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望而兴叹

更新时间:2022-12-03 06:40:10 阅读: 评论:0

去流浪去成长-meet的过去式


2022年12月3日发(作者:女生清新网名)

古今异义成语语义转移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在我们所使用的成语中,有许多成语发生了语义转移。成语语义转移主要有

多义语素义位转换、语素通假义消失、联绵语素重新分析和构成成分意义未变而

整体义转移四类。语义转移的动因主要与语素高频义项的语义再认、语素误认和

字面义的影响有关。

标签:成语语义转移语义再认语素误认字面义

一、引言

在文学作品中,有这样的句子:

(1)所谓佛者,就是一丝不挂、一尘不染、丝毫不着、清净无所得的觉者。

(2)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3)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通常认为,“一丝不挂”指“不穿衣服、赤身裸体”。按照此义,例(1)应解

释为“佛就是不穿衣服、赤身裸体……”,这令人费解。“空空如也”一般解释为“一

无所有”,似乎与“有鄙夫问于我”在文义上无法衔接。例(3)所说的应为值得褒

扬之事,但“明目张胆”意为“公开地大胆做坏事”,显然与语境不符。出现这种情

况的原因在于上述成语古今义已大相径庭,三个例句使用的是成语的古义,若按

照成语的今义去理解句义,自然会出现偏差。我们将成语这种古今义无相承关系,

甚至发生了毫不相干的意义变化的现象称为“语义转移”。显然,上述成语均发生

了语义转移。那么,它们语义转移的类型是否相同?成语语义转移的类型究竟有

哪些?引起语义转移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下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二、成语语义转移的主要类型

(一)多义语素义位转换

有些成语中的多义语素本来使用义位甲,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转换为义位

乙,这就导致整个成语语义发生转移。前文所说的“一丝不挂”就属这种情况。该

成语本为佛教用语,“比喻不被尘俗牵累”②,在佛典中常见其本义。其他文学作

品用例如:

(4)你想那颗一丝不挂却又爱着一切的童心,眼见得在那隐约的朝雾里,

凭你怎样招着你的手儿,总是不回到腔子里来。

“一丝不挂”的“挂”本为“挂”③的“(内心)牵挂”之义。现在,“一丝不挂”

用来“形容不穿衣服、赤身裸体”。在作此义解时,衣服被看作身体的附着物,“挂”

为“挂”,即“借助于绳子、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的一点或几点”之义。

例如:

(5)他灵感一动,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竟一丝不挂地冲出浴室,奔回实

验室去。

(6)再看店主,与伙计一起步出棚外,将那妇人的褴褛衣衫撕了下来,妇

人便赤条条一丝不挂了,妇人的腹部有些肿胀,而别处却奇瘦无比。

由于成语中“挂”的义位由“挂”转换为“挂”,致使“一丝不挂”的语义由“没有什

么牵挂”变为“不穿衣服,赤身裸体”。

与“一丝不挂”相类,“学而优则仕”因“优”的义位转换而发生了语义转移。“学

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何晏集解《论语》

引马融注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可见,“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应解释

为:“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2]“优”应该是“优”

的“有余”之义。而现在,“学而优则仕”多被解释为“读好了书就可以做官”。例如:

(7)中国知识分子当然自古以来因为学而优则仕,读书为了做官,他对朝

廷有一种依附性,这是不言而喻的。

(8)他说的是不管乔家出了什么事,都要让你考下去,让你走学而优则仕

之路。

由“读好了书就可以做官”的意思,可以推断,“学而优则仕”的“优”已经变为

“优”的“优良”之义。多义语素“优”在“学而优则仕”中的义位由“优”转换为“优”,

使成语的整体语义也发生了变化。

因多义语素义位转换而导致整体意义转移的成语还有不少,如“感同身

受”“既来之则安之”“楚楚可怜”等。“感同身受”本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

方的恩惠一样”,因“感”由“感”的“对别人的好意怀着谢意”变为“感”的“感觉”,所

以成语的意义变为“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一样”;“既来之则安之”

