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缩写句子大全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2-12-03 09:32:23 阅读: 评论:0

2019中考物理压轴题100题-蝙蝠读音


2022年12月3日发(作者: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缩写句子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

的句子,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

思,是小学高年级考试的常见题型。缩写句子的训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句子的基

本结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句子的主要意思,现将缩写句子的方法技巧,以及注意事项

总结如下,为同处一线的供老师提参考,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方法技巧】

1、抓住主干来缩简。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

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如“铁

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这句话就是讲“什

么”——“铁球”,“怎么

样?”——“落下来”。因此,这句话就可以缩写为“铁球落下来。”

2、“的”前修饰都删去。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3、“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

来。”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呼喊起来”的,它要删去。这句话就缩写为

“人们呼喊起来。”

4、“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如“他着急得没办法。”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

说明的,它也要删去。这句话缩写为“他着急。”

5、数量词语照样删。

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中“一座”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罗丹

塑了女像。”

6、删掉“在??中(里、下)”表

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例如:

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进步。

应缩短成:我们取得了进步。

这句话中,“在学习雷锋的活动

中”是用来强调在怎样的条件下

“我们”才取得进步,可以删掉。

7、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

如:

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应该缩成:我没有找到包。

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写成:我不相信鬼话。

如果把“没有”或“不”去掉,就变成“我找到包”“我相信鬼话”,和原句的意思大相

径庭,就大错特错了。

8、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篇二:缩写句子

缩写句子:

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但

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

缩写句子的训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句子的

主要意思。原句比缩后句子内容要丰富、具体,但缩后句子比原句简练、概括,这种练习可

以帮助我们理解比较复杂的句子的主要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培养我们的概括能力。也

可以做为检验较复杂的句子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缩写句子时注意事项:

1.缩写后的句子要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型也不能改变。如“哥哥的发型很漂亮”。应

该缩写成“发型漂亮”。如果缩写成“哥哥漂亮”。就错了,因为它改变句子的原意。

2.把句子中的修饰词语,即所谓的枝叶尽可能全部去掉,不能去一点,留一点。如“他

非常详尽地向大家讲述了事情的详细经过。”应缩写成“他讲述了经过。”如果缩写成“他向

大家讲述了经过。”或“他讲述了事情经过。”都是缩写不彻底,不完全,不能算正确。但有

些特殊句子又不能把所有的“枝叶”都删掉。如“我班同学陈玉梅的妈妈原来就是我的邻居

王叔叔的妹妹。”应该缩写成“陈玉梅的妈妈是王叔叔的妹妹。”如果缩写成“妈妈是妹妹”

就成了笑话了,所以,什么样的枝叶要全部去掉还要视句子内容而定。

3.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不能去掉,否则有可能颠倒句

子的原意。如“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应该缩成“我没有找到包”。如果把“没

有”去掉,就变成“我找到包”和原句的意思大相径庭,就大错特错了。

4.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

如果去

1.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意。

2.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删掉次要

部分(定、状、补)

3.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缩句的主要方法: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

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

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

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

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着灵车。”

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

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

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

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

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

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所

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3.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

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4.将形容词,修饰词删去。

缩写句子的技巧:

1.“的”前修饰都删去: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2.“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呼喊起来”

的,它要删去。

这句话就缩写为“人们呼喊起来。”

3.“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如“海力布着急得没办法。”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

删去。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

4.数量词语照样删:

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中“一座”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罗丹塑了女像。”

5.抓住主干来缩简: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

就可

迅速地缩写句子。

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这句话就是讲“什么”——“铁球”,“怎么样?”——“落

下来”。

因此,这句话就可以缩写为“铁球落下来。”篇三:怎样缩写句子

怎样缩写句子

1、缩写句子就是去掉句子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枝叶”,保留使句子意思完整的“主

干”部分,把句子缩写成一个最简单的句子。如

原句: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缩句:太阳照射着树林。

原句比缩后句子内容要丰富、具体,但缩后句子比原句简练、概括,这种练习可以帮助

我们理解比较复杂的句子的主要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培养我们的概括能力。也可以做

