分布及特征
(一):冰川地质景观在中国的分布
中国东经120°以西,北起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南至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巨大
的高原高山上,现代冰川和古代冰川都很发育,冰川及其雕塑的冰川地貌广泛分布。粗略估
计,现代冰川面积总计4.4万km2,其中约五分之一分布在天山冰川区。现代雪线大体自北
而南、自边缘山地向青藏高原内部升高,阿尔泰山现代雪线为海拔3000-3400m,天山
3600(北坡)-4200m(南坡),祁连山4300-5200m(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昆仑山西端
5500-5700m,喀喇昆仑山5000m,珠穆朗玛峰地区5000(南坡)-6000m(北坡)。第四纪冰
期古雪线比现代雪线低数百至千余米,当时的冰川规模比现代冰川大许多倍,但由于内陆干
旱气候限制,其分布地域仍很有限,所以古冰川和现代冰川刨蚀或堆积地貌范围都不大,冰
川刨蚀力弱,故冰川和槽谷均较宽浅,只是冰水堆积作用影响所至,可达河西走廊及一些内
陆盆地。
③
(二):阿扎冰川
阿扎冰川位于波密东端,来果冰川东南侧,是目前西藏海拔最低的冰川,主峰高度6882
米,雪线海拔只有4600米,冰川长约27公里,其冰舌分为南北二支,其北支为附冰舌,分
布在然乌镇境内。其南支为主冰舌,一直延伸到山地常绿阔叶林带上部海拔2500米的察隅
县境内。基本上穿行在森林之中,形成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森林、冰川景观。
阿扎冰川属海洋型冰川,位于察隅县上察隅镇境内,雪线海拔只有4600米,朝向西
南,长20公里左右。其中,冰川的前沿部分深入到原始森林区长达数公里,犹如一条银色
巨龙穿行于“绿色海洋”之中。所以,阿扎冰川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绿海冰川”。
阿扎冰川的地形地貌由高向低分为三个阶梯:第一阶梯是冰川的形成区。在这个区域里,
由于海拔高,除可作专业登山队的训练基地外,一般旅游者无法涉足。只能从高处远眺其雄
伟壮观的风姿。第二阶梯是冰川中间的大冰瀑布,第三阶梯是冰川下端的冰川舌。巨大的冰
川好似巨大的银屏凌空飞挂,银光刺眼,晶莹璀璨,气势磅礴。这些状若玉龙,势如巨蟒的
冰川,蜿蜒飞舞于寒山空谷之中,千姿百态,蔚为壮观。
②
5
阿扎冰川
三:冰川的保护
1、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2、合理的进行工业生产、矿产开发;
3、控制机动车辆的数量,对其排放的尾气进行净化;
4、合理放牧;
5、控制冰川景区的旅游人数;
6、采取一些科学的手段保护冰川。
四:结论
冰川地貌是鉴别冰川作用范围和性质的标志,它在我国的分布很广泛,所以
对冰川地貌的了解、研究以及保护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①:中文百科在线②:百度百科③:中国数字科技馆(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
程研究所计算机网络室、甘肃省高性能网格计算机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④:旅游地质学(南开大学出版社)⑤:旅游地质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14:49: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49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