原指“招徕远人,并加以安抚”,“安”由“安”的“使安定”变为“安”的“安定”,成语

因而变为“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楚楚可怜”本指“幼松丛生柔弱可爱”,“怜”

是“怜”的“爱”义,当“怜”在成语中的义位转换为“怜”(怜悯)后,成语的意义变

为“形容神情凄楚或处境不佳,令人怜悯”。

(二)通假义转为本义

有许多成语含有通假字,如“博闻强识”的“识”通“志”,“图穷匕见”的“见”通

“现”。在使用过程中,这些语素的通假字身份有可能被遗忘,假借字的意义覆盖

本字的意义,因而造成成语意义发生转移。这样的成语有“出尔反尔”“空空如也”

等。

“出尔反尔”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成语中的“反”

是“返”的通假字,义为“返回”。成语的本义为:“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

对待你。”例如:

(9)王振窃炳已久。则此举必当谏止。乃以白简助其焰。未一年而身亦撄

此罚矣,岂贞出尔反尔哉。

(10)凡地方难免无犯法违律、未发之隱案,任其官明募干,未必能知,胥

吏则多知者,如待之过苛,使不足养其妻孥,欲去而业在,终无可去处,必怀敢

怒不敢言之恨,或其本身,或者骨肉亲戚,怨忿不甘,凡官之私受,以及隐案,

而揭发之,播扬之,则官大受出尔反尔之累矣。

现在,“出尔反尔”形容“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例如:

(11)他们出尔反尔,自食其言,根本不讲信义。

(12)也许读者们会讪笑我的出尔反尔,过去把海明威捧为斗士、英雄,而

现在却又来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向。

可见,人们在理解成语意义时遗忘了“反”的通假字身份,假借字“反”的“方

向相反”义覆盖了本字“返”的“返回”义,使成语语义发生转移。再如“空空如也”,

本义是“形容虚心”,其中“空”通“悾”,“悾悾”形容诚恳。后来,语素“空”的通假

义被遗忘,变为“空”的“不包含什么;里面没有东西或没有内容”之义。受此影响,

“空空如也”的意义变为“一无所有”。与此类似的成语还有“爱莫能助”,其中

“爱”“通‘薆’,隐藏貌”,成语“原指因为隐而不显,所以没有人能给予他帮助”。

后来,“爱”的通假义被遗忘,转变成“爱”的“爱惜,爱护”之义,成语意义也变为

“虽然心里愿意帮助,但限于力量或条件而无法办到”。(三)联绵词重新分析

包含联绵词的成语为数不少,如“囫囵吞枣”中的“囫囵”,义为“整个的,完

整地”;“首鼠两端”中的“首鼠”,义为“踌躇不决,欲进又退貌”。这些联绵词由两

个音节连缀成义,拆开单讲无意义。而人们恰恰将成语中的联绵词拆开理解,重

新分析,这使得成语的意义发生转移,“斤斤计较”“望洋兴叹”等成语的今义就由

此而来。

“斤斤计较”出自《诗·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名。”“斤

斤”在古代汉语中是联绵词,义为“明察貌”。现在,“斤斤计较”中的“斤斤”被拆开

理解,“斤”被解释为重量单位,“斤斤”就成了“一斤一两,掂斤播两”的意思。因

此,成语的意思变为“一斤一两地计较”,形容“过分计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

的事情”。例如:

(13)两书皆自校自印,但仍为商店所欺,绩不偿劳,我非不知商人伎俩,

但惮于与若辈斤斤计较,故归根结蒂,还是失败也。

(14)至于梦中的“苦乐”,则照我素人的见解,毕竟是梦中的“苦乐”,不必

斤斤计较的。

“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意为“仰望海神而生出感叹,谓看到人家伟大,才感到自己渺小”。“望洋”本为联

绵词,意为“仰视的样子”。此时,“望”和“洋”均不能单独表意。现在,人们将“望

洋”拆开理解,将“望”理解为“望着”,将“洋”理解为“大海”,“望洋”就成了“望着

大海”,“望洋兴叹”变为“望着大海发出感叹”的意思。这个成语现多用来“比喻力

量不足或者缺少条件,在面对某事感到无可奈何”。例如:

