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paper怎么读

更新时间:2022-12-02 23:08:41 阅读: 评论:0

初三理综试卷-临死前的严监生课文


2022年12月2日发(作者:向着太阳)

小弟三年磨一剑,这篇文章的字字句句皆为肺腑之语,涉及小弟所思所想,凝结小弟接受众

师教诲之精华,小弟对此文修改再三,望版主能考虑加为精华,将此文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本人经济学大四,在坛中各位前辈面前当属小弟,所以现在想谈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

会,只是希望在毕业前夕做一回顾,思过、总结以明志,绝无班门弄斧之意。若能供各位初

学朋友参考,或受到各位前辈的指点批评,则是小弟之最大荣幸。

首先,我不知道各位朋友当初是如何走进了经济学的殿堂的,但我自己当初选择经济学,完

全处于功利目的,认为经济类以后就业好,而且经济类的高考分数也是最高的,不报可惜。

然而现在看来,这些理由对我来说都已无意义了,在这三年多的学习中,经过多次的试错、

悔恨、纠结和最后的顿悟之后,现在我已经决定走学术道路,我觉得是经济学本身吸引了我,

而非其他。

1、如何读经济学

经典原著读不读?

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难以回答的,我刚入学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

凯恩斯的《通论》(各位博学同仁可能还听说过马歇尔、熊彼特、庇古等人的著作),但初做

尝试之后,实在有摸不着头脑之感,于是便无奈放弃了,后来逐渐体会到读这类著作确实是

需要一定的知识素养积淀的,否则的话的确很难比较深入地理解,甚至很有可能产生误解,

更何况著作中的有些内容也是值得批判的,作为初学者当然不知道如何鉴别,所以如果不是

对原著有很强烈的兴趣,最好在初学的时候不要去看原著,只要看看一些“导读”知道其

大略即可,比如你知道斯密说的“看不见的手”、提出了分工的重要性就够了,至于原著中

其他的丰富思想,当然是一座宝库,只不过我们现在还没有挖掘的工具罢了。

陆铭老师有一句话,并不能说肯定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现在经济学最前沿,最丰富的

思想和方法都在paper中,经典原著都是几十年上百年前的思想,这一段时间内经济学已经

有很多的进展了。即便是教科书也已经是几年或者十几年前作者对自己研究成果的汇总,所

以要了解前沿理论、问题、方法,还得从paper开始。当然这并不是说初学者开始看paper,

教科书实际上是很好的入门读物,教科书可以提供学科的整个框架、体系和发展脉络,而

且又比较亲善易懂,所以各位初学经济学的同学一定要好好研读教科书。这又涉及到下面

一个问题了。

教科书怎么读?

在“怎么读”这个问题之前应该现有一个“读什么”的问题,“读什么”一般又涉及到

几个问题:

一、读外国经典教科书还是读中国学者的教科书?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同学可能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读国外的了,国内的教科书不

值一读。其实这个观点还是有些片面的。的确,不可否认现在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并不在中国,

外国老头们写的入门的教科书又很“亲善”,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高级的教科书则更是

需要大师级的功底才可以胜任,而国内此类大师数量不多,实力超群的又往往没有精力和时

间写教科书,所以读国外的经典教材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但是另一方面,国外教材多是以美国作为例证,有很多方面都与中国国情不同,列举的中国

例子和数据也比较少,这不利于我们了解自己国家的经济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但这些又是

十分重要的。所以有时读一读中国学者的教科书也会有所收获。然而并不是随便挑一本国内

的书就读,这里面我个人觉得是有些窍门的。

首先,选青年教授的,不选老教授的。这样做并不是对老教授的学术能力质疑和不尊

重,而是出于一种不得已的选择。有些著名老教授们在他们同辈中研究中是相当出色的,但

是囿于时代和环境的限制,他们最初接受的往往是带有批判性质的西方经济学。就如已经过

世的高老,他的《西方经济学》销量在全国都是排在很前面的,但各位读过高老的书的同学

都会发现,在每一章“结束语”中,高老都要对本章的内容进行批判,同时不经意间流露出

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实际上,这些质疑和批判在西方经济学的进程中大部分已经都

有改进和解决了,这样的批判有时不免稍显脱离时代,而且容易让初学者糊涂:怎么好不容

易才搞懂的理论,这会儿又被大肆批判呢?究竟应该怎么学呢?所以我说,为了避免这种情

况,我们要选青年教授的书。

其次,选知名院校的,不一定选自己院校的。这一点我想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中国的

