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者无疆读后感(精选27篇)
行者无疆读后感(精选27篇)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1
非诚勿扰
不止一次读《行者无疆》,每一次的经历也大不一样,而收获则
在一点点壮大。浅尝辄止,是读不出内涵的。用心揭去文化、景致、
思想示出的“非诚勿扰”,里面竟别有洞天。冒出一丝丝灵光,受益
终生。
遗迹,沉默,灭亡
历史会留下痕迹,文化会留下痕迹,兴亡会留下痕迹,当你面对
那些逝去的繁华,会有何感想,缄默不语,思想却在跳跃,文化正在
追溯。时空逆流成河,过往浮出水面,是在向世人警示?抑或是在兴
亡的末日恍然大悟,发现人生真理?
古老的窄街,紧闭的旧门,平凡的小城,充溢着不同凡响的人生
观,每一个地域有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与文化素养。每一个见识,能令
人有所收获。文化的了解,过去与将来打碎,重塑在一起,重要的是
鉴往知来。
智者,感知,态度
墓地荒荒,葬了多少智慧的大脑。楼宇横栋,哪一扇门后面有着
世界的转折,哪一席之地曾做过闻名遐迩的文人墨客,哪一方水土养
育那些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游历了这些智者曾经的居所,品味了他们的生活,那些个空间,
-2-
弥漫着文化与智慧的芳香,智者的态度,永远滞留在这片空间,供后
人借鉴。世间智者的归宿处,正是后人感知的好地方,紧靠着伟大的
灵魂消闲半日,收获颇深。将智者的态度,传承下去。
山水,典雅,自然
这个片段更像是中国哲理,与欧洲大陆的繁华相差甚远,是旅行
的本义,牵引了我思绪的联想,总归是我感知的延伸。淙淙的细水长
流,山峦叠嶂,林寒涧肃,自然地平凡。中国式哲学便是从这崇山细
水中领悟。天下万物,延续着自然法则,生生不息。用心感受自然万
物的格调,收益更是无法比拟。中国文化便是如此飘逸。文化出自现
实,出自这山山水水,
从大山,学习深刻;从大海;学习勇敢;从大漠,学习沉着;从
森林,学习机敏。
出发
一直钟情余秋雨老师的话。囚禁是叛逃的理由,但走得远了,这
个理由渐渐退去,前一段路程了后一段的理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
知此事要躬行。长久以来,文蛤被禁锢在象牙塔式的囚笼里了。旅行
本义,就是文化交流,文明碰撞,旅行连接世界。旅者喜出发,文化
喜出发。离开,去寻找,旅行时路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文化之行始于足下,智慧之行始于足下。旅
行不必拘谨,仅一句“我走完了”.在人生阅历上挥毫浓墨重彩的一
笔。
行者无疆,旅者自得。
-3-
离开,去寻找,聚齐零星的文化灵光。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2
或许是因为它的封面吧——在两幢古色古香的欧式建筑物间,清
晨,金色的阳光铺满了凹凸不平的石头路,斑斑驳驳,些许潮湿,青
苔遍布,路也并不宽阔。第一次看到这画面时,其实并没有什么好感,
反而给我一种莫名的压抑感,甚至还有担忧,始终觉得会有我读不懂
的深沉。
当一贯感性的我终于鼓起勇气读完它的时候,我才明白,那不是
压抑,而是一种思考。与其说作者余秋雨是带着读者走遍那九十六个
城市,还不如说他是带着读者的思绪飞遍了九十六座城市。无论他站
在哪一座城市,他都并不止步于眼前的风景,总是要思考,思考这座
城市的历史,思考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后人对这座城市的评价……
跟随他,穿梭于他的文字,我有幸成了行者,也努力成为思者,行者
无疆,思者亦无疆。一直以来,我骨子里的懒散,令我懒得长途跋涉,
纵使我有一颗爱旅行的心。譬如,我多么向往去欧洲,却被签证和飞
机票阻隔,被金钱和时间困扰。庆幸,我遇到了它——《行者无疆》。
书中北极圈的旅程是艰难的,然而北极是我个人最向往的,冬天
最冷的时候闯北极,“艰难”是理所当然的。也许因为看过太多北极
圈的介绍,在所有对北极圈的描写中,唯一让我惊叹的是,《行者无
疆》中提到,在圣诞夜的北极圈,他们竟然找到了一家中餐馆,看来
中国人是无处不在的,海外,尤其在北极圈这样的地方,遇到同胞的
感受,想必温暖得可以抵御北极的寒风吧。读到这里,我的心在暖暖
-4-
地微笑……
合上书,却没有合拢我的思绪。作者畅游了几万里的路,当然不
止是为了写这本书,更不会是为了欣赏异国风情,单纯地了解他乡文
化。中国的五千年历史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资本,但有时欧洲迟
到的文明却值得我们仰望。看完整本书,我不停地回顾,不停地追寻,
似乎想让脑中留下更多更多。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如今,读完整本《行
者无疆》,我突然觉得:“行而不思则惘,思而不行则殆。”()默念着
这句话,咀嚼,品味,感觉还是颇有几番道理,不由地窃喜起来,这
也是我的学习收获吧,虽然所要学习和思考的东西远不止这些。
不是吗?行者本无疆,学者也无疆,思者更无疆,因此,应该让
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学会思考,不再浮躁,不再自满……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3
很多时候国人在急功尽力的做各类事情的时候反而失去了自己
最珍贵的东西。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是最为经典的格言,这本
书从南欧入手写到北欧结束,总结了欧洲最为主要的城市及他们的文
化与历史,和最值得看的东西,当你在阅读时就好像是走在欧洲的大
街上,体会着由于不同历史时期遗迹所产生的惶如隔世的感觉,非常
舒服,这才是真正的美。
可能我也没资格评论这些,只是说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最
大的体会就是欧洲的高贵与平凡并存,伟大与平庸并存,绅士与野蛮
并存,骑士与现代并存。这四个并存是我自己总结的,虽然欧洲人不
-5-
多,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创造力和智慧。
依然在不断的创造着奇迹,其实现代的欧洲人已经不再完全守护
于传统,而是以更为现代的生活方式存在,但是他们保留了自己的传
统,自己最为核心的东西;我并不是在这里做卫道士,只是觉得我们
应该珍惜真正经典的东西。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4
森林、山丘、古堡,历史在这里隐藏;
热闹、精致、张扬,历史在这里转折;
苍凉、寂寞、执着,历史在这里凝冻。
跟随着余秋雨先生的笔迹,跟随着《行者无疆》,我感受着世界
的彼岸或潮起潮涌,或风平浪静,听者伟人们的声声巨响,沉思着他
们的点点滴滴。
他来到了罗马,把“伟大”这个词留给了那座唯一的城市,他笔
下罗马的伟大是透彻的,“伟大是一种隐隐然的气象,从每一扇旧窗
溢出,从每一块古砖溢出,从每一道雕纹溢出,从每一束老藤溢出。”
正是这种彻底让其他城市自愧弗如,知趣避过。他那空灵的文字让我
感到了一份实在。今天的罗马是一座更加古老却未曾荒废的庞大空城,
这是一种可触摸的空,可谛听的静,但如此般彻彻底底的休假在中国
只能成为一个永远闪动在彼岸的梦影。他沉重却不乏风趣:“人家的
休假是转换身份,我们的休假是叠加身份。叠加在远离办公室的地方,
叠加在山光水色之间,那是多么不自然,那是多么矫情。”在他的笔
下,中国人似乎又增添了一分可悲。
-6-
对于威尼斯,他怜爱、心痛“小巷只能让它这么小着;老楼只能
让它在水边浸着;那么多人来来往往,也只能让一艘艘小船解缆系缆
地麻烦着;白天临海气势不凡,黑夜只能让狂恶的浪潮一次次威胁着;
区区的旅游收入当然抵不过拦海大坝的筑造费用和治理污染、维修房
屋的支出,也只能让议员、学者、市民们一次次呼吁着。”威尼斯因
过于出色,因众人的分享、争抢已成了风烛残年的老人,他们显得沉
默“这些泛光不亮,使那些古建筑有点像勉强登台的老人,知道自己
已经不适合这样亮相。浸泡在水里的房子在白天溶入了熙熙攘攘的大
景观,不容易形成凝视的焦点,此刻夜幕删除了它们的背景,灯光凸
现了它们的颓唐。本来白天与我们相对而视,此刻我们躲进了黑暗,
只剩下它们的孤伤。”带着苍老,他们过着属于自己的日子,不需要
别人的怜悯。
从余秋雨先生对他们的商家的描述可看出,他们坚守着人格的自
尊,“店是祖辈传下来的,半关着门,不希望有太多顾客近来,因为
这是早就定下的规模,不会穷,也不会富,正合适,穷了富了都是负
担。因此,他们不是在博取钱财,而是在固守一种生态。”此刻,心
中不由燃起了敬意,仿佛在他们面前,一切物质上的成就变得庸俗,
降得很低很低。满足自己的就是富足,适合自己就是成功。
在西班牙南部,从弗拉门戈舞里,带给我冷峻与火热的交织和异
域的美。“瘦削的男子一脸愁楚,一出场就把自己的脚步加速成夏季
的雨点,像要把一身烫热霎时泻光。”“这夏季的雨点是骑者的节奏、
勇士的步数,他正以祭拜式的感动来酬谢上天赐予的幸福?”这热情,
-7-
这激昂,让每一位读者向往,这炽烈的高傲、流动的孤独、忧郁的奔
放,让每一位刮宫那种憧憬……
对于欧洲城市,如果用“繁华”一词来描述,未免显得庸俗。这
知识它们的第一层次叫打点生活,还有更高的第二层次叫打点历史,
第三层次叫打点自然。余秋雨先生生动地描述道:“一路行来,觉得
这些城市千百年来都在自身等级上爬坡。有的爬着爬着就爬不动了,
便蹲在某个告诉上,一蹲就蹲了好几百年,有的则还要往上爬。”一
个“爬”字,一个“蹲”字,演绎着他们生活的自然,始终追随着一
份自在,追随着一份无拘无束,表达着人生的本态。他说:“这就像
一位草莽英雄落脚京城,看他是否过好了,低要求,看他摆脱草莽多
少;高要求,看他保留多少草莽。”读着,我们身处城市的繁嚣,车
水马龙,俨然成了华美的玩具,只剩下可怜的虚假的装点。
巴黎是一座最健全的城市,即便如此,也有重要缺失,那就是,
热闹的巴黎,不容易找到十八世纪。原因是其中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