(15)希腊罗马经典著作之数量浩繁、内容纷繁,别说如我之辈的一般读者,

即使是专业研究者也是要望洋兴叹的。

(16)培养箱价格十分昂贵,只有极少数大医院才买得起,绝大多数医院尤

其是贫困地区医院只能望洋兴叹。

(17)面对几千美元一张的会员证,众多工薪族对此只能望洋兴叹,守着电

视机,蛰居在家中。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还出现了“望洋兴叹”的仿拟形式“望‘X’兴叹”。起初,

“X”为一些与“洋”同属一个语义类(都与“水”有关)的单音节语素,例如:

(18)昨天,30号台风余波未尽,小吨位渔船只能躲在村里,望海兴叹。

(19)人类最初只在陆地上行走,遇到大河就只好“望河兴叹”了。

(20)受挫的日寇视岛如虎,畏岛如鼠,恨岛入骨,但面对茫茫水面,只能

望湖兴叹,一筹莫展。

(21)美国、加拿大、前苏联等五六支探险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终归望

江兴叹。

后来,语素“X”的语义范围逐渐扩大,从与水有关的事物拓展为任何可以令

人“兴叹”的事物,但仍为单音节,保持了成语自身的韵律格式。例如:

(22)目前上市的商品房大都售价太高,普通居民望楼兴叹。

(23)他又来到那座商厦,“菲瑞”的价签赫然标着1400元,令友人望价兴

叹。

(24)可从去年开始,稻田出现旱象,今年秧苗枯焦,无人理睬,农民只得

望苗兴叹。

随着表义需求的增加,单音节语素“X”体现出表义上的局限,于是单音节“X”

需要发展成双音节。为了使音节更加和谐,双音节“X”后一般要加上承接性的

“而”,构成“望而兴叹”。例如:

(25)不要总坐在自己所在的那个小圈圈里苦思冥想,也无需眼望南天而兴

叹;迈开双脚,路,原来就在自己的家门口!

(26)现在,那些用过“巧兑计”的、出卖自己名牌的厂家,只好望洋酒而兴

叹。

(27)这对绝大多数“上帝”来说,只能是望名牌而兴叹!

当“令人感叹的事物”较为复杂,且无法用单音节或双音节语素表达时,人们

或者在“X”的位置上使用代词“之”来代指前文已出现的令人感叹之事,或者直接

将“X”略去不说,直接在“望”之后加上“而”,以求得音节上的和谐。例如:

(28)满文资料之丰富令人望之兴叹。

(29)比南极更甚的是冰裂,几公里宽,10几公里长,常使考察队望之兴

叹,掉头而去。

(30)据说有的学校每个学生每学期收费高达五位数,确实让工资族望而兴

叹。

(31)欧洲的竞争者虽然大声指责对方“犯规”,但也只能对失去的生意望而

兴叹。

可见,“望洋兴叹”的本义几乎已被遗忘,“一个词语若有了自由的仿拟形式,

其原词语在语义和形式上的凝定性就更强了”[3]。可以看出,“望洋兴叹”的仿拟

结构“望X(而)兴叹”也承担起了表示“因自己能力不足而无能为力”的功能。

(四)构成成分意义未变而整体义转移

以上语义发生轉移的成语皆因其构成成分意义改变所致,也有一些成语,其

构成成分意义未变,但整体义却发生了转移。“明目张胆”“不知肉味”等即属此类。

“明目张胆”出自《晋书·王敦传》,本义是“形容有胆量,敢作敢为”,如例(2)。

再如:

(32)丈夫当正色之地,必明目张胆,然不能碌碌为保妻子也。

(33)不知周之子孙,何故都无一人能明目张胆出来整顿?

