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恭恭敬敬的意思

更新时间:2022-12-02 16:28:23 阅读: 评论:0

以网红利弊为话题的议论文-分米和厘米


2022年12月2日发(作者:举案齐眉)

第1页共69页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理解“仰慕、傲慢、光临、辅佐”等词语的

意思。

2、能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分辨课文的详略,并认识这样的详略处理能突出刘备礼贤

下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理解刘备荒请诸葛亮出山

的诚意。

三、教学难点:

认识课文对张飞的描写来突出刘备的为人。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教学要点:

整体了解课文,找出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起迄,并学习这一段

落。

二、教学重点:

第2页共69页

让学生理解刘备求贤若渴、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东汉末年,战火纷飞,群雄纷争,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正因

为这个宏大的时代造就一部宏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

《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

(二)、揭题《三顾茅庐》并齐读课题。

(三)、大家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

2、读通课文。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读后检查:

1、指名读生字。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提问:A、课文记叙了刘备(),()请()出山,()的故事。

B、解释“顾”C、课文提到了哪些人物。古人很好玩,除了他的

姓和名,你还知道他的字吗?

4、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A、指名回答。B、齐读课文第一句

话。

(五)、再次读课文,课文的哪能几自然段写三顾茅庐。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第3页共69页

(六)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1、师:时间过得很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准备第三次

访问孔明,说明什么?

2、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用——划出表示刘备有诚意的句子。

3、学习汇报:

出示

(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

备就下马步行。

(2)刘备叮嘱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地走过去,恭恭敬

敬地站立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3)刘备大声自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

让云长我一起去。”

(4)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4、齐读上述几句话。

5、师:刘备此时就直愣愣地站着呢?当时刘备会想一些什么?

生:

(1)刘备会想,待会儿见面该怎么说呢?

(2)我怎么样才能让诸葛亮相信我的诚心诚意,帮忙我完成大

业呢?

(3)他在想,我以第三次来了,诸葛亮这回该跟我走了吧。

(4)为了诸葛亮,已经连张飞都骂了,我的心真得够诚了。诸

葛亮就是一块石头,也地感动了。

第4页共69页

小结:这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过渡:刘备站在门外,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醒,他怎么样做?

出示:刘备抓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

有遇到。”

问:你们知道刘备是什么人吗?

(1)大将军

(2)汉朝的皇叔

师:对,刘备是皇亲国戚,人称刘皇叔,他竟然给诸葛亮下跪,

诸葛亮是什么人?

回答:

(1)读书人

(2)平凡百姓

师:用张飞的话说,他是“一个村夫”,现在刘备竟然给诸葛亮

下跪,足可以感动——天地。

过渡:刘备冒着春寒,三顾茅庐,还有半夜里就早早的下马步行,

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诸葛亮,抓紧下拜……现在,你是诸

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

学生回答:

(1)刘备对我可是一片诚意!

(2)刘备对我这么诚心,我在他手下做官,要比我现在好玩。

提问:

(1)这个故事中的关键人物是谁?刘备。

第5页共69页

(2)既然写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课文几处写到

张飞呢?请把课文写张飞的语句划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反衬出

刘备的谦恭态度或诚心)

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诸葛亮捆来就是了!”

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

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分角色朗读:刘备、张飞、诸葛亮、

表演:刘备、张飞、诸葛亮

四人小组讨论: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诚恳、有毅力、求贤若渴、虚心求教、礼贤下士

七、作业:

刘备与诸葛亮边喝茶边谈些什么?把它写出来。

《三顾茅庐》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呵斥”“拜见”“恭恭敬敬”等词的意思。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

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品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

多角度认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干大有作为。

教学重点:

第6页共69页

1、能有感情地读刘备三顾茅庐时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语句,

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2、开放文本,激发同学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同学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2、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

角度认识。

教学预备:投影设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了《三国》吗?你知道刘备是什么人吗?(相机示刘备图

片,介绍刘备资料)

2、今天俺们就来学一个关于刘备的故事---(示课题)《三顾茅

庐》。课题中“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谁能来解题?(提示

说清人物、地点、事件)

二、初读课文

1、汉室皇叔刘备为什么要一请、二请、三请这个一介草民诸葛

亮?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课文,将读不准,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是什么缘由?书上是怎么说的?哪一小节告诉俺们?(指名

读第一小节)

三、聚焦刘备

1、请你读读2---4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考

第7页共69页

虑: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

作、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

读,想一想。

2、预设交流:

A:“俺冒着风雪,就是为了让孔明知道俺的诚意。你怕冷,自身

回去吧!”

天气这么冷,还去——说明诚心诚意。(还有那些写天气的词?

数九寒天、雪花纷飞,还有天寒地冻)

B:“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

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

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师导:是呀!诸葛亮在温暖的被窝里呼呼大睡,刘备却恭恭敬敬

地候在门外,那可是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老师作恭恭敬敬地

等候地样子,持续5秒钟)

师导:俺想,刘备的人是傻傻地站着,他的脑袋确定是骨碌碌地

转着。你想,此时此刻,刘备会想一些什么?

C:“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

就下马步行。”

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

说明他的诚心诚意;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

第8页共69页

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D: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

了!”

a、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b、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判

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c、刘备和张飞的关系,能说的详细一些吗?介绍“桃园三结义”

故事

d、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生气地说自身的兄弟。在课文

的什么地方?(在第二小节)

俺和你一起来读读好吗?(老师读张飞的话,同学读刘备的话。)

e、配上表情、动作分角色朗读对话。

E、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

同诸葛亮见面。

a、又等了一个时辰和快步,表示处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和渴

求,也可以说明他很诚心诚意。

b、刘备为请诸葛亮怒斥张飞,冒着风雪寒冷,三顾茅庐,还有

半里地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抓紧见面……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

会怎么想?

c、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就走上了为了国家统一大业的路,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9页共69页

……

四、探究张飞

1、同学们除了从刘备的言行中体会到他的诚心诚意,请你们再

读读课文,你们还从哪里也能体会到他的诚心诚意?(张飞的无理)

找出描写张飞言行的句子并出示:

A、再读一读,你体会张飞是什么性格?

B、课文不是在写刘备吗?为什么要来写张飞,能不能不写他?

(四人小组讨论)

(采用对比反衬写法,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2、你们认为描写张飞是为了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那你们用朗

读来告诉俺。

对比读(出示刘备张飞的对话,选择合作读——点名读)

理解刘备为什么对张飞要“呵斥——大声呵斥”?

五、拓展延长

1、讨论问题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第四

节)

出示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A、“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

B、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C、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了什么?

D、指名读。

2、同学们,刘备听了诸葛亮的一番谈论,更敬佩他了,诸葛亮

第10页共69页

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请教,就答应了。

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

(1)你知道打了哪些胜仗吗?(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

(2)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战略计划,渐渐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后

来刘备称帝蜀国,刘备快乐地说“俺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

一样啊!

《三顾茅庐》教案3

教学目标:

教学预备:课前查找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预习《三顾茅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师:同学们,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

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宏

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宏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

—罗贯中。《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另外三部吗?