从余秋雨的形象比喻,我们尝试理解着十八世纪的法国。“十八世纪
像是滔滔激流,十七世纪是它的左岸,十九世纪是它的右岸。左岸上,
路易十四穷奢极侈,大兴土木,都留下来了;右岸上,经十八世纪的
冲击而巍然成型的土地上站立起一个拿破仑,也留下了种种遗迹。结
果,难于寻找的恰恰是激流本身。轰鸣声早已远去,河床上一片空寂。”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背景,构建了一个不一样的巴黎,它热情,它轩
昂,它忧伤,它温柔,如一位柔情万种的少妇,让人怜爱,却饱含内
涵,永远猜不透。正因如此,这座城市便有了一种令人陶醉的体温。
-8-
他走过古老而神秘的宫殿,踏过荒芜渺远的大地;他饱览温柔碧
绿的水城,探询神圣遥远的极地;他走过了繁荣喧嚣,却始终不忘寒
冷孤僻的冰岛。朋友劝阻他不应该选择隆冬去冰岛,他知识淡淡地说:
“不去冰岛则罢,要去定要赶一个冰天雪地。严冬是它的盛世,寒冷
是它的本相,夏天反倒是它混同一般的时候,不去则罢。”
这就是余秋雨,这就是真正的行者,在点点滴地追求,在历史的
陪伴下钻营,在冰天雪地里行走……
他深深地爱着每一寸土地,每一寸冰清玉洁,以至于舍不得踩下
脚去。
他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他的心灵之旅正在延续,风急浪高,晚
霞凄艳,他默默地,把所有的历史穿过。
行者无疆,他的世界永远没有尽头,正如哥伦布所说:“不在乎
脚下,只在乎前方。”他追随的正是这流浪的本性。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5
《行者无疆》这部书主要以欧洲各国的历史文化为线索,穿插进
去许多古建筑、古城堡、古文化遗址、杰出人物、艺术、饮食等实实
在在的文华的载体,有令人震撼的庞贝古城,文艺复兴时期以弗洛伦
萨为中心的美第奇家族,以及以美第奇家族为中心的米开朗奇罗、达。
芬奇、拉斐尔、伽利略等杰出人物,有法国的饮食,瑞士的钟表,西
班牙的斗牛场等等。然后,作者在赞叹惋惜,羡慕哀伤过后,与我国
的历史文化暗暗地进行冷静的比较,在比较中进行反思,反思我国现
有的文化为什么与西方存在那么大的差距,我国文化为什么不被西方
-9-
文化所容纳、所理解。
这部书的结语,作者这样说:“结语不是结论,任何真正的旅途
都不会有结论”。他讲完路上的种种见闻后,只是一声轻轻的苦笑。
他说:“一连讲了那么多地方,一定夹杂着太多的错,但即便把所有
的错加起来,也抵不过一个事实:我们对欧洲的了解,远远超过欧洲
对于中国。”
接着讲了许多故事,其中一个是这样的:一个中国学生在欧洲某
个国家留学,一天新来的教授扫视过教室的各国学生,独独对他进行
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的盘问。这位学生艰难地回答了一半显然被广泛误
解了的问题,然后说:“另一些问题不是误解,随着中国的富强将会
逐步解决的”“那么,什么是你们富强的标志呢?”教授紧追不放。
学生突然觉得有点心酸,说:“我不是政府官员,回答不了这么大的
问题,只想到一个最起码的标志,到了那时,中国留学生将不会在教
室被单独挑出来,接受那么多盘问。”
作者认为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文华的隔膜。然而,这个隔膜的
“死点”不在古典学理的译介,不在陶瓷、丝绸的喜好,也不在社会
数据的把握,在中国人的群体心理结构所衍生的个人日常情感方式。
因为它既是中国文化的历史积淀,又是中国文化的创造基座,既给中
国文化带来了血色,又带来了耻辱和尊严。
我没有余秋雨的深度与广度,不懂得中西文化上的事情,但他那
种对中国文化前景的焦虑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而我现阶段唯一能做
的只有读书。
-10-
希望所有热爱我们这个专业、喜爱文学的朋友翻翻这本书,翻翻
我们的历史文化。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6
大师就是大师,余秋雨先生的这部作品,无论是从叙事方式、写
作方法、还有知识覆盖面上都很完美,不深不浅,结合朴实的语言,
读起来很舒服。而且余秋雨先生的确是一个极有思想力的人,他去的
每一个地方都是带着目的去的,而且这种目的恰巧读者们也都很感兴
趣,比如去了解弗罗伦萨的文艺复兴,了解德国的二战思想,了解瑞
士的中立思想等等。而且再加上先生丰富的知识储备,致使在每一个
章节都可以读到一些读者们自己不知道但却很感兴趣的知识。所以这
本书仅仅只通过文字就让我看到了世间许多很美好的事物,使我产生
了无限的向往,同时给我的生活增添了动力。书籍真的是人类进步的
阶梯。
接下来为大家分享我感兴趣的几个段落。
'记得早年在一本书上读到,有一次费希特患病的夫人出现了危
险的症状,他本该留下侍候,但原先约定的一次重要的演讲来不及推
掉了,只得忍痛前往。没想到等他心急火燎地回来,夫人的病情居然
有所好转,他激动地流着眼泪与夫人拥抱亲吻。人们说,正是这种拥
抱亲吻使他传染上了夫人的病,而且因此去世,现在我看着他们夫妻
俩的合墓,世间多数广场演讲者的家里,总有一位妻子等着,等得非
常殷切,绝不会不等他回来就独自离去,一次次等待,直等到长眠在
一处。'这是余秋雨先生去德国了解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思想时写的。
-11-
这位大文豪死后没有华丽的墓地,只是与她的妻子一起合葬在普通的
墓地中(甚至称得上是简陋),而且先生还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找到,
德国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埋葬在哪。这一段之所以印象深刻,没有
错我学识有些短浅,只关注到了爱情。总有一位妻子等着,等得非常
殷切,不是因为血缘关系,更不是因为功名利禄,只是因为爱。这让
我想到了顾城的《多想爱》。忠贞不渝的爱情是人世间最美的经历。
'那年月瑞士实在让人羡慕。我曾用这样几句话描述:人家在制
造枪炮,他们在制造手表,等到硝烟终于散去,人们定睛一看,只有
瑞士设定的指针,游走在世界的手腕上。'这是先生在瑞士写的,这
个国家没有什么名人,也没有石油等名贵矿物,只因它免除了战争的
消耗,所以几百年来平稳发展,变成了世界上富裕的国家。先生的这
几句话描写的贴切至极。
先生文中描写了许多非常华丽的风景建筑,让人神往,要说最令
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圣家族大教堂,这个教堂位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
已经建了100多年,他的设计师——高迪。用一生的时间去建造这个
教堂,却只建成了这个教堂的外立面,他的学生还在继续这项伟大的
工程,预计2026年,高迪逝世100年之际教堂可以完成。
一个人的意志力竟可以强大到如此地步,我敢肯定他在建造这个
教堂时绝对没有考虑时间,只是专心于建造,把每一处做到最好,做
到极致。以至于时间都无法阻止他的脚步。这应该就是梦想的真正力
量。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7
-12-
文化是世界的,文明是人类的,几千年文明的起源与没落,几千
年文化的兴盛与践踏,“余秋雨”老师记录着,思考着,叹息着。《行
者无疆》——走的之远,行的之广,爱的之深,惜的之切……驻足,
往返,沧桑,孤独,又夹杂缕缕喜悦。
行者独步于遥远的旷野,为后来人度步出一往无垠的疆土。历史
真的是太长了,每一条街道都盛载着故事,每一座建筑磊盛着盛世繁
华,每一片废墟都溢透着伟大。我们丟失了太多的记忆,琐碎的,空
虚的,甚至是无用的,但那确是最有意义的,意义就在于那些琐碎的
空虚的无用的才是你最初的形成,于身体,于思维,也许那就是几千
年以前的你的存在。
探寻的本质也许就是流浪,当历史不再走进伤痛,记忆不再承受
责任,它或许会进入一种自我失落的精神恍惚。“哥伦布”发现了新
大陆,也只能称之为探险。文化如远年琥珀,既晶莹可鉴又不能全盘
透明,一定会有一些历史的沉淀,那才是最真实的,真实无价!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8
你可以在词典的解释中找到繁杂冗长的释义,你可以在各种各样
的影视作品与历史文物里看到对不同文明的展示。它们有的淹没在南
美的雨林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神秘的一笔;它们有的雄踞在东亚
俊美的山川中,繁华如清明上河图所绘的阖闾千里,如今依然隐藏在
宫阙几间;它们有的坐落在地中海阳光的海岸旁,以其理性与睿智,
使得今天的
思想、法律、体制依然流淌着它的血脉。所有的文明无一不穿越历史
-13-
长河而来,给我们以无法比拟的厚重感,就算那些中断在千年前的文
明依然留下的痕迹,让我们可以从文献与文物中窥见一斑。
可是,就如同兰芝之室一般,我们却很少去观察我们生活的世界。
在
中国,我们会因为尊老而为老年人让座,而日本人却觉得给老人让座
是瞧不起他们;在
中国,我们因为孝顺的美德听从父母的教导,而西方民族的父母与子
女都认为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谁听从谁的必要。和我们相比,他
们少了一份羁绊,多了一份理性和独立。如果你肯多花一点时间,多
用一份心思去观察我们生活的世界,和它之外的世界有什么不同,你
就能真真实实的看见一点点文明留下的痕迹。这种痕迹深深的篆刻在
不同民族的DNA中。但现实情况是,从客观来说,不是每个人都有这
份金钱和这份时间,从主观上来说,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一双从不
同地方、不同民族的风情中剥离出他们文明的美的眼睛。我不禁感叹,
人类积累了几千年而来的瑰宝,却有许多人不能对它进行审美享受,
实在可惜。
幸好,当我们不能身临其境去欣赏自然风光的时候,有摄影师拍
摄的奇瑰风光给我们带来审美享受,说实话,有时候就算我们身临其
境了,也不见得能看到比摄影师拍到的景色更美。
