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取成语

更新时间:2022-12-03 12:00:37 阅读: 评论:0

初中英语公式大全 带解释-参的多音字


2022年12月3日发(作者:古诗小儿垂钓)

1

成语是在语言中经过长期实践,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它具有简洁明快、要

言不繁、因近取譬、画龙点睛的特点,是汉语词汇中的精华。因而正确地辨析和

运用成语也一直是历年高考试卷上的必考内容。

重视成语学习,加强成语积累,本应是语代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

许多中学生在这方面却不懂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在成语学习上盲目随意,而且

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面也显得模糊混乱。本代就此谈谈成语学习的一些方法,

旨在交给中学生一把钥匙,以打开高考成语试题的这道小门。

一为解字。

即对成语逐字解释。尤要突破难点。这是理解整个成语意义的基础。有不少

成语往往一词当关,万夫莫开,如暴殄天物的殄(糟蹋)、不刊之论的刊(删改)、

代不加点的点(点除)、吊民伐罪的吊(慰问)等,这些往往成为理解全词的拦路虎,

必须学武松打虎,整体意义才能迎刃而解。当然,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认真

对待,勤。否则,就要望代生义,贻笑大方了。不信猜猜不名一钱、不足为训的

意思,再查查词典,是不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呢?

二是本记。

即识记原意或本意。成语的语意是比较丰富的,但它的所有意义都由原意或

本意经由引申、转移、比喻等途径演变而来。理解并记取成语的本意,对理解其

今意或它意很有帮助。如对牛弹琴,原意是用来讽刺牛(喻指谈话对象)愚蠢的,

今意也用来讥笑说话做事不看对象,这是对原意换位思考的结果,这样一想,不

仅几个意义都理解记住了,说不定还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再如花花世界原指繁

华的都市,后来指表面繁荣的社会,今又指花天酒地的生活环境,细一想,这两

个后起意不是对原意的否定和扩大而产生的吗?

三为温故。

温故而知新,多了解一些成语的典故,寻根探底,大有裨益。成语都是有来

历的。它们的来源和出处主要有历史故事、寓言传说、民谚俗语、诗代典籍。在

学习过程中,了解并借助这些背景知识,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三人言虎、

独占鳌头、东施效颦、汗牛充栋等,这些成语字面上的解释并无困难,可是整合

起来还是不得其解,这时就必须要了解其来源和出处了。三人言虎语出《战国策,

魏策二》: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意思是说,三个人谎传城市里

2

有虎,听者就会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把谣言当事实;而元代无名

氏《陈州粜米》楔子里有: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之句。成语独占鳌

头就语出于此,可见,其意为中状元,居首位。一般较大的成语辞典都会尽可能

的列出成语的可靠出处。余例不再赘述。

四为分析。

即要注意分析成语词语间的语意关系、语法结构。成语是当时的情态语言直

接保留或提纯下来的言简意赅的凝固结构短语,一定要细心推求其词语间的语意

关系,分析其语法结构,才能避免误解。2002年的全国高考试题对道听途说提供

的解释是在道路上沿途听说的没有根据的消息,迷惑了许多考生,究其原因,其

实就是把路上听来,又在路上传说这样的顺承关系误解成了动宾关系!

成语的语法主要有并列关系(如:披荆斩棘,防微杜渐)、承接关系(如:见异

思迁,出奇制胜)、目的关系(如:削足适履,杀一儆百,越俎代疱)、因果关系(如:

捉襟见肘,水落石出)、主谓关系(如:毛遂自荐,杞人忧天,夜郎自大)、动宾关

系(如:得天独厚,不见经传,棋逢对手,如释重负)、补充关系(如:退避三舍,

无动于衷,荒谬绝伦,寿比南山)、动宾补关系(如:问道于盲,贻笑大方,拒人

千里,守口如瓶)、连动关系(如:画蛇添足,抱薪救火,亡羊补牢)、兼语关系(如:

请君入瓮,引狼入室,转危为安)、偏正关系(如:衣冠禽兽,扶摇直上,彬彬有

礼)、变式关系(如:时不我待,唯利是图,唯我独尊)。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12:00: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42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入海成语
下一篇:阻力的意思
标签:取成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