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察纳雅言

更新时间:2022-12-02 22:21:14 阅读: 评论:0

初三辅导班广告语-雪组词


2022年12月2日发(作者:牧草种植)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古代⽂⾔⽂及

翻译【⼗篇】。欢迎阅读参考!

1.精选古代⽂⾔⽂及翻译

桃花源记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捕鱼为业。缘溪⾏,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甚

异之。复前⾏,欲穷其林。

林尽⽔源,便得⼀⼭,⼭有⼩⼝,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初极狭,才通⼈。复⾏数⼗步,豁然开朗。⼟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阡陌交通,鸡⽝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着,悉如外⼈。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见渔⼈,乃⼤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村中闻有此⼈,咸来问讯。⾃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论魏晋。此⼈⼀⼀为具⾔所闻,皆叹惋。余⼈各复延

⾄其家,皆出酒⾷。停数⽇,辞去。此中⼈语云:“不⾜为外⼈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骥,⾼尚⼠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问津者。

翻译/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以打渔为⽣。⼀天,他顺着溪⽔⾏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桃花林,⽣长在溪

⽔的两岸,长达⼏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对此(眼前的景⾊)感到⼗分诧异,继

续往前⾏船,想⾛到林⼦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座⼭,⼭上有个⼩洞⼝,洞⾥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进去

了。起初洞⼝很狭窄,仅容⼀⼈通过。⼜⾛了⼏⼗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平坦宽⼴的⼟地,⼀

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地、美丽的池沼,桑树⽵林之类的。⽥间⼩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们在⽥野

⾥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完全⼀样。⽼⼈和⼩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得其乐。

村⾥的⼈看到渔⼈,感到⾮常惊讶,问他是从哪⼉来的。渔⼈详细地做了回答。村⾥有⼈就邀请他到⾃⼰家⾥去(做

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的⼈听说来了这么⼀个⼈,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

乱,领着妻⼦⼉⼥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不再出去,因⽽跟外⾯的⼈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现在是什么朝代,

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把⾃⼰知道的事⼀⼀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各⾃⼜把渔⼈请到⾃⼰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停留了⼏天,向村⾥⼈告辞离开。村⾥的⼈对他说:“我们

这个地⽅不值得对外⾯的⼈说啊!”

渔⼈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

即派⼈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刘⼦骥是个志向⾼洁的隐⼠,听到这件事后,⾼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

桃花源路的⼈了。

2.精选古代⽂⾔⽂及翻译

出师表

朝代:三国|作者:诸葛亮

⾂亮⾔: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不懈于内,忠志之⼠忘⾝

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之⽓,不宜妄⾃菲薄,引喻失义,以塞

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

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悉以咨

之,然后施⾏,必能裨补阙漏,有所⼴益。

将军向宠,性⾏淑均,晓畅军事,试⽤于昔⽇,先帝称之⽈“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

使⾏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远⼩⼈,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远贤⾂,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待也。

⾂本布⾐,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卑鄙,猥⾃枉屈,三顾⾂于草庐之中,咨⾂以当

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有⼀年矣。

先帝知⾂谨慎,故临崩寄⾂以⼤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渡泸,深⼊不⽑。今南

⽅已定,兵甲已⾜,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所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

也。⾄于斟酌损益,进尽忠⾔,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兴德之⾔,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深追先帝遗诏。⾂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

翻译/译⽂

先帝开创统⼀天下的⼤业没有完成⼀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为三,蜀汉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存亡难料

的关键时期啊。然⽽侍卫⼤⾂在皇宫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在战场上舍⽣忘死,这都是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

要报答给陛下。陛下的确应该扩⼤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们的志⽓,不应随便看轻⾃

⼰,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劝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都是国家的官员;奖惩他们的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不同。如果有作*邪事情、

触犯科条法令,或尽忠做善事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评定他们的奖惩,来显⽰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当偏袒、有

私⼼,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他们的志向和⼼思都忠诚⽆⼆,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

予陛下。我认为宫廷中的事情,⽆论⼤⼩,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再实⾏,就⼀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成

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善良端正,通晓军事,在从前试⽤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所以⼤家商量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

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疏远⼩⼈,这是汉朝前期之所以能够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疏远贤⾂,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先帝

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次不对桓、灵⼆帝的昏庸感到痛⼼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

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室的兴隆就指⽇可待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亲⾃在南阳种地,只希望在乱世⾥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望在诸侯中扬名显达。先帝不认为我⾝份低微,

见识浅陋,降低⾝份,委屈⾃⼰,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事,我因此有所感⽽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

