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量系数KV的来历
调节阀同孔板一样,是一个局部阻力元件。前者,由于节流面积可以由阀芯的
移动来改变,因此是一个可变的节流元件;后者只不过孔径不能改变而已。可是,我们
把调节阀模拟成孔板节流形式,见图2-1。对不可压流体,代入伯努利方程为:
(1)
解出
命
图2-1调节阀节流模拟
再根据连续方程Q=AV,与上面公式连解可得:
(2)
这就是调节阀的流量方程,推导中代号及单位为:
V1、V2——节流前后速度;
V——平均流速;
P1、P2——节流前后压力,100KPa;
A——节流面积,cm;
Q——流量,cm/S;
ξ——阻力系数;
r——重度,Kgf/cm;
g——加速度,g=981cm/s;
如果将上述Q、P1、P2、r采用工程单位,即:Q——m3/h;P1、P2——100KPa;
r——gf/cm3。于是公式(2)变为:
(3)
再令流量Q的系数为Kv,即:Kv=
或(4)
这就是流量系数Kv的来历。
从流量系数Kv的来历及含义中,我们可以推论出:
(1)Kv值有两个表达式:Kv=和
(2)用Kv公式可求阀的阻力系数ξ=(5.04A/Kv)×(5.04A/Kv);
(3),可见阀阻力越大Kv值越小;
(4);所以,口径越大Kv越大。
2流量系数定义
在前面不可压流体的流量方程(3)中,令流量Q的系数为Kv,故Kv称
流量系数;另一方面,从公式(4)中知道:Kv∝Q,即Kv的大小反映调节阀流量Q
的大小。流量系数Kv国内习惯称为流通能力,现新国际已改称为流量系数。
2.1流量系数定义
对不可压流体,Kv是△Q、P的函数。不同△P、r时Kv值不同。为反映不同调节阀
结构,不同口径流量系数的大小,需要跟调节阀统一一个试验条件,在相同试验条件下,
Kv的大小就反映了该调节阀的流量系数的大小。于是调节阀流量系数Kv的定义为:当
调节阀全开,阀两端压差△P为100KPa,流体重度r为lgf/cm(即常温水)时,每小时
流经调节阀的流量数(因为此时),以m/h或t/h计。
例如:有一台Kv=50的调节阀,则表示当阀两端压差为100KPa时,每小时的水量
是50m/h。
Kv=0.1,阀两端压差为167-(-83)=2.50,气体重度约为1
.0×E(-6),每小时流量大约为158m/h。=43L/s=4.3/0.1s
Kv=0.1,阀两端压差为1.67,气体重度约为1
2.2Kv与Cv值的换算
国外,流量系数常以Cv表示,其定义的条件与国内不同。Cv的定义为:当调
节阀全开,阀两端压差△P为1磅/英寸2,介质为60°F清水时每分钟流经调节
阀的流量数,以加仑/分计。
由于Kv与Cv定义不同,试验所测得的数值不同,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Cv=
1.167Kv(5)
2.3推论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明确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流量系数Kv不完全表示为阀的流量,唯一在当介质为常温水,压差为
100KPa时,Kv才为流量Q;同样Kv值下,△r、P不同,通过阀的流量不同。
(2)Kv是流量系数,故没单位。但是许多资料、说明书都错误地带上单位,
值得改正。
3原流量系数Kv计算公式
3.1不可压流体的流量系数公式
公式(4)是以不可压流体来推导的,此公式即为不可压流体的流量系数公式。
3.2可压流体的流量系数公式
可压流体由于考虑的角度不同,有不同的计算公式,主要采用的是压缩系数法
和平均重度法两种。
压缩系数法是在不可压流体流量系数公式(4)基础上乘上一个压缩系数ε而
来,即
或
并将r换算成标准状态(0℃、760mmHg)的气体重度:
于是得出(6)
式中,ε——压缩系数,由试验确定为ε=1-0.46△P/P1,
在
饱和状态时,△P/P1=0.5,此时流量不
再随△P的
增加而增加,即产生了阻塞流(阻塞流的定义
为:
流体通过调节阀时,所达到的最大极限流量状