2、连一连:

《三顾茅庐》罗贯中

《红楼梦》施耐庵

《西游记》曹雪芹

《水浒》吴承恩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节选自《三国

演义》,他就是——《三顾茅庐》。(师板书课题,有意将“茅”少写

第11页共69页

一笔“撇”,以加深学生对“茅”的正确印象。)

4、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完成练习:

(一)比一比,组词。

怏()惭()

快()渐()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读一读。

卧龙冈(ganggang)(manman)埋怨

只得(dedei)(shushu)数九寒天

草舍(sheshe)(yangyng)怏怏

2、检查读课文情况:

采用同桌互读互听的方式进行。

三、默读课文:

1、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可用课文里的话解释。

2、自己试着给课文分段。

四、交流,反馈。

1、“三顾茅庐”的意思: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草屋访问他,恳请

诸葛亮出山帮忙自己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随机教学“复姓——诸

葛”)

2、分段:按刘备三顾茅庐的挨次分即可。

第12页共69页

五、了解课文大意。

1、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分别

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

2、交流:

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尊敬诸葛亮,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张飞:做事冲动,鲁莽,心疼哥哥……[

诸葛亮:有才华,……

关羽:话不多,……

六、老师,布置作业。

板书:

20三顾茅庐

刘备(诚心诚意)恳请诸葛亮

张飞做事冲动

《三顾茅庐》教案4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在谈到“对语文新

课改中一些问题的思考”时指出,我们老师要正确处理用好教科书和

引进相关课程资源的关系,用好教科书可以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

做到“下要保底”,可谓雪中送炭,这一步首先要做到;在此基础上,

适当引进必要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多学一点,学得更好一点,做到“上

不封顶”,可谓锦上添花。那么我们广阔语文老师如何来贯彻这一新

课改精神,让我们学生在“保底”的基础上“多学一点”呢?在11

月份,我校“星级老师优质课”评比中,笔者依据班级学生语文学习

第13页共69页

能力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堂大胆的语文阅读课。

以下是笔者《三顾茅庐》第二课时的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习的一篇宋词,谁

来有感情的吟诵一遍?

指名一位学生站起来背诵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接着让全班学生有感情地齐背。

(该班学生从四班级开始学习背诵的古诗词,如今已学习背诵了

一本《古代传统韵语》、一百三十多首古诗,《菜根谭》二十余篇,这

学期中又已学习宋词十篇,班级学生学习背诵古诗词的兴趣高,并且

具备了肯定地古诗词阅读能力。)

师:“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时期英雄

倍出,令后人叹服不已,又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

东去,浪淘尽……(学生接着吟诵)周瑜是英雄,刘备、诸葛亮也是

英雄。上堂课我们初学课文《三顾茅庐》后,已感受到了刘备邀请诸

葛亮时的诚心诚意,那么刘备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其心究竟有多诚,

其情究竟有多真?这还需我们更深化地去细细体会。我们首先来学习

“一顾茅庐”,想想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指名一个

小组读)

生(1):刘备特别仰慕诸葛亮的才干。“仰慕”的意思是仰慕思

慕,刘备当时是“皇叔”,诸葛亮还是一个“村夫”,可见刘备非常虚

心。

生(2):“刘备上前敲门”,古代像刘备这样的身份,应当叫关羽

第14页共69页

或张飞上前敲门的。

师:昨天黄老师还把网上下载的《三国演义》原著“三顾茅庐”

这一章节复印给同学们,让同学们昨晚分组共同自学。我们把原著改

编得很简洁,原著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意吗?(我校属

于寄宿制学校)

1/3123下一页尾页

生:“张飞曰:‘既不见,自归去罢了。’玄德曰:‘且待片时。’”

刘备明知诸葛亮今天不会回来,但他还不死心,还要“待片时”。

师:同学们,你们自己默读下面的刘备“二顾”、“三顾”茅庐,

专心思考,哪些词句中能表现刘备能礼贤下士,对诸葛亮诚心诚意呢?

并把这些语句读好,还可以用原著来补充。

(学生自学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分小组向全班汇报)

小组(1):(有感情朗读)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

去呢?……”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从刘备生

气“斥责”张飞可以看出他对诸葛亮的尊重,不辞辛苦。(全班分角

色齐读这两句话)

小组(2):(有感情朗读)“当时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刘

备轻叩柴门”当时天气这样寒冷,刘备都不在乎,说明他非常诚心,

同时也想让诸葛亮知道他的诚意,还有“轻叩”,可以看出刘备的礼

贤下士。

小组(3):原著中对当时恶劣天气的描写更详细。“时值隆冬,

天气寒冷,彤云密布。行很多里,突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

第15页共69页

簇,林似银妆。”(读得很精彩,学生不由鼓掌)这里更可以看出刘备

为表现自己的诚心,不畏寒冷。

师:“朔风凛凛”是什么意思?

生:北风很寒冷。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的。

师:你真能干。“玉簇”是指什么?

生(1):白玉做的筷子。

生(2):古代玉做的一种头饰,是插在头发上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课外书中学到的。

师:你课外读的书确定不少,真不错!

师:同学们,你们能读好这句话吗?读出当时白雪皑皑,天气特

殊寒冷吗?(齐读原著)

师:《三国演义》写作有一个特色,总是在小说中插入一些诗歌

来增加小说的艺术价值。原著中还有一首,它的重点也是突出刘备“二

顾茅庐“时天气非常恶劣的。

生:(朗读)“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

滑,寒侵鞍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

师:哪句是描写风雪很猛的?

生:“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

(有感情齐读后,并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刘备兄弟三人冒

第16页共69页

着大雪二顾茅庐的片段)

小组(4):(有感情读)“……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

备就下马不行。……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的站在门阶下等孔明

醒来。……”刘备在离茅庐半里外就下马步行,他原本骑马走这么多

路就很累,还下马步行。诸葛亮在睡觉,刘备“轻轻”走过去,“恭

恭敬敬”地站着等他醒来,这些说明刘备对待诸葛亮就像自己的长辈、

老师一样,很像“程门立雪”中的学生。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段《三国演义》的电视剧片段,考考你们会

不会看电视。从这段影片中你又有什么新的发觉?(播放“三顾茅庐”

时刘备下马整衣到诸葛亮醒来这一电视剧片段)

生:刘备下马后不仅自己整衣,还帮两个兄弟整整衣。诸葛亮醒

来时刘备又慌张整衣。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

师:你从前见谁前,这样整整衣着了?

生:去外公家拜年时。

师:从这一细节可见刘备注重礼节,对诸葛亮非常敬重。你真会

观察。

生(2):刚才影片中,书童三次想去叫醒诸葛亮,刘备三次劝阻

他不要打扰。表明刘备特殊尊重诸葛亮。还有张飞都等不

及,想“放火”了,说明刘备非常有急躁。

师:这里张飞这一人物塑造得很好,同时又起到什么作用呢?课

文有几处写到张飞呀?

