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欻怎么读

更新时间:2022-12-03 04:52:10 阅读: 评论:0

流浪大师身边的女人-sing过去分词


2022年12月3日发(作者:养生产品)

1

初一文言字词

一、文言实词解释

1、项为之强

()2、徐

喷以烟()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4、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5、然数年恒

不一见()6、一切乌

有()

7、数至八层,裁

如星点()8、逾

时,楼渐低()

9、俄而

..

雪骤()10、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

11、元方入门不顾

()12、会

宾客大宴()

13、但

闻屏障中抚尺一下()14、不能名

其一处也()

15、奋

袖出臂,两股战战()16、其家甚智

其子()

17、暮而果大亡

其财()18、居

数月()

19、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

()20、父异

焉()

2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2、稍稍宾客

..

其父()

23、父利

其然也()24、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

25、及

鲁肃过寻阳()26、即更

刮目相待()

27、止

有剩骨()28、而两狼之并

驱如故()

29、屠大窘

()30、其一犬

坐于前()

二、文言虚词解释

1、又留蚊于

素帐中()2、拔山倒树而

来()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

所吞()4、为

人谋而不忠乎()

5、可以为

..

师矣()6、学而

不思则罔()

7、然后知松柏之

后凋也()8、其

恕乎()

9、卒之

为众人()10、公欣然

曰()

11、未若柳絮因

风起()12、去后乃

至()

13、虽

人有百手()14、马无故亡而

入胡()

15、,盖以

诱敌()16、贤于材人远矣()

17、自以为

..

大有所益()18、其

一犬坐于前()

19、以

刀劈狼首()20、乃

悟前狼假寐()

21、任以为

..

己任()22、人不知而

不愠()

23、堕而

折其髀()24、久之

,意暇甚()

2

文言文阅读(15分)(一)澄子求衣

宋有澄子者,亡缁①衣,求之塗。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

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吾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

子之衣,禅②缁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吕氏春秋》)

[注]①缁(zī)衣:黑色的衣服。②禅(dān):单衣。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亡

缁衣(逃亡)B.求之塗(通“途”,路途)

C.援而弗舍

(放弃)D.以禅缁当

纺缁(抵)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今子之

衣故时有物外之

趣B.公虽

亡缁衣虽

人有百手

C.此实吾所自为

也为

人谋而不忠乎D.以

禅缁当纺缁或以

钱币乞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

②子不如速与吾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

4.用一句话概括内容并简要评价澄子的为人。(4分)

(二)(甲)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笔管处,

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

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明史〃张

溥传》)

(乙)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

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

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宋史〃欧阳修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溥幼嗜

学(嗜好)B.日沃汤

数次(菜汤)

C.后名

读书之斋曰(命名)D.惟读书是务

(追求)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即焚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B.以

故名高一时此独以

跛之故

C.欧阳公四岁而

孤暮而

果大亡其财D.及其

稍长恐前后受其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

②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4.求学过程中,张溥与欧阳修都曾抄过书,两人抄书原因一样吗?为什么?试结合文意分析。(4分)

3

(三)

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皇也。”路人曰:“我闻有凤皇久矣,

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方将献楚王,经宿①而鸟死。

路人不遑②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献耳。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之,宜欲献之,遂闻于楚王。王感

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之直十倍矣。(《笑林》)

[注]①宿(xiǔ):夜。②不遑:顾不得。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担者欺

之(欺骗)B.乃酬

千金(报酬)

C.咸以为真凤而贵

之(把…当作宝贝)D.过买凤之直

十倍矣(价值)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遂闻于

楚王贤于

材人远矣B.乃与之

借旁近与之

C.咸以为

..

真凤而贵之以为

..

妙绝D.召而

厚赐之学而

时习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

②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献耳。

4.唐代诗人李白在《赠从弟冽》一诗中说:“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说明楚人是怎样的人?然

而故事中的楚王却是更可笑之人,试根据文意说明其可笑之处。(4分)

(四)(甲)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

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

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

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

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乙)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

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

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而常挟持

..

经书(挟带)B.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看见)

C.窃

入学舍(偷偷的)D.冕因去

(离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性质讷而

好学任重而

道远B.冬者岁之

余卒之

为众人

C.冕因

去未若柳絮因

风起D.依僧寺以

居意将隧入以

攻其后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

②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4.董遇和王冕学有所成的原因有何异同?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4分)

4

(五)(甲)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

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竖又

于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

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②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

刃,则少却;既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③取之。遂钩肉,翘足挂

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④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

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

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欻:忽然。③蚤:通“早”。④昧爽:拂晓。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故

令嗥(因此)B.相去

数十步(距离)

C.有屠人货

肉归(担着)D.缘

木求鱼,狼则罹之(沿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谋分捉之

而两狼之

并驱如故B.久之

不动卒之

为众人

C.屠惧,示之以

刃仁以

为己任D.示以空担,狼乃

止乃

不知有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②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夫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4分)

