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瓦怎么读甑糕
甑,音赠。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
①古代炊具,底部有许多小孔放在鬲上蒸食物。
②甑子,蒸米饭等的用具,略像木桶,有屉子而无底。
③蒸馏或使物体分解用的器皿,如曲颈甑。
从上面解释看出,这种炊具最早是一种瓦制炊具,相当于现代
的"蒸锅"。提到甑,就会说到"甑尘釜鱼"的典故。出自《后汉
书·范冉》,所止单陋,有时断粒,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
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甑中生尘,釜中生鱼
"(蠹鱼,食衣物的小虫),形容了贫苦人家,断炊已久,蒸锅生尘,
言谈举止不改的豁达精神。
“甑”在《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为:甑,《广韵》子孕切,
去証,精。
①蒸食炊器。其底有孔,古用陶制,殷周时代有以青铜制,后
多用木制。俗叫甑子、《周礼·考工记·陶人》:“陶人爲甑,實
二鬴,厚半寸,唇寸,七穿。”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酱法》:
“用春種鳥豆,於大甑中燥蒸之。”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折:
“甑中還有米也没有?”周立波《扫盲志异》:“他到灶屋抓了一
把甑边饭。”
②蒸馏或使物体分解用的器皿。如:曲颈甑。《古史考》中也
曾提到:“有黄帝始做釜甑,火食之道使成。”可见“甑”这种用
具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出现。
“甑”属古代“精”母字。“甑”普通话发音读“zèng”时,
其韵母是“eng”,即韵母不是细音,而是洪音,所以其声母应当
为“z”。而陕西方言中“甑"的韵母为“ing”时,韵母是含有“i”
的细音,所以按照变音规则,“精”组中的字,声母当读“j”,
所以“甑”在陕西方言中就被读作了“jìng”。这才是陕西人把
“甑糕"读作了“jìnggāo"的原因。
顺便说到的是,“甑糕”是西安、关中地区一种特有的传统小
吃,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周代,由宫廷御膳食品“粉糍”演变而
来。这种“甑糕”实际上就是用甑子所做出来的糕点,由于黄河流
域一直将“甑”读作“jìng”,所以将“甑子”叫做“劲子”,
又将其所做的糕点叫“劲糕”。这种“甑糕”的做法在《中国烹饪
词典》有记载:“甑糕,陕西小吃。糯米用水泡软;红枣洗净再用
清水泡1小时,甑底放水半锅,甑中放铁算子,上铺一层红枣,枣
上铺一层糯米,如此数层,净布封严,加盖,大火蒸约30分钟,
取下锅盖,揭去湿布,给甑内浇洒清水,仍盖上湿布,锅盖,依此
法浇水三次后,小火蒸六小时即成。”其口味香甜,口感松软,深
受人们喜爱。
本文发布于:2022-12-02 21:35: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403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