生:四次,写张飞的鲁莽,没急躁,对比出刘备的礼贤下士的诚

第17页共69页

心和急躁。

师:那我们把张飞与刘备的对话读一遍,读出张飞的鲁莽和刘备

诚心诚意。(学生练读课文)

小组(5):……刘备抓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

见,……”这里的“抓紧下拜”可以看出刘备礼贤下士,诚心到遗忘

了自己是“皇叔”。还有“谒见”,谒见是指见比自己地位高或自己的

长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

小组(6):课文中省略了一个重要的片段。原著中诸葛亮开始没

有答应出山,这时刘备就**,而且“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三顾茅庐》教案5

一、设计理念

《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性格鲜亮,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诸葛

亮在小说中是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来歌颂的。《三顾茅庐》这

篇课文着重写了刘备第三次前往隆重访问诸葛亮的经过,表现了刘备

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思想品行,同时体现了诸葛亮的雄

才大略。为此,我设计本文的教学,我以刘备访问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为突破点展开讨论,自然地进入对诸葛亮的志向和才干的观赏。

二、设计思路

由播放《三国演义》片尾曲渲染气氛,相机导入,抓住一些词语

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第二步,观赏美景,感受“才华”。第三步,

分析“言行”,感受“尊重”,第四步,我设计了如此“尊重,何以“为

报”。最终,全堂总结,升华“尊重”,再《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中结

第18页共69页

束本堂课。

三、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美丽词语: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亮见底、

青翠欲滴、景色宜人;体会比方句前后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

山,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3、感受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抓住词语,把握全文

在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了三组词语,第一组都是课文中主人公的

名字,第二组都是写隆重景色的词语,第三组则是写诸葛亮策略的词

语,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将这些词语读准确,并通过自己的观

察很快讲出他们的新发觉。我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复习检查字词把握

情况,另外,也想通过这一环节梳理学生的思路,讲出课文的主要内

容,从而整体把握课文。

(二)观赏美景,感受才华

我从隆重美景导入到三个比方句的学习,用较为连贯的语言将课

后习题四中的三个比方句串成一个整体,并用比较句子的方法让学生

体会到比方句的后面部分是对前面部分的形象详细的说明,从而突破

教学的难点,让学生顺利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

(三)分析言行,感受尊重

这一环节我把它定为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我引导学生

第19页共69页

自由找张飞的语言,刘备的语言,通过仿照他们说话来感受他们当时

的心境,也在张飞的衬托下,更凸显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并自由谈谈

体会,这一形式我觉得看似形散,神却不散,因为孩子们始终围绕着

“刘备尊重人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学习,无论怎样谈体会都是万变

不离其踪的。

但如何使学生的发言、讨论、感悟更有深度,更有层次呢?这就

使老师在孩子们的学习活动中“应变”、“点拨”甚至“周旋”等的引

导工作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我在备课中深化思考的问题,我也力图

随便应变,以期让学生有更佳的学习效果。

比如:“三人第三次到了隆重,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

刘备就下马步行。”“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这说明了什么?

先了解“半里多路也许有多少米?”“为什么不骑着马直接到诸

葛亮的住处才下马,或者提前50米、100米下马?”然后补充杨家

将中文武百官路过天波府时文官落轿子,武官下马以示仰慕的表现来

让学生感悟到刘备下马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仰慕,从而体会刘备是尊重

人才的。

然后实现由扶到放,让学生抓住刘备动作的词语“轻轻敲门”“轻

轻走进”“恭候等待”“快步走进”自由谈体会,实现学生自主阅读的

目的。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还穿插了一个看板书背诵刘备等候诸葛

亮的一段文字,指导学生巩固课文内容。

(四)如此尊重,何以为报

第20页共69页

这一环节主要是结合文章最终第二小节拓展了一些诸葛亮《出师

表》里的话,帮忙刘备打的胜仗,和书本练习三中的成语,可以说是

课文学到这里,已是水到渠成。

(五)全堂总结,升华尊重

在《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中,结束本堂课。

最终,谈谈我的感想,我觉得语文教学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

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感

悟、品尝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美丽的词句、精彩的句段,同时,作为

我们老师也应当根据新课标要求,乐观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把学

生引到书的海洋中,让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像《三国演义》

这类经典名著是很值得一看的,老师可以推举学生阅读学生版本的

《三国演义》。

《三顾茅庐》教案6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品尝精练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

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已任”

的精神,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厚底蕴。

【学习重点】

学会抓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第21页共69页

【教学难点】

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已任”的精神,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

趣。

【课前预习】

1、作家作品。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有名小说家、

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

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历史演义”,就是

用通俗的语言,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

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肯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抱

负。

2、故事背景。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

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

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

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

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

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倥偬()殷馗()寰宇()杖藜()

篡逆()斡旋()悒怏()荏苒()

第22页共69页

揲蓍()鹤氅()愧赧()蹉跎()

箪食壶浆()

4、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⑴拜谒:⑵存恤:⑶如雷贯耳:⑷经世奇才:

⑸愧赧:⑹箪食壶浆:⑺思贤若渴:⑻顿开茅塞:

5、默读文章,并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做简要概括。

【课内探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刘皇叔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经千年传唱,已

成佳话。为何“三顾茅庐”成为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这其中有什

么隐秘呢?想要深化了解,请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朗读课文,预习质疑

经过一节课的自主预习,“课前预习”里的题目你已经完成了哪

些?心中又对文章产生了哪些新的疑问?

三、品读人物,小组合作

探究:本文篇幅不长,但人物个性却非常鲜亮,请结合课文分析:

诸葛亮、刘备、张飞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四、精彩段落硏读,解说“隆中对”

精读:“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

图中原也”,完成以下问题:

1、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诸葛亮所吟的四句诗的理解。

2、为什么安排通过刘备的视线写诸葛亮的相貌?

第23页共69页

3、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内容被后人称作“隆中对”,请

你说说,“隆中对”是如何帮忙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隆中对”的内

容有何作用。

4、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

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五、探究小说的艺术特色

1、小说人物的出场,有的“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出场),

有的“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有的“铺垫渲染”(千呼

万唤始出来)。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一种,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2、第三、四段用诗句作结,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

好处。

六、拓展交流,“三顾茅庐”故事经久不衰之秘

交流讨论:为什么“三顾茅庐”的故事历经千年传唱且经久不衰?

《三顾茅庐》教案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挨次

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田字格前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

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方句中用来比方的事物与被比方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第24页共69页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真知像美玉,如原油,只有用“探究”这部钻机才能探知它的隐

秘。现在就用我们的一双慧眼来探究第八课。板书:三顾矛庐

生:老师,你写的“茅”错了,应当是草字头的。

师:噢,草字头的,说明这个字指什么?(草,老师加上草字头)

那茅庐指什么?(草盖的房子)课文中是怎么说这座房子的?(草

堂)

师:说得好,草堂是谁住的?(诸葛亮、诸孔明)好,有人说诸

孔明……(不对,诸葛是个复姓,应当是诸葛孔明。)说得好,你们

还知道哪些复姓?(东方、欧阳、慕容……)

师:题目中的“三顾”是什么意思?(三次去访问)谁三次去访

问谁?(刘备三次去访问诸葛亮。)从这个“三顾”你体会到什么?

(刘备尊重诸葛亮)那“三顾茅庐”的意思是?(刘备三次去访问诸

葛亮。)是,这是字面上的意思,后来成了成语,就表示……(诚心

诚意地去邀请。)

二、初读课文

1、范读。

提问:“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三顾茅庐”?

课文是怎么写的?

第25页共69页

2、自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字音把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帮助捆来尊重卧龙疏疏朗朗潺潺叮嘱恭恭敬敬半晌时辰

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

b.重点字音:

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两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fen)辅(fufu)晌(xiangshang)

第26页共69页

辰(chengchen)诸(zhuzu)卧(wowu)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切入感知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引导学生读课题)。谁能用自己

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二、新授(精读感悟,体会诚心诚意、雄才大略)

教学版块一(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

(一)整体感知刘备的诚心诚意

1、一读——大声朗读。

过渡:是啊,故事主要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访问诸葛亮,邀

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刘备哪一点吸引了诸葛亮,

使诸葛亮同意出山,帮助完成大业呢?