(六)(甲)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也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擅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

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乙)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

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⑤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

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

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屋。④荆:荆枝条。⑤麻蒿: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再适

长山朱氏(嫁)B.辞母去

之南都(离开)

C.或

依林木之下(有时)D.门徒悦

其勤学(愉快)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范仲淹二岁而

孤暮而

果大亡其财B.辞母去之

南都余闻之

也久

C.刻树汁为

墨项为

之强D.常以

净衣易之徐喷以

5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②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4.〔甲〕〔乙〕两文中的人物有哪些共同点?(4分)

(七)(甲)

良①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②。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

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③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

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

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

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乙)

原谷④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⑤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

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⑥,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⑦

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良:张良,以后成为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主要谋臣。②下邳(pī):地名,在江苏省

邳县南。圯(yí):桥。③业:已经。④原谷:人名。⑤捐:抛弃。⑥舆:手推的小车。⑦凶:不吉

利。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无需更

作此具(再)B.良因怪

之(感到奇怪)

C.因长跪履

之(鞋子)D.父不从

,作舆(听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良愕然,欲殴之

诲女知之

乎B.父以

足受或以

钱币乞之

C.良因

怪之未若柳絮因

风起D.汝何以收此凶具可以为师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良殊大惊,随目之。

②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4.从上文可以看出,张良和原谷在品质和处事上有什么异同?请概括回答。(4分)

6

(八)

刘君良,瀛州饶阳人也。累代义居,兄弟虽至四从,皆如同气,尺布斗粟,人无私焉。大业末,

天下饥馑,君良妻劝其分析,乃窃取庭树上鸟刍,交臵诸巢中,令群鸟斗竞。举家怪之,其妻曰:

“方今天下大乱,争斗之秋,禽鸟尚不能相容,况于人乎!”君良从之。分别后月余,方知其计。中

夜,遂揽妻发大呼曰:“此即破家贼耳!”召诸昆弟,哭以告之。是夜弃其妻,更与诸兄弟同居处,

情契如初。属盗起,闾里依之为堡者数百家,因名为义成堡。武德七年,深州别驾杨弘业造其第,见

有六院,唯一饲,子弟数十人,皆有礼节,咨嗟而去。

[注]①四从:四代同堂。②大业:隋炀帝的年号。③昆弟:兄弟。④属:遇。⑤别驾:州官名称。⑥咨嗟:感慨。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举家怪

之(感到奇怪)B、君良从

之(跟随)

C、因名

为“义成堡”(命名)D、深州别驾杨弘业造

其第(拜访)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乃

窃取听树上鸟雏去后乃

至B、哭以

告之意将隧入以

攻其后也

C、是夜弃其

妻其

恕乎D、咨嗟而

去结友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此即破家贼耳!。

(2)是夜弃其妻,更与诸兄弟同居处,情契如初。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并评价刘君良或其妻的行为。(4分)

(九)

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为弱冠①,自言三百余岁。京都人甚慕之。至于

输货求丹,横经请益②者,门如市肆。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③报曰:“郎君从庄

上来,欲参觐④。”道士作色叱之。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移时,乃

曰:“但令入来。”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曰:

“小儿愚呆,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都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已斥于村墅间耳。”坐客愈更神

之。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伛偻者即其父也。”

[注]①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身体还不强壮,故称“弱冠”。②横经请益:平摊经书,请其指教。③阍

者:守门人。④参觐:拜见。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称得

丹砂之妙(掌握)B、但

令入来(只)

C、时有朝士数人造

为其第(到)D、坐客愈更神

之(神仙)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称得丹砂之

妙故时有物外之

趣B、伛偻者即其

父也其

一犬坐于前

C、常已斥于

村墅间耳饮于

河、渭D、趋前而

拜任重而

道远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

(2)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伛偻者即其父也。”

4、京都道士是个怎样的人?作者这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4分)

7

(十)

豫章大浸①。新建县一民,乡居窘甚,家只存一水桶,售银三分。计无复之,乃以二分银买米,

一分银买信②,将与妻孥③一饱食而死。炊方熟,会里长至门,索丁银。里长远来而饥,欲一饭而去,

辞以无。入厨见饭,责其欺。民摇手曰:“此非汝所食。”因涕泣告以故。里长急倾其饭而埋之,曰:

“若何遽④至此!吾家尚有五斗谷,负归以延数日。”民感其义而随之,得谷以归。出之,则有五十金

在焉。民骇曰:“此必里长所积偿官者,误臵其中。渠⑤救我死,我安忍杀之!”持金还之。

[注]①浸:遭灾。②信:信石,砒霜。③孥:儿女,也指妻子儿女。④何遽:如何。⑤渠:他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建县一民,乡居窘

