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对偶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2-12-02 16:18:06 阅读: 评论:0

山西面对面历史8年级答案-三字熟语


2022年12月2日发(作者:商业地产广告语)

对偶与对仗的区别: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

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又可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

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厌相对、不

重复用字(也就是对仗)。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

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

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

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

式上的高度完美。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所谓“相象”,是说它

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二者竟有

何区别呢?1、对仗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仗是从

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3、对偶

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

对仗,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要真正明了对偶与对仗的特点,不妨为例为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个句子虽然字数相对,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并在同一

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了“天下”、“之”、“而”等词语,所以不合对

仗的要求,应归入对偶。

再看下面的句子(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幅对联不仅上下句字数相同、词性一致,且平仄相对,所以应

归入对仗。

至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偶的外延大于对仗,而内涵则小于

对仗。对仗一定是对偶,但对偶不一定是对仗,只有严式的对偶才是对

仗。作为修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

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对仗则是格律诗词独具的一种特殊创作技法,

后来又被用于对联撰写。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

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

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中学课文中运用互文的古诗文句

子是很多的,如: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阿房宫赋》)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

兰诗》),句前部分省去“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

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

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

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互文有种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

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

船西舫悄无言”“东犬西吠”亦属此类。

二、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这类句子又可分两类:

1、双句互文。如《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多句互文。如《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

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

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

只买某一样东西。《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

诵诗书”句,亦属此类。

三、重章互文,指写作时把完整的意思拆开,分别放在各章,

阅读时把几章内容相互参照,互相补足。如《伐檀》:“坎坎伐檀兮……

坎坎伐辐兮……坎坎伐轮兮……”这是诗歌辞赋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如何正确理解互文句的句义?可以按照这样的原则:即上下两句或

一句中的两个陈述部分同时适应于两个陈述对象。以“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为例,这句话中的两个陈述部分是“喜”和“悲”,两个陈述对

象是“物”和“己”,“喜”和“悲”同时陈述“物”和“己”,即为:

不以“物”和“己”而“喜”和“悲”。此句用白话就很容易表达为“不

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者悲伤。”对用一句话采用

互文修辞的句子、意义的理解,同样适合上述原则,如白居易的《琵琶

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即为“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登上

了船。”

本文发布于:2022-12-02 16:18: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88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曹操南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