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

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假如不是……就不

会……”

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

流畅、准确。

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各种表

述,老师不作点评,待学生充分表述个人的读后感之后,再引导学生

对刚才的信息进行处理。)

3、虽然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包含着一

第27页共69页

一样的意思。

刘备是邀请诸葛亮出山。(板书:诚心诚意)

(二)、细读课文,从对话、神态、行动中体会诚心诚意(读—

找—说—悟—读)随机

过渡:

1、刘备的真心究竟有多诚?真情究竟有多真?还需要我们进一

去读读课文,细细品尝刘备这深深的诚意。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

找找可以刘备打动诸葛亮的关键词或句子,感受感受。

2、学生默读课文。

3、交流。

对话、神态中体会诚心诚意(张飞与刘备的对话)

当一学生读到以下这组对话时:(出示)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假如不来,我只要用一

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1)你是从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中体会刘备的诚意的,很好!

——(看学生把感悟点落在哪里)

(2)指导“嚷”

a、师:嚷什么意思?(喊叫)谁来试一试?个别读,体会出嚷。

b自己练读,指名读出猛张飞。

c引导想象: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生气、不耐烦、讨厌)

d师:从一个“嚷”字让我们看到了鲁莽。还可以看出对诸葛亮

第28页共69页

的无礼。带着这种心情再来嚷一嚷。(齐嚷)

(3)指导“捆”(学生点到即可,不说也不要紧)

师:张飞把诸葛亮当作了东西,用“捆”字可看出对诸葛亮的无

礼。

(3)引导:刘备怎么说?

a你们知道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吗?(学生介绍“桃园三结义”

故事,老师评:你了解的真多!)

师:——是啊,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

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b谁来用斥责的口气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刘备当时的心情。

(指名一学生读)——你们留意到这句话后面的标点了吗?刘备

不要张飞去,他就要----亲自去(学生接话),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

——仰慕(学生接话)。

谁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这句话。(再指名一学生读)

c师生分角色读对话。

老师导:短短的一组对话,我们就从张飞的不耐烦、鲁莽,对诸

葛亮的无礼。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刘备求贤的急迫,对诸葛亮的敬重。

刘备的这份诚意可真是令人感动呀!

行动中体会诚心诚意

1.师:除了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的

深深诚意?(学生读有关语句)

2.你们是从行动中体会到刘备的诚意的。

第29页共69页

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1)“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引导

生自己说体会)

或师引导t:刘备是打马一路奔去的吗?

s:“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

就下马步行。”“半里地的时候就下马了,这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t追问:“半里多地也许有多少米?”

s算:“250米。”

t连续问:“这么远,诸葛亮又看不到,为什么这时候就要下来

呢?”

s:“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刘备下马步行不是做给诸葛亮看

的,而是真心诚意地尊重他。”

t再问:“当时什么人才骑马?”

s:“将军。”“有身份的人。”

许多s马上领悟到:“刘备这样做是降低身份。说明他把诸葛亮

当成了自己的老师,对他像自己的老师一样尊敬。”

(2)“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扰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

(3)“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叮嘱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

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侯。”

(指导生扣住关键词说体会,动作表演理解恭恭敬敬,体会虔诚)

“不要惊醒”:t: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

第30页共69页

“轻轻”:生怕惊扰诸葛亮休息。

“恭恭敬敬”:师:想象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会有怎样的动作?

(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

t:噢,更恭敬,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

师:你会对谁这么恭恭敬敬呢?

(小结:看来,刘备用对待“长辈”的礼貌,对待“来宾”的热

忱对待诸葛亮,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刘备可能会对两个弟弟叮嘱些什么,

又会用怎样的口气怎样的态度?

(学生想象的语言会很丰富,仿照的口气也很像。有的说:“二

弟三弟,你们且在门外等候,我先进去。”有的说:“三弟,你性情急

躁,现在门外等候,莫要惊扰了孔明先生;二弟,你也一起等候。”)

(4)“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

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生谈体会或师引:刘备就这样等啊等啊?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

过去了----他这样站了多久?

理解“半晌”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

师:仅仅半天吗?一个时辰就是?

师:古时候,一天一夜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约是现在两个

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

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

第31页共69页

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又一个时辰,一个站一

个还躺着。(看图)

师:可见刘备对诸葛亮是多么的敬重啊!齐读这部分。

转折

t:刘备轻轻敲门轻轻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诸葛

亮翻了个身,又等啊等啊,等了半晌,才悠然醒来,刘备从前等得那

样急躁,这时刘备------?刘备为何那么“快步”?

(急迫地期望见到诸葛亮,反映出刘备求贤若渴)

小结:我们从行动中体会到了刘备的诚意,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感

受这些地方,让我们一起回到“三顾茅庐之隆中相见”这一历史时刻,

你可要细细地去品尝呦!(观看动画)

带着体会齐读“离诸葛亮的住处……才悠然醒来……见面。”留

意标出的关键词。(出示)

教学板块之二(感悟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过渡:刘备为何对诸葛亮如此尊敬,如此诚心诚意的邀请呢?确

定诸葛亮是个不同寻常的人物。通过上节课的初步认识,你觉得诸葛

亮怎样?

师引导:是啊。诸葛亮雄才大略。文中也简洁写了一写。请大家

读课文的3、4、5小结,找到有关语句,并说说体会。

环境烘托体会性格:

师:其实,这里的环境也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出示:(生读)“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犹如

第32页共69页

一条等待

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亮见底,

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这里有一句——(生接:比

方句)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t: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

t: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

师小结: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

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师:这里景色宜人,谁来读好它?

齐读

分析形势体会大略(第四小节)

师: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终取胜

的策略。

t这里有两个词(板书:群雄纷争茅塞顿开)

雄,是乱世英雄,两汉末年,你还知道有哪些乱世英雄?

s孙权、曹操、吕布、董卓……

t纷,纷乱,争斗,当时战火边缘,民不聊生啊……

t当时诸葛亮是这么说的:将军想成就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

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

以成三足鼎立之势,然后可图中原。听了诸葛亮这番话,刘备-----。

“茅塞顿开”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s像瓶盖一样一下被打开了,人的思想解放了

第33页共69页

t你比方得很形象,就像我手里的瓶盖一样是“砰”的一声打开

了,下子打开的,叫“顿开”茅塞呢?堵在人们心里的堵塞人们思想

的茅草一下子打开了,心里豁然开朗。谁茅塞顿开(刘备)读一读词

语。

师:通过这一段谈话,刘备就明白了当时的形势和以后的准备。

可以看出诸葛亮确实是有谋略。确实值得刘备三次邀请。齐读第四小

节。

出山战况验证才华

t:刘备得到诸葛亮就像---------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板书

(如鱼得水)谁是鱼,谁是水呢?为什么这么说呢?刘备得到诸葛亮

就像什么?你读过《三国演义》吗?诸葛亮帮刘打过哪些仗?(“火

烧赤壁”、“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巧设空城计”……)

t:以少胜多的办法,都是谁设计的,可见诸葛亮是一个才华横

溢的人,他料事如神,胆大心细,对刘备有多么重要。难怪刘备会三

请诸葛亮。再读读最终一节。

三、延长拓展深华中心

t:(延长)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三顾茅庐”的故事,初步认

识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那这个故事对你生活

中又有什么启发呢?(待人诚恳,虚心不要摆架子对人要尊重……)

t:诸葛亮用我们现在的说是什么?(板书:人才)

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

四:作业:

第34页共69页

1、调查及作业(把手放好坐正!)