经济学研究本身就与世界前沿有相当大的差距,而国内的研究水平就更是差距颇大了,基本

上大师级的人物很难在一所普通的院校出现(大家可以不同意这个观点,这是出于我浅薄的

认识,无意冒犯),那么即使从概率上讲,选择知名院校的知名青年教授的书,你的风险是

最小的对吧?当然各位同学如果本校有很牛的老师,用他的课本也会有特别的好处,因为本

人讲自己的教材,那种感觉是完全不同的。这里我也不怕广告的嫌疑了,有几本入门的书确

实不错,微观的有陈钊、陆铭合著的《微观经济学》、宏观有易纲的《宏观经济学》,当然

袁志刚老师的《宏观经济学》也是不错的。陈钊、陆铭是复旦大学的青年教授,易纲我就

不用介绍了,袁志刚是复旦大学的经济学院院长。大家在图书馆看就行了,不用买。

二、读英文版还是中文版?

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困惑很久,读中文翻译版的好处是比较快,效率比较高,坏处是怕翻

译出错,造成理解困难或者干脆学到错误的东西。读英文版的好处是原汁原味地与大师交流,

不必担心翻译错误,“坏处”是读的慢,而且自己的英语水平并不一定比翻译者好。

那么怎么办呢?我这么建议大家:

首先如果各位英语水平比较好,一定读原版,其实教科书中的英语并不是非常难的,

读上几页,后面的感觉就好多了,实在不能理解的句子再看翻译。当然我个人觉得读英文

版的教科书有些记不住,所以做一些阅读笔记,以及反复阅读还是比较必要的。

对于英语并不是很强的同学们也不用气馁,可以先读翻译版,如果觉得翻译版读不懂,再去

看英文版。这听上去很奇怪,其实不然,往往你看不懂的句子是因为译者的错译,所以有时

候直接看看原版中的这句句子反而可以知道意思。当你对中文版中的内容比较熟悉了之后,

再一次全文阅读英文版,并借此机会锻炼英语的阅读能力,由于你对书中的内容已经比较

熟悉,那么即使是读英文版也比之前要轻松许多。

三、具体读那些书呢?

论坛中经常看到有同学问:我想学经济学,应该读什么书?数学读什么?这个问题我觉

得其实并不困难,有一个很好的方法,你去逛一遍书店,发现人大出版社或者北大、清华出

版社引进的国外教材一般都不错,当然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去问问老师了。我在这里只推荐

一些基础的书,曼昆的《原理》就不用说了,读完之后可以读范里安的《现代观点》,宏观

可以继续读曼昆的《宏观经济学》,这几本书学得烂熟,你已经很厉害(作为初学的本科生

来说),其他的教材也很多,比如平迪克的微观、尼克尔森的微观、巴罗的宏观、布兰查德

德宏观等等各有各的特点,不宜贪多,将一本搞熟搞透。至于具体读哪些,我以前也发过

一些帖子,回复过一些帖子,论坛中也有很多回答了,在此不赘述。

扯了这么半天刚刚扯完“读什么”的问题,对于“怎么读”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思考一些的。

这个我想各位自己也都有自己的想法。我说说我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首先,读一本书要观其大略。先把目录看一遍,看看这本书都讲了些什么内容,能不

能从中找到一些联系呢?试着去看看,想想,这对于接下来阅读这本书是有很大帮助的,因

为你知道了大概各个章节是讲什么的,你就可以知道自己现在正在阅读的这个章节到底占整

个框架的哪个部分,起到什么作用,这样一来对于阅读就有了整体把握,不会迷失方向,不

会不知道为什么这一章学这个,下一章又学那个,这样就会提高阅读的效率。

其次,我觉得读书要读到烂熟的境界,不能只是模糊大概知道内容,这样一段时间内一

定会忘记。那么怎么读到烂熟呢?第一,肯定要多读几遍,这是必要的。第二,主动阅读,

当读到第二遍时,就可以想一想,书接下来要讲什么?记不住没关系,只要你这么想了,然

后再去阅读,印象就会深刻。第三,合上书本,自己能不能写出书中内容提纲、主要模型

的推导?如果不能,那么在哪一步卡住了呢?再回过头去翻翻书看看,会加深印象。这三

点只是能够保证你记住和初步理解了书中的内容,并不能保证你真正理解和能够灵活应用。

那么最后一招就是做书后的题目了,一般国外的教科书书后都有丰富的习题,这些习题都

是国外教授们精心编制的,非常有价值,所以做习题不但是一种检验,更是一种很好的学

习。

最后,如果你在完成了上述的步骤之后,还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那么恭喜你,你对于书本