为检验较复杂的句子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2、缩写句子的方法和步骤

(1)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意。

(2)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删掉

次要部分(定、状、补)

(3)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3、缩写句子时注意事项

(1)缩写后的句子要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型也不能改变。如“哥哥的发型很漂亮”。

应该缩写成“发型漂亮”。如果缩写成“哥哥漂亮”。就错了,因为它改变句子的原意。

(2)把句子中的修饰词语,即所谓的枝叶尽可能全部去掉,不能去一点,留一点。如“他

非常详尽地向大家讲述了事情的详细经过。”应缩写成“他讲述了经过。”如果缩写成“他向

大家讲述了经过。”或“他讲述了事情经过。”都是缩写不彻底,不完全,不能算正确。但有

些特殊句子又不能把所有的“枝叶”都删掉。如“我班同学陈玉梅的妈妈原来就是我的邻居

王叔叔的妹妹。”应该缩写成“陈玉梅的妈妈是王叔叔的妹妹。”如果缩写成“妈妈是妹妹”

就成了笑话了,所以,什么样的枝叶要全部去掉还要视句子内容而定。

(3)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不能去掉,否则有可能颠倒

句子的原意。如“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应该缩成“我没有找到包”。如果把“没

有”去掉,就变成“我找到包”和原句的意思大相径庭,就大错特错了。

(4)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

留,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如“平静的水面霎时漾起了一圈

圈波纹”。可以缩写成“水面漾起了波纹”。再如“昨天晚上下的这场大雨真是一场及时雨啊!”

可以缩写成“这场大雨真是及时雨啊!”这样缩句才能使原句和缩写后的句子在情感和语气等

方面保持一致。

扩写、缩写句子练习及答案(1)扩写句子。例:崭新的机器日夜不停地制造零件。1、

喜讯传到学校。改:北京申奥成功的喜讯老早就传到学校了。2、列车穿过山谷。改:列车

飞快地穿过山谷,像一只离弦的箭。3、春风吹遍大地。改:和煦的春风慢慢的吹遍了大地。

4、人们挥舞着鲜花。改:来为航天员杨利伟送行的人们挥舞着鲜花。5、爸爸是工人。改:

我勤劳的爸爸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工人。6我制订学习计划。改:在考试前一个月,我制订了

一个周密的学习计划。7、柳条拂动着水面。改:河岸的柳条轻轻的拂动着水面。8、同学

们回答问题。改:上课的时候,同学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9、太阳升

起来。改:火红的太阳从东方缓缓的升起来了。(2)缩写句子。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

国工程师。改:詹天佑是工程师。2、洪亮的钟声在天空中经久不息地回响。改:钟声在回

响。3、敬爱的周总理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年轻的战士。改:周总理关怀着战士。4、吴国的

都督周瑜十分妒忌很有才干的诸葛亮。改:周瑜妒忌诸葛亮。5、银色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

的大草原。改:月光照着草原。6、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改:老人爱钓

鱼。7、时光老人给我们的礼物是珍贵的。改:时光给我们礼物。改?礼物是珍贵的。8、

厚厚的松脂在阳光下发出金色的光彩。改:松脂发出光彩。

怎样缩写句子如果说扩句是为了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具体、形象、生动,而在句子的“主

干”上“添枝加叶”,那么,缩句则显得与之恰恰相反。确切地说,它是为了达到帮助我们准

确理解句子意思和判断句子正误的目的,而去掉句子中的“枝”和“叶”,只保留其“主干”。

句子的主干,就实质而言,一般就是回答“谁做什么?”“谁怎么样?”(或“谁是什么?”)

