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翻译
2
高二(下)语文辅助性练习
一、阅读《庄子》语段,回答问题。
1、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1)(2)题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
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
吾以为至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焉,有老者哭之,如
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
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信情,忘其所受,古者谓
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
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悬
解。”(《庄
子·养生主》)
[注]①秦失:人名,姓秦名失,老聃朋友。②其人:指得道之人。③蕲:通“祈”。④倍:通“背”。⑤受:禀受。⑥刑:过错,
过失。⑦帝之悬解:顺应自然法则的生和死。帝,自然;县,生;解,死。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2分)
答:
②是遁天信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3分)
答:
(2)庄子借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生死观?(5分)
答:
3
2、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今世俗之君子,①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凡圣
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今且有人于此,
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②则其所用
者重而所要者轻也。③夫生者,岂特随侯之重哉!
《庄子·让王》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
②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③夫生者,岂特随侯之重哉!
(2)庄子借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3、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1)(2)题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①漫
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②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
4
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
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
然,臣之质死久矣。’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③矣,
吾无与言之矣。”(《庄子·徐无鬼》)
[注]①垩(è):白灰。漫:涂。②斲(zhuó):同
“斫”,砍。③质:质对,对象。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答:
②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答:
(2)庄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则寓言表达了庄子
的什么感情?
答:
4、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
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
5
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
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
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3分)
②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4分)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
他怎样的心境?(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5、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
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
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
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拘(木桩、树墩);
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①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
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②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
谓乎!”《庄子·达生》
6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②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2)庄子借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二、诗歌鉴赏
庆全庵桃花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
作用?
(1)答: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
②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
的作用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7
(2)答: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
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
结合了起来。
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
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
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第①点可紧扣诗题来答,第②点可紧扣第二句诗来
答,第③点可紧扣最后两句诗及诗后注释来答)
《庄子》小故事
1、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1)(2)题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
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
“然。始也吾以为至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焉,
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
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
信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
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古者谓是帝之悬
解。”
(《庄子·养生主》)
[注]①秦失:人名,姓秦名失,老聃朋友。②其人:
指得道之人。③蕲:通“祈”。④倍:通“背”。⑤
8
受:禀受。⑥刑:过错,过失。⑦帝之悬解:顺应自
然法则的生和死。帝,自然;县,生;解,死。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2分)
(1)①原来我认为你们跟随老师多年都是超脱物外
的人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的。
②是遁天信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3
分)
②如此喜生恶死是违反常理、背弃真情的,他们都忘
掉了人是禀承于自然、受命于天的道理,古时候人们
称这种作法就叫做背离自然的过失。
(2)庄子借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生死观?(5分)
(2)生死应顺应自然,不必喜生恶死。
(生与死都不过是自然的形态变化,因而生不是喜,
死亦不是悲,对于肉体生命不必过多在意,对生死应
采取达观的态度。)
【译文】
老聃死了,秦失去吊丧,哭嚎了三声就出来了。
弟子问道:“他不是你的朋友吗?”回答说:“是。”
(弟子又)问:“那么,这样吊唁,可以吗?”秦失
说:“可以。原来,我以为他是个至人,现在才知道
他并不是。刚才我进去吊唁的时候,看见有的老年人
哭他,如同哭自己的儿子;有的少年人哭他,如同哭
自己的母亲。人们哭他时这样悲哀,一定是(情感执
9
着)不必哭诉而哭诉。这是逃避自然而违背实情,忘
记了(我们所)禀赋的生命的长短,古时候称这为逃
避自然的刑法。应该生时,老聃应时而生;应该死时,
老聃顺理而死。安心适时而顺应变化,哀乐的感情就
不能侵入我们心中,古时候称这种态度为自然地解除
倒悬。”
2、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今世俗之君子,①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
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今且有
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
②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③夫生者,岂特随侯
之重哉!《庄子·让王》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2译文:如今世俗的君子,大多危害身体、弃置禀性
来追逐身外之物,这难道不可悲吗!大凡圣人有所动
作,必定要仔细地审察他所追求的方式和他所行动的
原因。如今却有这样的人,用珍贵的随侯之珠去弹打
能飞千仞高的麻雀,世上的人一定会笑话他,这是为
什么呢?这是因为他所使用的东西实在贵重但所想
要得到的东西实在微不足道。至于说到生命,难道只
有随侯之珠那么珍贵吗!
(2)庄子借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寓意: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为了没什么价
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
10
的行为。(联系庄子淡薄名利,明哲保身的思想理念)
3、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1)(2)题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
①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②之。匠石运斤成风,
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
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
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惠子之死也,
吾无以为质③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徐
无鬼》)
[注]①垩(è):白灰。漫:涂。②斲(zhuó):
同“斫”,砍。③质:质对,对象。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答:①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
的人说
②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答:②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
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2)庄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则寓言表达了庄
子的什么感情?
答: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庄
子通过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惠子的友
谊,流露出纯厚真挚的怀念之情。
4、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1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
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
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
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
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
也。”《庄子·秋水》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3分)
①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②②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4分)
②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
的。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
现了他怎样的心境?(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境
的投射与外化。
5、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
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
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
12
拘(木桩、树墩);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①虽天
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
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
“②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庄子·达生》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
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孔子说:“先
生真是巧啊!有方法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
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
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
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
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
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
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
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
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
么不能成功呢!”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
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
的老人吧!”
(2)庄子借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寓意:一个人如果能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
13
力,勤学苦练,就可以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
14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11:22: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40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