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火土金水
1
————————————————————————————————作者:
————————————————————————————————日期:
1
木火土金水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土: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的运行、变化)。
我国古代思想家企图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
中医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
迷信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五行学说最早在道家学说中出现。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
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五
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的水、火、土、气四元素学说类似,但随着近代化
学的发展,这两种学说的物质构成理论都被否定.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
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
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
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在战国晚期
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
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
《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
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数理:金为七,木为八,水为六,火为九,土为五。
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接触和观察,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
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
1
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
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
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
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直到现在,我们基本上已把五行的各种意义分析
过了,为了清楚起见,我们再把这几种意义综合列举如下:
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春秋所持。
指借著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或
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为萧吉所持。
以上有关五行的六种意义,除(1)及(3)之外,若把其余(2)(4)(5)及(6)这四
项结合起来,才是阴阳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义。
*方位:东西南北中。
*五行相溺:金蒸水,水溺木,木溺火,火燥土,土掩金。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八卦所对应的五行:
金-乾、兑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震为雷,巽为风
土-坤、艮坤为地,艮为山
水-坎坎为水
火-离离为火
*地支相冲(激):
子(鼠)与午(马)相冲,丑(牛)与未(羊)相冲,寅(虎)与申(猴)相冲,
卯(兔)与酉(鸡)相冲,辰(龙)与戌(犬)相冲,巳(蛇)与亥(猪)相冲。
*地支相害(穿):
子(鼠)与未(羊)相害,丑(牛)与午(马)相害,寅(虎)与巳(蛇)相害,
卯(兔)与辰(龙)相害,申(猴)与亥(猪)相害,酉(鸡)与戌(犬)相害。
*地支相刑(妨):
子(鼠)与卯(兔)相刑,丑(牛)与戌(犬)相刑,寅(虎)与巳(蛇)相刑,
辰(龙)与辰(龙)相刑,巳(蛇)与申(猴)相刑,午(马)与午(马)相刑,
未(羊)与丑(牛)相刑,申(猴)与寅(虎)相刑,酉(鸡)与酉(鸡)相刑,
戌(犬)与未(羊)相刑,亥(猪)与亥(猪)相刑。
1
*地支相合(和谐):
地支三合:
子(鼠).辰(龙).申(猴)合水局;巳(蛇).酉(鸡).丑(牛)合金局;
寅(虎).午(马).戌(犬)合火局;亥(猪).卯(兔).未(羊)合木局;
地支六合:
子(鼠)与丑(牛)相合化土,寅(虎)与亥(猪)相合化水,
卯(兔)与戌(犬)相合化火,辰(龙)与酉(鸡)相合化金,
巳(蛇)与申(猴)相合化水,午(马)与未(羊)相合化日月。
*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1、金的特性
金主义、金曰“从革”,从者,顺从、服从也,革者、变革、改革、故金具有能柔能刚、
延展、变革、肃杀的特性。
金:其性刚,其性烈,四柱中金旺者,面方而白骨骼清秀,体健神清,为人义气,刚毅
果断,不畏强暴,仗义疏财,嫉恶如仇,有自知之明,深知廉耻。
四柱金太过为忌者,作事鲁莽、有勇无谋,好斗贪婪,不仁不义,不及者优柔寡断,**
好杀,苟刻狠毒。
2、木的特性
木主仁:木曰:“曲直”、曲者、屈也,直者、伸也、故木有能屈能伸之性,木纳水土之
气,可生长发育,故木又具有生发向上修长的柔和、仁慈之性。
木:其性直,其性和,四柱中木旺者,仁慈、温和、博爱、有恻隐之心,乐于助人,慷
慨,身材修长、举止潇洒,头发浓密光亮、活泼、积极、上进心强。
四柱中木太过为忌,则为固执、偏激、不及者懦弱、娇妒、忘恩负义、冷酷。
3、水的特性
水主智:水曰“润下”,润者,湿润也,下者,向下也,故水具有滋润向下,钻研掩藏
的特性。
水其性聪、其性善,四柱中水旺者,面里有神,头脑灵活,足智多谋,才识过人,应变
力强语言伶俐。
四柱中水太过为忌者,贪婪**,诡计多端,言语激进,易惹是非,不及者身材矮小,面
色黑暗,为人反复无常,胆小无谋,心胸狭窄。
4、火的特性
火主礼:火曰“炎上”,炎者,热也,上者,向上者。故火有发热温暖,向上之性,火
具有驱寒保温之功,锻炼金属之能。
火其性急,其性恭:四柱中火旺者,精神闪烁,积极上进,谦恭有礼,注重仪表,热情
豪迈,坦诚友好。
四柱中火太过为忌者,面红声燥,性情急躁,容易冲动,逞强好胜,易惹是非,不及者
瘦尖额,妄言是非,奸诈嫉妒,有始无终。
1
5、土的特性
土主信:土曰“稼禾啬”,播种为稼,收获为,禾啬,土具有载物,生化藏纳之能,故
土载四方,为万物之母,具贡献厚重之性。
土:其性重,其情厚,四柱中土旺者,圆腰润鼻,眉清目秀,口才声重,为人忠孝至诚,
胆量宽厚,言必行,行必果,乐于奉献兼收并蓄。
四柱中土太过,为忌、性格内向,愚顽不化,生性固执,不明事理,不及者,面偏鼻低,
神色忧滞,言而不信,狠毒吝啬,自私自利,不通情理。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
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
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
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
