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解读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沈纹指出,新版国家标准《建规》GB50016-2014是由原《建规》
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7-2005
年版(以下简称《高规》)整合修订而成。原《建规》《高规》自颁
布实施以来,对于保障建筑消防安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保
护人身财产安全,引导相关防火规范的制定、修订都发挥了极其重
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两部
规范也面临许多挑战:
一是各类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场所大量增加,引发火灾、导
致火灾蔓延扩大的不安全因素越来越多,各类建筑火灾事故相继发
生。在对这些火灾事故进行多层面的分析研究中发现,火灾防范和
灭火救援等技术对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或加强,而修订完善防火规
范则是在工程建设中落实这些对策措施的重要途径。
二是各类高层、超高层建筑,大规模大体量建筑,结构功能复杂
建筑,地下建筑,大型石化生产储存等工程建设项目大量涌现,新
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不断研发应用,原有规范已涵盖不了新的发
展情况,急需补充、完善相关内容,使规范适应新情况、新技术的
发展需要。
三是近年来建筑防火领域开展了大量科学试验研究,对建筑火灾
规律、火灾防控理念和对策措施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升,取得了一
批科研成果,原有规范也需要通过调整不相适应的内容,使这些新
成果、新理念能够在工程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
四是原《建规》《高规》之间以及两部规范与其他防火设计规范
之间在工程实践中还反映出一些不协调、不明确的问题,需要通过
修订规范加以解决。
一是解决适用性问题。尽管原来两部规范有各自明确的适用范围,
但由于建筑情况复杂多样,在工程实践中会遇到难以确定按哪部规
范执行的问题。把两部规范合二为一,将各类工业和民用建筑均纳
入规范的适用范围,并统一按高度进行划分,能较好解决上述问题。
二是解决安全尺度问题。两部规范分别独立规定时,自身具有系
统性和合理性,但将两部规范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时就会发现,
有些高层建筑的设防标准甚至会低于单、多层建筑,或者不如单、
多层建筑规定得全面。将两部规范合并修订,可以全面审视相关规
定,确定较为恰当的安全尺度。
三是解决工作效能和发展问题。在新版规范整合修订之前,两部
规范曾分别开展局部修订工作,但由于规范的框架结构已相对固定,
要实现规范的较大突破难度很大,而统一由一个编制组对两部规范
进行整合修订,不论是从现阶段已取得的工作成果,还是从长远提
高规范制定、修订管理工作效能来看,都是一种值得实践的工作方
式,将有利于规范的贯彻执行,有利于规范的长远发展。
鉴于此,新版《建规》的修订工作历时数年,在修订编制过程中,
认真研究近年来我国重特大火灾事故暴露出的、需要规范加以完善
的问题,深入调研工程建设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规范执
行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认真总结国内外建筑防火设计实践经验,
参考借鉴了发达国家经验,大量开展火灾科学研究、消防技术研讨
和必要验证试验,积极吸收成熟的消防科研成果,认真研究解决规
范之间不一致、不协调以及工程建设和消防工作中反映出的突出问
题,广泛征求有关设计、生产、建设、消防监督、研究和教学等单
位意见,特别是对一些涉及建筑防火安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反复研
究论证,各种观念、观点在一起碰撞,最终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
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发展经济不能逾越安全红线的.重要
指示精神上,形成了我国建筑防火领域第一部统一的基础性、通用
性防火设计规范。
新版《建规》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沈纹进一步指出,新版《建规》
共12章和3个附录,共计425条,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和储存的火灾
危险性分类、高层建筑的分类要求;厂房、仓库、住宅建筑和公共建
筑等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筑耐火等级分级及其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平面布置、防火分区、防火分隔、建筑防火构造、防火间距和消防
设施设置的基本要求;工业建筑防爆的基本措施与要求;工业与民用
建筑的疏散距离、疏散宽度、疏散楼梯设置形式、应急照明和疏散
指示标志,以及安全出口和疏散门设置的基本要求;甲、乙、丙类液
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成组布置和储量的
基本要求;木结构建筑和城市交通隧道工程防火设计的基本要求;为
满足灭火救援要求设置的救援场地、消防车道、消防电梯等设施的
基本要求;建筑供暖、通风、空气调节、电气等方面的防火要求以及
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源与配电线路等基本要求。
在谈到新版《建规》的整合修订工作体现了哪些指导思想,有哪
些重点突破时,沈纹认为,主要是以下七点:一是吸取火灾教训,
填补了建筑保温系统防火技术要求的空白。为适应国家大力推行建
筑节能政策的新形势,深刻吸取央视“2·9”和上海“11·15”等
建筑外保温系统火灾事故的惨痛教训,消防单位通过大量的保温材
料及系统的火灾试验研究,在建筑防火规范中首次对不同类型、不同
高度建筑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提出了明确、严格的要求,严禁使用
易燃保温材料,严格限制可燃保温材料,大力推广使用不燃保温材
料。同时,还对保温系统的构造及施工工艺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保