“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四个问题。明确了句子的这四种类型,缩句时就可采用这

样的步骤:首先,判断给定的句子是属于上述四种类型的哪一种;然后,划出句子的主干,

即“谁”或“什么”和“是什么”或“怎么样”;最后,把划出来的各部分连起来,即回

答出问题。这就是缩句的结果。具体方法是:1、在句子中,找准动词。2、以动词为准,

找出动作的发出者,也就是向前问:是谁发出的动作?3、然后再找出动作的结果或目的。

也就是向后问:这个动作的结果怎样?如缩写句子:柔嫩的柳条在春风中不停地摆动着。

如何扩写、缩写句子一、扩充句子。扩充句子,就是给简短的句子加上修饰的成分,使

它表达的意思更具体、形象、生动。例如:“鱼钩闪耀着光芒。”这句话,虽然意思明白,但

表达得不具体,也不生动。如果在“鱼钩”和“光芒”的前面分别加上修饰成分,那么表达

的效果就不同了:“长满红锈的鱼钩闪耀着金色灿烂的光芒。”这样写就比原来的句子具体生

动了。扩充句子要注意三点:(a)不能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也就是说句子的前后两个基本

成分(即“主干”成分)不能改变。像句子中的“鱼钩”“闪耀”和“光芒”,这些“主干”成

分都不能改,一改,句子的意思就变了。(b)加上的修饰词语要准确,必须与“主干”搭配

恰当。如果你把这个句子扩充成:“又细又长的鱼钩闪耀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光芒。”就莫名其

妙了。(c)要按题目的要求或提供的例子扩充。例如:“我望着天空。”如果题目没有明确的

要求,可扩充成“我久久地望着天空”或“我望着蓝蓝的天空”或“我久久地望着蓝蓝的天

空”。这就比较随意了。但一般题目都有明确的扩充要求,或提供仿照的例子,我们要按要求

或例子来扩充。

如何缩写句子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

句的主要意思。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

个句子的“主干”。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

部分。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

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

句子的主要部分。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

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缩句后就成为:“老

奶奶等待灵车。”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我们可

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

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

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因为

“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

的。

3.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如“我不相信他

那种骗人的鬼话。”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学会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利用两种根本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用具体的、浅显

的、人们熟知的事物,去说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的恰当,

可以把话说得通俗、具体、形象、生动。在比喻句中,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用作比喻的事

物叫喻体。例如:例1:太阳像个大火球。例2: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本体)(喻体)

(本体)(喻体)在小学阶段,要求掌握的有明喻和暗喻两种。①明喻。这种比喻句的特点是:

句子中除出现本体和喻体外,还要用“像”、“好像”、“好比”、“如同”、“像……一样(似的)”、

“仿佛……一般”等之类的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如例

1。②暗喻。这种比喻句的特点是:句子中除了本体和喻体外,要用“是”、“成了”、“构

成”等这些词语,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但不用“像”、“仿佛”之类的比喻词,正因为它

不用比喻词,显得比较“暗”些,所以称为“暗喻”,如例2。认识比喻句要注意四点:①

不要以为句子中有出现“像”、“好像”之类的词语,就是比喻句。例如:“这地方我好像到过。”

这句话中,虽然有“好像”一词,但它没有构成比喻的基本条件,没有本体和喻体,因此,

不是比喻句。②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事物,如“太阳”和“火球”就是两种根

本不同的东西。可是有的句子“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因为“她”和“小妹妹”都是

人(性质相同),不是“根本不同的事物”,不能作为本体和喻体,所以也不是比喻句。③判

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是要找到句子中的本体和喻体,而不是根据有没有“像”、“好

像”、“仿佛”之类的词来确定,有本体和喻体的才是,没有的就不是。④要求指出比喻句中

“把什么比做什么”或“用什么比喻什么”时,它们的写法是“把本体(太阳)比做喻体(大火

球),“用喻体(大火球)比喻本体(太阳)”。千万不要把本体和喻体写颠倒了。(2)拟人拟人

是借助想像,把物当作人写,写成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思想、有感情(即“人格化”),或用

写人的词语来描述。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生动、有趣,使人觉得亲切,有利于作

者抒发感情。例如:“一颗有生

命力的种子,如果不落在肥土里,落在瓦砾堆里,它决不悲观,决不叹气。它将有了阻

力才有磨炼。只有这种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骄傲地嗤笑那些养育在花

房里的盆花。”这段话就是用拟人的手法写的。作者用“悲观”、“叹气”、“相信”、“骄傲”、

“嗤笑”等这些描写人的词语,来描述“种子”和“草”,把“种子”和“草”人格化了,使

人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3)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结构相