比起文学家,在《行者无疆》这本书中,余秋雨先生更像是一个
摄影师的身份,用他独到且深邃的眼睛,和包容博大的情怀,为我们
拍摄了整个欧洲的文明,以及在另外一本《千年一叹》中,用一样的
-14-
方法书写了整个伊斯兰世界。
显然,文明的摄影师,比自然风光的摄影师门槛要高得多。所以
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是在值得一读。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9
起初,我心里有些为难,觉得像他这样的作家,作品肯定是深奥
的,充满哲理的,读起来不会那么有趣,有意思吧。妈妈仿佛看出了
我的心理,对我说,不要把这当任务,也不一定要一口气读完,可以
先从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开始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不知为什
么,妈妈的话打消了我的顾虑,自己心也静了下来,认真地翻开书页,
仔细浏览着标题。这本书作者是分四卷(南欧、中欧、西欧、北欧)
来记录他考察欧洲九十六所城市文化,历史及他的思考。我读起来并
不困难,而且书中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胜。而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南
欧篇中《南方的毁灭_庞贝古城》。我小时候看记录片《庞贝古城》时,
对那场大灾难的可怕景象印象深刻。阅读前我很好奇作者会怎样描写。
在读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吸引住了,仿佛也跟随着作者一起到
了庞贝古城,看到了被火山灰掩埋的人群,留下他们死亡前挣扎形体,
在凝固后形成的“人形硬壳”;看到了瓦罐工场工人抱肩蹲地,一蹲
就是一千多年;还看到士兵至死都站在城门口监守岗位;还有那些'
人形模壳'表现出保护儿童和老人的姿态。看到了在庞贝古城灾难降
临之时,处处闪烁着人性之光?。我的内心由开始的恐惧,悲哀转变
为了温暖。透过余秋雨先生的文字,我重新认识了'庞贝古城',它不
仅是历史的回忆,还照映着灾难降临时人们优良的品质以及善良的人
-15-
格魅力。
感谢作者带给我的温暖,同时也向我的伙伴们推荐这本书。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10
和学生时代的历史课一样,这本书里纷杂的历史年代、冗长的外
国人名和地名总是让我绞尽脑汁。
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是为计划的毕业旅行做准备,因为不想有
天我现在欧洲的某一个城市,看到的只有不知名的欧洲建筑和城市风
光。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在我看来,这三者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递进关系。
不读书,只行路,永远也不会知道为什么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
里路」的说法,不读书怎知读书不如行路?
几年前本着「读书不如行路」,遍只顾游山玩水,大学几年把周
边近的远的都玩了遍,还总拿行的那几里路来当做自己不读书的借口。
风风火火几年过去了,却也不见行过路的踪迹。
第一次觉得旅行有个导游也不错,是大三的十一假期,如果没有
导游讲解,在上海外滩走了几十遍也不知道外滩浦发银行的罗马柱是
世界上仅有的两处这样的罗马柱之一,而另一处支撑着巴黎的卢浮
宫……
还有一次不算旅行的经历,也让我印象深刻。
那是学校组织的外出写生,地点安排在青岛崂山。每天早晨都能
看到茶农在修整后的梯田上采茶。没错,这就是崂山茶。
-16-
那时刚刚从高中毕业来到大学的我,只记得地理书上「茶——多
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却从不知北方也有这样规模大的茶园。
如果不是我行路来到崂山,可能也不知道北方沿海山区也有茶叶
的种植园。但是,如果我没有上过高中,没有学过地理,就算见到崂
山满园的茶也不会惊讶了,也不觉得茶种在北方有什么不妥,因为我
从不知道茶需要酸性的土壤,且多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带……
希望有一天我站在欧洲的某个城市,能想起书里的某个章节,在
欣赏异国风景之余,能想到它背后的故事。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11
合上这本书,刚好好友发来微信,问我再做什么,我说正在做欧
洲梦,想再去欧洲,尤其是北欧,那童话般的梦幻一直深藏在我心底,
我小时候并没有读过多少童话,一千零一夜只是听到的书名,小时候
知道的童话只是语文课本中的那卖火柴的小女孩,也许是小时候童话
的缺失,现在竟然对那童话般的世界及童话的家乡充满着好奇与憧憬。
刚好对前两年的欧洲之旅回忆还差英国尚未记录,今天带着这份
尚未走出书本的心情给欧洲之行画上一个顿号,希望以后有机会再继
续感受触摸那片世界的文明与典雅,沧桑与苦痛。我们在英国的大部
分时间都在剑桥,徐志摩的一首《再别康桥》让世人认识到了剑桥的
美。
一提起剑桥,很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剑桥大学这座蜚声世界
的顶尖名校,事实上剑桥是一座很古老的大学城,位于伦敦北部50
分钟车程的地方。自13世纪末创办剑桥大学的第一所学院——彼得
-17-
学院以来,剑桥一直作为一座大学城存在至今。导游告诉我们,在剑
桥一不小心碰倒的人可能就是某一个领域的专家,这里才真是人才济
济。知名学府、顶尖人才、古老小镇,优雅安静且有着浓郁的学术氛
围,真有不想走的感觉。
我们在剑桥住在寄宿家庭,我们几个分到的是一个华裔家庭,十
年前从成都移民到剑桥,男主人出差在外,女儿外出实践活动,家里
只有女主人陈姐和她七八岁的儿子。女主人陈姐优雅娴静,给我们讲
她们的移民故事和在英国的生活,接触很多移民家庭,发现出国之后
她们表现出了更强烈的爱国之情,特别关注国内的发展也特别重视对
孩子的母语教育,陈姐告诉我们为给孩子加强国内生活体验,每年暑
假她们都会回国带上两个月,带着孩子学学中文,再带着孩子游历一
下国内的大好河山,陈姐闻听我是一名数学老师,竟然还动心思想让
我给孩子补习补习国内的数学教材,举手之劳我当然没问题,只是小
家伙玩游戏有点投入,终没留出时间。
陈姐带我们去超市小店购物,感受当地人生活习惯。进了商超,
我们还是很受触动的,诺大的商场衣服一般都是几十英镑,一百多两
百多的应该就是不错的了,当然是对工薪阶层而言(不考虑土豪标准),
对比国内商场女装单件衣服也都在千元以上。我们去了一趟超市,陈
姐花了不到四十镑,买了满满一推车,我们都忍不住感慨,这些在国
内估计差不多要三四百元钱吧。我们看着价签,蔬菜水果牛奶等日常
用品很多都是一元以下,电视机等大件商品也不过几百元。当然如果
把英镑换算成人民币,好多物品并不比国内便宜。只是都是每月几千
-18-
元的工资,生活用品占工资比例明显不同,工资的购买力差异巨大,
这也许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吧,购买力不同导致生活压
力指数差异明显。但陈姐告诉我们,她们移民的十年,也是中国发展
最快的十年,这十年她们也错过了很多的机会,言语间尽是遗憾。
我们参观了那些平日里听起来就激动不已的学院,走到传说中砸
住牛顿的那棵苹果树,又参观了议会厅,感受英国政府的办事风格。
剑桥最使人留连却步的是那满城的绿色。青葱的草地几乎铺满了这座
小城除了街道以外的一切空地。那一栋栋高大的`校舍、教堂的尖顶
和一所所爬满青藤的红砖住宅就在这一片绿色之中。
康河边上,垂柳成荫,丛林拥翠,衬托着剑河的一泓碧水,整个
剑桥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绿意葱茏,令人心醉。来到剑桥一定要泛
舟康河的,康河里的那些年轻帅气的船夫竟然好多都是剑桥的学生,
真是让我们非常意外,船夫知道我们来自中国,划行至一段时船夫大
喊:手机膜、手机膜、手机膜,过了一会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徐
志摩,我们走到了那脍炙人口的----轻轻的我走了……这首诗的诞生
地。
大本钟、伦敦眼、白金汉宫、泰晤士河等这些闻名与世的景点,
只是停留在眼睛涉略过而已,并没有感受到太多文化和内涵,我们只
能说我们曾经到过,因为自己这方面的储备就很欠缺。在一个很大的
庄园里我们体验了英式下午茶,同样由于知识储备不够,只是感受到
了那一份外在的惬意与优雅。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可我怎么发现不读万卷书,万里路上只是肤
-19-
浅的感官体验,内涵式的体验还是需要内涵的积淀才能拥有。越走越
发现自己的单薄无知!行者无疆,行者永远在路上!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12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不是深沉的中部,灿烂的西部,神秘的北部,
而是那具有废墟的荒凉,人性的美丽的南欧。
喜欢南欧,是因为那种破落的荒凉,是因为有时甚至相信,只有
破碎的残缺的东西才是真实的美丽的。南欧,却是繁华过,兴盛过,
可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浪潮,他没落了,甚至是,死亡了。这也许是
时代带走了它昔日的光辉,留下的,只是值得人们去细细体味的那一
片废墟,那一段文明。
南欧,走过繁华和荒凉,正是这才使得他更充实,才使得他在夕
阳的余辉下更为沧桑,才使得它保存下文明,见证着历史。
于是,我想,南欧的夺目不是因为他给了人们多么璀璨的景色,
而是因为他让人们看到了生命的历程,看到了真实。
繁华和荒凉是两个多么矛盾的词啊,可是,南欧就将他们用文明
连接了起来。这不得不让我想到,走过繁华和荒凉,确实能铸就一些
永恒。