班里有多少人看过或听过《三国演义》故事?(一半)

建议你为买来或借来少儿版本乃至连环画,一个月后,请你们的

班主任搞一个“三国故事”演讲比赛。看谁的故事最能打动人的心。

板书:

三顾茅庐

刘备(如鱼得水)诸葛亮

诚心诚意雄才大略

第三课时

一、总结、写作特点

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

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二、指导用“来到……只见……”说几句话。(仿书上写)

1、指名读:“他们来到隆中……秀丽宜人”。

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挨次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

么作用?

3、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1、提示:写你去过的地方,三分钟写三句话。

(2、生写

(3、师检查择优赏读:

引导学生回想校园一角、名胜古迹、赵元古银杏等地方。

4、自由练说,同桌说,指名说。

第35页共69页

三、背诵课文3、4节。

四、练习

1、形近字组词;

2、用“来到……只见……”说话;

3、比方句辨别。

《三顾茅庐》教案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

大略。

2.能说出比方句中用来比方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通

过朗读体会比方的作用。

3.感受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感受课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刻画刘备尊重人才,诚心诚意

请诸葛亮出山。

2.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

么事?写刘备第三次亲自到隆中访问诸葛亮,邀请他出山,帮助自己

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2.《三顾茅庐》主要讲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在深化学习之前

我们有必要了解人物的身份。

第36页共69页

3.在课文中,刘备三顾茅庐,其心究竟有多诚,其意究竟有多真?

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近刘备,听其言,观其行,感其心,这也

就是说听听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感受刘

备的心意。

二、悟语言,感受访问前初印象

1.谁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

2.朗读指导张飞的话

读书应当读出人物的特点,看看提示语,张飞是怎么说这句话的?

(理解“嚷”:大声叫)那应当怎么读?(指读)

就这一句话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张飞?(鲁莽、急躁、粗鲁)

张飞说的这句话里面哪个动作最能表现他的鲁莽、粗鲁?(“捆”),

再读一读,读出莽张飞的感觉。(指读)

一句话,一个字就刻画了一个鲜活的人物,这就是名著的魅力!

(齐读)

3.指导朗读刘备的话

从刘备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指读)(生气、尊重人才、求

贤若渴)

刘备和关羽、张飞是什么关系?当年桃园三结义,这么多年南征

北战,同生共死,手足情深,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责怪自己生

死兄弟,这足以说明刘备对人才的——

一句斥责之言,我们听出的是刘备对人才的渴求与尊重啊!(齐

读2小节)

第37页共69页

二、品动作,感受等候时的深印象

1.过渡:刘备访问贤才的诚心不仅表现在他对张飞的斥责之言

中,还表现在他许多微小的动作中,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从

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刘备对贤才的敬重与诚心?用笔画出来。

2.交流

▲下马步行

“一里”是500米,“半里”就是多少米?(250米)“半里多路”

就是三百米左右。补充介绍:古代人看到特殊有地位或自

己特殊仰慕的人,文官就会落轿,武官就会下马,以表示

极大的尊敬。这么远的路,他为什么不始终骑马到跟前呢?现在,刘

备远远地就下马步行,说明什么?(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骑在马

上有高高在上之感。)

这一切,诸葛亮看得见吗?万一诸葛亮不愿出山,这段路不是白

走了吗?(越是看不见,越能体现刘备访求贤才的“诚心诚意”)让

我们读好这句话。(指读、齐读)

▲两个“轻轻地”

轻轻敲门:使敲门声不要太大,体现了对贤者的礼貌、尊重。

轻轻地走进去:尽量放轻脚步,防止惊醒先生。

▲恭敬等候(这段话还有一个词也能表现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

是什么词)

(出示“恭恭敬敬”)一起读这四个字。“敬”就是(尊敬)“恭”

字下面是什么?(“心”)发自内心的尊敬,读好这个词。

第38页共69页

想想刘备是怎样站的?谁来表演一下(身体直立、微微低头,双

手抱拳,很有礼貌)这就是恭恭敬敬

让我们自己在下面读一读这段话,感受一下刘备的诚心诚意以及

对人才的尊重。(练读、指读、齐读)

刘备就这样恭恭敬敬地站了多久?“半晌”就是好长一会,起码

也得一个小时,“又等了一个时辰”假如让你站这么长时间,你会觉

得怎样?《三国演义》原著中用了四个字“浑身倦困”。

这是怎样一幕动人的情景啊!

一个在草堂上躺着,一个在台阶下——

一个是普平凡通的平民百姓,一个是赫赫出名的——

一个是27岁的毛头小伙,一个是——

从这些鲜亮的对比中,我们都感受到了刘备的——礼贤下士、诚

心诚意、求贤若渴。有没有同学能从朗读中让我们感受到刘备非常尊

重诸葛亮。

3.师小结: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所以“三顾茅

庐”这个成语到今天也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专用成语了。刘备

下马步行走出了诚心,恭恭敬敬等出了诚意,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

心感动了。让我们一起读一下屏幕上的片段,感受一下刘备的诚心诚

意和尊重人才。(板书)

三、想形象,感受相见后的欢愉

1.过渡:见面后,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

下、最终取胜的策略。刘备——

第39页共69页

2.引读第4自然段,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值得刘

备这样去请?(板书)

3.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三顾茅庐前,刘备对天下形势看得清吗?就像浓浓云雾遮住了青

天,层层茅草堵塞了心口,而现在,听了诸葛亮的一番话,刘备一下

子就明白了,就像——堵在心口的茅草立刻(消逝了)这就叫——茅

塞顿开。难怪刘备快乐地对关羽、张飞说——

4.出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概括成一个成语就是——(如鱼得水)

鱼和水是什么关系?谁是鱼?谁是水?刘备把自己比作鱼,把诸

葛亮比作水,想说明什么?

这两句话,既是写刘备,又是写谁?其实文中还有一个地方也写

了诸葛亮。

5.出示: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犹如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

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亮见底,茂密的竹林青

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引读)那里的山冈——,几片松林——,潺潺的溪水——、茂

密的竹林——,景色——。

明明写的是隆中的美景,哪里写了诸葛亮?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

飞的是——(诸葛亮)人们恰好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诸葛亮

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

诸葛亮为人刚毅如山,正直如松,心明如水,谦逊如竹,与山冈、

第40页共69页

松柏、溪水、翠竹是何等相像;尤其是将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一条等

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又和“卧龙先生”扣合,暗示了诸葛亮的非凡才

略。这在写作上叫:环境烘托。让我们美美地再读这一段文字。(齐

读)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你们看,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把一个“诚心诚意、

尊重人才”的刘备的形象写得活敏捷现,栩栩如生。通过对环境描写、

比方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看来,要把握人物形象,

大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可适当进行环境描写,运用比方等修

辞手法。

五、背诵环境描写片段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犹如()。冈前几片松林(),

()的溪流(),()竹林(),景色()。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2.重温《三国演义》

板书:8三顾茅庐

(语言、动作)刘备诚心诚意、尊重人才

(环境、比方)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顾茅庐》教案9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第七册的一篇课文。它取材于我国的四大

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是一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的文章。不过,