同或相似的语句,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语气,充分抒情,集中说理,给人以鲜明的印象,请

看例1:“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

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这个句子一连用四个“一会儿”构成排比,把火烧云变化多端的颜色

细致地描绘了出来。再看例2:“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

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

个排比句是用三组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语句来描写漓江的水,既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又

充分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再看例3:“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

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好作文。”这个排比句用了三个“才会……”,强调了学好语文

的重要性。(4)夸张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将它夸大或缩小,更突出、更鲜明地强

调这一事物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桂树开花,十里飘香。”桂花虽香,但绝不可能

远飘十里,这是有意地夸大、强调桂花的香。这种“言过其实”的说法,效果要比说“桂花

好香”、“桂花香极了”强多了。再如“巴掌大的园子里居然种了十几种菜。”园子再小也不可

能只有巴掌大,这是有意的夸小、强调园子的小,效果要比说“园子很小、太小”强多了。(5)

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已经确定的意思。如《再见了,亲人》中“这比山高比海深

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这句话已经确定的意思是: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厚

情谊,志愿军永远不会忘记。但为了强调这个意思,表达“永远不会忘记”的强烈感情,作

者用反问这种修辞手法来表现,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的效果,使人读起来就会联想到课文

的内容,感到中朝两国人民的情谊是多么的深厚。这就是反问的作用。(6)设问设问是说话

或写文章时,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有意地先虚问一个问题,紧接着自己给人以解答。

它的特点是不要别人的回答,而是自问自答。如:“谁是21世纪新生活的建设者?是我们,20

世纪末的少年儿童。”起了强调、肯定的作用,是“我们”而不是其他的人。认识几种修辞

手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常见到一个句子里有几种修辞手法同时出现。例如《小音乐家扬科》

中“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这个

句子连用三个“都在……”是排比;用“歌唱”、“演奏”把“柱子”人格化了,是拟人;用

“颤动”来写“每一根柱子”,这是夸张。再如《林海》中“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

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句话是比喻、拟人、反问三种修辞手法的融合,充

分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林海的喜爱之情。

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互改把某个人说的话直接描写出来,叫直接叙述;把某个人说的话

改为第三者的转述,叫间接叙述。例如:1老师对我说:“教怎么写。”改:2老师对我

说,教怎么写。3老师对我说:“你先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改:4.老师叫我先回去,

她还要批改作业。例1和例3是直接叙述;例2和例4是间接叙述大体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①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②用直接叙述描写,更能表现说话人的浯气和感情,得更形象;

而用间接叙述来写,虽然也能表达相同的意思,但语气、感情都淡些,也不那么形象。③用

直接叙述,说话人得用第一人称“我”来自称,听话人要用第二人称”你”;用间接叙述,所

用的人称就不同了,它必须根据具体的叙述对象来定,绝对不能使用第二人称“你”。④用

直接叙述描写人物的语言,“说”的后边要用冒号,人物说的话要用引号;用间接叙述来写,

“说”的后面得改用逗号,人物说的话不能加引号。描写人物的语言,该用哪种叙述方式,

要看表达的需要,把说话人的语气、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写得有声有色,就用直接叙述,如

果只需要表达说话以及所说话的意思,就用间接叙述。

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改陈述句式要表达的意思,可以用反问句式来表达,反问句式要表达

的意思,也可以用陈述句式来表达。要学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改,就要弄清楚它们的句式

特点。掌握改写的方法。①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要删掉句子中表示否定的词,像“不”“没

有”等,要加上表示诘问的词语,像“怎么”、“难道”、“岂不”等,句末还要加上表示疑问

的语气词,像“呢”、“吗”等(有的可以不加),最后要把句号改为问号。如:把“我不会忘

记老师对我们的爱。”这个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我怎么会忘记老师对我们的爱呢?”或是“我

难道会忘记老师对我们的爱?”②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其改法与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正相

反,删掉的得加上,加上的得删掉,问号改句号。如把“我怎么能这样对待同学呢?”这个反

问句改为陈述句:“我不能这样对待同学。”