的理解已经比较深刻了。任何一本教科书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讲述一个模型的时候把所

有情况都考虑上去,自然会有漏掉的情况,如果你想到了,那么这是非常不错的信号,它有

可能意味着:你可以开始试着做研究了。你怀疑吗?认为自己离做研究还太远吗?“不要等

所有的基础都打好了才开始做研究,只要有一些基本扎实的基础,就可以边做研究边学,

这样效率更高”。田国强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那么接下来我就稍稍谈谈自己对于做经济学

研究的理解。

现在可以读paper了吗?

很多同学都还一直停留在读教科书的阶段,一提到读论文,往往就说,我现在才本科,

不用读论文的。这其实是不对的。正如陆铭老师说的,教科书的内容已经不是前沿,如果希

望做一些有意思的经济学研究,还是得看论文。通过对于论文的阅读,你才能真正感受到经

济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乐趣。所以如果对于做经济学研究有一些兴趣的话,即使是本科生

也可以多读一些论文。大家对于顶尖的期刊应该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国际上最好的:AER、

JPE、QJE、RES还有阅读难度比较大的econometrica,国内如果要看的话,《经济研究》、

《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还都是不错的,当然还有一些也可以看看。

谈谈做学术研究:

一、如何决定题目?

陆铭老师在做实证研究方面的经验比较丰富。他曾经告诉过我们一个原则,就是你有

topic还不够,要有question。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曾经说我想研究教育不平等的问题。陆

铭老师一听就问了,你想研究教育不平等的那个方面?是机会不平等还是结果不平等?如

果是机会不平等,那么你要解释的是什么?是机会不平等造成的后果还是机会不平等的原

因?你为什么要研究它呢?你的研究有哪些创新?是用了新的理论模型?新的计量方法?

还是新的数据?或者其他什么?有多大的贡献?当然任何一篇文章都不可能没有贡献,你

把pai从3.141592算到3.1415926多算一位也是贡献,但是你必须考虑贡献的大小对吧?陆

老师的这一番话将我点醒,我再此给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也有所悟。

二、paper读到何时方可休?

我们都知道做论文肯定是要阅读大量文献的,一是可以了解前人对你所研究的问题的成

果和来龙去脉,二是可以避免自己做重复性的工作,三是可以学到很多相关的知识。但是

paper这么多,每篇paper都有各自的参考文献,各自的参考文献又分别有自己的参考文献,

这么像金字塔一样追溯上去,恐怕一辈子都读不完,那么究竟该何时停止读文献了呢?

就这个问题我有幸请教过数学系的陈恕行老教授,老教授给出的答案很简单:这就是你的

导师应该做的工作。也就是说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就是找到这个领域的老师,向他咨

询一下,就可以事半功倍。第二个方法,是方汉明老师说的,就是把和自己研究最相近的

几篇论文背得滚瓜烂熟,就好像是自己的论文一样,其他的相关文章,一般的只要看看摘

要、结论就可以了,感觉有用的再去读全文。并且方汉明老师说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实际

上你的研究思路恰好与前人相同的概率是很小的,所以并不用在意要把所有论文都看一遍,

生怕出现重复,这是没有必要的。

三、自己做model,可以吗?

其实像我们这种血气方刚的学生很希望快点展示出自己的水平,一听说哪个诺奖得主或

者名家大师做了一个某某模型就获得了很高的荣誉和成就,我们就按耐不住自己内心波涛汹

涌和海涛澎湃,就像摩拳擦掌一显身手。用自己刚刚学的某某定理,某某优化方法上来就建

一个复杂的只有自己能看懂的模型,满怀信心和希望的去找老师,结果被骂的像泄气的皮球

一样回来。

做模型,不是那么简单的。也许我们觉得自己的模型很不错,但是当我遇到以下这些老师可

能会经常问道的问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

你这个模型有文献支持吗?

你这个模型有微观基础吗?

你这个模型就解决了这一个问题?能不能推广?如果只能解决这一个问题,那我一句

话不就解释了要模型干什么?