第41页共69页

这种历史题材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不易理解。但是,

我迎难而上,选择这篇课文上了一堂公开课。在“大语文观”的指导

下,本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我课前了解情况,课中

多法并用,课后拓展延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了解情况,充分铺垫

教学不打无预备之仗。一开学,我就作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发觉

我们这些刚升入四班级的农村孩子,读过大部头的《三国演义》的几

乎没有,看过电视连续剧或者少儿版的《三国演义》的也是一小部分,

只有少部分男同学搜集过大量的三国人物卡,对其中的一些人物和事

件略知一二。针对这种情况,假如我们拉出来就上这篇课文,很可能

消失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作为课堂主人的学生无法真正进入

角色,无法真正体验感悟到文章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于是,我布置了

一项长时间的预习作业:建议同学们自己去阅读《三国演义》;建议

同学把搜集过的三国人物卡带到学校,在课间玩耍时互相交流;同时,

我也利用晨会课、中午午读时间给同学讲三国故事。虽然,孩子们只

是模模糊糊、囫囵吞枣地了解了一些三国内容,不过,这样做,很好

地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探究课文的欲望。这正是我所期望的。

二、课中,以读为本,多法并用

(一)情境导入

1、上课伊始,在悠悠的古乐中,我抱着一本《三国演义》走出,

并缓缓叙述:“《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国古典

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书中有许多性格鲜亮的人物。”

第42页共69页

2、拿出“诸葛亮、张飞、关羽、曹操、孙权、刘备”这些人物

的卡,通过实物投影放大,让学生依据人物的特征猜猜他是谁,并作

简洁介绍。

3、转入课题:“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

急于寻求人才帮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三

顾茅庐》这个故事。”

(悠悠古乐把学生带入了历史的情境,三国人物卡把学生的目光

集中到几位重要人物的身上,老师的叙述把学生自然地领入本课的学

习。)

(二)初读释题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呢?你能通过朗读课文来解释吗?让学

生自由读课文。

生1:刘备三次到茅庐去。

生2:刘备三次访问诸葛亮。

生3: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到茅庐去访问诸葛亮。

生4:桃园三结义三次访问诸葛亮。

(以往的解题,往往是直接让学生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或者让

学生依据题目质疑,而这次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来释题。实践证明,

这一富有创意的设计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各种答案喷涌而出。课

堂上的喧闹已不是流于形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精神真正得以体

现。)

(三)赛读体会,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对话

第43页共69页

1、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都没有见着诸葛亮。课文重点写了第

三次访问的经过。第二自然段写了去之前张飞和刘备的对话。

2、张飞叫嚷起来,他是怎么叫的,老师也来读一读,请同学们

评一评老师读得怎样?你同意跟老师比一比吗?

3、刘备听了很生气,他怎么说的,指名学生读,请大家评一评

他读得怎样?你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4、师生合作读对话,同桌合作读,体会张飞、刘备不同的性格。

(多形式的评读、赛读、合作读,增加了读得趣味性。加上一开

始老师的范读就比较夸张到位,学生易于摹仿,学生自然地体会到张

飞这个人个性比较豪爽、鲁莽,刘备比较稳重,尊重人才,为学习后

文奠定了基础。)

(四)看、议、读、悟,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动作

1、看一看:刘备毕竟是怎么访问诸葛亮的呢?请看录像。(播放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中的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当

吻合。)

2、议一议:观赏完毕,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议一议你看到了什

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汇报。

生1:离诸葛亮家很远,刘备就下马步行。

生2:刘备敲门很轻。

生3: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叮嘱关于、张飞在门外等着,

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上等候。

生4:他们等了很长时间。

第44页共69页

生5:一听到诸葛亮醒来,刘备就快步走进草堂,与他相见。

3、读一读:再来让学生读课文。学生的脑海犹如放电影一般全

活了。

4、悟一悟:此时,请学生谈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的感受是真切

的:刘备等人非常急躁,其实他内心急迫,足可以看出刘备待人的真

诚。

(五)串教比方

课文里有三个比方句:

1、那里的山岗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2、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3、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它们分布在课文的三个不同的地方。假如一句一句教,既繁琐,

学生又不易理解。于是,我在讲到刘备终于见到诸葛亮后,把这三个

比方句连成一串珍宝一块儿教:“刘备的诚意终于打动了诸葛亮。刘

备如此虔诚邀请的人确定是个了不得的人物。”(教第1句)“诸葛亮

出山后是怎样辅佐刘备的呢?”(教第2、3句)这样既节省了时间,

有前后贯穿,融为一体。

三、课后,拓展延长,开阔视野

课文学完了,但我在想,我们莫非仅仅是告诉学生这样一个历史

故事吗?答案是否定的,不。

我们不仅要知道这样一个故事,知道刘备求贤若渴,待人诚心诚

意,还要让学生换位思考:假设当时站在门外等候诸葛亮的是你,你

第45页共69页

会怎么做?在日常生活中你待人真诚吗?

我们不仅要知道这样一个三国故事,还要连续阅读《三国演义》,

了解三国的其它故事,品位祖国的灿烂文化。我设计了以小队为单位

出一期“话三国”手抄报,举行一次班级“讲三国”故事比赛。

(可喜的是教完这篇课文,班级里几乎人人有了一本《三国演义》。

连平常成果较差的同学也课间放弃休息,捧着《三国演义》如饥似渴

地读着。在教学这一单元后面练习中的“熟记成语”时,有同学发觉

这八个成语(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就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给我们构建了一个

鲜活的多维立体的诸葛亮形象。

教后反思:

1、“生活到处皆语文。”课堂上的40分钟,就是学生生命里的

40分钟,学生是在学语文。而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巩固,各种实践

活动,学生都在学语文,用语文。我们老师应当充分理解语文的工具

性和人文性,使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紧密连接。老师不单是完成

指定的教学任务,而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求知欲。

特殊是像这一类历史性题材而且是选自古典名著的美文,

更应当引导学生到美的世界去探求,去制造,让学问内外沟通。这样

的教学才具有可持续性。

2、“功夫在课外,得法于课内。”要让学生在宽阔的天地里学语

文,首先必需上好语文课,使学生爱语文。这节课较好地转变了目前

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摒弃繁琐的分析,以发展学生的思

第46页共69页

维为重点,让学生自读自悟、乐于探究、主动求知,体现了新课程倡

导的核心理念-----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学生乐观主动地发展。

《三顾茅庐》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

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

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

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

比一次具体,尤其是第三次访问,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

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挨次

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

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方句中用来比方的事物与被比方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方句中用来比方的事物与被比方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第47页共69页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

“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

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把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

帮助

第48页共69页

捆来

尊重

卧龙

疏疏朗朗

潺潺

叮嘱

恭恭敬敬

半晌

时辰

策略

茅塞顿开

同塌讨论

B.重点字音:

第49页共69页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fen)

辅(fufu)晌(xiangshang)

辰(chengchen)

诸(zhuzu)

卧(wowu)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抽读生字卡片

二、细读课文

第50页共69页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访问诸葛亮?

