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
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
甫《望岳》杜甫在三十四岁前就已写下了三四百首诗,流传至今
只剩二十余首,这当然是颇为可惜的。《望岳》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
一首。尽管诗人当时还处于创作活动的初期阶段,但我们可以从中充
分看到他的不凡的才质,磅礴的气概和宏大的抱负,并领略到他的早
期创作的部分风貌。
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杜甫二十四岁,由于父亲还任
着司马官职,他的家庭环境和个人都比较好。尽管这一年他考进士不
第,严重打击了他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他
没有就此一蹶不振,生活条件也允许他有袭有马,清放不羁,于是便
促成他遍访山川,漫游各地。第二年,杜甫离开洛阳,开始游历齐赵。
《望岳》这一首诗,大约就写在这一年,他经过衰州(今山东省滋阳
县西)的时候。杜甫通过对泰山的歌咏,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表达了对于祖国秀美山川的热爱和向往。
杜甫在这首八句四十个字的短诗中,匠心独运地用了类似拍摄电
影的表现手法,有全景,有近景,有特写,有鸟瞰,从各个不同的角
度,展现了泰山的雄姿,使读者既看到概括鲜明的轮廓画,又欣赏到
细致入微的特写镜头。首联两句远望泰山全景。“齐鲁青未了”,五个
字就既点出泰山的雄伟:横跨齐鲁二地,又准确地抓住了泰山的特色:
青。次联是远望山色的奇丽,描写了山的峻峭和伟大的气魄。三联则
细望山景的奇妙,把泰山的浩荡空阔写得淋漓尽致。末联转为设想登
峰远眺,一览众山的情景,在写景中寓情,表达自己宏大的抱负和开
阔的胸襟。全诗四层意思脉络分明,依次递进,由远而近,又由近推
向无限远处,读后使人仿佛身临其境,顿时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
杜甫在诗中不仅描写角度多变,描写的手段也多种多样,有叙事,
有描写;有静景刻划,也有动景点缀。“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一
联中,一“生”一“人”,两个字化静为动,把这幅风景画点活了。我们完
全可以想象到诗人舒展身肢,开拓胸襟的意态和睁大眼睛搜索入山远
去的飞鸟的情景,在情景交融中,真切生动地表达了杜甫热爱祖国山
河的感情,令人回肠荡气。
大家都知道,杜甫写诗十分注意锤炼字句。“为人性癖耽佳句,语
不惊人死不休”,早已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这一点,在他的这首早期
诗作中已经可以看得出来。例如,“造化钟神秀”中的“钟”字,“阴阳割
昏晓”中的“割”字,把本来似乎无法捉摸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了,静
止的景物于是一下子活了起来。又如,“荡胸生层云”中的“荡”字,“决
眦入归鸟”中的“决”字,把诗人在欣赏山景时的心情与神态传达得准确
生动,细致入微。“会当凌绝顶”中的一个“会”字,十分有力地表达了
他拾级登临的决心、毅力和神态。此外,作为一首五言古诗,对偶工
整,又写得那样气骨峥嵘,体势雄伟,极象五律,在前人的诗作中也
是少有的。
杜甫这首洋溢着积极的态度的早期诗作,预示着这个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的诗歌创作道路,它象一朵珍奇的花朵,开放在他的诗圃中,
也开放在我国悠久灿烂的园地上!
本文发布于:2022-12-02 14:53: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84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