效劳。后来⼜遇上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接受命令,⾄今已有⼆⼗⼀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事托付给我。我接受任命以来,早晚忧虑叹息,担⼼托付给我的⼤事做

得没有成效,⽽有损于先帝的英明,所以五⽉渡过泸⽔,深⼊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现在南⽅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

经充⾜,应该勉励并率领三军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竭尽我有限的才能,去铲除那些*邪凶恶的敌⼈,复兴汉室,迁回旧都洛

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于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有所兴⾰,进尽忠⾔,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的责任

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请)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

圣德的忠⾔,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的怠慢失职,揭⽰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识

别、采纳正确的⾔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如果您能这么做,那)我就感恩戴德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将要远离陛下,⾯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泪不⽌,不知道再该说些什么。

3.精选古代⽂⾔⽂及翻译

⾚壁赋

苏轼〔宋代〕

壬戌之秋,七⽉既望,苏⼦与客泛⾈,游于⾚壁之下。清风徐来,⽔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之诗,歌窈窕之章。少

焉,⽉出于东⼭之上,徘徊于⽃⽜之间。⽩露横江,⽔光接天。纵⼀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

所⽌;飘飘乎如遗世独⽴,⽻化⽽登仙。(冯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歌之。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兮天⼀⽅。”客有吹洞箫者,倚

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之嫠妇。

苏⼦愀然,正襟危坐,⽽问客⽈:“何为其然也?”客⽈:“‘⽉明星稀,乌鹊南飞。’此⾮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东望武

昌,⼭川相缪,郁乎苍苍,此⾮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东也,舳舻千⾥,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固⼀世之雄也,⽽今安在哉?况吾与⼦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友麋⿅,驾⼀叶之扁⾈,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

于天地,渺沧海之⼀粟。哀吾⽣之须臾,羡长江之⽆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客亦知夫⽔与⽉乎?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盖将⾃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

能以⼀瞬;⾃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尽也,⽽⼜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吾之所有,虽⼀毫⽽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间之明⽉,⽿得之⽽为声,⽬遇之⽽成⾊,取之⽆禁,⽤之不竭。是造物者之⽆尽藏也,⽽吾与⼦之所共

适。”(共适⼀作:共⾷)

客喜⽽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中,不知东⽅之既⽩。

译⽂

壬戌年秋天,七⽉⼗六⽇,我与友⼈在⾚壁下泛⾈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

⽉》中“窈窕”这⼀章。不⼀会⼉,明⽉从东⼭后升起,在⽃宿与⽜宿之间来回移动。⽩茫茫的⽔汽横贯江⾯,⽔光连着天际。

放纵⼀⽚苇叶似的⼩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垠的茫茫江⾯。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并不知道到哪⾥才会停栖,飘飘摇

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起,⽻化成仙进⼊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常⾼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船棹啊⾹兰船桨,击打着⽉光下的清波,在泛着⽉光的

⽔⾯逆流⽽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啊,却在天的另⼀⽅。”有会吹洞箫的客⼈,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

⾳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在江上回荡,像细丝⼀样连续不断。能使深⾕中的蛟龙为之起舞,

能使孤⾈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也愁惨起来,整好⾐襟坐端正,向客⼈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回答:“‘⽉明星稀,乌鹊南飞’,这

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向西可以望到夏⼝,向东可以望到武昌,⼭河接壤连绵不绝,⽬⼒所及,⼀⽚郁郁苍苍。这不正是

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尾相连延绵千⾥,旗⼦将天空全

都蔽住,⾯对⼤江斟酒,横执长⽭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位英雄⼈物,然⽽现在⼜在哪⾥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洲打渔砍

柴,以鱼虾为侣,以麋⿅为友,在江上驾着这⼀叶⼩⾈,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于⼴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粒

粟⽶那样渺⼩。唉,哀叹我们的⼀⽣只是短暂的⽚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携⼿遨游各地,与明⽉相拥⽽

永存世间。知道上⾯这些想法不能骤然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与⽉?时间流逝就像这⽔,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终究没有增减。可

见,从事物易变的⼀⾯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眨眼的⼯夫都不停⽌;⽽从事物不变的⼀⾯看来,万物同我们

来说都是永恒的,⼜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应该拥有的,即使⼀分⼀毫也不能求

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间的明⽉,听到便成了声⾳,进⼊眼帘便绘出形⾊,取得这些不会有⼈禁⽌,感受这些也不会有

竭尽的忧虑。这是⼤⾃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盘⼦杂乱⼀⽚。⼤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

⽅已经露出⽩⾊的曙光。

4.精选古代⽂⾔⽂及翻译

师说

韩愈〔唐代〕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知之者,孰能⽆惑?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乎吾

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师之;⽣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于吾乎?