“明目张胆”今用来“形容无所顾忌,胆大妄为”,感情色彩由褒义转变为贬义。

例如:

(34)今春以来,从江苏宿迁市的皂河船闸下游至扬州市境内的施桥船闸段

数百公里的运河线上,数百只倒买盗卖、抢劫煤炭的小船来往穿梭,明目张胆地

进行黑色交易。

(35)刘玉明之所以敢于明目张胆大肆贪污公款,就因为背后有建设银行呼

和浩特市中心支行二支行行长马××撑腰。

“不知肉味”出自《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意思是说: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的乐章,由于太沉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杨伯峻,1980:

70),指“对某件事特别专注而忽略了别的事”。又如:(36)仁兄,什么书呀,看

得你三月不知肉味!

(37)振聋发聩惊天动地悦耳动听美妙无比令人醉令人陶醉令人沉醉令人三

日不知肉味儿时代最强音:万岁万岁万万岁!

如今,“不知肉味”失去了“因某事而陶醉”之意,而是指“不知道肉的味道”,

其意义已经字面化了。如:

(38)当时猪肉的价格只有几毛钱一斤,但是,对几天食不果腹,一年两年

不知肉味的人们来说,能吃上一顿肉,那真是天下最大的享受,真香。

(39)尽管她的生活很拮据,“三月不知肉味”是常事,但当她看到有几名学

生没钱买笛子上课时,她把笛子送到……

(40)两月不知肉味,满嘴淡得全是清水了。

从上述语例可以看出,“不知肉味”已由原来的“专注某事而忽略其他的事”变

为“不知道肉的滋味”,指很长时间没吃过肉。

与“明目张胆”和“不知肉味”相类的成语还有“呆若木鸡”“衣冠禽獸”“七月流

火”等。

三、成语语义转移的成因

成语意义的变异应始于人们对成语意义的错误理解,人们按被误解的意义来

使用成语,就会使成语的意义在使用中发生临时变化。“词语在使用过程中产生

变化的现象称为用变(changesofapplication)。这种用变既包括某种变化的反复

出现,当然也包括所谓的临时活用。……如果这种用法能够沉淀下来,成为一种

通行的用法,那么这种用变现象就在语言交际中实现了变化过程,我们称为演变

(changesofdevelopment)。”[4]成语语义转移恰恰体现了由“用变”到“演变”这一

过程,可以用以下图示来表示:

错误理解成语意义成语意义在使用中临时变化(“用变”)语义未转移

↘反复出现临时变化语义转移

人们为什么会误解某些成语的意义呢?这其中应该有一定的原因。

(一)语素高频义项导致的语义再认

“语义再认”指人们在理解多义语素时,受某些因素影响,越过该语素在成语

内的古意,从这个多义语素的多义系统中重新提取其他义项(张博,2007)。例

如:“一丝不挂”的“挂”,“学而优则仕”的“优”,“感同身受”的“感”以及“既来之则

安之”的“安”这些多义语素发生语义的转移就是人们对多义语素进行了语义再

认。根据对某些成语古今义的对比发现,人们经过语义再认,从语素的多义系统

中重新提取的义项一般为该语素的相对高频义项。我们利用张博、邢红兵主持的

“现代汉语多义词义项频率统计”项目的有关数据,考察了成语中发生义项转换的

多义语素义项在现代汉语语料中的出现频率,数据如表1所示:

表1:转移前后义频对比

成语原义项释义义项

频率(%)转换后义项释义义项

频率(%)

