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稽首读音

更新时间:2022-12-03 11:09:27 阅读: 评论:0

如何看待流量明星的论文-正整数集


2022年12月3日发(作者:大学生笔记本)

字音专题复习教案

【题型探究】

《考试说明》对语音考核的要求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语音题,除了1999年和2000

年没有考之外,年年必考。这一题型考查的是容易读错的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形近误读。

汉语有的字字形相似,一旦对其字形识记不扎实,就会出现误读。如“赝品”的“赝”(yà

n)误读为“yìnɡ”,“床笫”的“笫”(zǐ)误读为“dì”等。

2.音近误读。

有些字的读音相近,只是声调不同,在日常交际中稍有疏忽,就会出现误读。如“参与”

的“与”误读为“yǔ”,“绮丽”的“绮”误读为“qī”等。

3.多音字误读。

汉语中有许多多音字,它们的读音随着具体的语境而变化,一有疏忽,就会出现误读。如

“自怨自艾”的“艾”(yì)误读为“ài”,“厦门”的“厦”(xià)误读为“shà”等。

4.习惯误读。

有些汉字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误读习惯,如“包庇”的“庇”(bì)误读为“pì”,“畸形”

的“畸”(jī)误读为“qí”等。

5.不规范的简化字误读。

例如“停”的不规范简化字为“仃”,因而把“伶仃”的“仃”(dīnɡ)误读为“tīnɡ”等。

语音题在高考中出现过的题型有:

1.单考认读。如1993年题,1996~1998年题,2001年~2003年题。

2.字形与字音结合起来考查。如1991年题,1994年题,1995年题。

3.字音与字义结合起来考查。如1992年题。

从2001年恢复考查语音以来,语音题一直比较稳定。一般都是在第Ⅰ卷中单独设置一个选

择题,赋分3分。其具体的形式有:

1.选出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2.选出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

3.选出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

4.选出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

综观近年高考识记字音试题,我们可以发现本能力点所命试题的基本趋势。

1.所考及的汉字是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且经常误读的字,古代汉语中的异读字、使用率不

高的生僻字以及方言字等,一般不考。

2.《普通话审音表》中的字占重要席位。

3.形旁相同的字是考查热点。

4.题支设计干扰有效,试题难度适中,考生作答区分度明显。

5.在具体语境中考查多音字的读音。

6.近五年考及的字一般不重复考查。

【典例解析】

【例1】(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宦官豢养盥洗患得患失风云变幻

B.莅临乖戾官吏呕心沥血不寒而栗

C.翌日对弈肄业苦心孤诣雄关险隘

D.羡慕汗腺霰弹谄媚阿谀借花献佛

【答案】B

【解析】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误读的字

音。能力层级为A级。

普通话语音的题目,曾经停考过几年,从2001年起仍然作为语言知识部分考查的一项内容。

2003年语音试题与往年特别是2002年的试题相同的是,不要求考生使用汉语拼音拼写汉字的字

音,也不给出需要辨识读音的汉字的汉语拼音注音(包括没有给出一组词语中相同汉字的汉语拼

音注音),而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词语来辨识其中作为语素的汉字的字音是否相同。跟去年不

同之处则是考查内容改为对异形同音汉字的字音辨识,要求找出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出这类题

目的目的除了考虑到每年语音试题的题型应有一定调整外,主要还是因为异形同音汉字的误读同

样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语音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应该引起一定的重

视。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项。其中“莅(临)”、“(乖)戾”、“(官)吏”、“(呕心)沥(血)”和“(不

寒而)栗”的读音都是“lì”。其中除“莅临”一词考生可能会略感生疏外,其他的几个词语都

是常用或常见的,其中考查读音的汉字也不冷僻,考生应该能够正确辨识。而其余3组都包含1

个与其他加点字的读音不同的字:如A组中的“盥(ɡuàn)洗”,不读作“huàn”;C组中的“雄

关险隘(ài)”,不读作“yì”;D组中的“谄(chǎn)媚阿谀”,不读作“xiàn”。

【例2】(2003年春季高考试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桎梏(ɡù)畸(jī)形一曝(bào)十寒刚愎(bì)自用

B.塑(suî)造炽(chì)热瞠(chēnɡ)目结舌一蹴(cù)而就

C.发酵(jiào)愤懑(mân)如火如荼(tú)秣(mî)马厉兵

D.潜(qián)伏筵(yán)席面面相觑(qù)垂涎(yán)三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知识,重点是形声字读音的辨析。由于长期演变,许

多形声字的本音并不与声旁的读音完全一致,如B项中“塑”应读“sù”,D项中“涎”应读“x

ián”。另外,A项中的“曝”是多音字,在此应读“pù”。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

【例3】(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盐碱箴言呼喊减员增效感激涕零

B.阐述弹药禅让肆无忌惮殚精竭虑

C.束缚薄荷簿册赤膊上阵博大精深

D.滇池嗔怒缜密精卫填海谨小慎微

【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误读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A级。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项。其中“滇池”的“滇”读音为“diān”,“嗔怒”的“嗔”读音