障建筑节能工程的防火安全提供了技术依据。
二是突出以人为本,提高了公共建筑及住宅建筑人员安全疏散设
计要求。新版《建规》对超过100米以上住宅建筑如何设置避难层、
超过54米的住宅建筑户内如何设置一个安全条件更高的房间等做出
规定;加强了公共建筑、住宅建筑的疏散宽度、疏散距离、楼梯间形
式、安全出口数量等安全疏散要求,明确了建材、家具、灯饰商店
营业厅、展览厅等场所的安全疏散指标等。
三是体现自防自救,提高了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设防标
准。针对国内超高层建筑发展速度越来越迅猛、高度越来越高,发
生火灾时过度依靠外部救援的问题,新版《建规》着重加强了建筑
自身防御火灾的技术措施,全面提高了100米以上建筑的楼板耐火
极限、防火间距、人员疏散及避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等的设防
要求,以及一般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设施的设置要
求。
四是贴近消防实战,强化了建筑灭火救援设施的设置要求。针对
灭火救援实战中暴露的突出问题,新版《建规》增加了建筑消防救
援操作场地和救援口的设置要求,完善了消防电梯的设置要求;对水
泵接合器、室外消火栓等消防设施的设置,以及户外广告牌的设置
等提出了有助于提升灭火救援作战效能的要求。
五是适应社会发展,增加了各类新型建筑的防火设计要求。新版
《建规》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工程建设现实需求,
增加或完善了各类新型建筑的防火设计要求,其中包括了大体量物
流建筑、大空间建筑、大跨度钢结构建筑、商业步行街、地下仓库、
大型可燃气体储罐(区)、液氨储罐、液化天然气储罐等建筑和设施
的防火安全要求。
六是吸纳科研成果,提高了规范的科学性。在深入开展《建筑防
火关键技术的研究》《国内外高层建筑防火标准的比较研究》《大
型综合商业建筑防火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
装饰防火关键技术研究》《部分国家建筑外保温系统防火标准的研
究》《木结构建筑防火技术研究》等20余项科研课题的基础上,新
版《建规》将建筑外墙保温系统防火、建筑构件耐火、安全疏散、
防火分隔构造等方面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规范的具体要求。
七是优化规范体系,增强了规范的协调性。新版《建规》重点对
建筑防火设计提出基础性、通用性要求。其中,对于消防给水、火
灾自动报警、防烟排烟及其他各类自动灭火系统,新版《建规》只
规定需要设置的场所和部位,而这些消防系统的具体设计要求则在
独立成篇的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
警系统设计规范》《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等系统技术
规范中做出规定,从而建立了以《建规》为基础,以各类消防系统
技术规范为配套的更加合理的工程建设消防技术规范体系。这种基
础规范和专业规范彼此独立、相互衔接的规范体系架构,将更有利
于规范的有效执行和持续完善。同时,在整合修订中,还与《住宅
建筑设计规范》《城镇燃气设计规范》《木结构设计规范》等有关
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协调,进一步提高了规范之间的协调性。
沈纹还谈到,新版《建规》重点补充修订了三个方面内容:新版
《建规》将原《建规》《高规》的有关内容进行了系统化整合,保
留了原两部规范行之有效的内容,修改了不协调的内容,并补充了
新的内容。
一是吸取火灾事故教训,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建筑保温、防火
分隔、安全疏散、消防设施配置,特别是高层、超高层及其他民用
建筑防火措施等方面进行补充完善,提升了建筑火灾防控水平,进
一步增强规范的安全性。
二是适应建设工程发展需要,对物流建筑、商业步行街、高层建
筑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疏散宽度指标等进行补充修改,以解决发
展中遇到的不适应、不明确等疑难问题,进一步增强规范的适用性。
三是查漏补缺,解决原两部规范之间不协调、不全面、不系统等
问题,进一步增强规范的科学合理性和系统全面性。
沈纹强调,新版规范内容较多,在框架结构、理念思路、内容要
求等方面与原规范有不少差异。因此,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切
实贯彻落实好规范的各项规定。一是要增强法治意识。要牢固树立
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技术标准也是法规,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并
要终身负责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是要认真学好规范。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规范,准
确理解规范意图,熟练掌握规范,正确运用规范开展工作。
三是要严格执行规范。建筑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及审图机构
等相关单位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消防规范,不得对规范条文进行
随意解读,不得选择性执行规范,不得采取任何变通方式逃避执行
适用的规范,更不得违反规范。
四是要严格依法监督。消防监督部门要在建设工程消防审核验收、
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认真履行消防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严格把
关、监督和指导相关单位认真执行规范。
挑山工语文课件设计
挑山工语文课件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不懂的
问题。
2.收集有关资料。
3.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18个新词。
学习过程:
一、读课题,你知道挑山工是做什么的吗?
(因为泰山山路陡峭,车辆无法通行,山上的货物大都要靠人力
运送,从事这样工作的人被称为“挑山工”。)
二、请你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完后,请你自查:以下字音你读准了吗?