名句归类:序号类型例句作者诗题1劝学类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

真卿《劝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字聿》2惜时类少壮

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汉乐府《长歌行》一寸光阴一寸

金,寸金难买寸光阴。3送别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

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又

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故草原送别》4四季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

剪刀。贺知章《咏柳》春天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好雨

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雨》夏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

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

宗元《江雪》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柳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5爱国类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顾炎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文天祥《过零丁洋》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绝句》王

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6友情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7思乡类独在

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

白《静夜思》8节日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遥知兄弟登

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9悲伤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

九州同。陆游《示儿》高兴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忧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

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格言、俗语、谚语、歇后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谦受益,满

招损。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聪明在于勤奋,天才

在于积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言必行,行

必果。吃一堑,长一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路遥知马力,日

久见人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大意失

荆州,骄兵必败。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海阔从鱼跃,天高任鸟飞。砌墙的砖头-

后来居上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孔夫子搬

家-尽是输(书)包公断案-铁面无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飞蛾扑火

-自取灭亡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竹篮打水-一场空兔子尾巴-长不了黄鼠狼给鸡拜年-没

安好心门缝里看人-看扁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明珠弹雀-其得不复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事给帝国主义回击事给(了)回击这件事给帝国主义者回击

小学生句子缩写专项训练

一、确认句子成份在句中的位置

含有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的句子才成独立单句。指导学生先分清这两面部分之后,再找

分句子主杆“主、谓、宾”,而后找出“定、状、补。”“定、状、补”也就是缩句时按删除的

部分。“定、状、补”,它们在句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它们处于的位置是:

1、定语,它的位置有两处:一是在主语的前头,二是在宾语的前头,例:静静的小溪从

村外缓慢地流向宽阔的潘阳湖。“小溪”为主语,“潘阳湖“为宾语,那么“静静”,“宽阔”

分别为这个句子的定语。定语对中心起了修饰和领属的作用。

2、状语,它的位置也有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前头,如上例子,缓慢地流,“流”是谓语,

“缓慢”那就是状语,另一处在句子之首,表示时间和处所。例如,“从昨天开始”,“在学校

里”。

3、补语,它的位置同样是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后头,表示程度和结果。例:我高兴得跳

起来,“跳起来”为补语。一处是在宾语的后头,表示补充说明,我打了他三下,“三下”为

补语。

二、抓住句中的中心词,用设问的方法,找准句子主杆

例如,中国第一丹霞江郎山耸立在美丽富饶的浙西大地,在这个句中很容易确立“耸立”

这个词是谓语,就可以用设问的方法找出主语和宾语。问:什么耸立:江郎山耸立。耸立在

哪里:江山郎耸立在浙西大地,很明显,“主、谓、宾”就是“江郎山耸立浙西大地”,这是

句子的主杆。其余的是枝叶,要删除去。这个方法,通过多项训练,学生就很快地掌握起来。

三、借助结构助词,找准句子的主杆

借助结构助词“的、地、得”为标志,寻找“主、谓、宾”就方便得多了。

“的”字,是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主语、宾语)之间。

例:小明的爸爸认真地审阅市政府的工作报告。

“爸爸”,“工作报告”前面有个“的”字,可以定为“爸爸”是主语,“工作报告”是宾

语。“地”字用在状语和中心词(谓语)之间。

上例中,“认真地审阅”,“审阅“前头有“地”字,可以定为“审阅”是谓语。

“得”字用在谓语和补语之间。

例:她笑得很开心,笑和开心之间在“得”字,那么“笑”字可定为谓语。

缩句,就是把写得比较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的枝干去掉,留下主干,使其简单明了,

我认为缩句的原则是:留下主、谓、宾的中心词,去掉定、状、补,兼及句子基本意思不变

和完整性。

在缩句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比较难处理的句子,教师难教学,学生难掌握,我参考

了一些专家的意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提出一些实例和大家一起讨论,供同行们参考。