态),
见图2-2。ε=1-0.46×0.5=0.76;
t——介质温度,℃;
N——在标准状态下的参数。
用于蒸气计算时,计算公式略有不同,见表2
-1。
3.3平均重度法
平均重度法公式推导要复杂得多。在推导中将调节阀相当长度为L、断面为A
的管道来代替,并假定介质为理想流体,当介质稳定地流过管道时,采用可压缩流体流
量方程式:(2-11)
式中,Lf——摩擦功;
g——加速度。
在上式基础上,再引入三个辅助方程:
理想气体多变热力过程的变化规律方程
P1V1m=常数
状态方程P1V1=RT1
连续方程VA/v=常数
以上三式中:v——比容;
m——多变指数;
R——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
V——流速。
由上述4个方程通过一系列纯数学推导(略),得到其流量方程
为:
为简化公式,把实际流动简化为等温度变化来处理,故取m=1。同时,把物理
常数代入,即可整理
得:
(7)
当△P/P1≥0.5时,流量饱和,故以△P=0.5P1代入上式得:
(8)
同样,蒸气的计算公式也是在公式(7)、(8)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综合上述,把原各种介质的Kv值计算公式汇总在表2-1中。
表2-1原调节阀流量系数Kv值计算公式
流体压差条件计算公式
液
体
-
G——重量流量(t/h)
压缩系数法平均重度法
一般气体
气
体
一般气体
蒸
气
Gs——重量流量
4KV值计算新公式
目前,调节阀计算技术国外发展很快,就KV值计算公式而言,早在20世纪70
年代初ISA(国际标准协会标准)就规定了新的计算公式,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也正在
制定常用介质的计算公式。下面介绍一种在平均重度法公式基础上加以修正的新公式。
4.1原公式推导中存在的问题
在前节的KV值计算公式推导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公式推导中存在如下问题:
(1)把调节阀模拟为简单形式来推导后,未考虑与不同阀结构实际流动之间
的修正问题。
(2)在饱和状态下,阻塞流动(即流量不再随压差的增加)的差压条件为△P
/P=0.5,同样未考虑不同阀结构对该临界点的影响问题。
(3)未考虑低雷诺数和安装条件的影响。
4.2压力恢复系数FL
由P1在原公式的推导中,认为调节阀节流处由P1直接下降到P2,见图2-3
中虚线所示。但实际上,压力变化曲线如图2-3中实线所示,存在差压力恢复的情况。
不同结构的阀,压力恢复的情况不同。阻力越小的阀,恢复越厉害,越偏离原推导公式
的压力曲线,原公式计算的结果与实际误差越大。因此,引入一个表示阀压力恢复程度
的系数FL来对原公式进行修正。FL称为压力恢复系数(Pressurereecveryfactor),
其表达式为:
(9)
式中,、表示产生闪蒸时的缩流处压差和阀前后压差。
图2-3阀内的压力恢复
关键是FL的试验问题。用透明阀体试验,将会发现当节流处产生闪蒸,即在
节流处产生气泡群时,Q就基本上不随着△P的增加而增加。这个试验说明:产生闪蒸
的临界压差就是产生阻塞流的临界压差,故FL又称临界流量系数(Criticalflow
factor),因此FL既可表示不同阀结构造成的压力恢复,以修正不同阀结构造成的流
量系数计算误差,又可用于对正常流动,阻塞流动的差别,即FL定义公式(9)中的压
差△Pc就是该试验阀产生阻塞流动的临界压差。这样,当△P<△Pc时为正常流动,当
△P≥△Pc时为阻塞流动。从(9)公式中我们即可解出液体介质的△Pc
为:△Pc=FL(P1-Pv)(10)
由试验确定的各类阀的FL值见表2-3。
4.3梅索尼兰公司的公式——FL修正法
1)对流体计算公式的修正
当△P<△PC时,为正常流动,仍采用原公式(4);当△P≥△Pc时,因△P
增加Q基本不增加,故以△Pc值而不是△P值代入公式(4)计算即可。当△Pv≥0.5P1