走过繁华和荒凉,沉淀一些心情。有些历史遗迹,当你看到他的
繁华,在脑海中描摹他先前的样子时,会感到一丝辛酸,抑或,是一
种莫名的感慨。在夕阳的照射下,余晖将断壁残墙的影子拉得很长很
长,投射在一望无际的空旷的土地上,直到地平线埋藏在黑暗中。
就像圆明园,昔日的美丽,只因为八国联军的硝烟炮火,霎时之
-20-
间,全成为一片废墟,这一场毁灭,虽然只是一瞬,在中华文明史上,
却是一段无比黑暗的时间,因为,毁掉的,不仅仅是圆明园本身,而
且,还有文明,一同毁掉了。所以,今天,当我站在圆明园的土地上,
不是失落,而是深深的遗憾与愤慨。虽然,圆明园一直在修复,可是,
无论如何,都只是徒劳。但圆明园始终是美丽的,因为曾经繁华过,
美丽过,而今的荒凉只是见证着当初的美丽。这种美丽,将被人们沉
淀在心底,默默地,永远永远。
走过繁华和荒凉,追溯一段历史。每一朝,每一代,都有它的繁
华,也同样,会有它的荒凉。这是时代进步的自然规律,只有经历这
每一个时期,无论辉煌,无论颓废,都是完整的历史。因为在这里,
地理的遗迹已经成为历史的遗迹了。因为在这里,你可以清晰地看到,
一个民族的振兴和毁灭。
罗马帝国的辉煌,人尽皆知。这座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这
座拥有地中海旖旎风光的帝国,不得不让人向往。无论是他的建筑中
透出的熊熊霸气,还是这座城市本身的伟大,都令人们叹为观止。罗
马角斗场,那个无数人撒尽鲜血的地方,那个当时作为贵族人娱乐场
所的地方。曾经,他用喷涌的鲜血向世人展示它的威猛,他用人与野
兽的较量向世人展示抗争与搏斗,他用被血染红的天空向世人展示生
命的脆弱。然而,这样一个兴盛的帝国,也有灭亡的一天。罗马帝国
终于灭亡了,带着他的风光,带着他的角斗场,也带着他的文明,灭
亡了。太阳依然升起、下落,天空的那头却不再如此鲜红。他见证者
罗马的兴盛与衰亡。如今,再看罗马角斗场,只有断残的石柱在夕阳
-21-
下站立。永远永远。
走过繁华和荒凉,注释古与今的完美。有时我认为,荒凉的存在
也许是为了证实先前的繁华。然而,当完美的建筑被完好的埋葬起来,
不为世人所见,与世隔绝,那么,当人们发现这般奇迹的时候,古代
与现代就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这才发现,古代与现代原来是可以融
会贯通的。
庞贝古城是多么雄伟。人们安逸和谐地生活着,没有烦恼,没有
忧愁,一片安然。然而,毁灭只需要一瞬间。火山灰的堆积将他永久
的埋葬了起来,城市,街道,剧院,一切都被封锁了起来。于是,一
座古城开始了永远的安睡,安详而不受打扰。如今,庞贝古城被发现
了,完好无损,于是,古今便有了鲜明的对比。古城,沧桑,暗沉。
现代的城市,繁华,超前。这让人甚至觉得,古城的荒凉中反而能看
出繁华,而繁华中又透着隐隐的荒凉。这种捉摸不定,让人永远铭记。
繁华与荒凉,是一个城市,一段历史所必须经过的历程,这段历
程是文明的起源与终结。这才明白,繁华和荒凉是两个不相矛盾的词,
而是两个互相补充的词。因为只有看见繁华才能体会荒凉,只有看到
荒凉才能想到繁华,而维系于这两者之间的就是文明。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13
当我终于鼓起勇气读完它的时候,我知道,那不是压抑,而是一
种思考。与其说作者余秋雨是带着读者走遍那九十六个城市,还不如
说他是带着读者的思绪飞遍了九十六个城市……无论他站在哪一座
城市,他都并不止步于眼前的风景,而是要思考,思考这座城市的历
-22-
史,思考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后人对这座城市的评价。他让我做了
思者,行者无疆,思者亦无疆。我骨子里的懒散令我懒得长途跋涉,
可我有一颗爱旅行的心,我向往着欧洲,却被签证和飞机票阻隔,于
是我发现了行者无疆。
书中北极圈的旅程是艰难的,然而北极是我个人最向往的,冬天
最冷的时候闯北极,艰难是理所当然的。也许因为看过太多北极圈的
介绍,在所有对北极圈的描写中,唯一让我惊叹的是,在圣诞夜的北
极圈,他们竟然找到了一家中餐馆,看来中国人是无处不在的,海外,
尤其在北极圈这样的地方,遇到同胞的感受,想必温暖得可以抵御北
极的寒风吧。
合上书,却没有合拢我的思绪。作者走了几万里的路,当然不止
是为了写这本书,更不会是为了欣赏异国风情,单纯地了解他乡文化。
看完整本书,我脑中似乎留下了什么。中国的五千年历史是所有中国
人引以为荣的资本,但有时欧洲迟到的文明却值得我们仰望。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看了行者无疆我觉得:
“行而不思则惘,思而不行则殆。”行者无疆,学者无疆,思者无疆!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14
一本书,最成功之处无疑是引起读者思考,并让读者产生共鸣。
毋庸置疑的,余秋雨做到了。令我最佩服的便是,余秋雨在描绘一座
城市风光时,不仅仅是在写景,更多的是个人的思考。正是他深入地
思考与剖析,才成就了《行者无疆》这一传世珍宝,我很庆幸我有读
过这本书,也很庆幸可以通过余秋雨的视角去领略欧洲国家的风土人
-23-
情。
阅读了第一卷访南欧中的罗马假日,脑海中浮现的便是《罗马假
日》这部经典浪漫的电影。罗马这个国家,隐藏着千百年来的秘密,
蕴含着深厚古老文明的文化,更散发出迷人的浪漫,让许多人旅游时
都为之赞叹。不过读完这章之后,我了解到原来罗马人对于休假这件
事情特别重视,五千八百万的意大利人居然在休假时有三千万到了国
外,商店大门紧闭,街上空荡荡的,俨然一座空城。也是,一向安安
静静与世无争的罗马人,自然乐于享受生活带来的美好,休假便是他
们使杂务中断,焦灼凝冻,肢体回归的最好方法。正如文中的最后一
句——“那么罗马,你的每一次空城,必然都会带来一次人格人性上
的重大增补”。罗马这个神秘的地方,还有许多惊喜之处值得我们去
探寻。
文艺复兴大概拯救了欧洲中世纪的黑暗,在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
大量被人们所称颂所记忆的拯救者们,这些拯救者们也被称作大师。
每个时代的大师都有他们独特的记忆,而这一篇《大师与小人》中讲
述的就是米开朗琪罗的一些故事。米开朗琪罗是一个画家,也是一个
雕塑家。他所都要经历的,或者说应该经历的事,他都是以一种更高
的思想去看待、去发掘一些不同。大师总是与众不同的,他们期待着
自己的独一无二,却又更期待拥有对手,他们需要一个肩并肩竞争的
人。但在他们的路上总有一些被称为小人的人类,那些人被世俗所羁
绊,但同时身体力行地去羁绊这些大师的人。大师们一边要完成自己
的著作,一边又要抵抗着外界的干扰。他们从不惧怕真心艺术节之间
-24-
的不服气,因为一旦提到作品,他们都能够尽释前嫌。但是遇到小人
时,无论怎么辩解,语言都似乎显的苍白无力。从这一篇我们看出,
生活中的小人,其实是非常可怕的,也警示着我们,我们不应该去成
为一个小人,应该以宽广的胸怀,去看待每一件事情,去看待每一个
人,而不是急于一时的利益,去阻止一个时代的发展。因为在文中写
到,作者余秋雨认为,文艺复兴运动退潮的标志,应该是米开朗琪罗
之死吧!这是时代的警钟。
有关米开朗琪罗这一章已经让我深有感触,《流浪的本义》这一
章又给我新的思考。巴塞罗那,这座城市的主题是流浪。流浪是看起
来让人触目惊心的一个词,一个会让我想起贫苦大众的词,甚至是弱
者的一部分,然而,我错了。在这里流浪者几乎是旅行者的意思,是
艺术家的意思。他们每一个几乎都有高雅的生活追求,不为物欲困扰,
选择自由自在的生活旅行,他们追求生命的自由,生活的快乐。流浪
者大街是他们艺术的展现,也许他们迫于生活在这里卖艺卖物,但他
们所表现出的艺术的气息,所笼罩的文明的秩序,所融合的主客一体,
让文化行者――余秋雨深深喜欢着这样一个流浪者之地,并且百逛不
厌。在真人雕塑这一小部分中,当人伴演的塑像追上小气的“偷拍客”
时,依然那么有礼有节,“能不能再与你拍一张”,一句多么委婉的话,
既不会让“偷拍客”尴尬,又可以达到收取费用的目的,同时期间体
现出了人文主义关怀与真人塑像的高素质。他们向往远方——他们诗
意的栖居。
领略了南欧的人文气息后,就再来欣赏一下令人惊叹绝伦的建筑
-25-
——阿汗拉布拉宫。在《死前细装》一章中,作者对阿汗拉布拉宫进
行了一番描绘:“今天我们一行来到这里,首先惊诧它的巨大,层层
进去,对于能否在一天之内走完它,已失去信心。”“阿汗拉布拉宫,
就是在绝望的平静中完成的精细雕刻。”之所以有阿汗拉布拉宫的建
成,都是源于西班牙人和摩尔人的土地之争。雄健得不受地域限制的
祖先在赢得土地、又在百年后即将失去领地时,留下一批没有地域安
身的子孙。在格拉纳达这座孤城,对峙了两百年的战争显得空寂、平
静。摩尔人在绝望中趋于平静,在平静中细细修饰着阿汗拉布拉宫。
作者言道:“最准确的比喻应该是死前细装,知道死期已临,却还有
一点时间,自己仍然精力充沛,耳聪目明,于是就细细装扮起来。”
他们早已不在乎明日,不在乎外界,一切只为了自习更好的生活,把
一切精力投入其中。与其说这是一种无奈,不如说是一种豁达。毫无
意义地殊死搏斗换来的只会是哀鸿遍野的惨象,而趋于平静、趋于祥
和生活,最后得到的还可能会是流传千古的创举。很多时候,不需要
太过追求利益化的目的,也不需要太过在意一个华而不实的虚名。以
一个宽广豁达之心去看待事物、精致生活,往往才会把生活过得更加
自由自在,更加精彩纷呈。
头发黑而茂密,眉毛平而宽厚,斯文眼眶后面是炯炯有神的双眼,
这就是余秋雨,一位平凡又伟大的人物。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余秋
雨先生,从事着许多人都不考虑的事业,孤身一人考察并阐释中华文
明诸多被埋没的重要遗址。《行者无疆》这本书,是旅行日志,是文
化追溯,是历史重任。它不仅仅是一份记录,更是余秋雨先生高层级
-26-
的思想成果。每一处古迹,都有它独有的特点,都有它自己的灵性。
而这本书就是在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这历史产物,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保护这文化瑰宝。历史的车轮已无法回转,
但历史的遗迹却有溯可寻。行者无疆,行无止尽,这就是余秋雨先生
所要传达的,也是我们需要践行的。永远谦逊,时刻学习!
