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数学书分式-名家议论文
2022年12月2日发(作者: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大不自多 海纳江河
惟学无际 际于天地
形上谓道兮 形下谓器
礼主别异兮 乐主和同
知其不二兮 尔听斯聪
国有成均 在浙之滨
昔言求是 实启尔求真
习坎示教 始见经纶
无曰已是 无曰遂真
靡革匪因 靡故匪新
以新之 开物前民
嗟尔髦士 尚其有闻
念哉典学 思睿观通
有文 有质 有农 有工
兼总条贯 知至知终
成章乃达 若金之在熔
尚亨于野 无吝于宗
树我邦国 天下来同
释义:
大海浩瀚而不自满,所以能容纳千江万河。
大学学问广阔无际,延伸到整个宇宙天地。
超越形体的称为道,有具体形貌的称为器。
礼制区别人们差异,音乐使民众和谐相处。
明白它们的统一关系,就会更加聪慧明智。
有一所国立大学,在中国东南的浙水之滨。
它以求是为宗旨,其实就是启迪大家求真。
学校教育循序渐进,方能培育出治国才俊。
莫言已把握事物本质,更莫言已穷尽真理。
没有变革不需因袭,没有旧事物不需更新。
怎样改革创新?探究事物,做大众的先导。
诸位年轻的英才,应当明了这些重要道理。
要专注于学业,力求思想深刻、识解通明。
我们有人文、科学、农业、技术多种学科。
要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的源流和实践运用。
日后成才成功,犹如真金经过熔炉的冶炼。
要胸襟宽广,不偏守门户之见、宗派之私。
努力振兴祖国,使世界各国人民和谐共处。
校歌分三章,或曰三段。
国立大学的精神
第一章讲的是国立大学的精神。
在旧中国,大学大体有三类:一类是国立大学,即全由国家财政出钱办的,如清华、北大、中央大学、浙大、交大等;一类是教会办的,如燕京、金陵、圣约翰、华西等;还有一类基本以私人为主办的,名为私立,如南开、暨南等。那么,国立大学的精神是什么?就是它的综合性、就是“海纳江河”。它不同于专科学校,应当各种学科兼收并蓄。在这样的大学里,学科繁多,但不外形而上(即理论科学)和形而下(即讲求实际的应用科学)。在这样的大学里,礼制 (即制度)是需要的,因为它将规范学校各方面的活动,比如教学,科研,考试,生活管理等,但同时也需要乐、乐主和同,这里意味着大学内部的各方面又需要和谐,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都如此,只有和谐才能调动人的主动积极性,产生合力。因此理论与实践,原则和应用,礼与乐,秩序与和谐,你要知道它们不是两种事物,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样,你的所见所闻才会全面,人才会变得聪明。
国立浙江大学的精神
第二章说明国立浙江大学的精神
,发挥校训“求是”二字之真谛。
成均古代表示大学,这里是说,浙江有所大学过去叫求是书院。所谓“求是”实际即启发你去追求真理。人只有求真,才能善,才能美。习坎从易经中来,代表水。水之美德为渐、为默、为恒。古诗日:“唯见长江天际流”,又有“江河万古流”。大家设想一下,一般情况下,江水是否默默地、不间断地永远朝东流去,这里启示我们为学要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经纶天下之才。“无曰已是”四句是校训“ 求是”的真讳,即别认为已很正确,已经找到真理,而要不断去追求,即无曰遂真,而要求真。“靡革匪因”二句说明任何事物都需要不断革新,不要因循守旧,而革新又需要继承(因袭),这里实际有创新的意思。那么,如何能创新呢?就要不断揭示事物的本质、奥秘。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也才能真正走在群众的前面。这里浙大的精神就是要求是,要创新,要循序渐进,锲而不舍。
浙大的使命
第三章讲的是浙大的使命。
使命是什么?就是培养优秀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校时应该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所谓念哉典学,理念“使命”就是学习,但不是死读书,要学会深入思考,能洞察事物的本质。学问是多方面的,我校有文理工农医……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局部,要兼总条贯,即要融会贯通各方面的知识,比如学理工的学点文、艺,学文法的学点科技知识。但又要知至知终,知道自己的根本目的,不能样样涉猎,样样不精。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即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这样,才能若金之在熔,即经过锻炼,成章乃达,完成漂亮的文章,当然这里意指成才。但这样的人出校后,你要求发展还要立足于群众之中,所谓尚亨于野,而且要有广阔的胸怀,不要去搞小宗派,只谋一己之利。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建设好国家,让世界来认同。