(2)填空:

刘备()前往隆中()诸葛亮,()地()他出山,帮助自己实

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访问、诚心诚意、邀请,

体会刘备求才的急迫心情和虔诚态度。

(4)指导朗读,体会。

2、学习第2——4自然段,

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

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学习。读课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

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

一想。

(2)讨论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要点:

①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

朗读,细细感悟品尝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第51页共69页

②第三自然段。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

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

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③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

(3)重点句理解。

3、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①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比方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方句的精妙。

②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方

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方句的精妙。

三、作业

1、近义词

2、组词

3、抄写比方句。

第三课时

一、总结、写作特点

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

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二、指导复述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两次访问没见到

上路前

第52页共69页

第三次访问的经过

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

2、看板书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复述。

三、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1、指名读:“他们来到隆中……秀丽宜人”。

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挨次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

么作用?

3、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如:我们来到烈士陵园,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由练说,同桌说,指名说。

四、教学生字新词

1、生字字形教学;

2、指导书写:茅

五、练习

1、形近字组词;

第53页共69页

2、用“来到……只见……”说话;

3、比方句辨别。

六、板书设计:

8三顾茅庐

两次访问没见到

上路前

第三次访问的经过

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

《三顾茅庐》教案11

一、复习导入

师:昨天大家一起兴趣盎然地学习了《三顾茅庐》,能谈谈你的

学习感受或收获吗?

生:我知道了刘备三次诚心诚意去请诸葛亮帮助自己完成统一祖

国的大业,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很快乐。

师:真好,你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读“薄”了。

生:我学到了张飞和关羽脾气急,尤其是张飞,一开始对诸葛亮

的态度很不好,不像刘备那样尊重人才。

生:学课文后我知道了诸葛亮雄才大略、神机妙算,是当时的一

个了不起的人物。

师:是啊,我们把诸葛亮这样有才能的人叫做“贤人”。

第54页共69页

生:我学到了刘备为了求得诸葛亮这个人才三次诚心诚意地去邀

请。

师:是啊,刘备诚心诚意地“求贤”,让我们感动。今天我们一

起来学一篇关于悼公“求贤”的文章——《祁黄羊》。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师:请大家专心地自读课文,根据习惯,读通课文,做上相关记

号。(收获、留意点、疑点)

师:把你学习的所得告诉大家,好吗?

生:我想提示同学们几个多音字。“落下了毛病”中的“落”读

lào,解狐的“解”读xiè。

师:真好,很细心啊!

生:我学会了“辞职”一词的意思,辞职就是说辞去职务,所以

悼公才要重新选人担当中军尉。

……

师:(出示小黑板)一起读读黑板上的这些词语、短语或人名吧。

(征伐辞职举荐慎重兴亡合适出以公心内举不避仇,外举不避亲祁黄

羊悼公解狐祁午)

生:齐读。(有部分学生把“兴亡”的兴读成了“xìnɡ”)

师:再读这个词语;“兴亡”(结果全读成了“xìnɡ”)究竟应当

怎么读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自己去体会体会其

中的意思。

第55页共69页

生:应当读“”,因为文章说“国家的兴亡”是指国家的兴盛、

兴盛和衰败、灭亡,依据意思应当读“xīnɡ”

师:很好,能从意思去想字的读音。课文中说什么关系着国家的

兴亡?

生:中军尉的人选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因为中军尉的职责很重大。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军尉的职责更是重大,所以祁黄

羊荐贤时不得不慎重,你能到课文中找到“慎重”的近义词吗?(严

肃)“严肃”一词在文中消失了几次?找到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想一

想“严肃”一词的意思。(生找句子,读句子。)

生:严肃就是说话时语气很专心,表情很严厉。

生:很专心的意思。

生:就是很谨慎,很严厉。

师:为什么你觉得有谨慎、严厉的意思?能联系课文告诉我吗?

生:我发觉了祁黄羊每次“严肃”地说之前都要“想了想”,他

是在思考之后才说的话应当是正确的。所以严肃一词应当是专心谨慎

严厉的意思。

师:能联系课文详细的句子来理解,真棒!那么祁黄羊分别严肃

地举荐谁担当中军尉的?

生:祁黄羊两次荐贤分别了推举了解狐和祁午。

师:你知道解狐、祁午和祁黄羊的关系吗?

生:解狐是祁黄羊杀父仇人,而祁午是祁黄羊的儿子?

生:我不明白祁黄羊,父之仇人不共戴天,怎么能选解狐呢?推

第56页共69页

举亲生儿子担当国家要职,他就不怕天下人误会吗?

师: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为什么祁黄羊“内举不避仇,外举不避

亲”?你能用黑板上的词语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告诉大家

吗?

《三顾茅庐》教案12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

2。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抓住描写张飞的关键词语,

感悟张飞的性格特点,学习侧面描写衬托人物特点的方法。

3。体会刘备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学会尊重他人、以诚待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品

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任何时候提到诸葛亮,作为

一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因为,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

百分之百的中国的智多星。今天,我们将学习的“三顾茅庐”不过是

诸葛亮众多故事之一,但是,仅仅从这一个故事中,诸葛亮的足智多

谋我们就可见一斑。(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第57页共69页

拜谒(yè)纶巾(guān)末胄(zhòu)

愧赧(nǎn)倾颓(tuí)存恤(xù)

殆尽(dài)疏懒(lǎn)鄙贱(bǐ)

如雷贯耳(guàn)顿开茅塞(máo)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窗外日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未审得入览否:明白,知道。

不胜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屏人促席:靠近。

奸臣窃命:篡夺国家权力。

而不知存恤:疼惜,体恤。

总揽英雄:广为延揽。

惟将军图之:考虑。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三顾茅庐》教案13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

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

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

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王老师的这一节课主要抓住

了刘备在三顾茅庐中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问题而展开的,学生

得出是诚心诚意,然后王老师让学生在一顾和二顾中找出相关的语言

第58页共69页

和行动体会其情和其心究竟有多诚,让学生自读自悟,老师给了学生

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以人

为本个性化的阅读。

在与学生交流时,王老师.整体把握得很不错,围绕刘备的语言、

行动和文中的环境以及各自的身份来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采用了对

比研读、引导阅读等方式。

《三顾茅庐》教案14

【教学目标】

学问与能力

1.把握“迨”“拜谒”“疏懒”等字词的音形义,了解及《三国演

义》相关文学常识。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深化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

的诚心诚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体会精练畅达的语言。

教学难点

第59页共69页

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

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作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

纷飞、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宏大的时代。正是因为这

个宏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宏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

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

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

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用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

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

妖传》等。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

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

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是,建安十二年(207年)冬

至十三年(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

第60页共69页

到卧龙岗访问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三

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

2.学问链接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

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

是元末明初的有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

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

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

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

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抵触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

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

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宽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概磅礴的战

争场面。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

韬略。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拜谒(yè)今番(fān)叱(chì)侥幸(jiǎo)岂可相强(qi

ǎng)纶巾(guān)

第61页共69页

鹤氅(chǎng)汉室末胄(zhòu)愧赧(nǎn)谬(miù)倾

颓(tuí)

窃命(qiè)沔水(miǎn)殆(dài)民殷(yīn)存恤(x

ù)

箪食壶浆(dān)鄙贱(bǐ)

阻塞(sè)强盛(qiáng)王冠(guān)

塞满(sāi)牵强(qiǎng)冠军(guàn)

塞外(sài)

(2)词语释义

拜谒:访问谒见。

如雷贯耳:洪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贯:贯

穿,进入。

屏人促席:教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屏:使回避。促:靠近。

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

一方的军阀。

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方可以施展自己

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

的饮料。

经世奇才: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经世:治理天下。

思贤如渴:比方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如渴:如口渴思饮那

般,形容迫切。

第62页共69页

顿开茅塞:比方思想突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顿:立刻;

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

四、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茅庐在哪里,里面住

着谁?为什么要三顾茅庐?怎样三顾茅庐的?结果怎样?

