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少骂秦始皇,焚书坑儒要商量:秦始皇嬴政
毛泽东1973年8月5日同江青谈话,令其记下七
言诗一首,题为《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
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
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
子厚返文王。”并说: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
有建树的,都是法家。
【赢政小传】
秦始皇,字赢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
年。13岁登基,39岁称帝,在位一共37年。秦始皇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君临天下、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统领强大的秦
军,挥师东进,横扫六合,威服四海。齐、楚、燕、韩、赵、
魏六国的君主嫔妃王孙公主无不胆战心惊俯首称臣。
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德,赢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封
始皇,代代世袭。秦始皇治国的手段是高明的。在政治上,
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由他直接控制,
建立了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制定和颁发统一
的法令。在军事上,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
的武器,在经济上,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
私有制的发展,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并实行“车同轨”,
开凿灵渠修造驰道。在文化上,统一文字,禁止私学,当然
也为“焚书坑儒”背上千古骂名。
秦始皇是一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并吞六国,修筑长城,
征服面越地区,都应该说是他功业的光辉写照。然而,全国
统一之后,他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及求长生不老药。
派方士到东海求神等,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加深
了人民的苦难。
秦二世胡亥即位后,更加压榨剥削人民,社会矛盾日趋
激化。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完全是
一副有力的添加剂,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毛泽东评点】
如果说,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
那么,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仍旧保留着封建割据的
状态,在封建国家中,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各地方分
设官职以掌兵、刑、钱、谷等事,并依靠地主绅士作为全部
封建统治的基础。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
卷,第624页。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
皇,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
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
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
中有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到各地方,几年一换,
不用世袭制度。
——转引自甄不贾《毛泽东读书笔记》,《希望》1992
年新总第21期。
我赞成郭老的历史分期。奴隶制以春秋战国之间为界。
但是不能大骂秦始皇。早几十年中国的国文教科书,就
说秦始皇不错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
——毛泽东1973年7月3日同王洪文、张春桥的谈话,
见《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第363页,中共党史资料出
版社1989年版。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
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
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
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骂他就是两条:
杀了四百六十个知识分子:烧了一些书。
——毛泽东1964年6月24日在接见外宾时的谈话,引
自甄不贾《毛泽东读书笔记》,《希望》1992年新总第1期。
秦始皇是个好皇帝,焚书坑儒,实际上坑了四百六十人,
是属于孟夫子一派的。其实也没有坑光,叔孙通就没杀么。
——毛泽东1964年8月30日关于黄河流域水利建设的
谈话,引自甄不贾《毛泽东读书笔记》,《希望》1992年新
总第1期。
这些秀才有个通病:一是说得多,做得少,向来是君子
动口不动手:二是秀才谁也看不起谁,文人相轻嘛。秦始皇