时,意味差有较大的闪蒸,此时△Pc还应修正,由试验获得:
(11)
式中:Pc表示液体热力学临界点压力,见表2-4。
2)对气体计算公式的修正
原产生阻塞流的临界差压条件是△Pc=0.5P1,即固定在△P/P1=0.5处,这
和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实际上△Pc仍与FL有关,由试验得临界压差条件为:△Pc=0.5
FLP1(12)
利用FL概念推得的新公式有好几种,但以在原平均重度法公式基础上修正的
新公式最简单、方便,即平均重度修正法,它只需将原阻塞流动下的计算公式除上FL
即可。若要更精确些,则再除上一个系数(y-0.14y),其中。蒸
气计算公式的修正同上。为了便于比较、应用,将采用FL修正的新公式和原公式汇总
于表2-2中。归纳起来,有两个不同:一是流动状态差别式不同;二是在阻塞流动的
情况下计算公式不同。引入了3个新的参数:FL、PC、(y-0.148y)
原计算公式
流动
流动状态判
介质状态计算式
别
一般流
动
无
新计算公式
流动状态判断计算式
同原计算式
液
体
阻
塞
流
--
当时
动
当时
一般
流动
△P/P1<0.5同原计算式
气
体
阻塞
流动
一般
流动
原计算式乘
同气体同气体同原计算式
或
饱
和
蒸
气
阻塞
流动
同气体同气体
原计算式乘或
蒸
气
一般
流动
同气体
同气体同原计算式
过
热
蒸
气
阻塞
流动
同气体同气体
原计算式乘或
表
中
代
号
及
单
位
Q:液体流量m/h
QN:气体流量Nm/h
GS:蒸气流量kgf/h
r:液体重度g/cm
rn:气体重度kg/Nm
P1:阀前压力100KPa
P2:阀后压力100KPa
※Pv:饱和蒸气压100KPa
Pc:临界点压力(见表2-4)
FL:压力恢复系数(见表2-3)
t:摄氏温度℃
tsh:过热温度℃
△Pc:临界压差100KPa
其中
△P:压差100KPa
※可查GB2624-81或理化数据手册。蒸气、气体压力为绝压。
表2-3FL值
单
座
调
节
阀
双座
调节阀
角型调节阀
球阀
蝶阀
调节阀形式
柱塞形阀芯
“V”形阀芯
套筒形阀芯
柱塞形阀芯
“V”形阀芯
柱塞形阀芯
套筒形阀芯
文丘里形
“O”型
“V”型
60°全开
90°全开
偏心旋转阀
流向
流开
流闭
任意流向
流开
流闭
任意流向
任意流向
流开
流闭
流开
流闭
流闭
任意流向
任意流向
任意流向
任意流向
流开
FL值
0.90
0.80
0.90
0.90
0.80
0.85
0.90
0.80
0.90
0.85
0.80
0.50
0.55
0.57
0.68
0.55
0.85
3)公式计算步骤
第一步:根据已知条件查参数:FL、Pc;
第二步:决定流动状态。
液体:①判别Pv是大于还是小于0.5P1;
②由①采用相应的△Pc公式:
③△P<△Pc为一般流动;△P≥△Pc为阻塞流动。
气体:为一般流动,为阻塞流动。
第三步:根据流动状态采用相应Kv值计算公式。
4)计算举例
例1介质液氨,t=33℃,r=0.59,Q=13t/h,P1=530×100KPa,P2=
70×100KPa,△P=460×100KPa,Pv=15×100KPa,选用高压阀,流闭型。
第一步:查表得FL=0.8,Pc=114.5×100KPa
第二步:∵0.5P1=265>Pv
∴△Pc=FL(P1-Pv)=329。
△P>△Pc,为阻塞流动。
第三步:采用阻塞流动公式
例2介质空气,t=20℃,rN=1,QN=100M/h,P1=2×100KPa(绝压),P2
=1.5×100KPa(绝压),△P=0.5×100KPa,选用单座阀,流开型。
第一步:查表FL=0.9
第二步:=0.25<0.5FL=0.5×0.92=0.4为一般流动。
第三步:采用一般流动Kv值计算公式
例3在例2基础上,改P2=1.1×100KPa(绝压),即△P=0.9×100KPa
∵=0.45>0.5FL=0.4
∴为阻塞流动。采用公式为:
若要更准确些时,上式再除以(y-0.148y),即
其中,
y-0.148y=0.93
表2-4临界压力Pc
介质名称
醋酸