1、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如何处理

例:解放军叔叔在炎热的夏天练习射击。

这个句子的处理,实际上是遇到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如何处理的问题。复指短语是

由两个词或短语重叠在一起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作同一个成分的,彼此有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关

系。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缩句时一般可保留表示某某人或某某事物主要词语;如果复

指短语本身很短,也可以将整个儿复指短语保留在主干中。

本句可以缩成:解放军叔叔练习射击。

也可以缩成:解放军练习射击。

不能缩成:叔叔练习射击。(因为主要词语是解放军)

2、缩句时要不要保留补语

例: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

“在辽阔在草原上”是补语,故缩为:骏马奔驰。

又如:一轮金黄的圆月高高地挂在蓝蓝的天空中。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缩句时要不要保留补语的问题。

因为在天空中是补语,根据缩句精神,故因去掉。但是如果删掉的话,句意就会残缺,

所以删除应该是在句意完整的情况下进行的。

应当是:圆月挂在天空中。

(这一类题,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把前后联系非常紧密的补语留下来,比如“一串串

快要成熟的葡萄像珍珠似的挂满了藤架。”缩为“葡萄挂满了藤架。”为了句子的完整性留下

补语满。但从技术层面来看,不应当保留。)

3、去掉状语,原句意思改变了怎么办

例:孩子在横木上差点跌到甲板上。

有人认为,差点儿是限制跌的,说明孩子还没有掉下来,缩成孩子跌到甲板上句子的原

来意思就改变了。不应当删去。

我认为差点儿是状语,故应当缩为:孩子跌掉甲板上。

4、着、了、过如何处理

例:他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大苹果。

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的。

应当缩为:他吃着苹果。

5、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例: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例句主语是广场上,而不是灯,

所以应当为: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此句,如改为: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广场上”为状语,应缩为:灯照耀建筑。

6、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例: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夏天是状语,故删去。原句

主语是老人们,说老人们爱好干什么,故谓语是“爱好”,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到树阴下

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篇四:缩写句子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生缩写句子的方法与技巧

缩写句子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

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是小学高年级考试的常见题型。缩写句子的训练,可以让我

们更清楚地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句子的主要意思,现将缩写句子的方法

技巧,以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为同处一线的老师提供参考,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方法技巧】

1、抓住主干来缩简。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

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这句话就是讲“什么”——“铁球”,

“怎么样?”——“落下来”。因此,这句话就可以缩写为“铁球落下来。”

2、“的”前修饰都删去。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3、“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呼喊起来”

的,它要删去。这句话就缩写为“人们呼喊起来。”

4、“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如“海力布着急地没办法。”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

删去。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

5、数量词语照样删。

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中“一座”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罗丹

塑了女像。”

6、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例如:

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进步。

应缩短成:我们取得了进步。

这句话中,“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是用来强调在怎样的条件下“我们”才取得进步,可

以删掉。

7、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

如: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

应该缩成:我没有找到包。

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写成:我不相信鬼话。

如果把“没有”或“不”去掉,就变成“我找到包”“我相信鬼话”,和原句的意思大相

径庭,就大错特错了。

8、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

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如:

大家一起登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城。

应缩写成:大家登上了长城。

昨天晚上下的这场大雨真是一场及时雨啊!

应缩写成:这场大雨真是及时雨啊!

这样缩句才能使原句和缩写后的句子在情感和语气等方面保持一致。

9、特定词组的缩写

很多句子里面是特定词组或专用名词,这样的句子缩写的时候还有一定的争议,看情况

而定。如“五星红旗”可以保留愿意,最多可以缩写成“红旗”,而不能再缩写成“旗”。也

有的

人认为两个字的修饰可以去掉,一个字的不可以去。

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缩写后是“五星红旗飘扬。”或“红旗飘扬。”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缩写后是“敦煌莫高窟是宝库。”或“莫高窟是宝库。”

【解题步骤】

(1)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子的意思。

(2)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对这

部分予以保留,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

(3)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注意事项】

1、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a:灯照耀着建筑。b: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c: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分析: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另