你这个模型背后的经济学含义在哪里?

你这个模型表达的意思早就有人做过更一般的模型了,你这个只是其中一种情况。

如果各位同学能够对于上面的这些问题都能够应付,那么,你的model已经非常棒了,但

是理论的东西,有时并不是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的。

四、“显著”有什么用?!

我曾经做过一个学术资助项目,在中期答辩的时候,我很自信的说:我用了面板数据方

法估计了这个联立方程组模型,结果是我需要检验的变量都在1%的程度上显著了。。。。。。

某青年教授(呵呵,也是我比较崇拜的老师吧)打断我的话,说了一句:显著有什么用?!

我当时都惊呆了,的确我的这个计量模型在某些因果关系上面缺少必要的理论支持,我自己

也还没有找到可以解释的方法,但是这么一做,清清楚楚的显著啊,而且判定系数还接近

0.7,我自我感觉是很良好的。但是后来回来一想,的确是这样,理论上解释不清,显著有

什么用,且不谈伪回归的问题,就算是变量真有关系,那么到底是一种机制造成的,还是几

种机制叠加造成的呢?如果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做出来的显著,意义就不那么大了。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些我一直以来也深受困惑的东西,希望大家能够提出更好的见解。

一、经济学和数学的关系:

说起这个话题,恐怕将是一场论战爆发的开始,有些人非常反对数学,觉得是在经济学

中的滥用,有些人却十分支持,而且还强调经济学想要成为严谨的“科学”离不开数学。就

我自己的理解,我认为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有以下几点好处:

1、数学逼迫你列出问题的前提假设

我们都知道任何经济理论,或者更广的来说其他科学的理论都是有一定的前提的,自由

落体定律的一个前提是真空,经济学的讨论也必须要有前提假设,不然大家都在争论政策应

该怎么实施,理论应该是怎么样的,表面看似各有各的道理,逻辑都对,其实到最后发现,

原来是假设条件不一样啊。所以数学的一个好处就是逼迫你写出前提假设,因为数学推理

的严谨是要建立在很多已知条件上的,这些在平常的文字推理过程中就容易被忽略。

2、数学提供方便的手段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

这一点我觉得还是比较实在的,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逻辑学的天才,能在大脑中展开对

n个变量的互相影响的推理,能凭借大脑进行m个步骤的推理,即便推理能力可以,记忆能

力也不够啊,刚想出一个方面,要想另外一个方面,前面的东西就忘了,所以数学是能够帮

助我们进行比较复杂的推理演绎的一种方法。

3、数学提供统一的语言

有时候读哲学名著,发现这位学者和那位学者虽然在讨论一个问题,但为什么就是看不

懂呢?我想这个能是因为语言不统一。各国之间的学者更是这样,各自有各自的研究的渊源

和路径,学术语言当然不尽统一。但是数学却给经济学的讨论提供了一种统一的语言,通过

数学式子可以让一些不完全相同的领域的学者迅速了解到对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这样其实

也是一种效率的提高。

4、数学带来精确的实证

这点我也不多说了,如果没有计量经济学,现在的经济学讨论还要更加热闹很多,没有

人会认为自己的理论是不对的,因为很难接受科学的现实的检验。

除了以上这些有点,数学也当然会有一些不足。

1、数学定义和抽象可能会遗漏掉重要的解释因素,这也是社会学家一直指责经济学的一个

方面,你怎么知道抽象掉的那些东西不重要呢?所以有时候建模不但是科学了,可能也是一

种艺术,通过巧妙地方法,规避了遗漏的可能性。

2、经济学是数学吗?这个问题有点傻,但是我相信有一部分学过“三高”的同学都会点头,

到最后的感觉就是微观被抽象成非线性规划,宏观被抽象成最优控制理论,计量更是矩阵、

分布满天飞。这么看来经济学难道不是数学吗?