丙酮
乙炔
空气
PC(100KPa绝压)
59
48.4
63.7
38.2
介质名称
甲烷
甲醇
氧
氧化氯
PC(100Kpa绝压)
47.2
81
51.2
73.8
氨114.5辛烷25.4
氮34.5氯73
氟25.7乙烷50.2
氦2.33乙醇65
氢13.1氯化氢84
氩49.4丙烷43.2
苯49二氧化硫80
二氧化碳75水224
一氧化碳36戊烷34
5调节阀口径计算
5.1口径计算原理
在不同的自控系统中,流量、介质、压力、温度等参数千差万别,而调节阀的
流量系数又是在100KPa压差下,介质为常温水时测试的,怎样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决定阀
的口径呢?显然,不能以实际流量与阀流量系数比较(因为压差、介质等条件不同),
而必须进行Kv值计算。把各种实际参数代入相应的Kv值计算公式中,算出Kv值,即
把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所需要的流量转化为该条件下所需要的Kv值,于是根据计算出
的Kv值与阀具有的Kv值比较,从而决定阀的口径,最后还应进行有关验算,进一步验
证所选阀是否能满足工作要求。
5.2口径计算步骤
从工艺提供有关参数数据到最后口径确定,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计算流量的确定。根据现有的生产能力、设备负荷及介质的状况,决定
计算的最大工作流量Qmax和最小工作流量Qmin。
(2)计算压差的决定。根据系统特点选定S值,然后决定计算压差。
(3)Kv值计算。根据已决定的计算流量、计算压差及其它有关参数,求出最
大工作流量时的Kvmax。
(4)初步决定调节阀口径,根据已计算的Kvmax,在所选用的产品型式系列中,
选取大于Kv-max并与其接近的一档Kv值,得出口径。
(5)开度验算。
(6)实际可调比验算。一般要求实际可调比应大于10。
(7)压差校核(仅从开度、可调比上验算还不行,这样可能造成阀关不死,
启不动,故我们增加此项)。
(8)上述验算合格,所选阀口径合格。若不合格,需重定口径(及Kv值),
或另选其它阀,再验算至合格。
5.3口径计算步骤中有关问题说明
1)最大工作流量的决定
为使调节阀满足调节的需要,计算时应考虑工艺生产能力、对象负荷变化、预
期扩大生产等因素,但必须防止过多地考虑余量,使阀口径选大;否则,不仅会造成经
济损失、系统能耗大,而且阀处小开度工作,使可调比减小,调节性能变坏,严重时还
会引起振荡,使阀的寿命缩短,特别是高压调节阀,更要注意这一点。现实中,绝大部
分口径选大都是此因素造成的。
2)计算压差的决定——口径计算的最关键因素
压差的确定是调节阀计算中的关键。在阀工作特性讨论中知道:S值越大,越
接近理想特性,调节性能越好;S值越小,畸变越厉害,因而可调比减小,调节性能变
坏。但从装置的经济性考虑时,S小,调节阀上压降变小,系统压降相应变小,这样可
选较小行程的泵,即从经济性和节约能耗上考虑S值越小越好。综合的结果,一般取S
=0.1~0.3(不是原来的0.3~0.6)。对高压系统应取小值,可小至S=0.05。最近,
为减小调节阀上的能耗,我们还提出了采用低S值的设计方法(S=0.05~0.1),即选
用低S节能调节阀。
压差计算公式,由S定义S=△P/(△P+△P管)得:
再考虑设备压力的波动影响,加(5%~10%)P作为余地,故
+(0.05~0.1)P
式中,△P为调节阀全开时的阀上压降;△P管为调节阀全开时,除调节阀外的系统
损失总和,即管道、弯头、节流装置、手动阀门、热交换器等损失之和。
若一个实际投运了的系统,如引进装置,对方提供了已知的最大、最小流量及
相应压差,阀门的标准Kv值,即可由下公式求S值:
3)开度验算
由于决定阀口径时Kv值的圆整和S值对全开时最大流量的影响等因素,所以
还应进行开度验算,以验证阀实际工作开度是否在正确的开度上。
在过去的有关资料中,在开度验算公式和工作开度允许值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特推导出相应的验算公式和工作开度允许值,其内容见表2-5。其中
