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细雨润无声

更新时间:2022-11-12 12:06:06 阅读: 评论:0

中考真题卷哪个好-切线的定义


2022年11月12日发(作者:早饭食谱)

春风着意化细雨悄然润物了无声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角色的定位

德清县三合中心学校潘海英

【摘要】

结合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新课程改革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如

何以教育的手段孕育出学生多方面的可塑性,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农村中的小学语文教学,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对自己的角色进

行准确把握,因而会对教学产生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角色定位

在农村学校,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是以“传

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先生出现在讲台上,多数教师仍是长期在应试教育的圈子里打转转,

教师为解题而教,学生为答题而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课文时,总是从字到词,到段,再到篇,

一成不变。教师角色的特征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时代对教师角色有着不同的定

位。过去,教师被称为“传道受业解惑者”、课堂组织者等,强调教师的灌输、辅导和操作指

导角色作用。传统的角色定位已经不适应当今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

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心,语文教师应重新定位自身角色。

一、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从“教”转到“导”

在电化教育日益普及后,学生学习不再仅仅依赖教师对知识的手工操作,他们将直接面

对电教媒体,甚至进行人机对话学习。教师在知识上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计算机网络使

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获取来自教师以外的大量知识信息。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而是开放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所以,我们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作为导师,老师的注意力主要是放在创造学习

的氛围上,即罗素所说:“怎样创造出一种特殊的心理气氛,使学生感到自由和完全,可以

任意发挥好奇心,不怕出错和失败,既可以从书本上和老师那里学习,也可以从环境、同学

和个人经验中学习。”具体表现为五个“导”字:①引导: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引

者、导向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以使学生

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自觉地学习。②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和发展元认知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终身教育的社会,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使终身教

育成为可能,为了使学生适应计算机、网络时代的终身学习,从教育目标层面来看,教会学

生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③诱导: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者、激发者,教师应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

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④辅导:罗杰斯说:“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中,“导师”的主要时间可能是存在学习材料

的搜集和提供上面。”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源,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信息资源,

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在个别化的学习中,教师还是学生的学

术顾问。⑤教导: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特别是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更应

该培养学生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面貌,使学生在具有获取信息能力的同时,善于区分良莠信

息,抵制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信息作弊,侵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从“传授者”转到“研究者”

传统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起着承前启后

的作用,对人类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但是,更多的老师却曲解了这

一意思,长期奉行着一种“桶罐理论”:学生是装知识的桶,教师只要一罐一罐地把知识舀

到桶里去,把自己全部的知识平移给学生就行了。结果当了一辈子传授知识的廉价劳工。每

年不同的学生,同样的老师,教课的内容却有90%到95%都相同。在这种同一教学目标,同一

教学内容,同一教学方式下,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社会的发展严重脱节,大大滞后

了个体的发展。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科学研究过程,研而不教则空,教而不研则浅。现代教育复杂性要求

教师成为“科研型”教师。今天的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科技的日新月异,贬低了原有的

教育经验的价值:课程改革、信息爆炸,凸现知识存量的单簿;世界复杂、国际竞争显示出

教师视野的有限:教育民主、人格平等冲击师道尊严: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有权选择最好

的教师和有权选择优质教育;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备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21

世纪的教育需要的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集教学、科研、管理多种功能于一身

的复合型、科研型教师,它要求教师面对不同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最合适的决策。这样,我们

的教育才会真正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三、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授鱼者”转到“授渔者”

小学语文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课程,在

拓宽教师创新发展空间和眼界的同时,也使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专业化发展成为了可能。爱

因斯坦曾说:“所谓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知识忘

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只能是能力素质。有这么一句谚语:“给我一条鱼,我今天

将会吃掉它;教我钓鱼,我将受益终身。”这就是我们现在大力提倡的“授人以鱼,不如授

人以渔”。反映到教学上,“授人以鱼”就是灌输书本知识,读死书,“授人以渔”则是培

养人的能力,教人做学问做研究的方法。那么,在新课程条件下,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教师,

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相比,有着明显的变化。

第一,由于承认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一客观存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由同

一规格的教育教学向差异性的教育教学转变;第二,由于我们承认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那么,

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第三,由于在对学生的关

注方面由传统意义上的只关注“知识与技能”,进而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等,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必须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第四,由于传统的“师道尊

严”的陈腐观念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危害性已被人们广泛的认识,

关注人格健全和健康发展的这一更加人文的思想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那么,教师在施教的

过程中必须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在教育教学的场所,形成和

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第六,由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越来越清晰

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用信息技术来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以此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已成为一种方

向,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方法必须由单项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教学模式化

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等。总之,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这一角色应具有传承者与发展者的双重

身份,肩负着双重的任务。

春风细雨,润物无声。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台戏,教师是导演也是演员。教师角色

的转换,其实就是教育理念的更新,这一过程是极其艰难的。只有跨过了这一坎,语文教改

才能真正实施,语文教学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参考文献】

[1]臧乐源.《教师学》.天津人民出版社

[2]陈少敏.《小学教育全书》.上海教育出版社

[3]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2002年版.广西教育出版社

[4]张前.《教书育人》.北京.《教书育人》编辑部

[5]李志.《试论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评定》.载《教育探索》

[6]胡德辉,叶奕乾.《小学儿童心理学》.湖北教育出版社

[7]裴娣娜.《从传统走向现代——论我国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世纪转换》.北京教育研究出版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2:06: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4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黑点符号
下一篇:项数怎么求
标签:细雨润无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