“一切达观,都是对悲苦的省略”人生之于历史,不过是沧海一
粟,浪尖一滴,如此渺小,如此苍白,如此无助。然而有意义的人生
决不仅限于此,我们都可以成为思者——虔诚地去拜谒那些遥远而陌
生的城市;不竭地去思索那些深邃而神秘的文化;狂热地去追逐那些
沧桑而又光辉的岁月。
我想,这也许就是余秋雨先生想要告诉我们的,行者无疆。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15
匆匆读完余秋雨先生的著作《行者无疆》,酣畅之余我不由对文
化的魅力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值得细读、细品、
细思、细行的欧洲文化史,更是令人打开当下局限,着眼远疆的一册
鸿篇巨著;其中囊括了人文、哲学与建筑丰富的历史情结,以及对生
活、艺术、生态文明的反思、敬畏、感叹之意。书中多处戛然而止的
结尾,意味深长、引人发醒。
《行者无疆》一书于2011年更版修订。作者在自序介绍:这次
修订,比第一版删去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文字也有较大的改动,使之
更加干净。单从字面上看:行者,行走的人;无疆,杳无边际,颇有
些'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意思。全文主要分为四个板
-27-
块(中欧、南欧、西欧、北欧),详尽描述到古建筑、古城堡、古文
化遗址、杰出人物、艺术、饮食等方面的文化风韵。有令人震撼的庞
贝古城,文艺复兴时期以弗洛伦萨为中心的美第奇家族,以及以美第
奇家族为中心的米开朗奇罗、达·芬奇、拉斐尔、伽利略等杰出人物;
法国的饮食,瑞士的钟表,西班牙的斗牛场等等。
当然,文化不是空洞的华丽的辞藻,不是富丽堂皇的建筑,而是
那种真正能抨击人心的事物。《行者无疆》一书,虽每记篇幅不长,
却耐人寻味,给人颇多咀嚼的空间。每一方异土似乎在余秋雨笔下都
包含着深邃的文化气息,授人以探索、启迪;使人在行走中夹带思索,
在思索中让人明智,脱俗于一般轻描淡写的游记散文,抑或是走马观
花式的长篇累牍。
遗憾的是,至今我无缘前行欧洲,对欧洲文化有的仅仅是片断、
肤浅、妄自的判断,很难有深层次的造诣。直至看完余秋雨先生的《行
者无疆》,欧洲才在我的脑海里有了声色,用一种尤为奇特的角度将
我置身于欧洲魅力之中。在赞叹惋惜、羡慕哀伤过后,我便会就中欧
文化暗暗地进行冷静的比较,在比较中进行反思,反思我国现有的文
化为什么与西方存在那么大的差距,我国文化为什么不被西方文化所
容纳、所理解。
书文首篇以《南方的毁灭》为背景,讲述了庞贝古城废墟的景象
所带给读者的思索;而结尾《大雪小村》则记录了在偏僻的奥卢火车
站边,余秋雨和友人在木屋中与村民的简短真诚的交流;巧妙地托人
性光辉之美规避了历史更迭之残酷,一大一小,相得益彰。
-28-
谈起罗马,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便是《罗马假日》这部经典浪漫
的电影。作者在第一卷访南欧《罗马假日》一文用清奇的眼界告诉读
者:罗马人对于休假这件事情特别重视,五千八百万的意大利人居然
在休假时有三千万到了国外,商店大门紧闭,街上空荡荡的,俨然一
座空城。也是,一向安安静静与世无争的罗马人,自然乐于享受生活
带来的美好,休假便是他们使杂务中断,焦灼凝冻,肢体回归的最好
办法。正如文中的最后一句——'那么罗马,你的每一次空城,必然
都会带来一次人格人性上的重大增补'。
罗马是一座永恒之城,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岁月蹉跎注定了
它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崇高无上的地位和超凡脱俗的价值。从书
中走进罗马,那种伟岸的气象从每一扇旧窗溢出,从每一块古砖溢出,
从每一道雕纹溢出,从每一束老藤溢出。罗马蕴含着历史的深厚,宁
谧与和谐,其本身就成为了历史的映照。这样的城市,常令其他城市
与之相比黯然失色,自叹弗如。
文艺复兴大概拯救了欧洲中世纪的黑暗。在这一时期,欧洲出现
了大量被人们所称颂、所记忆的拯救者们,这些拯救者也被称作大师。
《大师与小人》一节中说的便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师——米开朗琪罗,
他是一个画家,也是一个雕塑家。大师是与众不同的,他们期待着自
己的独一无二,却又更期待拥有对手,他们需要一个肩并肩竞争的人。
但在他们的路上总有一些被称为'小人'的人群,那些人被世俗所羁绊,
同样身体力行地去羁绊着大师。大师们一边要完成自己的著作,一边
又要抵抗着外界的干扰,他们从不惧怕艺术家之间的斗气,因为一旦
-29-
提到作品,他们都能够尽释前嫌;可一旦遇到小人,无论怎么辩解,
语言都似乎显的苍白无力。作者余秋雨认为,文艺复兴运动退潮的标
志,应该是米开朗琪罗之死吧!这恐怕也是时代的警钟。
米开朗琪罗的故事让我深有感触,《流浪的本义》一文又赋予了
我新的思考——巴塞罗那,这座城市的主题是流浪。乍一看,'流浪'
是触目惊心的一个词,一个会让我想起贫苦大众的词,甚至是弱者的
一部分。然而,我错了,在巴塞罗那流浪者几乎是旅行者的意思,是
艺术家的意思。他们每一个人几乎都有高雅的生活追求,不为物欲困
扰,选择自由自在的生活旅行,他们追求自由、追求快乐。
他们向往远方、向往诗意的栖居。流浪者大街是他们艺术的展现,
也许他们迫于生活在这里卖艺卖物,但他们所表现出的艺术的气息,
所笼罩的文明的秩序,所融合的主客一体,一个让'文化行者'——余
秋雨深深喜爱的流浪之地。在真人雕塑这一小部分中,当人扮演的塑
像追上小气的'偷拍客'时,依然那么有礼有节:'能不能再与你拍一
张',一句多么委婉的话,既不会让'偷拍客'尴尬,又可以达到收取
费用的目的,侧面体现出了人文关怀与真人塑像的高素质。
领略了南欧的人文气息后,接下来是令人惊叹绝伦的建筑——阿
汗拉布拉宫。在《死前细装》一章中,余秋雨对阿汗拉布拉宫这样描
绘:'今天我们一行来到这里,首先惊诧它的巨大,层层进去,对于
能否在一天之内走完它,已失去信心。''阿汗拉布拉宫,就是在绝望
的平静中完成的精细雕刻。'之所以有阿汗拉布拉宫的建成,都是源
于西班牙人和摩尔人的土地之争。不受地域限制的祖先们在赢得土地、
-30-
又在百年后即将失去领地时,留下一批没有地域安身的子孙。在格拉
纳达这座孤城,对峙了两百年的战争显得空寂、平静,摩尔人在绝望
中趋于平静,在平静中细细修饰着阿汗拉布拉宫。
'最准确的比喻应该是死前细装,知道死期已临,却还有一点时
间,自己仍然精力充沛,耳聪目明,于是就细细装扮起来。'余秋雨
在文中写道。也许他们早已不在乎明日,不在乎外界,一切只为了更
好的生活。与其说这是一种无奈,不如说这是一种豁达,毫无意义地
殊死搏斗换来的只会是哀鸿遍野的惨象,而趋于平静、趋于祥和的生
活,最后得到的还可能会是流传千古的创举。
除此之外,书中蕴含许多哲理,如《古江本先生》一节中,最好
的文化建设是机制,是气氛,是吐纳关系,而不是一堆已有的名字和
作品。《仁者乐山》中'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刺激,山地让
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水边的哲学是不舍昼夜,山地的
哲学是不知日月。'《北极印痕》揭示了只有避其锋芒、泄其杀气才
能驾驭事物的道理……
《行者无疆》这本书,是旅行日志,是文化追溯,是历史重任。
余秋雨在自序中说:'花那么长的时间考察了九十六座城市,还有哪
一座城市有资格作终结?'是啊,无论余秋雨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
在思索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历史,它绝不仅仅是一份记录,每一处古迹,
都有它独有的特点,都有它自己的灵性。
'一切达观,都是对悲苦的省略'人生之于历史,不过是沧海一粟,
浪尖一滴,如此渺小,如此苍白,如此无助。然而有意义的人生决不
-31-
仅限于此,我们都可以成为'行者'——虔诚地去拜谒那些遥远而陌生
的城市;不竭地去思索那些深邃而神秘的文化;狂热地去追逐那些沧
桑而又光辉的岁月。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16
伴轰隆的火车声,读着一篇篇文章,当时的感觉现在已经模糊,
总觉得似乎有些做作,是被大学录取的欣喜和故作姿态的安静吧。
浑浑噩噩的大学四年,少了几分平静,多了几分浮躁,很少再去
读一些安静的文章,或许平静已经远去了。
繁忙的工作也让自己很少再去阅读,前几天忽然从书箱中翻出这
本书,便乘着晚上的闲暇,开始读了起来,或许是想找回以前的那一
份宁静吧。
这本书的名字很好,初一看这本书的文章,就好像是一篇篇游记,
然而这里很少风景的描写,有的只是对历史的介绍和探问,行者不仅
是在空间上游动,在时间上也在转动。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游历于几天
的时间中,该用如何的姿态去面对。
重读亦有重读的乐趣,就好像十几年不见的故友,重谈起以前的
琐事,才恍然记起自己以前还发生过那样的事情,好像既熟悉又陌生。
读着一篇篇文章好像自己十分熟悉,又记得不是那么清楚,有的其实
在自己的脑子里已经根深蒂固了,现在猛然一看才发觉原来是从这里
获得的,比如米第奇家族、比如米开朗琪罗。
由于自己知识和经历的有限,很难体会作者的一些感受,也就不