怕秀才造反,就焚书坑儒,以为烧了书,杀了秀才,就可以
天下太平,一劳永逸了,可以二世、三世传下去,天下永远
姓秦,结果是“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是陈胜、
吴广、刘邦、项羽这些文化不高的人,带头造反了。
——引自郭金荣《晚年时期的毛泽东》,见1992年5月
8日《南方周末》。
秦始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评论,要一分为二。秦始皇在
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统一六国以后,
丧失了进取的方面,志得意满,耽于佚乐,求神仙,修宫室,
残酷地压迫人民,到处游走,消磨岁月,无聊得很。
——杨建业《在毛主席身边读书——访北京大学中文系
讲师芦荻》,1978年12月29日《光明日报》。
毛泽东1973年8月5日同江青谈话,令其记下七言诗
一首,题为《读·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
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
‘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并说: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建树的,都
是法家。
——董学文等《毛泽东的文艺美学活动》,第247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鉴赏】
毛泽东赞扬秦始皇,主要是为他完成中华民族统一的大
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对秦始皇的肯定评价,在各种不同的
公开场合,先后有过多次。
1958年2月23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
说过这么一段话——一股风来,本来是基本上好的一件事情,
可以说成不好的;本来是基本上一个好的人,可以说他是坏
人。比如我们对于秦始皇,他的名誉也是又好又不好。搞了
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没有人讲他好的,自从资本主义兴起来,
秦始皇又有名誉了。但是,共产主义者不是每个人都说秦始
皇有点什么好处,不是每个人都估计得那么恰当。这个人大
概缺点甚多,有三个指头。主要骂他的一条是焚书坑儒……
我跟好多人说过……你们讲共产党等于秦始皇,不对,
超过一百倍……所以,一个古人,几千年评价不下来,当作
教训谈这个问题,们可以想一想。
秦始皇(约前259-前210),即赢政,秦代政治家,战
国时秦国国君,秦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46一前210年在
位。
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死后,他13岁即王
位,相国吕不韦、太后宠信的宦官嫪毐(làoǎi劳矮)擅
权专政。公元前238年他亲政后,坚决镇压了嫪毐发动的叛
乱。次年,又追究吕不韦推荐嫪毐的罪责,免去了吕不韦的
丞相职务。
旋即任用李斯为相、王翦为大将。从前230年灭韩开始,
到前221年灭齐,赢政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10年之间,
先后攻灭了韩、赵、燕、魏、楚、齐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
称雄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
的封建国家——秦王朝。秦朝疆域东至大海,西至陇西,南
至岭南,北至河套、阴山、辽东,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
国。
完成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是秦始皇的首功一件,值得
大书特书。“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有名的皇帝”,“秦
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秦始皇在历史发展
进程中的作用要肯定”,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多次强调秦始皇的
这一功勋。因为这一贡献意义极其重大:“如果说,秦以前的
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末,自秦始皇统一
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始皇第二件功业是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国体政体。秦始
皇完成统一大业后,为了巩固胜利果实,他对政治体制进行
了大胆创新。
首先,他树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全国大统一亘古未有,秦始皇自认为“德高三皇,功高五
帝”,如果继续使用“王号”,远不足以显示其胜利的尊严及其
至高无上的地位,因而他提出去“秦”著“皇”,采上古位号,号
曰“皇帝”。从此,“皇帝”便取代“王”,成为秦王政的称号;并
为以后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所沿用。为了建立和神化皇权,
秦始皇在议帝号之后,紧接着还规定了“后世以计数”,称为
“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传之无穷”。皇帝自称“朕”,其命令
定为“制”,下达的文书称“诏”,皇帝的印鉴称“玺”。从此,秦
始皇头戴“外红内黑”的平天冠,身着玄衣绛裳,独掌了全国
的军政财文大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其次,实行三公九卿制。