一丝不挂挂(内心)牵挂2.46挂借助于绳子、钩子、钉子等使物

体附着于某处的一点或几点67.98

学而优则仕优充足,富裕0优优良,美好(跟“劣”相对)100

感同身受感对别人的好意怀着谢意0感感觉;情感;感想65.92

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安定4安安定16

楚楚可怜怜爱33.33怜怜悯66.67

对比表中各语素原义项与转换后义项在现代汉语语料中的出现频率,不难看

出,后者均明显高于前者。例如,“一丝不挂”中“挂”的出现频率达到67.98%,

约为“挂”的28倍。最为突出的是:“学而优则仕”中“优”在现代汉语语料中的出

现频率达到100%,而“优”在语料中不曾出现。“安”在语料中的出现频率16%并

非最高(低于“安”之“安装;设立”义的56%),但相对于“安”的4%来说,可算一

个相对高频义项。值得注意的是,转换前的义项大多在现代汉语中已不能单用,

大多作为构词语素出现于复合词中,如“优渥”“优裕”“感谢”“感恩”“安神”“安

民”“怜爱”等。

由于语素高频义项在其多义系统中最为人们所熟悉,在理解时最易被提取,

人们在理解成语意义时可能会“越过原词某语素的词内义,强行对它进行语义再

认”[5]。成语中多义语素的义项发生转移会导致成语的整体意义发生改变。

(二)语素误认

语素误认指人们在理解成语意思时,将其中的某语素误认为其他语素。含通

假字或联绵词的成语的意义转移,均缘于人们对成语中的通假字或联绵词的误

认。在古代汉语中,“反”是“返”的通假字,“反”这个字形既代表“方向相对”之义

的“反”,又被借来代表“返回”之义的“返”,也就是一个汉字代表了两个不同的语

素。在现代汉语中,人们看到“反”这个字形时,很难会想到它是一个假借字,而

是会径直按照“反”本身的意思理解。当这种误认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时,转移

之后的成语义就凝固下来了。

“望洋”在古代汉语中是联绵词,它在现代汉语中已很少使用,仅遗留在“望

洋兴叹”这个成语中。因此,人们在看到“望洋”时就容易将其看作“望”和“洋”两个

语素,并分别理解为“望着”和“海洋”的意思,致使成语的意义发生改变。

成语中的通假字和联绵词在语言中使用得越来越少,它们的意义就逐渐被遗

忘,造成人们将它们误认,导致成语的意义发生转移。

(三)成语字面义的影响

成语意义在产生之初,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成语义是构成成分意义的

直接组合,如“闻一知十”“既往不咎”“汗流浃背”等;二是成语义并非构成成分意

义的直接组合,如“三月不知肉味”“明目张胆”“衣冠禽兽”“呆若木鸡”“七月流火”

等。每个成语都有其初现语境,但在使用过程中,成语初现语境变得越来越模糊,

这就可能隔断了人们理解成语真正意义的途径,而成语的字面义为我们提供了最

直接的信息,于是对初现语境不熟悉的人就有可能按字面义来理解成语,字面义

大多和成语本义偏离甚远。当这成语恰能满足语言表达的需要时,它们就会被越

来越多地使用,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成语的意义就会发生转移。四、結语

索绪尔指出:“我们有时会歪曲形式和意义不大熟悉的词,而这种歪曲有时

又得到惯用法的承认。……这些创造不管看来怎么离奇,其实并不完全出于偶然;

那是把难以索解的词同某种熟悉的东西加以联系,借以作出近似的解释的尝试。”

(索绪尔,1916,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224)语素的语义再认、语

素误认和按照字面义理解成语意义都验证了上述事实,人们在理解语义时,倾向

于提取最常用最熟悉的意义。这种倾向是否会使更多的成语发生语义转移,还有

待于时间和语言事实的检验。

注释:

①文中成语加下划直线的例句来自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

现代汉语语料库;成语加下划曲线的例句引自《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

书出版社,1987),例句皆不再注明具体出处。

②本文成语释义多数来自《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少数来自《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将作特别说明。

③阴纹数码表示语素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义项号,

下同。

③该项目建立了一个计有2093076字、1491266词的语料库。(张

博、邢红兵,2006)。感谢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李慧博士帮助笔者提取相

关义项频率。

参考文献:

[1][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

1980.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施春宏.词义的认知模式与词义的性质及构成[J].辞书研究,

2002,(6).

[4]施春宏.关于成语用变和演变的思考——从几则成语的现实使用

谈起[J].汉语学习,2006(6).

[5]张博.反义类比构词中的语义不对应及其成因[J].语言教学与研

究,2007,(1).

[6][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年版)

[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7]商务印书馆汉语工具书编辑室等.中国成语大辞典[Z].上海:上

海辞书出版社,1987.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

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周琳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100029)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06:40: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28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老写数字
标签:望而兴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