所为什么共鸣了,权当作一本对欧洲城市历史文化的介绍来读了。
-32-
印象最深的要数庞贝古城了,刹那间,被毁灭的那么彻底,人世
间的一切世态,无论善恶,无论丑美,全在那一刻凝固,成为历史。
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偶尔也会向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力量,而这
种展示总是以人类的悲剧作为代价。就像作者所说的,将他们的毁灭
归结为道德的沦伤的人,实在是太不道德,有些自然的力量我们总是
不能抗拒,有时候去抗争,总是没有结果的,比如中国的楼兰古城。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17
历史是一条浑水河,蜿蜒久了才似乎透亮。也许罗马盛衰无常,
可美第奇家族的符号依旧光亮;也许威尼斯的水道学会了自嘲,可佛
罗伦萨的雕像犹然完好;也许庞贝古城的灵魂已经散去,可阿勒河河
水仍然滚滚不息。我们从中看到了历史的欢笑与昂扬、冷清与孤寂,
听到了历史的尖叫与悲啼、细语与欢歌。历史疯疯颠颠,充满嘲讽,
既变也不变,只有它的离去,才能带给我们清晰的“模糊”和“模糊”
的清晰。除了辛酸悲喜,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在“模糊”的历史中
追寻清晰,在清晰的历史中求索真理。漫漫征途上,我们不仅要学会
求索过去,也要懂得求索现在、静待未来。
监狱和一战前局势紧张的德国,两者本应拼接出阴森与恐怖。但
德国海德堡大学的学生监狱却十分不同。当初因顽皮被关押的学生,
完全不像惩罚的施加者想象的那样悲伤、痛苦。相反,他们在这里挥
洒热血与青春,任张狂的涂鸦紧紧黏在墙上。倘若开头太过严肃,也
不妨喜剧收尾。曾经的瑞士人因贫穷而受雇打仗。两方交战,与自己
厮杀的,可能就是邻家腼腆的男孩。他们是忠诚的,受雇于人就要坚
-33-
持到最后一刻。欧洲大地被无数瑞士人的鲜血染红。历史心软了,终
于让瑞士永远保持了中立、告别了战争。曾经受过的伤,也许就是不
久后的宝藏。历史总是半边苦涩,半边蜜糖。神秘的手拨弄着世界,
冷酷之中仍有温情。
我们应宽容地、诙谐地,用柔软的心去看待历史。经历过风雨跌
宕的老人,往往是很平和的。历史也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不需要
同情、不需要哀叹。它抒袤无垠疆土上的一条大河,我们把握不了它
的方向,却能触摸到它流淌的痕迹。要明白世界上没有强者,也没有
弱者,无论属子手,还是白天使,都是我们所造就的。好与坏只是我
们拟定的评判标准,但它们都有存在的理由。因此,同情每一个人、
尊重每一个人、谨记每一个人,平静对待、平等对待。该走的已走,
就别揪住不放。我们的怨恨与谢意,的确需要有一人一物去当容器,
如希特勒、华盛顿,但真正该指责或赞扬的是我们自己。
历史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我们也应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
过去的爱恨情仇知道就好,何必沉溺其中;面前的盛衰变化,模糊就
好,何必忧患重重。“不在乎明日,不在乎观者,不在乎评论,一切
只给自己看。”既然看不透过去与未来,就不如把握好现在。
历史是无垠,无疆却有路,但却只有一条路。我们应以不喜不悲
的心态,来面对这部悲喜剧,也应以不喜不悲的心情,来演好这部悲
喜剧。漫漫无垠中,我们只有把握现在、静待未来,在历史的长河中
求索。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18
-34-
都说罗马是一座永恒之城,罗马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岁月蹉跎
注定了它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崇高无上的地位和超凡脱俗的价
值。走进罗马,那种伟岸的气象从每一扇旧窗溢出,从每一块古砖溢
出,从每一道雕纹溢出,从每一束老藤溢出。罗马蕴含着历史的深厚,
宁谧与和谐,罗马本身就成为了历史的映照。这样的城市,常常令其
他城市与之相比便黯然失色,自叹弗如。
罗马曾经有过登峰造极的鼎盛,那个罗马帝国的伟岸气象时至今
日仍保留在这座古城的每一个角落,“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它盛极
一时的最好证明。罗马有着辉煌的历史基调,也有着它沉静素雅的独
特风格。电影《罗马假日》中那种轻松浪漫的神采已经化为一种经典
传诵。罗马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它的卓越不凡,这种独特的气质是任何
一座城市所无法比拟的。罗马,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城市。
常年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意大利人无疑便是经受了这种独特文
化的渲染,比不上法国巴黎的浪漫,也绝非英伦式的古典,少了几分
大城市的浮光魅影,以原本宁静朴素的面貌示人,倒是增添了许多等
级,使人顿生肃穆之意。罗马式的假日,抛却了许多生活与自尊强加
在身上的沉重负担,使身心得以暂时彻底的放松,使灵魂得以回归本
真,回复那原本未经雕凿,浑然天成的面貌,这不能说不是一种境界。
罗马,以其朴素宁静的面貌静静地屹立在世界一端,养成了一种
独具一格的性格气质。据说,那种罗马式的象牙白色,便是永恒的象
征。
河畔聚会
-35-
巴黎,一个集所有优点与缺点于一身的城市,一个将浪漫彰显到
极致的城市。它高傲,它宽容,它在原则允许的范围内包容、汲取着
一切,收纳着一切,于是便形成了今日巴黎的气象。
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中,感受着闲适、惬意的气氛,午后的阳光
慵懒的照在身上,便深深地叹服于巴黎人是多么的会享受生活。他们
把这种享受发挥到了极致,以至于将这座城市建设的无处不洋溢着享
受生活的气质。在巴黎这个地方,时间的脚步仿佛放缓了许多,以适
应当地居民慢条斯理的生活节奏。巴黎是悠闲的,但绝不懒散,它遵
循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急不忙的处理着一切事物,松弛与紧凑的生
活方式相结合,造就了巴黎独特的魅力。
巴黎人是真正会享受生命的人,他们的生活用“享受“两个字就
可以完全概括。在他们看来时间就应该是在进餐、散步、喝咖啡中悠
闲度过,这样的人生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这座城市浪漫悠
闲的氛围感染了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他们匆忙的脚步放缓了,紧
张的神经放松了,从而进一步适应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就连前来这
里旅行的人们也不由放缓了脚步,沿着河畔一路细细地品味巴黎的格
调与品味。
巴黎是宽容的,但决不纵容。巴黎人也是如此。正因为它的宽容,
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卢浮宫这些格调迥异的旷世作品才能相依相存,
坐落在同一座城市中,形成了一幅奇特而和谐的画面,共同给这座城
市以自己的方式添光加彩。当然,在那些些许的突兀刚刚形成的时候,
也曾招来过铺天盖地的声讨,甚至是谩骂。埃菲尔铁塔就是个最好的
-36-
例子。但时间的流逝最终将所有的不和谐转变为和谐,更何况巴黎人
原本就有着一颗宽容的心,他们从不躲避自己所厌恶的东西,从来都
是大胆地直视着,嘲讽着,谩骂着,直到某一天,那些嘲讽者停止了
对建筑的嘲讽,转而嘲讽起自己的眼光,那便是这座建筑最终经起了
时间的考验,转而升华成为巴黎中的一员的证明。所有的攻击、侮辱
此后便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属于这座城市崭新而美好的历史篇章。
巴黎,以自己的宽容,为自己迎来了世界的喝彩。
于是人们便记住了巴黎这个名字,它让时间为之停留。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19
行者无疆,走进冰岛,去探寻那微小得被遗忘的岛国,去感受那
如童话般的冰清玉洁,那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安详,去体会那冰天雪
地中的干净纯洁,冷寂小镇中的朴素古老,去感叹他的美丽与神秘。
行者无疆,走进埃尔盖,体会那五百年前的神秘酒窖,感受其中
淡淡的凉气、黝暗的光线、深长的走廊,原始古老的桌椅,品味那琥
珀红色的陈酒在烛光下的晶莹剔透,那窖下浓郁香醇的幽幽酒香和一
个国度地下独特的意韵风情。
行者无疆,走进罗马,体会它历史的兴盛衰亡,体会那个横跨欧、
亚、非三洲气势非凡的大国在几代昏君手下被烧掉大半,被蒙上阴影,
带着他曾经的风光与辉煌走向灭亡,只留下野草冷月,断柱残石,只
留下一片令人叹息的废墟。
行者无疆,感受到的是一个个纯净透明的世界,徜徉于其间,走
过那神秘的南欧、美丽的北欧,细细品味一座座小城曾经的灿烂辉煌,
-37-
追寻那段沧桑的文明与历史。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20