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
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
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
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
①归类法: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如事物与木的
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例如:以五脏配属五行,
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
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以方位配属五行,则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归属
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故归属于火;日落于西,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故
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
②推演法。如:肝属于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心属于
1
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亦属于土;肺属于金,则“皮
毛”和“鼻”亦属于金;肾属于水,则“骨”和“耳”、“二阴”亦属于水。
③五行学说还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相关的联系。如方位的东和自然
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物质都与肝相关。现将自然界和人体的五行属性,列简表如下。
对人体来说,是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
五行的生克乘侮
(1)相生与相克。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
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相生和相克,在五行学
说中认为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对人体生理来说,也是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正因为事物之间
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联系,才能使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使人体维持生理平衡,故说“制则
生化”。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关系,所以从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都存在着
“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
“生我”和“我生”,在《难经》中比喻为“母”和“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
“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关系又可称作“母子”关系。如以火为例,由于木
生火,故“生我”者为木;由于火生木,故“我生”者为土。这样木为火之“母”,土为火
之“子”;也就是木和火是“母子”,而火和土又是“母子”。
“克我”和“我克”,在《内经》中称作“所不胜”和“所胜”。即是“克我”者是“所
不胜”,“我克”者是“所胜”。再以火为例,由于火克金,故“我克”者为金;由于本克火,
故“克我”者为水。
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
能维持其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和发展。只有依次相生,依次相克,如环无端,才能生化不
息,并维持着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2)相乘与相侮。五行的相乘、相侮,是指五行之间正常的生克关系遭遇破坏后所出
现的不正常相克现象。
相乘:乘,即是以强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
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过度克制反应。在五行中还有“相乘”和“相侮”乘是趁
虚而入,侮是欺侮.相乘就是过度克制,相侮(反克)就是自己可以反克制自己的那一行
当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过于强盛,可造成被克的“五行”克制太过,促使被克的“一
1
行”虚弱,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常。例如:木过于强盛,则克土太过,造成土的
不足,即称为“木乘土”。另一方面,也可由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虚弱,因而对它“克
我”“一行”的相克就显得相对的增强,而其本身就更衰弱。例如:木本不过于强盛,其克
制土的力量也仍在正常范围。但由于土本身的不足,因而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
土更加不足,即称为“土虚木乘”。
相侮:侮,在这里是指“反侮”。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于五行的某“一行”过于强盛,
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所以反侮亦称反克。例如:木本受金克,但在木特别
强盛时,不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对金进行反侮(即反克),称作“木侮金”,或是发生反侮
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可由金本身的十分虚弱,不仅不能对木进行克制,反而受到木的
反侮,称作“金虚木侮”。
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两者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乘与相侮的主
要区别是:首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后
者则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两者之
间的联系是在其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以同时发生相乘。如:
木过强时,既可以乘土,又可以侮金;金虚时,既可以受到木的反侮,又可以受到火乘。
八卦
八卦基本概念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
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
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风,兑代表沼泽。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