拘束的“束”字读音:shù
黝:在“黝黑”一词中读yǒu;但在黑黝黝一词中,就要读成:
hēiyōuyōu,意思是指皮肤黑得发亮。
折尺形的“折”在这里读:zhé
三、请你看课后生字:
1.写一写,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的'字形:
黝:左边是“黑”字,表义,右边是“幼”表音。
憨:上边是个“敢”字,下边是个“心”。
茵:要注意与“菌”区分。
2.或词典,理解下面几个词的意思:
喧闹、饱览、流连、姿态奇特、腾云驾雾、不解之谜、哲理
四、请你默读课文,思考:
1.想想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把答案画在书上。
2.请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介绍泰山上挑山工走的路程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叙述了有一次我登泰山时,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经
过和他攀谈,解开了心中之谜。
第三段:我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以此来激励自己。
3.作者和挑山工几次、在什么地点相遇,请在书上标出。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书上注明。
生命生命的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的教学设计
【设计简说】
《生命生命》一文从寻常生活小事入笔,引出对生命的思考,文
章浅显易懂,易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本教学设计试图从自主感
悟、合作探究的新理念出发,循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夯实阅读基本功”、“研探领悟,激发主题探究欲”、“拓展导学,
引导学生求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得到关爱生命的人文熏陶。
【教学过程】
一、以文本为例子,夯实阅读基本功
1、借助音乐,创设教学情景:尝试用激昂的音乐来开启学生心
灵的窗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可以
用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音乐旋律迸发出的坚毅、顽强的生命力中
去感受生命、珍视生命。
2、导入新课。生命,是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中外艺术大师都
为此不惜努力,为探索它的真谛而历尽艰辛。屈原曾说:“路漫漫
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
雄”;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今天,杏林
子的《生命生命》更是饱蘸着作者生命的汁液,从心灵深处唱出的
一曲珍爱生命的美妙乐章。
3、介绍作者珍爱生命的故事。
杏林子,本名刘侠,台湾女作家。陕西扶风人,1942年生,北
投国小毕业。12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至今全身关节均告损坏;
但她以顽强的毅力强忍病魔的折磨,笔耕不辍,先后出版多部文集,
让灰心的人鼓足勇气,使畏缩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道路上。她在
1980年,当选台湾十大杰出青年;1983年获国家文艺基金会散文
奖;1990年获吴三连社会服务奖。于1982年创办了伊甸园残障福利
基金会,为全台湾一百万残障朋友服务,把自己的爱心实践出来。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议,使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全身心的投入课
文,去体验、领悟。同作品、同自己的心灵对话。
⑴美读。
(叩击心灵,感知大意)
配乐朗读,便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内容:
①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
②香瓜子在墙角的砖缝中长出一节小瓜苗。
③“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同时,感知整体结
构是前叙后议。
⑵精读。
(领悟内容,解读文意)
方式采用四部曲: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组──同桌讨论──组
织小组讨论(师生研讨)。设计的问题组如下:
①文章前半部分是记叙,叙述了哪三个事例?引发了怎样的思考?
请从文中指出相应的主题词。
②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例子举的都有是小虫
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③三个事例有三点思考,它们的侧重点有什么区别?试就这些思
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④用心体味、探究作者的写作用意,畅谈你从中得到的教益。
⑶品读。
(品评词语,咀嚼警句)
指导学生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仅仅活了几天”、
“擎天撼地”、“肃然起敬”等,品味、分析,为学生积累词语和
妙句做准备。
⑷赏读。
(整体回味,领略精妙)
让学生在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赏读,回味全文,体验作
品的精妙。
二、以文本为靶子,激发主体探求欲
利用课后同题文章《生命生命》(美国克伦·沃森)给学生搭建合
作探究的活动平台。可围绕以下思考题来阅读、讨论:
1、思考问题:两篇《生命生命》,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美国作家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同杏林子的《生命生命》
相同之处有哪些?
提示:内容都是感悟生命,都是选取生命中的寻常小事。
3、美国作家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同课文相同之处有哪些?
提示:
⑴课文选取三件事,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选取一件事。
⑵课文在记叙的基础上,以议论形式揭示题旨;克伦·沃森的
《生命生命》主要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显现主旨,结尾言尽旨远。
三、以文本为引子,引导学生求发展
以“生命”为引线,给学生介绍一些珍惜生命、与疾病灾难顽强
抗争的知名人士的事迹,并引导学生阅读其作品。
1、听朗读录音:奥斯特洛夫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
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
识,愿每个人珍视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
有意义,更有光彩!安排学生课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讲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事迹。课外阅读其感悟生命的文章《秋
天的怀念》等。
【板书呈现】
叙述议论
小事思考
飞蛾的求生欲生命的意义
香瓜子的生命力生命的价值
自己的心跳生命的把握
铺垫感悟、珍惜
好看的黑板报花边设计图
好看的黑板报花边设计图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0:45: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0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