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个人代表先进事迹材料
淡泊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没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没有洞穿世俗的眼
力,是万难做到的。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个人代表先进事迹
材料,欢迎订阅。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个人代表先进事迹材料1
庄子,不愿当一国之相,人生逍遥是他的理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
人无名”是他的追求,“庄公梦蝶”是他对淡泊宁静生活的体现。道法自然,而
他,将道家法则不断完善。
淡泊人生,化无为而有为,使人生价值上升到另一境界。是以,诸葛亮所言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为人生百态求得一份安宁;泰戈尔“生
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精美”是为了在繁华中感悟静美得真谛;雪小禅所说
“简洁的生活如禅”是指按照自己的本意生活而获得心灵上的轻松……“有花有
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人生的价值,自是如此。
反之,范进一生追求功名利禄却在得知中举后得了“疯病”;商鞅追求荣华
富贵担任丞相提出变法,最后却惨遭“车裂”;夸父为实现目标追到太阳而不断
向前奔跑,最后渴死在路中。因此,“悠然见南山”之情,简简单单亦是美。
人生,应是淡泊明志,宁静如风,无论归期何处。淡泊人生,应如辛弃疾所
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无论世界喧嚣,我心宁静似海。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个人代表先进事迹材料2
2/6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诗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视功名富
贵,不肯趋炎附势也同样很有名。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朝代
更迭,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
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
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
也只得马上动身。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
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
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
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
活。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他写农
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他写自己劳动的感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也写农人劳作的甘苦:“种豆南山下,草盛豆
苗稀”、“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然而,田园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十分艰辛的,不劳作就没有收获,遇到天
灾人祸,即使劳作也是一无所获。晚年的陶渊明生活贫困,特别是一场大火把他
的全部家当毁于一旦之后,全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到六十三岁时,陶渊明
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3/6
陶渊明的最大成就,在于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以自己卓越的诗歌才
华,极大地丰富了农事和田园题材的创作。以前诗中罕见的桑、麻、鸡、狗等平
凡事物,一经他写入诗中,无不生趣盎然;而他描写大自然的亲切,常常能激起
人们的无限向往。
除诗之外,他还给后人留下不少精美的散文,其中最著名的有《桃花源诗并
记》等。在这篇作品中,作者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在那里没有动乱,
没有朝代变更,没有国家君臣,没有徭役赋税,百姓过着丰足、与世无争的美好
生活。作者以优美的语言,使这篇作品产生了永久的魅力,以至后世人们一直把
这种空想的社会称作“桃花源”。
官场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坛上多了一位文学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故事,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刚直不阿、不附势趋炎的写照。在日常生活中,如果
一个人不愿意牺牲自己的气节去换取某种物质利益,也常常说“不为五斗米折
腰”。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个人代表先进事迹材料3
淡泊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没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没有洞穿世俗的眼
力,是万难做到的。淡泊于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在物欲、名利横
流的当今,有志者更应守住淡泊,向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
莫言淡泊。他兢兢业业,在文学领域上一直默默无闻,而且从不为为获奖而
写作,他获得了成功。
居里夫人是名利为身外物。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应邀到她家做客,进屋后看
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
惊讶地说:“这枚体现极高荣誉的金质奖章,能得到它是极不容易的,怎么能
4/6
够让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却说:“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这东西,只
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绝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远守着它,就不会有出息。”
居里夫人,重视事业,淡泊名利。
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著有《谈艺录》、《管锥编》、《围城》、《宋诗选
注》等巨著,享有“博学鸿儒”、“文化昆仑”之美誉。一位美籍华人
新闻记者要采访他,被拒之门外。他把《写在人生边上》一书重印的稿费全部捐
献给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电视剧《围城》的稿费全捐给了国家;国外
有许多地方要重金聘他,皆被婉言拒绝。他对一位年轻人说:“名利地位都不
要去追逐,年轻人需要的是充实思想。”钱钟书惜时如金、甘于寂寞、淡泊自
守、不求闻达,视名利如浮云,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高尚的精神品格。
名利不是最终的目标,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首先要做到信仰至上。淡
泊之中怀有大志,清贫之中向往奉献。人生总要有所追求,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
远大的目标,势必就会看重眼前的利益。要淡泊名利,总要有肯于为之奉献、为
之牺牲的东西。。总之名利乃身外之物,而且没有奢望就没有失望。一味的追求
名利,最后你只会剩有一副空皮囊。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至远。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个人代表先进事迹材料4
淡泊是寒冬时节傲然开放的梅花,坚守着自己洁雅的操守,放弃了大红大紫
的追逐;淡泊是暖春三月奋然抽芽的小草,坚守着自己平淡的品格,远离了高大
雄伟的追求;淡泊是金秋时节独握锄头的陶潜,坚守着自己质朴的心灵,抛弃了
污浊官场的屈膝。
5/6
淡泊可以使一个人的素质得到提升,灵魂得到净化。一颗远离扰扰凡尘的心。
可以感悟出世间的美好。诸葛亮寄居于南,品读诗书,感受自然,终成一代名仕;
雷锋寄心于平淡,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终成时代楷模;沈浩托心于小岗村,一
心为民,排忧解难,终成时代先锋。假如诸葛亮一心追求权贵,一心想拥有高官
厚禄,他又怎么会领悟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假如雷锋想成为“一品高官”,放弃
行善,他又怎么会成为人人效仿的模范?假如沈浩渴望金钱利益,总是追逐着最
高的官职,他又怎么会赢得一方乡亲的爱戴和尊敬?只有将自己的心灵回归平静,
才可能会成为“一品百姓”。
淡泊可以培育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一个人的宁
静,可以使一群人致远。吴孟超沉心于肝脏研究之中,以医德治愈了一位位病人,
社会上也逐渐有了一种“医德为先”的治病潮流;白方礼投身于慈善事业之中,
以爱心帮助了一位位学子,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效仿白方礼老人的善举。只有
不断立足于平凡大众的生活中,吴孟超才会赢得人们的赞誉,人们也才会以其为
自己行事的榜样。只有不断奉献自己爱心,追求一种平淡的生活,白方礼才会成
为后人心中的人杰,社会上才会不断涌现出更多的白方礼。
淡泊可以帮助一个国家的繁荣强大。“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真正的贤人是不会计较得失的,因为他
们一心投身于事业之中;而小人是百害无一利的。因为他们只会追名逐利。钱学
森放弃美国的高薪,毅然回国,投身于科技研制之中,终使中国国力发展,生活
水平提高。没有像钱学森这样于淡泊中明志的贤臣,又怎么会换得祖国的迅速崛
起?正因为祖国中少了一些汲汲于名利,只为做高官的小人,祖国才会不断发展,
不断繁荣。
6/6
梅花凌寒独自开,让人们记住了它的淡泊;小草一生默默无闻奉献,让人们
记住了它的'宁静;陶潜性本爱丘山,让人们记住了他的高远,他们虽然没有很高
的官职,也不是“一品大员”,但他们是一位位光彩照人,彪炳史册的“一品百
姓”!
将心归于平静之中,这样才会做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才会成为
“一品百姓”。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08:03: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32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