我的回答是:不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你如果能说出这个公式背后的经济学含义,那么

经济学就不是数学,就比如垄断定价的一阶条件:P+P’Q=C’在数学上读出来很简单:p

加上p对q的导数乘以q等于c对q的导数。这就是数学,你完全不觉得是经济学。那么经

济学怎么解释呢?如果你在两边都乘以dQ:PdQ+dpQ=dC,你可以看到,等是左边第一

项是说多生产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收益,第二项是说由于多生产单位产量造成价格下降所带来

的从所有商品上面造成的损失,等式右边是多生产单位产量的成本,那么这么一来,左边就

是多生产单位产量的收益,右边是成本,这么解释就比较像经济学了。如果再变一下形状:

(P-C’)/p=1/e,你会看到左边是价格高出边际成本的比例,右边是弹性的倒数,这就成了众

所周知的逆弹性法则,这就是经济学了,你用数学去解释永远都想不到这个。

我啰啰嗦嗦讲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也都看烦了,我就此打住。希望大家给我一些反馈,

特别欢迎不同的意见和声音,大家觉得我讲的不对或者觉得我哪方面比较无知尽管提出来,

我会很认真的思考你的意见和建议的。

我说的这些,大家也就当一个参考,不用过分当真。我还有几篇谈经济学学习的文章,那可

都是大牛写的呢,我分享与下,大家可以下载:分别有钱颖一、许成钢、田国强、王勇的文

章。王勇大家可能不很熟悉,他是刚拿到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现在在香港科技大学执

教,他的文章也很有帮助,我很喜欢。

(附:有些同学不了解一些经典的教材,我在这里再次列出一些经典,供大家参考:

推荐一些经济数学书籍:(主要针对微观)

初级: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中级:《经济学的结构-数量分析方法》

高级:高山晟《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经济数学方法与模型》

中级微观的书也会有帮助:

范的现代观点一定要结合看

另外非常推荐尼克尔森的那本书,但不推荐最新的第十版,好像把一些数学内容删除了

另外周慧中的《微观经济学》也很不错,范的书中关于垄断市场那部分讲的不清楚但周的书

就讲的比较明白

其他的高微书籍也可以结合着一起看

MWG太经典了,但比较厚

财大出的JR的《高级微观经济理论》中的消费者理论部分十分不错,可以参考

宏观的话应该掌握微分方程、变分法和动态优化、动态规划等

参考书目有龚六堂的《动态经济学方法》、蒋中一的《动态最优化基础》)

最后送大家几句克鲁格曼关于做研究的体会,很有感触,大家细细品味:

totheGentiles

onthequestion

besilly

fy,simplify

本文来自:人大经济论坛详细出处参考:

/bbs/?tid=679057&page=1&fromuid=153990

幸福,不能用手去捉摸,只能用心去琢磨,只能静静去体味。细细地品味了,你就享受到了它温馨的暖,或浓或淡的甜!

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就是和爱人一起漫步,幸福就是吃到妈妈的拿手饭菜,幸福就是孩子在你的脚跟前转悠,幸福就是你能帮父母洗衣洗碗。

幸福,其实很简单。拥有一份称心的工作,就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就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位知心的朋友,就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份好的心态,就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个相濡

以沫的爱人,那更是一种幸福。幸福就是如此的平平凡凡,幸福就是这样的简简单单。

幸福,其实就是自己心灵的感觉,沉淀在自己的心底,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那么直观,可那种体验与享受却很真实、很直接。或许你没有丰富的物质,或许你不能掌控自己的名利,但只

要你拥有一份良好的心情,幸福就会围着你转。

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就是口渴时的那杯水,幸福就是饥饿时的那顿饭,幸福就是劳累时的歇歇脚,幸福就是闲暇时的那茶盏,幸福就是困倦时的那场眠,幸福就是相爱的人彼此的牵

挂,幸福就是离别的人默默的思念!

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就是平静的呼吸,仔细的聆听,忘情的观看;幸福就是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有人给温暖;幸福就是不迷茫,不慌乱,生而无悔,活而无憾。幸福,其实

就在路上,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有一步的欣喜;退一步,有一步的心境;停下步,忆往事,感到舒心的甜。

幸福,其实很简单。当你失落,当你伤心,当你落泪时,有人会走到你身边给你一个拥抱,让你不再心酸,让你顿生温暖。

幸福似一杯香茗,轻饮慢品里,溢出的却是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惬意而舒心;幸福似一杯红酒,无论酒的种类是什么,用心细品里,总能品出那缕浓浓的甘醇柔绵;幸福没有明天,

幸福也没有昨天,它不怀念过去,也不向往未来,它只在乎眼前。

幸福,其实很简单。别人的幸福在你的眼里,你羡慕甚至嫉妒;可你的幸福也在别人眼里,你如果不觉得,岂不遗憾?

本文发布于:2022-12-02 23:08: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07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样品英文
下一篇:遵照
标签:paper怎么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