随着作者的笔触,一处处美景在我心中展现,虽未曾亲历过,仍
会留下深刻的记忆。
安谧的欧洲,罗马的古老历史延续千年,威尼斯潺潺流水带来了
欢歌笑语,宽不过一米的窄街,凝聚了自由与青春的活力。“大地在
此结束,沧海由此开始”。窗外是葡萄牙人波折的历史,光辉的岁月
在钟表中渐渐流逝,墓地的荒芜叹息了时过境迁的之感,传承百年的
希腊神话是想象力的结晶,几经战火席卷的德国也有自己的美好,童
话般的北欧有梦幻般的雪,银色的雪原别有韵味,残余的遗迹,书写
了回忆,谱出了孤独。
一幕幕场景浮现于眼前,单调平凡的视野中闪现了异国风光,一
本书,一行字,更仿佛是一辆驶向远方的列车,载满回忆,把我带到
了素未谋面的欧洲,带到了这个蒙着神秘面纱的大陆,我惊叹于美景,
品味历史,由心底深发出一种奇妙的感觉。
欧洲历史虽不比中国悠久,我惊叹于几百年纷飞不断的战火,沉
醉于雪中的城堡。或许我们的脚步只局限于一个小小的圈子里,如若
不能身临其境,那也可随着书籍开始浪漫的旅程,这趟旅程没有目的
地,没有约束,用心灵去感受便足矣。如同书名一般“行者无疆”。
的确,我们要尽力走好脚下的路,然而心灵的方向却永不受限,
让其飞翔于真正的海洋之中,感受文化深刻的内蕴,这才是旅行,一
场归属于心灵的旅行。
-38-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21
在书中浏览,恰似毫无羁绊的旅行,仿佛去了书中另外的一个世
界——那个只存在于脑海中的曼妙世界。
看着美妙的文字,心思徜徉,不知不觉突然有股身心飘逸的感觉,
欧式风格的长顶建筑屹立在眼前,我竟置身于狭窄的小巷中,看着来
来往往的人,还有记忆中作者描绘出的一排排的桌子椅子,我惊叹于
这种奇妙的感觉。
窄巷两旁的欧式古建筑,由陈旧的砖与古朴的漆构建而成,低的
只有两层楼。最高的也只有三层。最特别的,莫属墙上挂着的陈旧的
路灯了,从二楼窗户伸出手来便可以点燃,这时的最后一抹夕阳却已
然燃烧了翩翩的花儿,绽放如火,盛开似焰。
心境恍惚,我立于书页指间,望着脑海中的景色,再次沉醉。
仍是那条小巷,却空无一人,抬起头,月色已高挂。路灯闪烁着
昏暗的光芒,黯淡中流露着寂静。路旁有一扇质朴暗红色门,刚要轻
叩,却又被这门的色彩所吸引。时浅时浓的红铺满每一处,因为经受
岁月的洗礼,油漆已失去了当年的耀眼,沧桑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再有轻叩之念,却又缓缓放下了悬着的手,门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进
入梦乡了呢?在这样的环境中睡眠也是非常甜美的吧,我转过身,白
天摆出的几张桌椅已经收了回去,只有一抹淡雅的月色投置与地上,
盛放的几株花儿也仿佛陷入梦境,低低地垂着蕊儿。空荡荡的小巷别
有一番韵味。
一次奇妙的游历,书中美轮美奂的世界我竟遨游一番,风景都触
-39-
手可及,欧洲的景象真让我大开眼界,我。期待下一次远行,不如闭
上双眼,回想书中情形,一场足不出户的游历,大千世界尽收眼底。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22
但在柏林大学中却见不到各种浮夸的宣扬,只有平平淡淡,朴素
无奇的几座教学楼罢了。甚至曾获得的诺贝尔奖的多达二十九人,也
没有任何炫耀、张显,他们仅是在这些伟大的人物的黑白照片下配有
一行极小的标明,甚至还模糊不清,看不清楚。
一所学校的实力不是靠炫耀得来的,不是有几张精美的宣传牌匾
就可以的,它蕴藏的学识的丰富、文化的积淀、历史的深厚,即使朴
实依然会让大多优秀学子趋之若鹜。
做人何尝不是如此,有的人高谈阔论,夸夸其谈,唯恐别人不知
道他多有能耐,可殊不知却虚有其表,他的高调张扬恰好突显了他的
肤浅;而有的人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却满腹经纶,内涵丰富,就像
那黑白照片一样,虽然乍看之下平淡却蕴藏着丰富的底蕴。
我们要做一个内涵丰富的人,要做一个有着高尚品质的人。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23
首先,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美第奇家族。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
家族,统治佛罗伦萨长达九百年之久。它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就是实
实在在地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但丁、米开朗基罗,这些在文艺复兴
时期涌现出来的文化大师,无一例外,都与这个家族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当我看到这里时,很是惊讶,为什么文艺复兴运动需要这个集
政治与经济大权于一体的大家族来推动呢?继而我联想到中国:为什
-40-
么在我国历史上不能发生呢?中国的政治家历来与文人之间就有一
种隔阂!诸如李白、苏东坡这样的文学泰斗,虽然受到最高统治者皇
帝的青睐,但他们不约而同地受到了政治家的排挤、陷害,最终流落
他乡。另一方面,但凡中国的最高统治者与达官显贵,必定把稀世珍
宝藏于自己家中,独自欣赏,令珍宝真正地稀世!反观之,美第奇家
族却把珍宝放在博物馆,供世人分享,这个不凡的家族,必将在佛罗
伦萨人们心中,在历代欧洲文人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其次,我想说的是一位作家。欧洲是文化大师云集的地方。英国
有莎士比亚、狄更斯、拜伦;法国有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和小仲
马;西班牙有塞万提斯;意大利有但丁。他们都是文化大师,为文艺
界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但今天,我要说的却不是他们,而是一位叫
哈维尔的捷克作家,也是捷克的国家总统。虽然说很多领导者都很有
文采,但从书中摘录的哈维尔的话来看,他应该是一位高水准的文化
大师,同时,在他做总统的几十年间,捷克政治经济稳定,可谓是国
泰民安。他的一句话更是让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捷克需要的是
教养,而不是强硬。”是啊,像捷克这样的小国,再强硬也对抗不了
近在咫尺的德国、英国,更不要说美国了。如果太强硬,反而可能招
来杀生之祸。只有像哈维尔这样一位毫无权利欲的文人才能深刻地认
识到这一点。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群特殊的人——海盗。有人可能会说:海盗
算什么呀?这样的人应该越少越好!其实,海盗不是强盗,他们不单
纯是疯狂的掠夺。据考证,海盗大多也是有信仰的!而欧洲的海盗们
-41-
更是一群特殊的海盗,他们虔诚地接受宗教和法律。另外,海盗的冒
险精神正是我们需要的,他们敢于向茫茫大海发出挑战,是值得我们
学习的。海盗,原本是一个恐怖的词,在这里,变得令人深思。
真希望有一天,能穿梭于各国的街道之间,追随秋雨先生的脚步,
去探寻我心中的欧洲。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24
让人惊叹的是,无论余秋雨站在那一座城市,他都并不止步于眼
前的风景,而是要思考,思考这座城市的历史,思考这座城市的文化,
思考后人对这座城市的评价。我们很荣幸通过大师的眼睛,知道了欧
洲这片鲜活了几世纪的土地,历经上苍的考验,它的国家和伟大的大
师们的精魂永不逝去。它和古老的中华文明一样,融入了世界大同的
必然之中。
行者注定是孤独的,是凄凉的、是痛苦的,但注定又是不可战胜
的。历经无数的游行,每次彷徨于陌生的都市,见证一次次的生死浩
劫、历史沧桑巨变,心灵在一次次震惊和痛苦中游离,但这倘若无法
摧毁一个战士的心志,必将使得他更为强大。我一直对行者这个词十
分敬仰,或许源自于水浒中“行者武松”的果敢和仗义的好感,亦十
分向往成为一个暂称为“行者”的旅游过客,虽不得真谛,但还可在
路上行走几番。人一生至少有两件事是还必须要做的,一件是旅行,
一件是读书,前者可以使你身体在路上,后者则可以使心灵游历于世
界的历史舞台,但我觉得不纯粹的去行走一番永远都无法那么的真切。
有那么一天,让我们都成为一个自诩为行者的过客,游历着世界
-42-
上那么多无尽的文明瑰宝,暂得那心灵的复杂,将别有一番滋味!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25
不得不佩服余秋雨先生,这位著名的学者,走过了26个国家96
个城市,记录了这一不同凡响旅程的全部感受。他在全书思考的完整
性和深刻性、文体的张力和自由上,更胜余秋雨以前的几部著作,笔
触比《文化苦旅》更优娴、比《山居笔记》更开阔、比《千年一叹》
更从容。也还好余秋雨先生是一位善于写作的人,把他的思考与见解
写在《行者无疆》上,我今日才有幸读到这本著作。这本让我收到启
迪的著作。如果我是诺贝尔评奖人,我真想给余秋雨先生颁发一个诺
贝尔文学奖。
我是一名旅游爱好者,我很喜欢到有不同特色的地方去,目前虽
然我也去过不少的地方,可是,自从我看了《行者无疆》,我才知道,
什么是旅行,什么是旅游。旅游跟旅行的意义是不同的,在马赛,余
秋雨先生在一碗热腾腾的普罗旺斯鱼汤中思考着主流与逆反的关系;