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

原句说的是“广场上”怎么样,而不是“灯”怎么样,a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

了原句的意思;c句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b句是正确的。

如果原句是“广场上的千万盏灯”如何如何,“广场上”后面加了一个“的”字,情况就

不一样了,主语肯定是“灯”了。

2、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a:老人们钓鱼。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

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原句是说“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谓语“爱”改成

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

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爱到树阴下钓鱼”表示两个连

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c句是正确的。

3、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缩句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b:鸬鹚站在船舷上。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

士兵。

分析: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如果原句是复句,压缩后应当还是复句。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a句前半部

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

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b句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c句没有把后面分句的

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

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

4、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

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

缩句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b:海棠树开花。c:海棠树开满了花。

分析:句子陈述的对象(主语),有的是人或事物,有的是某个处所,有时虽然只有一字

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如“学校”和“学校里”。缩句时不能因为意思差不多就把表示处所

的词

语改为表示事物的。有一些补语和动词结合得很紧密,特别是那些短小的、甚至只有一

个字的补语,缩句时不宜缩掉。

原句主语的中心词是“海棠树上”,而不是“海棠树”;谓语动词“开”后面有一个简短

的补语“满”。a句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b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压缩后的

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句改换了主语。

5、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

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

缩句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c:柳树上挂冰条儿。d:柳树挂

冰条儿。e:树挂冰条。

分析:这组句子同第四组相仿,简评如下:

a句,正确;b句,改换了主语;c句,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d句,改换

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e句,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

短语。

6、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

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a:鲸是鱼类。

b:鲸不是鱼类。

分析: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保留否定词。如果把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

a句不妥,b句正确。

【牛刀小试】

1、虹虹和姐姐在琳琅满目的书店里购买了一整套《上下五千年》和几本童话故事书。答

案示例:虹虹和姐姐购买了书。

2、六(2)班的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

答案示例:老师讲了故事。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答案示例: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了友谊。

3、我们像百灵鸟一样在祖国大花圆里放声歌唱。

答案示例:我们歌唱。

4、暴风雨像一片巨人的瀑布遮天盖地卷过来。

答案示例:暴风雨卷过来。

5、绿油油的墓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答案示例:地上盛开着花。篇五:缩写句子方法(全)

缩写句子方法

一.“的”前修饰都删去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二.“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呼喊起来”

的,它要删去。这句话就缩写为“人们呼喊起来。”

三.“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如“海力布着急得没办法。”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

删去。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

四.数量词语照样删

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中“一座”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罗丹

塑了女像。”

五.“着”、“了”、“过”要保留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同学们上着课”,如果缩成“同学们

上课”,就没说清楚是现在上课还是以前上课。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赵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难忘的科学课”

应当缩成“赵老师上了科学课。”若缩成“赵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

“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曾经游览过美丽的桂林。”如果缩成

“我游览桂林。”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没有说清楚。

六.表示方位的词组应该完整地去掉

例如:“我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泳。”应当缩成“我们游泳。”不能缩成“我们在

游泳”,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

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七.不改变句子的语气

句子的语气不能改变,如“莫非他想在这里安安稳稳地睡上半天吗?”应缩成“他想睡吗?”

八.抓住主干来缩简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

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

缩写句子练习:

1.打柴的孩子吃力地背着满满一背篼柴火。

2.雄伟的大坝凝聚着人民群众的热情。

3.我们在道边高声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

5.巨大的吊车轻松自如地提起千斤重物。

6.像炸弹头的震捣器发出“嗡嗡”的吼声。

7.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嫩叶的柳丝。

8.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

9.冻僵的老战士神态十分镇定。

10.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11.这是铁路线上的一个小站。

12.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13.清脆悦耳的鸟叫声从远处的山林里传来。

14.白石爷爷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

15.我热情地拦住一个额前披着短发的男孩子。

16.伟大的祖国养育了勤劳善良的母亲。

17.天上的星星怕冷似的钻进厚厚的云絮里。

18.穿着节日盛装的孩子们喜气洋洋地参加游园活动。

19.缝纫鸟辛勤纺织成的几十个窝都被一场风雨刮在附近的草丛中。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09:32: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36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熔化的意思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