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在《易经》里有详细的论述。八卦相传是伏羲
所造,后来用来占卜。
八卦符号解析
八卦符号:
乾:乾三连坤:坤六断震:震仰盂艮:艮覆碗
▅▅▅▅▅▅▅▅▅▅▅▅▅▅▅▅▅▅
▅▅▅▅▅▅▅▅▅▅▅▅▅▅▅▅▅
▅▅▅▅▅▅▅▅▅▅▅▅▅▅▅▅▅▅
离:离中虚坎:坎中满兑:兑上缺巽:巽下断
▅▅▅▅▅▅▅▅▅▅▅▅▅▅▅▅▅▅
▅▅▅▅▅▅▅▅▅▅▅▅▅▅▅▅▅▅▅
▅▅▅▅▅▅▅▅▅▅▅▅▅▅▅▅▅▅
(一)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
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1
(三)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东北。震:东。
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
(四)八卦所属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
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
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
(七)八卦所对应的五行:
金-乾、兑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震为雷,巽为风
土-坤、艮坤为地,艮为山
水-坎坎为水
火-离离为火
五行相生:金水木火土
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
太极八卦
提起太极八卦图,许多人都感到很神秘,至于其中的奥妙,则很少有人能说出几分
道理来。
卦者,挂也。是一种现象挂在我们的眼前,故而称其为卦。
《易经》所说的卦,是宇宙间的现象,是我们肉眼可以看见的现象,宇宙间共有八
个基本的大现象,而宇宙间的万有、万事、万物,皆依这八个现象而变化,这就是八卦法则
的起源。
能够观察到的宇宙的现象,将之归纳成八大类,画成八卦,这岂非是超人的智慧?
所以八卦是智慧之学,我们看到京戏中孔明出场,身穿阴阳八卦袍,就是说明高度的智慧,
太极图就是一个圆,里面画着阴阳鱼;八卦图是一个正八边形,每条边上都有一个特殊的符
号(如题图)。有两条原因妨碍着人们去探讨和认识太极八卦图:一是神秘化观点,认为太
极八卦图的道理深不可测,非一般人所敢于问津;二是迷信观点,认为太极八卦图是卜卦算
命的迷信东西,必须严加禁止。相传太极八卦图,是古代圣人伏羲氏首创,在“五经”的“周
易”中,有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古人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
1
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这是太极化生八卦的基本理论。它原是属于哲学范畴的,是朴素的
唯物论;但是,后来的一些学者,牵强附会,图谶预测,宣扬万物天定的宿命论观点,使太
极八卦掺杂进了唯心主义的内容,涂抹上了迷信的色彩,失去了本来的科学意义。
太极八卦图简介
太极八卦图,以同圆内的圆心为界,画出相等的两个阴阳表示万物相互关系。阴鱼
用黑色,阳鱼用白色,这是白天与黑夜的表示法。阳鱼的头部有个阴眼,阴鱼的头部有个阳
眼,表示万物都在相互转化,互相渗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合,相生相克,即现
代哲学中和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表示法。以圆心可分为四份定为四象。四象为太阳、太阴、少
阳、少阴。四象表述空间的东西南北,时间的春夏秋冬。任何一组矛盾加中心,就构成为三
才。古代哲学认为天、地、人为三才,又在四象的学说基础上,更进一层,又增加了阳明、
厥阳两面项,它与四象组成六合之说。四象若加圆心就构成五行之说,南方为火,北方为水,
东方为木,西方为金,中间为土。六合加圆心称为七星。四象通过“一分为二”的切分,又
构成八卦图,先天八卦方位表示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
艮西北。八卦加轴心称之为九宫。配九宫数为乾九,坤一,巽二,兑四,艮六,震八,离三,
坎七,中央为五。
八卦图解
八卦图最早出自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大概起始于5千多年前)其用阴爻和阳爻的组合
来阐述天地中八种最原始的物质。后世道教将伏羲供奉为神。后天八卦出自周文王,其后天
八卦只是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位置不同。其含义不变。直至孔子创立儒家,将周文王的易经收
录为儒家经典(也就是儒家教科书)。汉朝时道家更由易经中的阴阳、八卦、五行等创出了
无数的术数。--《周易》中用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用“-”和“--”符号组成。
名称是:
乾(qián)乾为天卦像:上乾下乾纯阳卦;
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圆满、亭通,成功、重大。但刚
多易折,含欠安之像。人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的,执法者,有钱而富贵者,司机。
坤(kūn)坤为地卦像:上坤下坤纯阴卦;
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坤六爻皆虚,断
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震(zhèn)震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纯卦;
震卦重雷交叠,相与往来,震而动起出。震动,震惊鸣叫,惊惕,再三思考,好动。建
功立业,声名大振。森林,树林。八纯卦,吉顺而有波折,肝旺易怒,惊恐,肝病,抽筋,
伤脾胃。
巽(xùn)巽为风卦像:上巽下巽八纯卦;
巽卦“柔而又柔,前风往而后风复兴,相随不息,柔和如春风,随风而顺。”巽顺,顺
从,进入而下伏。重巽申令,气功,双床双桌相并连,作生意可获三倍之利,头发稀少,草
木丛生。活跃,坐不住,静不下来,测事比和吉。肝胆疾病,坐骨神经痛,股部疼痛,风湿
中风,脾胃欠佳。
坎(kǎn)坎为水卦像:重坎八纯卦;
坎卦为二坎相重,阳陷阴中,险陷之意,险上加险,重重险难,天险,地险。险阳失道,
渊深不测,水道弯曲,人生历程曲折坎坷。绝颠聪明,“心诚行有功”。比和卦,谋事顺畅可
成,但内中有波折。肾,泌尿系统疾病,血病,妇科病,视力差,心脏病。
离(lí)离为火卦像:重离八纯卦;
1
离卦离明两重,光明绚丽,火性炎上,依附团结。离散,离开,分离。凡八纯卦互为依
托帮助,但又具同性相斥之性。虽比和,但内有冲突,谋事可成,却有周折,目疾,心脏疾
病,高血压,肺虚症。
艮(gèn)艮为山卦像:上艮下艮八纯卦;
艮卦山外有山,山相连。不动,静止,停止,克制,沉稳、稳定,止其所欲,重担。两
桌、两床相连,上下铺位,床上、桌下。测外出,不能出行,行人不归。癌症,青春痘,痧
菲子,肿瘤,疮块,脾胃病,肾病,结石症。
兑(duì)兑为泽卦像:上兑下兑八纯卦;
兑卦喜悦可见,快乐照临人,口若悬河,善言喜说,高兴,沼泽地,洞穴,废穴,败壁
破宅,坑洼地,纵横沟渠。测事如意悦心。口疾,气管疾病,肺疾,麻脸,肝胆疾症,股疼,
血光灾,作手术。
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
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乾、坤两卦则在“八卦”中占有特别重
要的地位。
太极和八卦组合成了太极八卦图,它又为以后的道教所利用。道家认为,太极八卦
意为神通广大,镇慑邪恶。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