皇帝之下设立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辅佐皇
帝处理政务。丞相有左右两相,为百官之首,总揽政务;太
尉掌管军队;御史大夫掌图书秘籍,监察中宫。三公之下设
廷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典客、典属国、少客、
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中尉、将作少府、主爵中尉等多位
上卿,分管各行政务,他们与三公组成中央政府。三公九卿
之官,全由皇帝任免调动,不世袭。
再次,地方实行郡县制。
秦统一后,为了巩固对六国地区的统治,秦始皇下令废
除由来已久的分封制,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
后来又增至40多郡。郡是秦代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建制,其
行政长官为郡守;郡下设县,县万户以上置县令,不满万户
置县长。令、长掌治其县,主要是征发徭役、理讼平贼。县
下令乡,乡有啬夫、三老和游徼。乡又由里组成,里有里正。
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
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制度。秦始皇首建封建朝廷,实行郡县
制,这就建构了从朝廷到地方,从三公诸卿到乡里什伍的一
套庞大的、多梯级的统治机构,大大地巩固了秦王朝的统治。
秦始皇的第三个贡献是,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有:
一、颁布通行全国的法律。
秦早在商鞅变法时,就曾根据李悝的《法径》,“改法为
律”,着手制定成文的律令。秦始皇根据维护统治的实际需要,
又将商鞅以来的律令加以补充、修订,形成了统一的内容更
为缜密的《秦律》,颁行全国。秦律竭力维护封建制度。
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严禁对封建国有土地和地主私
有土地的侵犯。严禁贫苦农民和奴隶逃亡,尤其重视对“盗”、
“贼”的制裁。
二、继续消除原六国的反秦势力。
秦灭六国后,六国的许多兵器散入民间,有的甚至埋藏
起来。为了防止六国旧贵族及其残余势力利用这类兵器,伺
机反秦,秦始皇于二十六年(前221年)兼并战争一结束,
就下令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销以为锤”,又铸铜人12个
重各24万斤,“置廷宫中”。还下令“坏诸侯之城”,拆除各国
的旧城郭,掘通壅河自利的堤防,平夷便于据守的险阻。
还采取了一系列强制迁徙措施,其中最著名的是“徙天下
富豪于咸阳12万户”。秦始皇的这些措施,对于继续打击六
国尚存的反秦势力有一定积极作用。
三、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开始的“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以及统一货币,是加强统治、维护统一诸
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始皇统一文字,是以秦字为基础,简化字形,整理为
小篆,作为全国规模化的文字;除法定的小篆外,在社会上
还流行着一种更为简易的隶书。
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制度相当混乱。统一六国后,
秦始皇便以秦制为基础,下诏统一全国度量衡。据考证,在
秦代,长度一寸为2.31厘米,一尺为23.1厘米;容量一
升为201毫升,一斗为2010毫升;重量一斤为256.25克,
一石(120斤)为30.75公斤。秦代统一度量衡制度,取
得了明显成效。
币制的混乱,不利于商品交换,更不利于统一国家的财
政收支和社会管理,因此,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便下令统
一全国货币。其措施有三:(1)由国家统一铸钱,严禁地方
和私人铸钱;(2)法定全国通行两种货币:一为黄金,属上
币,以镒为名,每镒二十两;一为铜钱,属下币,圆形,方
孔,有郭,径寸二分,铸文“半两”,即每钱重十二铢;(3)
废除原六国的布币、刀币、郢爰、铜贝等各种货币,改铸秦
以前的旧币。
四、修驰道、直道,巡行各地。
秦始皇为了加强对全国各地的控制,实行有效的行政管
理,便于巡游督察,传递号令文书,曾主持修筑了著名的驰
道和直道。驰道是一种便于车马驰骋的大道,中央供天子行
驶,立树为界,两旁还可以任人行走。秦驰道以国都咸阳为
中心,东达今山东、河北和辽宁,南抵今湖北、湖南,东南
至今安徽、江苏、浙江。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又
令蒙恬等修筑了从咸阳附近直通北边的直道。
在修筑驰道、直道的过程中,秦始皇为了炫耀威德,慑
服四方,曾先后五次巡行各地,第一次巡行陇西、北地;第
二次巡行东南齐、楚故地;第三次巡行之罘、恒山和上党;
第四次巡行碣石和北边;第五次巡行楚、齐、燕故地,死于
沙丘平台(今河北平乡东北)。
五、焚书坑儒。
为了提高皇权,维护秦王朝的政治体制及其统治秩序,
在思想文化领域,秦始皇也采取加强思想控制,反对是古非
今,打击异己势力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焚书坑儒。
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的焚书事件,是由
于博士淳于越主张以古为师引起的,丞相李斯建议禁止私学,
规定“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还建议焚烧《诗》、《书》。
根据李斯的建议,当时只有《秦记》和博士官所藏《诗》、
《书》,百家语以及医药、卜筮、种植之书可以保存,其余
的各种书籍,特别是诸侯国的史籍和儒家的一些著作,均在
焚烧之列。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建议,于是,一次全国范围
内的焚书事件发生了。
