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对维护中国统一的作用
——为什么说汉字是中国的第二大万里长城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的作用,与世界上任何一个
民族的文字一样,是记录语言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们交流思
想的辅助工具。它是由汉族人民创造并使用的文字。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
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
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
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
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
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
字,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
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
官方文字。
在这里,我同意一些学者的观点,认为汉字对整个中华民族的
认同和统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成为一大
统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是汉字的魅力,汉字可以说是中国
的第二大长城。这篇文章就从汉字本身的特点,汉字与其他文字的
比较,汉字的文化功能等方面来论述汉字对维护中国统一得作用。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所使用的文字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
类是拼音文字,如英语、法语、俄语、德语等;一类是非拼音文字,
如汉语、日语等。拼音文字是表音文字,它的特点就是用拼音字母把
音素、音节记录表示出来,字形与语音一般有较为密切的关联。非拼
音文字是表意文字,它的特点就是字形与语音一般没有直接的关联。
汉字是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
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
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它一般不能直接表示出字的读音
来,而只能够一个字表示一个词或词素的意义。汉字的表意功能,
使得汉字不是通过口语词去表示概念,而是由视觉符号直接表示概
念,也就是说汉字书写的书面语是独立于口语的各种变化之外的,具
有相对的稳定性。汉字的这一特点,使得它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统
一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古至今,中国的发展历经了无数个朝代,
每更换一个朝代或是在同一朝代里,因为时代、背景、经济等变换发
展,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都有所变化,而不管这些怎样变
化,作为必不可少的人类思想文化交流的工具——汉字,却是相对稳
定的,这就使得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人有一个统一的交流载体,通
过这个载体,使得人们的思想政见得到统一,使得文化得以传承,所
以中国才能在不断更换的朝代中永远保持它的生命力,在古今五千多
年的发展中仍然保持着大一统的国家,有着不竭的生命力。
汉语的另一个奇特之处是它的超方言特性及超语言特性。语
言学家把中国各地的方言分为八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语、
粤语、闽南话、闽北话、客家话、湘语和赣语。每种方言之下还有若
干小言。如闽南话的小方言有厦门话,漳州话和泉州话等等。汉语方
言之多,远远超过欧洲语言总数,应是没有疑义的。汉语有这么多的
方言,有人就有了这样的疑问,欧洲的面积和中国差不多,中国汉
语的方言又和欧洲的语言总数差不多,那么为什么中国没有像欧洲那
样分裂为许多小国家呢?答案是简单的,那就是汉字的魅力,即使中
国在不同地区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但是有统一的汉字,是汉字维护了
我们语言的统一,进而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这样,统一就成为大
势所趋,人心所向。
汉字是表意文字,有超方言性。但是世界上有无数种语言,除了
像汉字这种表意的文字,大多数都是表音文字,如西方的语言文字,
欧洲的语言文字,它们都属于拉丁语系使用拉丁字母记录语言文字。
那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中国没有属于我们自己国家的独特的
表意文字——汉字,我们的老祖宗也用像欧洲一样用拼音字母来拼写
语言得拼音文字,那现在中国的局面会怎样呢,还是像现在这样有着
大一统的中华民族吗?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我想那样的话,人们就
不会有前面一段所提到的疑问了,也许古代在古罗马帝国发生的事,
也会在在中国发生。
这里就以古罗马帝国的语言为例,古罗马帝国的语言是拉丁语,
用拉丁字母拼写,当罗马皇帝的子民们用拉丁字母拼写自己的方言
时,就出现了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等语言。要知道,持相同母语
的人不一定是相同的民族,但相同的民族一定使用相同的语言,语言
不同,则民族一定不同,所以,语言的分裂,下一步的结果,就是民
族的分裂,这样,维护国家的统一就是一件分场困难的事情。后来,
罗马帝国灭亡了,分裂为许多国家。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古罗马
帝国语言分裂后,其民族的分裂也就不远了。我想,从这里可以看出,
语言对于民族的重要性,语言的统一是民族统一的必要条件。所以,
汉字也是中国统一的必要条件。
除此之外,汉字还有着独特的文化功能,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
关系。汉字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汉族的形成
有重大的作用。炎黄、夏、商、周是汉民族的直系祖先。在两周战国
时代,融合了夷、戎、蛮、狄等部族,最晚在秦朝汉族已经形成。魏
晋南北朝时期,又融合了鲜卑、匈奴等部族,汉族活动疆域基本确定
了下来。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很多部族都被汉族同化,其基本
原因就是他们受发达的汉族文化影响。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了北
魏王朝,孝文帝元宏颁布了一系列强制鲜卑拓跋部族汉化政策,改鲜
卑姓为汉姓,鼓励与汉人通婚,提倡说汉语。自太和十年以后,诏册
皆帝文也。元宏精通汉族典籍,“诏册皆帝文”用的是汉字。汉族的
形成,汉字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秦汉以后,中国思维版图大体确
立。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里,多次出现几个政权对立的局面,但最
终还是没有分裂,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共同的文化。而中华民
族的主体民族汉族,使用汉字和用汉字写的典籍则是汉族文化的核
心。很多少数民族的历史,也是用汉字记载的。可以说汉字是汉族文
化的核心,正是这种核心的文化,共同的文化,使得中华民族在五千
年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即使中间有合有分,有对峙有统一,但是到最
后,矗立在世界上的,还是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大中国。从汉字和中华
民族的历史关系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汉字,也许就没有统一的汉民族,
就更不用说现在大一统的中华民族,疆域辽阔、物产丰饶的统一大中
国了。所以,汉字在维护中国的统一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就像秦朝
时期万里长城对中国的保护一样,汉字也从文化方面保护了中国,汉
字可以说是文化上的万里长城,是中国的第二大万里长城。
中国历史上经过了多个分裂的时期,由于中国有统一的文字,使
得中国的统一变成非常容易。语言有一个特点,就是时间久了语音就
会有自然的变化,就如台湾的普通话与北京的普通话有区别一样。这
样历史一长,方言就形成了。虽然中国不同的地方语言发音极大的不
同,北方人听南方人的方言就如听外语,但是一回到书面,就完全一
样了。在欧洲,神圣罗马帝国分裂后,各个国家以自己的方式用字母
形成文字,虽然都为拉丁语系,但是已经成为多国语言了。有了语言
的隔阂之后,在语言之上的文化发展就差异更大了,国家也就没有统
一的基础了。所以,汉字维护了中国的统一和凝聚力,保护了中国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汉字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维护了中国的
统一,不管是从汉字本身的特点,汉字和其它的语言文字的比较,还
是汉字的文化功能,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等等各个方面,都可
以看出汉字对于中国统一的巨大作用。全面地认识学习汉字,是学习
了解中华文明的基础,我们要深刻领悟汉字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作
用,要全面认识汉字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汉字是中国的
第二大万里长城,对维护中国的统一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不管是在过
去,在现在,还是在未来,汉字都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我们要保
护好这维护中国统一的第二大万里长城——汉字。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11:52: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42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