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
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
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
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
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
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
故有枝干名也。”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
间(365.2419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
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
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
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于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
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
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
1
三代。
它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是为“河图”。
河图和洛书,乃由天象观察中产生的,在三代时期就成为帝王的宝贵之物。河图和
洛书构造简明,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清代经学家廖平,曾将诗经,易经,内经三
者反复印证,证实了内经的理论本于易经,而易经之数理又取则于河洛。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
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
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
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
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乃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五
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
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
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见,
河图乃本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这也是五行的来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
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
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
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
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
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
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
样形成的。
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支者犹树之枝也。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
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1
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可推算中国历史年代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
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
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
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时期的建元年号。
干支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非常有帮助,非常容易推
算历史时间。
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
年。
天干地支与夏历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天干”,其排
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
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
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
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
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
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
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
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
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1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天干地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
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已用干支纪年。可是,其实是类
似的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位置来纪年,干支只是用以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
二等分);木星(太岁)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会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
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
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公元前
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而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
二年表面一样。
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如黄巾起义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
吉”),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
循环下去。如1864年为农历甲子年,60年后的1924年同为农历甲子年;1865年为农历乙
丑年,1925年同为农历乙丑年,依次类推。
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干支纪年是以立春作为一年即岁次的开始,是为岁首,不是以农
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例如,1984年大致是岁次甲子年,但严格来讲,当时的甲子
年是自1984年立春起,至1985年立春止。
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
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
余数是地支。(公元前的年份则用58-“年份数除以60的余数”后计算)
也可以天干:年份÷1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天干
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0,得到的数即为天干数,若余
数为3,则为天干的最后一位,即癸。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地支顺序往下数,得
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2,得到的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为3,则为
地支的最后一位,即亥。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
如:2001年查万年历为辛巳年,算法为:
2001÷10=200……1,1—3=—2,—2+10=8,按天干顺序数到8,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第8位为辛。
2001÷12=166……9,9—3=6,按地支顺序数到6,子、丑、寅、卯、辰、巳。第6位
为巳。
按照以上计算结果,把天干、地支合并起来可知,2001年为辛巳年。
天干地支纪月
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
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
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
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
1
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
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
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农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有歌诀为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
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下
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
地支构成的月干支:
月地支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甲或己年乙或庚年丙
或辛年丁或壬年戊或癸年
寅月立春—惊蛰雨水正月2月丙寅月戊寅月
庚寅月壬寅月甲寅月
卯月惊蛰—清明春分二月3月丁卯月己卯月
辛卯月癸卯月乙卯月
辰月清明—立夏谷雨三月4月戊辰月庚辰月
壬辰月甲辰月丙辰月
巳月立夏—芒种小满四月5月己巳月辛巳月
癸巳月乙巳月丁巳月
午月芒种—小暑夏至五月6月庚午月壬午月
甲午月丙午月戊午月
未月小暑—立秋大暑六月7月辛未月癸未月
乙未月丁未月己未月
申月立秋—白露处暑七月8月壬申月甲申月
丙申月戊申月庚申月
酉月白露—寒露秋分八月9月癸酉月乙酉月
丁酉月己酉月辛酉月
戌月寒露—立冬霜降九月10月甲戌月丙戌月
戊戌月庚戌月壬戌月
亥月立冬—大雪小雪十月11月乙亥月丁亥月
己亥月辛亥月癸亥月
子月大雪—小寒冬至十一月12月丙子月戊子月
庚子月壬子月甲子月
丑月小寒—立春大寒十二月1月丁丑月己丑月
辛丑月癸丑月乙丑月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天干地支纪日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
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
十)。
天干地支纪时
干支纪时,60时辰合5日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
1
去。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所以遇到甲或己
之日,0时到1时是甲子时,但23时到24时是丙子时。晚子时又称子夜或夜子。日上起时
亦有歌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下表列出日天干和时辰地支构成的时辰干支,以北京时间(UTC+8)为准:
时辰地支北京时间(UTC+8)甲或己日乙或庚日丙或辛日丁或壬日戊或癸日
早子时0时—1时甲子时丙子时戊子时庚子时壬子时
丑时1时—3时乙丑时丁丑时己丑时辛丑时癸丑时
寅时3时—5时丙寅时戊寅时庚寅时壬寅时甲寅时
卯时5时—7时丁卯时己卯时辛卯时癸卯时乙卯时
辰时7时—9时戊辰时庚辰时壬辰时甲辰时丙辰时
巳时9时—11时己巳时辛巳时癸巳时乙巳时丁巳时
午时11时—13时庚午时壬午时甲午时丙午时戊午时
未时13时—15时辛未时癸未时乙未时丁未时己未时
申时15时—17时壬申时甲申时丙申时戊申时庚申时
酉时17时—19时癸酉时乙酉时丁酉时己酉时辛酉时
戌时19时—21时甲戌时丙戌时戊戌时庚戌时壬戌时
亥时21时—23时乙亥时丁亥时己亥时辛亥时癸亥时
晚子时23时—24时丙子时戊子时庚子时壬子时甲子时
天干地支次序表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
癸酉
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
癸未
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
癸巳
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
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
癸丑
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
癸亥
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
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
西方。
1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06:59: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29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