为“chēn”;“缜密”的“缜”读音为“zhěn”,“精卫填海”的“填”读音为“tián”,“谨

小慎微”的“慎”读音为“shân”。这5个相同声符的形声字的读音(包括声母或韵母)全都不相

同,且5个词语都是常用或常见的,其中作为语素的汉字也不冷僻,考生应该能够正确辨识。而

其余3组都包含有2个读音相同的字,如A组中“盐碱”的“碱”和“减员增效”的“减”;B

组中“弹药”的“弹”和“肆无忌惮”的“惮”;C组中“赤膊上阵”中的“膊”和“博大精深”

的“博”。

【例4】(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璀璨(càn)憧(chōnɡ)憬饮鸩(zhân)止渴

B.凝(nínɡ)固分泌(bì)孜(zī)孜不倦

C.蹊(qī)跷省(xǐnɡ)悟穷形尽相(xiànɡ)

D.端倪(ní)宝藏(zànɡ)未雨绸缪(mïu)

【答案】B

【解析】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项,该项中“分泌”的“泌”应读“mì”,不读“bì”。这

是个多音字,河南省有个县叫“泌阳”,就读作“bìyánɡ”。本题其他字的读音是正确的。

【例5】(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差chā差错误差差强人意差可告慰

B.解jiě解决押解浑身解数不求甚解

C.塞sâ堵塞边塞闭目塞听敷衍塞责

D.提tí提炼提防提纲挈领耳提面命

【答案】A

【解析】本试题很明显,是考查对多音字的认读能力。答案为A。

A项中的“差”是多音字,但在这里都读“chā”,(在“参差不齐”中读“cī”,在“差不

多”、“说差了”中读“chà”,在“差遣”、“差事”中读“chāi”)。

B项中的“解”字,在“解决”、“不求甚解”中读“jiě”;在“押解”、“解元”中读

“jiâ”;如果是人的姓或当“明白”、懂事”讲的话,就该读“xiâ”了。

C项中的“塞”字,在“闭目塞听”、“敷衍塞责”中都读“sâ”,在“堵塞”中读“sāi”,

而在“边塞”中则读“sài”。

D项中的“提”字,在“提炼”、“提纲挈领”、“耳提面命”中读“tí”,在“提防”中

“dī”,在口语“提溜”中也读“dī”。

【例6】(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拘泥(nì)标识(zhì)暴殄(tiǎn)天物

B.匹(pǐ)配戏谑(xuâ)风光旖(qí)旎

C.参与(yǔ)弹劾(hã)审时度(duï)势

D.倾轧(yà)结束(sù)杞(qǐ)人忧天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用普通话读音正确识读汉字的能力。答案为A。

A项中“泥”、“识”都是多音字,应能根据语境,正确确认其读音无错。“殄”与“珍”、

“诊”、“疹”等为同偏旁字(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偏旁,而不是部首),极易产生同旁误读现象,

但它的正确读音是“tiǎn”。在本项中这三个字的读音都是正确的。

B项中“旖”字是读音错误的字,构成这个字的部件中有“奇”,但它自身应读“yǐ”,不

应读“qí”。另两个是单音字,读音正确。

C项中“与”是多音字(准确说是多调字),有“yú、yǔ、yù”三个读音,在“参与”这个词

中,作为词素,应读“yù”,有“参加”的意思。另两个字读音无误。

D项中“束”应读“shù”而不读“sù”,我国南方多数地区没有卷舌音,易发生读音错误。

“轧”是多音字,在这里读音正确。“杞”读音正确,如误认为是形声字,则会造成判断失误。

【误区点拨】

一、平时学习中的误区

1.因受构字部件(这个部件独立来看是一个字)的影响而弄错。如:“桎梏”的“梏”,容

易读成“告”字的音;“酗酒”的“酗”容易读成“凶”字的音;“感喟”的“喟”容易读成“胃”;

“风驰电掣”的“掣”容易读成“制”;“踝骨”的“踝”容易读成“果”;“濒临”的“濒”

容易读成“频”等。

2.因忽视该字是多音多义字而读错。多音多义字有音随义转的规律,有些学生不注意据义

定音,因而往往弄错了读音。如“拓片”中的“拓”应读“tà”,不读“tuî”;“押解”中的

“解”应读“jiâ”,不读“jiě”;“稽首”中的“稽”应读“qǐ”不读“jī”;“一沓纸”中

的“沓”应读“dá”,不读“tà”等。

3.因声母或韵母混淆而导致读错字,这一点,方言区的考生表现得最明显。如“奢侈”的

“奢”声母是“sh”翘舌音,但有的学生认为是“s”;“问难”的“难”声母是“n”,有的学

生认为是“l”;“含情脉脉”的“脉”,韵母应是“o”而不是“ai”等等。

二、考试中的误区

在字音的考试中,常见的错误有:

1.凭习惯,想当然,不假思索,轻率地按习惯误读来判断。例如答1997年试题,一看“标

识(zhì)”,心想:这不是认识(shí)的“识”吗?题中注“zhì”,错了。从而否定该选项,把正

确答案给否了。

2.望形猜音,见边(偏旁)读边。汉字的形声字,其读音常常与偏旁有关,但并没有一定规

律,需要一个个地识记。有的同学在1997年的高考中,认为“见边读边”,“风光旖旎”的“旖”

注“qí”没错,把这项选作答案,结果错了!

