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君子丸【惟有长身六君子猗猗犹得似淇园】
六君子丸【惟有长身六君子猗猗犹得似淇园】
夏芷,字廷芳,明代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夏芷善山水,从
游于戴进,勤于学画,笔力直逼其师戴进,擅长绘风雨图,一生传世
画作不多。戴进,明代画家,浙江钱塘人,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
泉山人。早年制作钗花、人物、花鸟等金银首饰,技艺精湛,颇有名
气。后改工书画,以卖画为生。宣德年间被推荐进入宫廷画院,官直
仁殿待诏。当时画院画家如谢廷循、李在等人画技远逊于戴进,因而
遭妒忌排挤。戴进被放归故里后,回到杭州以卖画为生。戴进的山水
画作品,画法源出宋元,继承南宋水墨苍劲一派,吸收北宋李成、范
宽和南宋马远、夏圭风格,用笔劲挺方硬,水墨淋漓酣畅,画风雄健
挺拔,遒劲苍润,一变南宋浑厚沉郁的风格,善于用浓淡水墨的巧妙
变化,表现“铺叙远近,宏深雅淡”的品格,既有南宋院体遗风,又有
元人水墨画意。据美术史记载,跟随戴进学习,以及受到戴进画风影
响的,除其子戴泉、女婿王世祥以外,还有夏芷、夏葵、方钺、仲昂、
吴伟、张路、蒋嵩、谢时臣等皆承其画风,其中夏芷的绘画存世很少,
因而此幅《枯木竹石图》更显得珍贵了。
1982年4月,夏芷《枯木竹石图》出土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城东郊闸口村的一座明代墓葬里,墓主人是明代书画收藏家王镇。王
镇,字伯安,生于明代永乐甲辰年(1424年),卒于弘治乙卯年(1495
年),祖籍仪征,其曾祖于明洪武年间迁来淮安。王镇出生于一个殷实
的家庭,幼读诗书,秉承先业,治家勤俭,于是家益丰盛。王镇一生
不求仕途,唯“古今图画墨迹,最为心所钟爱,终日披览玩赏”而忘记
饮食,对书画更是“善识其真伪”,每遇佳作,往往不计价值,必要求
得,晚年心愈好静,终日浏览所藏字画。王镇死后,后代将其生前收
藏装裱好的书画手卷随葬,除此之外,并无其他重要物件,足见他生
前酷爱收藏,意欲死后玩赏。随葬出土的二十五幅字画,徐邦达先生
等人鉴定,除了王渊的《秋塘图》和任仁发的《人马图》二幅为伪作
外,其余均为真迹。
夏芷一生虽然留存画作不多,但此幅《枯木竹石图》堪称佳作,
在笔墨、气韵、追求的意境等方面,更具有鲜明的文人画的闲、静、
幽、雅、文、逸的风格。夏芷《枯木竹石图》所蕴含的文人画的特征
是:第一、追求意境的营造和“逸气”的抒发;第二、选取中间构图法
和以简取胜;第三、注重书法用笔和墨趣的表达等等。
追求意境的营
和“逸气”的抒发
陈衡恪对文人画的界定是:“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
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此之所谓文人画。”由此可见文人画有特殊的审美标准,不仅要在画
之范围内用功,还须在画之外提高主体精神的文化品味。它与受命于
皇家、贵族的院画,以及模仿因袭的画工画大异其趣而独树一帜。文
人画以诗意为魂,有浓重的表情达意的抒情性特征。以诗的表现性、
抒情性、写意性为最高的美学追求原则。王维主张绘画艺术“画中有
诗”的观点,最早确立了诗化的文人画美学原则。
文人画在题材内容、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其
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借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写
心灵之感受。画家眼中的梅、兰、竹、菊等,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
而是君子的化身:梅——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兰——清雅幽香,洁
身自好;竹——虚心劲节,高风亮节;菊——凌霜而荣,独具傲骨,
文人借此来抒发内心清高、文雅或豪迈的情绪。
夏芷的《枯木竹石图》,选择了历代画家所钟爱的竹石题材以抒
发心志。在窠石左侧,画家以率性和浓淡相宜的笔墨塑造了敲侧而坚
挺的竹子形象。以浓墨刻画呈发散状态的竹子,笔墨生动,层次和脉
络鲜明。在窠石右侧,描画出细细的竹竿和零星的竹叶,以达到画面
左右两侧的呼应。画面款署仅为“廷芳为景容写”,所钤印章有:白文
印章“钱塘夏芷”,朱文印章“庭芳”二方。夏芷此幅作品刻画的主体是
“窠石”,而竹子的形象是在画面的主次关系和透视关系上起到点缀和
补充的作用,追求荒寒意境的营造和画面构图的均衡。
唐代白居易《养竹记》云:“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
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
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
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
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竹子虚心而有节,根固而挺拔,中空而外
直,画竹是比喻君子的正直、谦虚和气节。古往今来,文人士大夫留
下许多关于竹子的诗词,借竹言志,托竹寓情,表达清高脱俗的雅趣,
和对“坚贞”“高雅”“气节”的颂赞。如宋代苏轼《于潜僧绿筠轩》云:“宁
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
俗不可医。”清代郑板桥《竹石》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
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傅庞如《咏竹》诗云:
“茅合小桥流水边,安居落户自怡然。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
坚。”唐代刘兼《新竹》诗云:“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等
等,都高度赞扬了竹子不畏逆境的顽强生命力、坚贞和高风亮节。因
此,竹石题材成为了历代文人绘画的永恒主题。
夏芷《枯木竹石图》恰如倪瓒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作品中体现了文人画求神似、求意足和重
文人气质的特点,体现了苏轼画论中强调的神似、绘画抒情达意的作
用和笔外的韵致。《枯木竹石图》的艺术风格,也切合欧阳修在《题
盘车图诗》中所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
寡,不若见诗如见画”和宋代沈括“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
求也”的绘画理论。
选取中间构图法和以简取胜
夏芷《枯木竹石图》典型的文人画特征,还表现为中间构图法和
以简取胜。文人画重表现、尚内美,兼诗、书、画、印为一体,讲究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作品中描绘的物象,托物言志,抒发情
怀。文人画的们,在艺术上有自己的独特追求和个性风格。他们大都
是些超脱世外的高人雅士,游心翰墨,寄情山水,不为名利、权术降
格。他们文人的身份以及作画的非职业性、非功利性特点,使得文人
画中带有明显的文人情趣,流露着文人的思想。正如陈衡恪所说:“知
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故使得文人画在绘画里具有特有
的文雅之气,而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有所区别而独树一帜。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10:37: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38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