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当春乃发生的乃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2-11-12 10:59:04 阅读: 评论:0

高考没有动力就看一遍-24个基本积分公式


2022年11月12日发(作者:cad室内设计)

--

-总结

虚词“乃、其、与”的用法与练习

一、乃

用法归纳:

1.作副词

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乃入见。

③涉乃立为王。

(1)表承接,译为“于是、就”。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⑵表限止,译为“才、这才、然后才”、“仅”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今君乃亡走燕

⑶表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译为“却、竟然,居然”。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⑷在判断句中,表判断或确认。译为:是,就是,只是、本来是、原来是。

2.作代词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家祭无忘告乃翁。

⑴你,你的。

③备乃器械,持乃糗粮,呼应风从。

⑵他们的

④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

⑶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练习巩固:

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刿论战》)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晋。(《桃花源记》)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5、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7、当立者乃公子扶。(《涉世家》)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

-总结

9、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二、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当立者乃公子扶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逢戍之,乃还

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客就车

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三、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

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

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

二、其

用法归纳:

1.作代词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④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勾践灭吴》

⑴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们)、它(们)”,“他(们)的、它(们)的”。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⑵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译为“我的、我(自己)”或“你、你

的”。

①则或咎其欲出者。

②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③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⑶指示代词,多表示远指。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表近指时译

为“这(些)”)

④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⑷指示代词,其中(的)。

2.作副词。

①汝其勿悲。《与妻书》

--

-总结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⑴表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要)”、“还是”、“一定(要)”。

①其皆出于此乎?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⑵表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其孰能讥之乎?

②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祭十二郎文》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

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3.作连词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⑴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

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⑵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4.作助词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练习巩固:

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较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燕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

4、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5、童微伺其睡

6、洎牧以谗诛,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7、独其为文犹可识

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9、有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10、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11、距其院东五里

1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1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14、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

-总结

15、其皆出于此乎?

16、子其勉之

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8、国无主,其能久乎?

19、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20、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

2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2、吾其还也

25、天其弗识,人胡能觉?

27、北方其凉,雨雪其雱

2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3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3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④则或咎其欲出者

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

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

三、判断“其”中在文中的意义。

人言,蔺相如徒以1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

观王无意偿城,则却立睨柱,王恐2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3其

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4其与之.”焉敢如此?

--

-总结

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5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

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为,6其皆出于此乎?

故吾以为,汝7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8其一二。9其是耶,其非耶?10

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11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12其随之而不得极

夫游之乐”之憾了。

三、与

用法归纳

1.作介词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

④具告以事,欲呼良与俱去

⑴引进共同活动的人。译为:和,跟,同。

①涉少时,尝与人佣耕。(《涉世家》)

⑵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为:给,替,为。

较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⑶引进比较的对象。和,跟,和……比较。

2.作连词

①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

②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⑴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和,跟,同。

①与人刃我,宁自刃。

②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③与其饿死道路…毋宁毙于虞人(猎人)。

⑵与其它虚词连用,构成“与其……孰若(宁、毋宁、岂若)”句式,表选择。

可译为:“与其……宁可(哪如、宁肯)……”。

3.作语气助词,通“欤”。

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

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

练习巩固:

一、解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

1、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2、唯求则非邦也与。

3、蹇叔之子与师。

4、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

-总结

5、与尔三矢。

6、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7、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8、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

9、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0、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11、一与一,谁能惧我?

12、吾平生知信为人,易与耳。

13、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

14、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

15、恐年岁之不吾与。

16、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17、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18、当与相较。

19、遂与之俱出。

20、与战胜而得者。

21、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2、与风水相吞吐。

2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下列加点的“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去时里正与裹头。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与赢而不助五国也D.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E.微斯人,予谁与归F.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三、判断“与”在文中的意义。

朝过夕改,君子1与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2与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

意,何其坚3与!其4与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5与也,应

使众6与其事,7与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

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8与,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9与?

文言虚词练习(四)

--

-总结

一、1.表示顺承,可译为“就”“这才”等;2—3.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

(然)”“反而”“才”等;4—5.表示事物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

6—7.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8—9.只用作第

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二.ADG(A才B是C竟然,却D才E就F这样G才H你的)

三、1、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

2、代词,可译为你的

3、副词,相当于是

4、副词,可译为竟然,却

5、副词,可译为才

文言虚词练习(五)

一、1—4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5—7第三人称代词“他

们”“它”;8第一人称代词“我”;9—12指示代词“那”“那些”;13指示代词

“其中的”;14—15表示推测、估计语气“恐怕、大概”;16—17表示祈使语气

“应当”;18—21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哪里”;22表示商量语气;23表示假设

“假如”;24表示选择“或者、还是”;25表示让步“尚且”;26相当于“然”,

用在形容词后;27—29在单音节形容词和象声词之前,起强调作用;30—32句

中无实意,凑足音节;33(jiˉ)表示疑问语气。

二、B(①他的②其中的③那④那⑤其中的⑥他,他们⑦我,自己⑧他,

他们)⑨大概

三、1、代词,可译为他

2、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

3、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4、副词,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5、指示代词,可译为那

6、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7、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

8、代词,可译为其中

--

-总结

9、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

10、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11、助词,补足音节,可译为不译

12、代词,可译为我,自己

文言虚词练习(十五)

一、1表疑问;2表反诘;3—4动词,参加;5—6动词,给予;7动词,亲近;

8动词,交往;9—10动词,赞同;11—12动词,对付;13—14动词,帮助;

15—16动词,等待;17副词,全、都;18—20介词,同、跟;21—23连词,

和、与。

二、DF(A替B连词,和C动词,亲附,结交D语气助词,表疑问E介词,和,

跟F语气助词,表疑问)

三、1、动词,可译为赞许

2、动词,可译为给予

3、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

4、介词,可译为和

5、动词,可译为对付

6、动词,可译为参与

7、动词,可译为结交

8、动词,可译为帮助

9、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0:59: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1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跌倒英语
下一篇:半生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