浙大校歌
词:马一浮曲:应尚能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1]惟学无际,际于天地。[2]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3]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4]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5]国有成均,在浙之滨。[6]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7]习坎示教,始见经纶。[8]无曰已是,无曰遂真。[9]靡革匪因,靡故匪新。[10]何以新之?开物前民。[11]嗟尔髦士,尚其有闻。[12]念哉典学,思睿观通。[13]有文有质,有农有工。[14]兼总条贯,知至知终。[15]成章乃达,若金之在熔。[16]尚亨于野,无吝于宗。[17]树我邦国,天下来同。[18]
注
[1] 语出《庄子·秋水》。黄河河伯见到百川灌河,水势浩大,于是欣然自喜。及见到
北海之浩瀚无边,方知自己的渺小。北海海神若对河伯说:“天下之水,漠大于海,万川归之,......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多:赞美、夸耀。
[2] 无际:无边。际于天地:边际径接天地,形容学海无边,学问广大。
[3] 语出《周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4] 语出《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又,《史记·乐书》曰:“乐统同,礼别异。”礼,泛指各种规范。主:掌管,主持。
[5] 不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相反相成的关系。听,感受。聪:聪慧。
[6] 语出《周礼·春官·大司乐》曰:“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成均:周代大学。浙:浙水,浙江。
[7] 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8] 语出《周易·坎》:“《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三国陆绩曰:“洊,再。重,习也。水再至而溢,通流不舍昼夜。重习相随以为常,有似于习,故君子象之,以常习教事,如水不息也。”经纶:整理过的丝缕,此处比喻规模、气象。
[9] 是:事物的本来面目。遂:达到。
[10] 靡:没有。革:改变。匪:非。因:因袭,继承。故,老的,旧的,原来的。新:更新。
[11] 语出《周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开物:研究事物,揭示规律。前民:做大众的先导、榜样。
[12] 语出《诗·小雅·甫田》:“烝我髦士。”髦:俊。尚:表示劝勉的语气词。有闻:指博学多闻 (另一解释为:知道,懂得,明了)。
[13] 语出《书·兑命下》:“念终始典于学,劂德修罔觉。”唐代孔颖达疏:“念终念始,常在于学。”《尚书·洪范》:“思曰睿,睿作圣。”《易·系辞》:“观其会通,而行其典礼”。典,常,恒久不断。思:思考,思维。睿:深明,通达。观:观察,审察。观通,审视事物的各种变化。
[14] 文:指人文学科。质:指理学学科。农:指农学学科。工:指工学学科(另一解释:文,文华辞彩。质,内秀质朴)。
[15] 语出《易·乾·文言》:“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至:知识的由来与发展。终:知识的运用和实践。兼总:指各种知识兼容并蓄,全面掌握。条贯:指有条理、有系统。
[16] 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
达。”又,《说文》曰:“章,乐竟为一章。”章,章节,引申为达到一定阶段、一定水平。
[17] 语出《易·同人》卦辞:“同人于野,亨”,“同人于宗,吝”。唐代孔颖达疏:“野,是广远之处,借其野名,喻其广远。言和同于人,必须宽广无所不同,用心无私,乃得亨通。“亨,指顺利,没有阻碍;吝,偏执,固守,局促。宗,宗派。
[18] 树,建设,振兴。同,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