答案示例:“三顾茅庐”是三次访问茅庐的意思,“顾”的意思是

访问。刘备三顾茅庐,茅庐在隆中,里面住着诸葛孔明。刘备三次访

问孔明,是为请他出山相助境况困难的自己,其根本目的是兴复汉室,

建功立业。刘备先访问了孔明两次都未能得见,第三次终于请到了孔

明出山。

2.课文分成哪几个部分?试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①):写第三次顾茅庐之前,关张持有不

同态度,刘备力排众议,决定前往。

第二部分(②③):写刘备第三次拜谒诸葛亮得以胜利遇见,诸

葛亮隆中三分天下,为其谋兴邦定国之策。

第三部分(④):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二)研读分析

1.在第一部分中,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张飞的?张飞具有怎样的

性格特征?本文写张飞对表现刘备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通过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张飞的粗暴和急躁。

用张飞的粗暴和急躁来衬托刘备求贤的真诚和谦恭。

第63页共69页

2.依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答案示例: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理想。关羽:稳

重、顾全大局。张飞:鲁莽、直爽。

五、课堂小结

本文用简练传神的语言鲜亮地刻画了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刘备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那文

中另一个重要人物——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刻画出来的呢?

请听下回分解。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案示例:起因:刘备邀请诸葛亮帮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但访问两次都没有见着。

经过:刘备第三次去访问,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

行,到了诸葛亮家又等了几个时辰才同诸葛亮见上面,听了诸葛亮的

分析,刘备茅塞顿开。

结果:刘备有了诸葛亮,如鱼得水。

二、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分析了

刘张飞这结义三兄弟的形象。这节课我们将连续学习课文剩下的部分,

在出神入化的写作手法中进一步领会三国英豪们的风采。

三、合作探究

第64页共69页

1.突破重难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答案示例:从刘备的动作(下马步行、等候、徐步而入等)、神

态(拱立阶下),语言(其时刘备已年过40,孔明才27,刘备却称孔

明为“大贤”并称“拜见”)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

诚意”。

(2)第③段文字主要用什么手法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写出了

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示例:肖像、语言描写。表现了诸葛亮儒雅脱俗、胸怀天下、

洞察时世、足智多谋、见识卓越的特点。

(3)第③段中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分析天下形势的?

答案示例:曹操占有天时,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地利,可为

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成三足鼎立之势。

2.写法探究

试分析本文鲜亮的对比的运用。

答案示例:①文中写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截然不同的态度,刘

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张飞嚷着要用绳子捆来,刘备生气责怪。这一

对比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②张飞与刘备是结拜兄弟,诸葛亮是一位与刘备素未谋面的草民,

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

敬重。

③刘备“拱立阶下”、等了“半晌”“犹然侍立”,刘备是当时汉

第65页共69页

献帝的叔父,是皇叔,是皇亲国戚,而诸葛亮是一介草民;当时刘备

47岁,诸葛亮只有27岁,一个是长辈,一个是晚辈。就这样,刘备

“拱立阶下”、等了“半晌”,从而刻画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尊重人才

的人物形象。

4、拓展延长

【经典诵读】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巡游武侯祠时创

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巡游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

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

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

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

记行写景,洒潇洒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

由查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

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

的巨大力气。

第66页共69页

五、课堂小结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一让我们记住的那就是刘备对

人才的尊重,让我们永久记住这个古训:尊重人才。只因刘备有了这

样的优良特征,才能收获孔明的结草衔环以报,才能建立起一方霸业。

我们今后要学习人物的优良品质,也开创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

六、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三顾茅庐》教案15

目标点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访问诸葛

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学习比方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

次访问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教学难点:学习比方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课堂流程

一、诵读名言: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二、明确目标,老师引领。

1、提问:谁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谁还看过小说《三国演义》?

2、研讨题意:

第67页共69页

(1)“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

(2)“三”指的是刘备他们访问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还是特指

第三次?为什么?

(3)作为课题来讲,“三顾茅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4)作为成语来讲,“三顾茅庐”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刘备为什么要诚心诚

意地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呢?(可用文中的一句话作答)

3、反复读,分角色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刘备责怪张飞的话。(交

流: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最最要紧,最最关键的是要懂得

什么。)

4、读读、想想、画画、议议。(按“出发前、将到时、到达后、

出山后”的挨次说说在刘备第三次去隆中邀请诸葛亮的过程中,哪些

地方详细表现出了他对诸葛亮的非常尊重。)

5、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景色秀美先整体后部分的写法,用“来

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四、共享提升,穿插巩固。

1、谈感悟,从张飞与刘备的对话中,从三请诸葛亮的过程中感

悟到什么?

2、品析人物特点。(提示学生抓关键词、句分析,相机追问)。

3、共享所仿写的句子。

第68页共69页

教后反思

《三顾茅庐》一文通过写刘备三次亲自去隆中访问诸葛亮,邀请

他出山,帮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

渴求,反映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同时,赞颂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

亲热友情。

上完课之后,我感觉有四个方面比较胜利:

一、思路明白,设计清楚。

设计本文的教学,我以刘备责怪张飞的话----“你一点儿也不懂

尊重人才”为突破点,教学时紧扣“尊重”这一中心词,依循“出发

前”、“将到时”、“到达后”、“出山后”的挨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突出了刘备的语言、动作、心态和诸葛亮的“隆中决策”,使刘备尊

重人才和诸葛亮确为奇才相映生辉,学生在领悟文本的过程中思维机

敏、自信而活跃,整个课堂气氛融洽而愉悦,效果良好。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趣味性强。

我为了避开教学时枯燥、乏味,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精心制作了

14张幻灯片,有教学目标、有重难点、有重点句段、有三国时期群

雄纷争图、有三分天下三国鼎立图、有古隆中图。既使学生清楚直观、

又增加了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

三、导入课文,简捷自然。

导入课文时,我避开了繁琐的介绍,而是联系电视剧及古典小说,

由学生看过、读过导入课题,水到渠成,简捷自然。

四、抓住细节描写,品析人物性格。

第69页共69页

本文关于刘备的语言、动作、心态等在文中都刻画地特别好,引

导学生抓住这些细节描写品析刘备的性格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在写作

中运用。

但是也有三点不足之处:

预设不足,时间紧迫。

本文最精彩描写景物部分,并用“来到……只见……”仿写比方

句,由于我设计课文时,预设不足,没想到学生会在理解课题“三顾

茅庐”中的“三”是写刘备三次去隆中还是写刘备第三次去隆中这个

问题卡壳,耽搁了时间,所以在最终仿写比方句时时间紧迫,没来得

及让学生展示,没有收到预设的效果。

重点字,领悟不透彻。

在品析第二自然段中关羽和刘备对话部分,关于“嚷”到的“嚷”

时,没有让学生真正“嚷”出来。

今后,在课文设计时,肯定要给自己的课堂留有肯定的“空隙”,

应付可能消失的“意外”,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与别的老师

沟通交流,多听专家讲座,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

之短。使自己的课堂更有高度、更好玩味性,使学生更感兴趣、更喜

爱,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本文发布于:2022-12-02 16:28: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89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抱怨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