次年,又发生了一起坑儒的事件。这件事是由几个方士
畏罪逃亡引起的。原来秦始皇十分迷信方术和方术之士,以
为他们可以为自己找到神仙真人,求得长生不老之药。这当
然是个骗局。这些方士害怕骗局被揭穿而治罪,于是只好逃
走,特别是秦始皇最敬重的两位方士侯生、卢生的逃走。秦
始皇大怒,下令御史审讯在咸阳的全部方士与儒生,结果查
出犯禁者460多人,全部坑杀于咸阳。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反对是
古非今,打击方士荒诞不经的怪谈异说,但并未收到预期的
效果,是秦始皇、李斯所始料不及的。
秦始皇的第四个功绩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存在着众多的民族。秦并六国之
后,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促使我国开始成为一个
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为达此目的,秦始皇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统一东南和南方的越族地区。
在我国现在的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一带,很
早就生活着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这就是史籍上所说的越族。
越族由于族类众多,种姓互异,又称“百越”,主要有于
越、闽越、瓯越、南越、西瓯等几部分。秦始皇发兵率50
万攻南越和西瓯,兵分五路,水陆并进。其间,为了运送军
粮又修筑了灵渠。至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攻占
岭南,分置桂林(治今广西桂平附近)、象(治临尘,今广
东崇左境)和南海(治番禺,今广东广州)三郡,基本上统
一了岭南。后又使大批内地民众南迁,与南越、西瓯人杂居
共处,对于开发岭南,促进民族间的交往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匈奴,是我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
主要活动在蒙古高原和南至阴山、北抵贝加尔湖的广袤
地区。
当时以头曼单于为代表的匈奴贵族统治者,占据了自阴
山至“河南地”(今内蒙河套伊克昭盟一带),南下侵扰,构成
了对秦王朝北边的严重威胁。为了解除侵扰,安定北边,维
护国家统一,秦始皇于三十二年(前215年)派蒙恬率30
万大军,北击匈奴。秦军很快收复了河南地以及榆中(今内
蒙伊金霍洛旗以北)一带地区,接着又收复了阳山和北假(均
在今内蒙古乌加河以北和乌梁素海一带),直抵阴山一带广
大地区,并在这里分设34(一作44)县,重建九原郡(治
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使其统辖北抵阴山,南至“河
南地”北(今间套北部),西过大河,东临云中(今内蒙古呼
和浩特市西南)的大片地区。
秦在胜利击败匈奴贵族的侵扰之后,为了巩固在战场上
取得的成果,秦始皇又命令蒙恬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最大
的军事防御工事——万里长城。蒙恬修筑的长城,主要由三
大段组成:西北段,西南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北至九
原;北段,由高阙(今内蒙古临河县北狼山口)至代郡(治
代县,今河北蓟县)以北;东北段由代郡东行,抵辽东碣石。
长城修成后,虽未能阻挡匈奴贵族的南下,但在当时的
历史条件下,还是起过一定的防御作用的。同时长城本身作
为伟大建筑工程遗留后世,成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
创的见证。
三、通西南夷。
自先秦以来,我国西南的广大地区,主要是今贵州、云
南、四川一带,分布着许多少数民族,秦汉时期统称为西南
夷。
秦并六国后,秦始皇派常頞通西南夷。常頞因其交通受
阻,便开凿了一条从今四川宜宾通往云南滇池一带的栈道,
名五尺道。栈道开通后,秦王朝的势力直抵且兰、夜郎、邛
都、昆明等地,并在这里设官置吏,建立了行政机构。与此
同时,秦又经蜀郡(郡治今四川成都),加强了与邛都、筰、
冉駹的联系,并使之纳入了郡县制的行政系统。
秦王朝对东南、岭南、西南以及北方等边远地区的开拓,
使它的势力“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
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在这样辽阔的疆域里,在一个
政权的管理之下,生活着各族人民,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的大国,这不论在中国史还是世界史上都具有极为巨大而
深远的意义。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毛泽东给予充分肯定;但
毛泽东只肯定他应该肯定的地方,并不是全盘肯定。对他的
种种骄奢和暴虐的行为,毛泽东也不讳言。秦始皇无疑是一
个暴君,他实行严刑苛法,赋税徭役繁重,统一中国后又大
力追求享乐,其生活奢靡无度。他大兴土木,不惜民力物力,
修造旷世无比的阿房宫和骊山墓。为了长生不老,他四处巡
游,求取神仙和不死之药,又加上连年用兵,广大人民困苦
不堪,激化了阶级矛盾,酿成了秦末的农民大起义。毛泽东
对秦始皇的这些方面都是持否定态度的。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无疑是一种极端野蛮粗野的行动,
他错误地用行政惩罚乃至消灭肉体的办法来解决意识形态
领域的问题,当然是徒劳的,只落下个千古骂名。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11:29: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41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