开度验算公式应采用以理想流量特性解出的公式,该公式简单,但其Kvi应是对应工作
条件计算出的流量系数。
4)可调比验算
调节阀的理想可调比R=30,但在实际运行中,受工作特性的影响,S值越小,
最大流量相应减小。同时工作开度也不是从0至全开,而是在10%~90%左右的开度范
围内工作,使实际可调比进一步下降,一般能达10左右,因此验算时,以R=10来进
行。
验算公式:R实际=R
把R=10代入上式,得可调比验算公式为:R实际=10
当S≥0.3时,R实际≥3.5,能满足一般生产要求,此时,可以不验算。
若调节阀不能满足工艺上最大流量、最小流量的调节要求时,可采用两个调节
阀进行分程控制,也可选用一台R较大的特殊调节阀来满足使用要求。
表2-5正确的开度验算公式及验算要求
原公式及验算要
内容原公式及验算要求正确公式及验算要求
求存在的问题
直线特性
考虑实际
工作情况
(即考虑
对S值的
影响)的
验开度验算
算公式
公
对数特性
由于原公式是由
液体来推导的,不
能用于气体。用于
气体时公式的根
号内出现负值,无
法计算。
直线特性
≈
式
以理想流
量特性
(即不考
虑S值的
影响)来
验算的近
似公式
实际是相对流量,
只有直线特性时
可近似看成相对
开度,用于对数特
性时,将造成验算
上的错误。
对数特性
K=1+
不管流量特性与
带定位器否,笼统
地规定在90%左
因为调节阀的Kv值是理
右是不合理的。以
想值,应考虑其误差。
90%计算,当系统
因此,本方法考虑调节
为最大流量,而调
阀出现最大负全行程偏
节阀又出现最大
差时和负10%Kv的流量
的负流量误差时,
误差时,具有的实际流
直线特性将有4%
开量作为全开时的流量,
最大工作希望大工作开度应90%左右,Kv(不带定位器)、
度令此流量为最大工作流
开度验算即1%Kv(带定位器)
验量,得出的条件为;
的流量不能通过
算直线特性:
调节,选用对数特
不带定位器Kmax﹤86%
性时,使调节阀还
带定位器Kmax﹤89%
有5%Kv(不带定
对数特性:
位器)、16%Kv(带
不带定位器Kmax﹤92%
定位器)的容量没
带定位器Kmax﹤96%
有充分利用,造成
选大调节阀的可
能。
最小工作最小工作开度不应小于10%即没考虑高压阀小一般情况Kmin>10%高压
开度验算Kmin>10%开度冲蚀以及小关阀、阀稳定性差时
开度易振荡问题Kmin>10~30%
Qi——某一开度的流量m/h
K——对应Qi的工作开度
式中代号
r——介质重度,kg/cm
Kvi——对应Qi的计算流量系数
Kv——调节阀的流量系数。
△P——调节阀全开的压差,100KPa
S——压差分配比
5.4计算实例
[例1]工作条件为:介质液氨,t=33℃,r=0.59g/cm,Pv=15×100KPa,
Qmax=15m/h,对应Qmax之P1、P2、△Pmin为530、130、400×100KPa,Qmin
=5m/h,△Pmax=500×100KPa,S=0.2,选用高压阀,直线特性,带定位器工
作,求口径DN。解:
(1)流量已确定为:Qmax=15m/h;Qmin=5m/h。
(2)压差确定为:△Pmin=400×100KPa,△Pmax=500×100KPa。
(3)Kv值计算:
第一步:查表得FL=0.8
第二步:决定流动状态
∵0.5P1>>Pv
∴△Pc=FL(P1-Pv)=0.82(530-15)=
320×100KPa
又∵△Pmin>△Pc
∴均为阻塞流
第三步:采用阻塞流动状态的Kv值计算公式
(4)根据Kvmax=0.64查高压阀流量系数,得DN=10,dg=7其Kv=1.0。
(5)开度验算
因Kv=1只有直线特性,应采用直线特性验算公式,故有:
Kmax﹤89%,Kmin>10%,故Kv=1.0验算合格。
(6)可调比验算:R实际=10
R实际≥验算合格
(7)压差校核△P<[△P](因ds>dg),校核通过。
(8)结论:DN=10,dg=7,Kv=1.0,验算合格。
6国际电工委员会推荐的新公式简介