在瑞士,他在滴滴答答的手表指针中,谈论着中国人追求名贵的心
理……这思考的深刻性,并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这本书所达到的境
界与价值,是我说不清的,这也是我偏爱它的原因,这本书所引发的
思考,也引发了我的思考,这也该引发社会的思考。
吸引我的不仅仅是这本书所达到的思想境界,还有那让人叹服的
惟妙惟肖的写作手法,我感觉自己并不是在看书,而是已经被余秋雨
先生带进了欧洲,从欧洲最南端的亚平宁半岛直到冰天雪地的纳维亚
半岛,走过了庞贝古城在熔岩的吞噬下的冲天火焰,穿过西斯廷教堂
-43-
中米开朗琪罗的壁画下的厅堂,与他一起去那26个国家96个城市。
这就是《行者无疆》更神奇的地方。
我喜欢这本书,它带给我很多东西,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宝
贵的感受,这本书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还给我精神上的冲击,仿佛
感受到那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的感觉,让我受益良多,因为这
本书,我喜欢上了余秋雨的其他作品,来年,我要把它们通读,我会
不断吸收,不断积累。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26
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探,互猜互损中,有人则把生命释放于
大地长天、远山沧海之间。这便是流浪者,这就是余秋雨先生。远赴
欧洲,他的足迹遍布每一寸土地。在这儿,他领略到了生命的绝迹,
荒芜中的一朵荼靡——庞贝古城,开的绚丽,开的美艳,亦开得绝望;
见证了那堪称伟大的城市,帕特农神庙静静地伫立一方,嫩绿的橄榄
焕发着生机,这所不需要灯光点缀的古城,在这墨黑的夜中,安静得
伟大;然后,就是佛罗伦萨了,那个传奇的家族,那个自由的年代,
令人深思……
漫步入佛罗伦萨的大街,处处都是那个神秘的标志,那是属于一
个家族的荣耀,属于一个城市的荣耀,更是属于一个国家的荣耀。这
就是美第奇家族,佛罗伦萨的掌权家族,文艺复兴的推动者,世界著
名博物馆只是他们的私人展厅。这个家族,辉煌却又平凡。值得一提
的就是他们家族的两个掌权者——罗伦左和科西莫多,一个英雄和一
个智者。智者的智慧在于藏拙,在科西莫多在位期间,家族低调到了
-44-
极点,他们努力将自己融入市民,不铺张,不浪费,有的只是低调的
奢华,平凡的背后就是平安,科西莫多懂得这个道理,他不愿做上帝
的宠儿,只愿在自己的角落安静得绽放,平静如斯,一去终年,莫不
改。
如果说科西莫多是悬崖上安静的野百合,那罗伦左就是带着尖锐
荆棘的红玫瑰,在血与火中,热烈的绽放。他生于乱世,于国家危难
中降临,只身赴敌军,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换来了佛罗伦萨的新时代,
那是独属于罗伦左的时代,盖世的英雄,无上的荣耀,金钱,地位,
美人,这些常人想得到却又不能得到的他却轻易掌握,人生的巅峰就
此来临。就连上帝也微笑着为他敞开了一扇门。
可幸福往往也是灾难的开始。巨大的光环迷乱了世人的眼,让他
们内心的嫉妒犹如野草般狂长,逐渐吞噬了理智。无尽的猜忌,满心
的嫉妒弥漫了这个自由的城市,本来的善良也成了伪善,再加上小人
的猜忌,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偌大的家族就此开始走向
衰败,滔天的财富也救不了这个昔日辉煌的家族,只能眼睁睁看着它
走向没落。犹如傍晚的夕阳,在地平线上进行最后的挣扎。经此事后,
佛罗伦萨的居民似乎也变聪明了,可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佛罗伦萨再
也没有科西莫多,也再也没有罗伦左也在也不会有昔日的美第奇家族。
当往事随风而逝后,留下的只是那恍若符咒般的字母和人们心中模糊
的记忆。
我欣赏科西莫多,我钦佩罗伦左。可美第奇家族,却令我肃然起
敬。这便是文化的魅力,于不动声色中掌握全局,握着命运的提线,
-45-
缔造着一个又一个传奇,用时间为他们涂上最精致的油彩,历经风霜,
由后人高高的仰望……我想,这就是余秋雨先生不辞辛苦,风餐露宿
也要用足迹感受这片土地的魅力。这或许也是行者无疆的真正含义吧!
那就是流浪者从不问脚下,只知前方。
行者无疆读后感篇27
当我终于鼓起勇气读完它的时候,我知道,那不是压抑,而是一
种思考。与其说作者余秋雨是带着读者走遍那九十六个城市,还不如
说他是带着读者的思绪飞遍了九十六个城市。我没有感叹他在冬天最
冷的时候去闯北极,也没有感叹他竟可以独立走完如此漫漫长路,让
我惊叹的是,无论他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并不止步于眼前的风景,
而是要思考,思考这座城市的历史,思考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后人
对这座城市的评价。他用“行者无疆”给书命名,却让读者做了思者,
行者无疆,思者亦无疆。
转眼到了南欧的威尼斯,一个身在现代而无车马的喧闹水城,一
个着实让人向往的地方,但是,已一百多次被海水淹城让这座古老的
小城显得风烛残年,岌岌可危。归纳起来,觉得威尼斯出色而又孱弱。
好心人总是帮助弱者,可按照人的正常思维,总是把出色者列入强者
之列。于是威尼斯身上产生了矛盾之美。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处在一
个又一个的矛盾中呢?也许正是因为有这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人生才
称之为人生。
中欧的奥地利虽然也有深远的文化,却不像南欧的意大利那样颓
墙残柱,而是处处都被收拾的齐整光鲜。有人评论说,这是没有文化
-46-
的做法。其实又何必让所有的建筑都沉浸在历史里呢。看看今天有着
“天堂”美称的杭州,除了保留一些极具历史意义的古迹外,到处都
体现出新世纪,不一样的天堂美。我喜欢眼前的杭州,也喜欢书中的
奥地利,喜欢两者共有的古今共存之美。
西欧的巴黎是我意识中最熟悉的城市,作者笔下的巴黎和我想象
的一样高傲,气宇轩昂而且神采奕奕。作者在描写巴黎时用的最多一
个的词是“聚合”——财富的聚合,人的聚合,文化的聚合,审美气
氛的聚合``````的确,柔情万种的巴黎大度地聚合了一切,让这里的
人有了不一样的自在,而巴黎人巴黎的程度也让作者惊讶。其实人都
是一样的,北京申奥成功时,北京人的狂欢或许也会让巴黎人惊讶。
喜欢自己的城市,就像喜欢自己一样,没有错!
北欧的冰岛是我个人最向往的国家,因为它的名字听起来孤傲,
冷漠,与世隔绝。而且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冰山下是有火种的,那儿的
火焰最耀眼。作者把冰岛形容成恬然隐者,而冰岛人对自己国家的描
述似乎也透露出隐者的恬淡。其实,和大部分欧洲国家一样,冰岛也
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比如萨迦(Saga)——冰岛中世纪的一种叙
事散文——一直以一种不张扬的状态默默的存在着。现代的世界需要
冰岛这一种独特的恬淡之美,像是每个人心中都拥有一份对平淡的渴
望,也许在心中最隐秘的地方。
最后,北极圈的旅程是艰难的,冬天最冷的时候闯北极,艰难是
理所当然的。也许因为看过太多北极圈的介绍,在所有对北极圈的描
写中,唯一让我惊叹的是,在圣诞夜的北极圈,他们竟然找到了一家
-47-
中餐馆,看来中国人是无处不在的,海外,尤其在北极圈这样的地方,
遇到同胞的感受,想必温暖得可以抵御北极的寒风吧。
合上书,却没有合拢我的思绪。作者走了几万里的路,当然不止
是为了写这本书,更不会是为了欣赏异国风情,单纯地了解他乡文化。
看完整本书,我脑中似乎留下了什么。
中国的五千年历史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资本,但有时欧洲迟
到的文明却值得我们仰望。例如,中国倡导“中庸之道”几千年,但
至今还经常为“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互损互耗,反倒是欧洲文明能
把古典传统和现代创新,个人自由,社会公德融会贯通。五千年积淀
下来的文化固然珍贵,但祖先们留给我们的应该是基础,而非枷锁。
如果老鹰在争得一片天空后,就在同一个地方徒劳地盘旋,那么它只
能累死在过去的荣誉中。那一片天空可以成为他炫耀的资本,但继续
搏击长空才是它继续强大的唯一选择。
相同的道理,从初中到高中,通过中考,我赢得了一片天空。但
我的旅程还远未结束,我也相信我的天空也远不止这些。高级中学是
我的下一个起点,而绝非终点。余秋雨在自序中说:“花那么长时间
考察了九十六座城市,还有哪一座城市有资格作终结?”我又何尝不
是呢,当我上了读书这条路,有哪一个终点算得上终点呢?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行而不思则惘,思而不行则殆。”
行者无疆,学者无疆,思者无疆!
本文发布于:2022-12-02 17:11: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91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