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讲稿
一、新课导入
师:月亮,我们都非常熟悉了,是吧?(边说边播放图片)
悠悠千古明月,曾牵动过无数文人墨客的种种情思,你能说出多少有关明月的诗句呢?
生:……
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俯仰之间,故土之思;“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杯酒明
月,兄弟情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色画面,山水情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
对愁眠”霜天孤月,羁旅愁思;“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千古明月,逝水人生,哲人
之思……古人这么多优美的诗句让后人只能望月兴叹,不敢随便吟咏这涵蕴无穷的月。然而有一
个作家却敢凑这个热闹,他另辟蹊径写月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优美的散文《月迹》。齐读
标题——
作者是?哦,听到有同学读“āo”,在这里读“wā”。
凹是一个汉字,拼音为āo(wā在字典中清除)。有两个意思,即周围高,中间低,与“凸”相对;意同“洼”(多用
于地名)。这儿读“wā”是为了照顾贾平凹的家乡人民的念法。凹地容易积水形成水坑-“洼”,老人们习惯把“凹”
读“洼”。另外,贾平凹家乡陕西丹凤这个地方,很多父母喜欢在孩子的名字中加上娃字,如贾平娃,这是烂名
好养的风俗。贾平凹“自传”中提到:贾平凹,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呼“平娃”,理想于通顺,我写“平
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
二、走进字词
师:要想把课文读通读顺,字词障碍关必须越过,走进课文前,老师先要检查检查大家对字
词的熟悉程度。
课件出示(词语):
闷着溜进满盈末了倏忽袅袅
嫦娥羡慕嫉妒噢掬着面面相觑
抽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认读。
师:读了文章,我们发现,本文语言独具特色,大量使用叠词和儿化韵,要读好课文,读好
这些叠词和带儿化韵的词是一道不可忽视的坎儿。先自己试试,谁敢来挑战?
课件出示:
渐渐玉玉银银粗粗疏疏
累累袅袅痒痒细细款款
白光光清清淅淅面面相觑
白道儿尘影儿满圆儿繁星儿狂样儿
竹窗帘儿悄没声儿竹帘格儿屏住气儿
花骨朵儿葡萄叶儿瓷花盆儿锨刃儿
师:把所有词语连起来,整齐地读读!挑战难度加大,放到句子里试试。
课件出示句子:
1、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
的痒痒的感觉。
妙极了,它真没有走掉,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找到了。
师:似乎难不倒大家?难度再加大些!
2、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
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
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
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三、走进“月迹”
(一)自读自悟,完善表格
师:读好词句,是学习文章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月迹”,请快速默读课文,提取
主要信息,完成表格内容。
我们分别在那些地方看到了月迹?请根据文字叙述的画面分别为每幅画面取个名字。月迹出
现在哪些具体位置?在不同地点,月有什么变化?我们的心理又是怎样的?
师:先自主完成,完成后,前后四人组成小班,讨论、订正,确定一人来分享学习成果。
生分享……(根据分享,表格出示内容)
(二)根据表格,归纳内容
师: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根据表格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提示:用记叙文“四
要素法”归纳。
预设:本文主要讲了:在中秋的夜里,我和弟弟妹妹们在奶奶的引导下,从屋里到院子、从院
子到河边寻找月亮的事。
(三)想象画面,好好练说
师:一群孩子在中秋夜里寻找月亮,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呀!文章很多地方写得也非常有趣,
你觉得哪个地方(哪个句子、哪些句子或哪个段落)最有趣,把他分享给大家。分享时,可以用
自己的语言说,如果觉得组织语言有困难,可以用老师提供给大家的这个模式说。
课件出示说话模板:
我觉得这个地方很有趣,我是从这些词(句子)读出来的,我仿佛看到
了,仿佛听到了,感受到了。
生准备、分享。
(四)体会童趣,好好练读
文章到处充满乐趣,如果能通过自己的读把这种乐趣传递出来,那就厉害了!迅速练一练,
待会儿,咱们比一比,哪个同学最会传递乐趣!
选段: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边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
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练读,抽生展示,集体展示。
四、揭示主题,总结写法
(一)揭示主题
师:通过大家读,我感受到了孩子们追寻月迹的乐趣。文章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究竟
是什么呢?
预设:是月亮的变化轨迹。是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是一切美的印迹。
追寻月迹的过程,正是“我们”寻美的过程,寄予了我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师:在发现月迹(美),追寻月迹(美)这一过程中,有一个人物——奶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一
个引导者,是我们发现美的引导者。
她,在我们失望时,点燃了我们的好奇心;她,在我们因羡慕、嫉妒而争执时,平息了我们的好胜心;她,
让我们在追寻中惊喜不断,感到满足,保护着我们纯洁美好的童心。她,让我们明白——(生读:月亮是属于
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人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利,人人都有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所以,我突然觉得——
(生读: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
美好的事物。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对于你们是如此,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
(二)总结写法
《月迹》传递给我们的乐趣,令我们遐想、神往!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预设:大量使用
叠词,让我们感受文字的魅力——音韵美,丰富了文字的表现力;大量使用带有儿化音的词,读
起来轻松欢快,平添了不少童真童趣;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让文章画面灵动……类似写法,我
们应该试这、着用在自己的文章里,让自己文章有画面、有色彩、动起来!
一轮明月,照耀古今,牵动情思。愿我们一路追寻“月迹”,努力地追寻美,当美充满了我
们的眼眸,我们掬着的不在是河边的沙,捧着的将是满世界的白月光!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12:53: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44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