是故⽆贵⽆贱,⽆长⽆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之⽆惑也难矣!古之圣⼈,其出⼈也远矣,犹且从师⽽问焉;今之众⼈,其下圣⼈也亦远

矣,⽽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之所以为圣,愚⼈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择师⽽教之;于其⾝

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之师,授之书⽽习其句读者,⾮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

不焉,⼩学⽽⼤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之⼈,不耻相师。⼠⼤夫之族,⽈师⽈弟⼦云者,则群聚⽽笑之。问之,则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之⼈,君⼦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常师。孔⼦师郯⼦、苌弘、师襄、⽼聃。郯⼦之徒,其贤不及孔⼦。孔⼦⽈:三⼈⾏,则必有我师。是故弟⼦不必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已。

李⽒⼦蟠,年⼗七,好古⽂,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

古代求学的⼈必定有⽼师。⽼师,是⽤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不是⼀⽣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

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在我之前的⼈,他懂得的道理本

来就⽐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师;出⽣在我之后的⼈,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师。我是向

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呢?因此,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没有长和幼的区分,道

存在的地⽅,就是⽼师在的地⽅。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他们超出⼀般⼈很远,尚且要跟从⽼师

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般⼈,他们才智不及圣⼈也很远,却以向⽼师学习为耻。因此,圣⼈更加圣明,愚⼈更加愚

昧。圣⼈之所以成为圣⼈,愚⼈之所以成为愚⼈,⼤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的孩⼦,选择⽼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

⼰,却以跟从⽼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童的⽼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

理,解答疑难问题的⽼师。不知句⼦停顿要问⽼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师;⼩的⽅⾯学习了⼤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

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匠这些⼈,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夫这⼀类⼈,听到称“⽼师”称“弟⼦”的⼈,就聚在⼀起嘲

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当做⽼师,就⾜以感到耻辱;把官⼤的⼈

当做⽼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匠这些⼈,君⼦不屑⼀提,

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不上这些⼈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没有固定的⽼师。孔⼦曾以郯⼦、苌弘、师襄、⽼聃为师。郯⼦这些⼈,他们的贤能都⽐不上孔⼦。孔⼦说:“⼏个

⼈⼀起⾛,其中⼀定有可以当我的⽼师的⼈。”因此学⽣不⼀定不如⽼师,⽼师不⼀定⽐学⽣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

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蟠,年龄⼗七,喜欢古⽂,六经的经⽂和传⽂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

遵⾏古⼈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5.精选古代⽂⾔⽂及翻译

兰亭集序

王羲之〔魏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峻岭,茂林修⽵;

⼜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列坐其次。虽⽆丝⽵管弦之盛,⼀觞⼀咏,亦⾜以畅叙幽情。

是⽇也,天朗⽓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骋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之相与,俯仰⼀世,或取诸怀抱,悟⾔⼀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

遇,暂得于⼰,快然⾃⾜,不知⽼之将⾄。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

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云:“死⽣亦⼤矣。”岂不痛哉!(不知⽼之将⾄⼀作:曾不知⽼之将⾄)

每览昔⼈兴感之由,若合⼀契,未尝不临⽂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

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能⼈都汇聚到这

⾥,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兰亭这个地⽅有⾼峻的⼭峰,茂盛⾼密的树林和⽵丛;⼜有清澈激荡的⽔流,在亭⼦的左右

辉映环绕,我们把⽔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排列坐在曲⽔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够

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天,天⽓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地上繁多的万物,⽤来舒展眼⼒,开阔胸怀,⾜够来极

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与⼈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有的⼈在室内畅谈⾃⼰的胸怀抱负;就着⾃⼰所爱好的事物,寄托⾃⼰的情怀,不受

约束,放纵⽆羁的⽣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兴时,⼀时感到⾃得,感

到⾼兴和满⾜,竟然不知道衰⽼将要到来。等到对于⾃⼰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情随着当前的境况⽽变化,感慨随之产⽣

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

消灭。古⼈说:“死⽣毕竟是件⼤事啊。”怎么能不让⼈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样相合,没有不⾯对着他们的⽂章⽽嗟叹感伤的,在⼼⾥⼜不

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看待今⼈,也就像今⼈看

待前⼈。可悲呀!所以⼀个⼀个记下当时与会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们情怀的原

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有所感慨。

6.精选古代⽂⾔⽂及翻译

爱莲说

周敦颐〔宋代〕

⽔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李唐来,世⼈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

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甚爱⼀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牡

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本的花,值得喜爱的⾮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唐朝以来,世上的⼈⼗分喜爱牡

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蔓不长枝,⾹⽓远播

更加清⾹,笔直洁净地⽴在⽔中。⼈们只能远远地观赏⽽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尚的君⼦。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

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样的还有什么⼈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了!