甚(难堪)B、会里长至门,索

丁银(征收)

C、欲一饭

而去,辞以无(米饭)D、里长急倾

其饭而埋之(尽、吃完)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出之

,则有五十金在焉借旁近与之

B、因

涕泣告以故未若柳絮因

风起

C、将与妻孥一饱食而

死马无故亡而

入胡D、乃以

二分银买米蒙辞以

军中多务

3、用现代汉语译出下列句子。(4分)

(1)因涕泣告以故。

(2)民感其义而随之,得谷以归。

4、说这则短文的感人之处何在,表现了里长和乡民之间怎样的人际关系?(结合文意简述)(4分)

(十一)

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

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

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

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

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

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

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羲之书初不胜庚翼、郄揞,及其暮年方妙。尝以草章答庚亮,

而翼深叹伏。

[注]①棐几滑净:校木矮桌洁净光滑。②就观:去观看。③抗行:不相上下。④犹当雁行:也如同大雁排行。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笼

鹅而归(笼子)B:固

求市之(坚决)

C:羲之书初不胜

庚翼、郄揞(超过)D:尝诣

门生家(到……去)

2、下列句子中加点意思不同的两项是()()(4分)

A:烹以

待之以

虫草为林B:笼鹅而

归为人谋而

不忠乎

C:其书为

世所重舌一吐而二虫尽为

所吞D:因

书之因

曰:无他,惟手熟耳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4分)

(1)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2)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4、文中多处运用了侧面描写来表现王羲之,试结合具体例子说说有何表达作用。(4分)

8

古诗词鉴赏(5分)

(一)海棠①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②,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①这是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②崇光:月光或花光。

(1)有人评价本诗“只恐夜深花睡去”一句中“恐”字用得精巧,请你说出自己的看法。(2分)

(2)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赏析。(3分)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茱萸:一种常绿小乔木,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1)诗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2)有人认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请针

对这一评价说说你的体会。(3分)

(三)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本诗用了哪两个处所名词来形成对比?(2分)

2、作者借画眉鸟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四)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一、二两句中的“怜”、“小扣”写出诗人面对春色具有怎样的情感特点?(2分)

2、末两句是千古名句,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3分)

(五)(一)秋夜将晓出篱门①迎凉有感宋〃陆游

9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②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①篱门:家门。②遗民:指沦陷区的百姓。

1、一、二两句中,诗人以对偶的形式写出了山河的什么特征?(2分)

2、请你就三、四句中的“泪尽”、“又”作简要赏析。(3分)

(六)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此诗为宫女而作。

1、有人说是的第一句中的“冷”别有意味,请你说说其中的含义。(2分)

2、请你对“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作简要赏析。(3分)

(七)送春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①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①更:又,再。

(1)一、二句中的“落更开”和“燕飞来”写出了春景怎样的特点?(2分)

(2)诗的三、四两旬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3分)

(八)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本是对偶极工整,请简析其艺术效果。(2分)

(2)“莺啼山客犹眠”一句写得极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赏析。(3分)

(九)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0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①蹊:小路。

(1)一、二两句中的“满”、“压”这两个用得很好,说说好在哪里?(2分)

(2)最后两句情景交融,为历代传诵,请作简要赏析。(3分)

(十)雨后池上

(宋)刘颁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①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扬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①淡磨:轻磨拂拭。古代用铜做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

(1)诗第二句中的“淡磨”写出了雨后池塘怎样的特点?(2分)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3分)

(十一)越中览古(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二、三句中的“尽”“满”渲染了皇宫中怎样的气氛?(2分)

(2)有人评价李白的这首诗最后一句写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请结合全首诗,说说它在表达上

有什么妙处?(3分)

(十二)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貂裘:汉代御林军着貂锦,此处借指出征将士。

(1)这首诗所描写的夏天庭院内外的景象有什么特点?(2分)

(2)结合全首诗,你认为最后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3分)

11

(十三)漫成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①鸣。

[注]①bōlà拟声词,

(1)一、二两句写出了江上夜景怎样的特点?(2分)

(2)这首诗“一句一绝”,表现手法独特,读之如身历其境。请作简要赏析。(3分)

(十四)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一、二句中的“稀”“尽”“飞”写出了当时环境的什么特点?(2分)

(2)后两句写得生动而有意蕴,常为人引用,请作简要赏析。(3分)

(十五)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第二句中“燃”用得很传神,历来被人称道,请说说好在哪里。(2分)

(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请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3分)

(十六)城南①[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①城南:福州城南。

(1)这首诗一、二两句中的“满”、“乱”写出了城南怎样的景物特点?(2分)

(2)这首诗三、四句虽然全用意象表达,但意蕴深刻,不乏理趣,试作赏析。(3分)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04:52: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23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芴怎么读
下一篇:遗怎么读
标签:欻怎么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