6.1公式简介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推荐公式见表2-6,对于液体,与表2-2中公式一样,
只是气体计算公式方程有所不同。在考虑压力恢复系数FL的新概念基础上,不是表2
-2中用FL对原平均重度法加以修正的形式,而是采用又一种新的修正方法--膨胀系
数修正重度法。膨胀系数修正重度法根据流量单位的不同,有体积流量和重量流量之分,
前者用于一般气体;后者用于蒸气。对于一般气体,根据已知介质的标准重度rN、气体
分子量M或对空气的比重G,有3种相对应的计算公式;对蒸气,根据已知的入口实际
重度或分子量,有两个相对应的计算公式供选用。该方法比表2-2中推荐的平均重度
修正法要复杂些。从表中可看出,膨胀系数修正重度法共引入了8个新的参数,其中物
理参数4个:K、Pc、Tc、M;查图参数1个:Z;计算的参数3个:XT、FK、Y。由于考
虑的因素多些,自然精度更高。
6.2公式比较计算实例
下面,举例看看原平均重度法、平均重度修正法、膨胀系数修正重度法在同样
条件下的计算差别。
例已知二氧化碳QN=76000Nm/h,rN=1.977kg/m,P1=40×100KPa(绝压),
P2=22×100KPa,t1=50℃,选用双座阀,求Kv值为多少?解:
(1)按原平均重度法计算:
∵
∴为一般流动,Kv值计算公式为:
=151.3
(2)按平均重度修正法计算:
查表得FL=0.85
0.5FL=0.5×0.85=0.36
∵=0.45>0.5FL
∴为阻塞流动,Kv值计算公式为:
=171.2
(3)按膨胀系数修正重度法计算:
查有关物理参数得:
K=1.3;PC=75.42×100KPa;TC=304.2℃。
根据PC、TC查图得Z=0.827
流动状态差别
∵XT=0.84FL=0.84×0.85=0.61
FK=K/1.4=1.3/1.4
表2-6国际电工委员会推荐的新公式汇总表
介质
液体
流动
状态
一般流动
阻塞流动
流动状态
同表2-2
推荐公式
计算公式
Kv值计算公式
同表2-2推荐公式
一般流动
或
气体
阻塞流动
或
蒸气
表中
代号
及单
位
一般流动
或
阻塞流动
或
QN:气体标准状态下的流量Nm/h
Gs:蒸气重量流量kg/h
rN:气体标准状态下的重度kg/Nm
已经熟悉
的代号
T1:入口绝对温度K
P1:阀前绝压100Kpa
r1:入口蒸气重度kg/m
△P:压差100Kpa(若为过热蒸气时,代入过热条件下的实际重度)
G:对空气的比重
Fk:比热比系数FK=K/1.4
Z:压缩系数(由比压力P4/PC和比
K:气体的绝热指数
新引入的
代号
温度T1/TC查表得PC为临界压力TC为临界温度)
XT:临界压差比系数XT=0.84FL
Y:膨胀系数Y=(Y的范围0.667~1.0)
M:气体的分子量
注:Pc、Z、K可进一步查阅GB2624-81或理化数据手册
XTFk=0.61×1.3/1.4=0.57
△P/P1=0.45﹤XTFk
∴为一般流动,采用公式为:
Kv=
计算Kv值:
Kv=
(4)结论:
由以上计算实例可见,采用平均重度修正法与膨胀系数修正重度计算结论基本
一致,其Kv值为171.1~171.2之间,而原平均重度法计算出的Kv值为151.3,差(171.2
-151.3)/151.3=13%。
这个例子是比较巧合的。平均重度修正法与膨胀系数修正法实际计算结果有差
别,而后者精度更高,但是计算复杂,推广应用还比较困难。前者精度低些,同时也考
虑了FL的影响。由于它计算简便,需要的物理参数不多,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从满足
工程应用和简化上看,作者推荐前者。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01:05: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13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