7.精选古代⽂⾔⽂及翻译

陋室铭

刘禹锡〔唐代〕

⼭不在⾼,有仙则名。⽔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

丁。可以调素琴,阅⾦经。⽆丝⽵之乱⽿,⽆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云亭。孔⼦云:何陋之有?

翻译

⼭不在于⾼,有了神仙就会有名⽓。⽔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这是简陋的房⼦,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

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青葱,映⼊帘⾥。到这⾥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可以弹奏不加装饰

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扰乱⽿朵,没有官府的公⽂使⾝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云的亭⼦。

孔⼦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8.精选古代⽂⾔⽂及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先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和。三⾥之城,七⾥之郭,环⽽攻之⽽不胜。夫环⽽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不胜者,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城⾮不⾼也,池⾮不深也,兵⾰⾮不坚利也,⽶粟⾮不多也,委⽽去之,是地利不如⼈和也。故⽈:域民不

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亲戚畔之;多助之⾄,天下顺

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

有利于作战的天⽓、时令,⽐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上作战中的⼈⼼所向、内部团

结。⼀座⽅圆三⾥的⼩城,有⽅圆七⾥的外城,四⾯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四⾯包围的⽅式攻城,⼀定是得到有

利于作战的天⽓、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时令⽐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

⾼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供给也并不是不充⾜啊,但是,守城⼀⽅还是弃城⽽逃,这是因

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不上⼈⼼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民定居下来⽽不迁到别的地⽅去,不能靠疆域的边

界,巩固国防不能靠⼭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仁政”的君王,帮助⽀持他的⼈就多,不施⾏“仁政”的君

主,⽀持帮助他的⼈就少。⽀持帮助他的⼈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持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都

会归顺他。凭着天下⼈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定能胜

利。

9.精选古代⽂⾔⽂及翻译

萧何追韩信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南郑,诸将⾏道亡者数⼗⼈,信度何等已数⾔上,上不我⽤,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

闻,⾃追之。⼈有⾔上⽈:“丞相何亡。”上⼤怒,如失左右⼿。居⼀⼆⽇,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若亡,何

也?”何⽈:“⾂不敢亡也,⾂追亡者。”上⽈:“若所追者谁何?”⽈:“韩信也。”上复骂⽈:“诸将亡者以⼗数,公⽆所追;追

信,诈也。”何⽈:“诸将易得⽿。⾄于信者,国⼠⽆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所事信;必欲争天下,⾮信⽆所与计事者。顾王

策安所决⽿。”

翻译

韩信⼜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

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直不重⽤⾃⼰,就也逃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

⽣⽓,就像失掉了左右⼿似的。隔了⼀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是⽣⽓⼜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

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你都没有

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于像韩信这样的⼈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个来的。⼤

王假如只想⽼做汉中王,当然⽤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计的⼈。只看⼤王如何打算罢

了。”

10.精选古代⽂⾔⽂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

孟⼦及其弟⼦〔先秦〕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者不可得兼,舍鱼⽽取熊掌者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者不可得

兼,舍⽣⽽取义者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

⼈之所欲莫甚于⽣,则凡可以得⽣者何不⽤也?使⼈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有不⽤也,由

是则可以辟患⽽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独贤者有是⼼也,⼈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箪⾷,⼀⾖羹,得之则⽣,弗得则死。呼尔⽽与之,⾏道之⼈弗受;蹴尔⽽与之,乞⼈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受

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死⽽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死⽽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死⽽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与通欤;乡通向;

辟通避)

译⽂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选取熊掌了。⽣命是我所

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命⽽选取道义了。⽣命是我所想要

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

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来求得⽣存的⼿段,哪⼀样不可

以采⽤呢?如果⼈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某种⼿段就能够活

命,可是有的⼈却不肯采⽤;采⽤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也不肯采⽤。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命更宝

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有这种本性,⼈⼈都有,只不过

贤能的⼈不丧失罢了。

⼀碗⾷物,⼀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凌⼈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也不愿接受;⽤

脚踢给别⼈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不肯接受。⾼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

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感激我吗?以前有⼈为了⼤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

接受了它;以前有⼈为了⼤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为了⼤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

为了认识的穷⼈感激⾃⼰接受了它。这种⾏为难道不可以停⽌吗?这就叫做丧失了⼈所固有的本性。

本文发布于:2022-12-02 22:21: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05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王恩浩荡
下一篇:亮组词
标签:察纳雅言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