3.弃易抓难,本末倒置。常用字、次常用字以外的难字、生僻字,不在考查范围,如果考

题中出现难字,往往是用来作“陪衬”的,考生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字上。如被难字难住,就

考砸了。如在1996年的高考中,有的同学被“戕”(戕害)、“帙”(卷帙浩繁)难住,看了半天

也摸不着头脑,胡乱填个答案了事。

【备考策略】

要“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关键在于:一要重视积累;二要讲究方法。

1.积累多音多义字。

普通话的常用字中有三四百个多音多义字,造成多音多义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是词性不同而异读,如“相”作名词语素时读“xiànɡ”如“相貌”,作动词语素时读“x

iānɡ”如“相看”,作副词时也读“xiānɡ”,如“互相”。再如“难”,作形容词语素时读“n

án”,如“困难”,作名词语素时读“nàn”,如“灾难”。

二是由于词义不同而异读,如“看”,“看见”读“kàn”;“看守”读

“kān”;“差”,“差距”读为“chā”,“差劲”读“chà”,“差使”读“chāi”,“恶”,

“恶心”读“ě”,“恶意”读“â”,“可恶”读“wù”。

三是文白不同而异读,如“薄”,组成书面语汇读“bï”,口语中读

“báo”。多音多义字是高考的热点,我们一定要注意多积累,要准备一个小本子,把平常遇见

的多音多义字分类记在上面,也可常翻阅字典,把常见的多音多义字摘录出来,一有时间就拿出

来看。

2.积累容易读错的字。

汉字中有不少形体相近的字,很容易读错,如懦(nuî)、嚅(rú),羸

(lãi)、赢(yínɡ),肓(huānɡ)、盲(mánɡ)。一些形声字由于偏旁已不能准确反映该字的

读音,如果还按声旁读,就造成了误读,如“獭”错读为“lài”,“莠”错读为“xiù”,

“绽”错读为“dìnɡ”。一些同学常常根据同一声旁的某一字的读音类推其他字的读音,如“拙”

读“zhuō”,“咄”、“绌”也都读成了“zhuō”。汉字不是表音文字,字形与读音联系不

是那么紧密,因此我们只有常查字典,日积月累,分类整理,才能将字音读准。

3.要重视课本中的词语。

近年来,课本词语或与之相关的词语在试题中的占有量有增大的趋势。要正确识记新教材中试验

修订本第四册《容易读错的字一览表》及课文和注释中的词语,特别要注意其中容易读错音的字,

并以此展开,扩大复习的涵盖面。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成语中的某些通假现象的文字的读音及古

今异义字的读音是否还要求变读。

对积累

起来的词语,要善于分类归纳,抓住重点,总结规律。对高考语音题中常考到的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

方言字等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加强记忆。

1.多音字——切记据义定音

多音字,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以示区别,因此要根据这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去判定读音。如1997年高考第1题中“参与”的“与”意为“参加”,它就不读“yǔ”而读“y

ù”;又如1998年高考第1题“押解”的“解”,意为“押送”,它就不读“jiě”而读“j

iâ”。2003年B项中的“禅让”的“禅”应读“shàn”,“薄荷”中的“薄”应读“bî”,

“簿册”中的“簿”应读“bù”。

2.形声字——谨防声旁误导

形声字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等原因,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形声字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完全

相同,所以形声字并不能都根据声旁来推断读音。如1995年高考第1题中“畸形”的“畸”,

它就不读声旁“奇(qí)”而读“jī”;又如1997年高考第1题中“旖旎”的“旖”,它不读

声“奇(qí)”而读

“yǐ”。2001年考题中“泌”不读“必(bì)”而读“mì”。2002年高考第1题A项中的“箴”

不读“jiān”,而读“zhēn”,B项中的“阐”读“chǎn”,D项中的“滇”读“di

ān”,“缜”读“zhěn”。

3.形似字——看清细微差别

形似字错读,大都因为没有看清它们的细微差别。如1992年高考第1题中“庇护”的“庇”

(bì),考生容易把它误看成“屁”而错读为“pì”;又如1996年高考第1题中“璞玉”的“璞”

(pú),考生容易把它误看成“蹼”而错读为“pǔ”。

4.方言字——矫正地区缺陷

我国人口众多,方言比较复杂,共有七大主要方言区,考生一定要有针对性地用普通话的

标准读音来矫正所在方言区的读音缺陷。如1996年考题中“姊妹”的“姊”(zǐ),北方的考生

就容易读成方言“jiě”;又如1997年考题中“结束”的“束”(shù),南方的考生就容易

读成方言“sù”。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11:09: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40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水硬度单位
下一篇:sparkled
标签:稽首读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