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骛的议论文
MissYang
2012-8-27
1
心无旁骛的议论文篇二:简单之美-----从高考满分作文看高考议
论文的写作
简单之美-----从高考满分作文看高考议论文的写作
许多年前,一个略懂武术的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某武师收
了两个徒弟,师父天天教两个徒弟学习本门派的四门棍法。这种
棍法是棍术中的一个小派,也就是说,哪怕你花一辈子精力去练
习它,你也难成武术大家。三个月后,小徒弟决意另投名师。之
后的三年中,小徒弟云游各地,访求名师,学会了武当剑、少林
拳、无影腿。最后,他回到启蒙师父那里,想和从前的师兄比一
比高低,师父同意,结果呢,师兄用简单的四门棍法将见多识广
的师弟打败。简单的却打败了复杂的!人心不要太高。守住简单
的模式,反复磨练就会成为经典。
我们根据近年高考优秀作文总结出基本结构模式,供同学们平
时反复模仿。我们不奢望学生们成为大作家,只希望同学们在考
试中成为应试作文的高手。我们强调一个理念:反复磨练最简单
的,就会成为最经典的。遵循“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原则,
集中火力,攻其一点。
下面是四篇近年高考满分作文的分析
例一:(06年河南卷)坚守本色,展现高贵
河南考生
风飞缱绻,云卷缠绵,姣花弄影,碧柳摇青,自因本色而妩媚;
素面朝天,玉洁冰清,不同流俗,不去模仿,人类因本色而空灵。
坚守本色、不去模仿,生命就显得高贵,生活就变得真实。
一只乌鸦去模仿老鹰的俯冲,结果被牧羊人抓住,这只乌鸦的
可怜在于没有认清自己的位置,而人类呢?透过历史的尘烟,我
看到了他们卓然挺立。风姿凛然,他们坚守本色,展现生命的高
贵。【扣紧材料,从物到人,提出中心论点】
坚守本色,给生命以洒脱。【提出分论点】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仙笑着走出了巍峨的
唐宫,走出了那个把他当作词工书生的朝廷。他没有模仿朝中权
贵的谄媚,没有模仿无聊文人的吟风弄月。他让力士脱靴,贵妃
磨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骑着白鹿飘
然逝向昊越的名山大川。从此,一个不去模仿,不同流俗的诗仙
却永载青史。
坚守本色,诗仙的生命显得高贵而又洒脱。【紧扣话题的关键字
眼“本色”点题】坚守本色,给生命以美丽。【提出分论点】
她静坐在宫中弹着琵琶,琵琶声声悦耳。窗外,是众多宫女请
求毛画师多多照顾的声音。而她,只是静静地弹着琵琶,她没有
模仿别人弄虚作假,没有模仿别人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相反,
她离开了汉宫,带着橄榄枝走进了匈奴单于的幕帐。从此,一个
不去模仿,不同流俗的女子名垂青史。
不去模仿,昭君的生命显得高贵而美丽。【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
“本色”点题】坚守本色,给生命以深刻。【提出分论点】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
情。”李清照依旧清丽婉约,依旧笑容动人,只是脸上多了几分男
子的刚毅。她没有模仿别的女子一生没有感情安稳地走过,相反,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爱情平
等,人格之尊,身处乱世,她如同一朵菊花,傲然而立。从此,
一个不去模仿,坚守自我的才女永垂青史。
不去模仿,清照的生命显得高贵而深刻。【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
“本色”点题】
坚守本色,自然将更加多彩,人生将更加高贵。坚守本色,不
去模仿,展现生命的高贵。请昂你起高贵的头颅,不去模仿,坚
守自我。世界将因此而精彩。【排比呼应,联系自
身】
【点评】
文章开头长短句交错,极尽变化之能事。类比中引出中心,尽
显“坚守本色”的个性,有力地表现了文章主题。主体部分从不
同的角度展开对中心论点的论证,论据典型充实,分析具体到位,
结尾简洁利落地收束全篇。符合议论文的基本写法。文章主体部
分以“坚守本色”的意义为出发点,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用三个
小标题揭示层意——坚守本色,给生命以洒脱;坚守本色,给生
命以美丽;坚守本色,给生命以深刻——构思用心,结构严谨。引
述事例,结合诗词名句,注重语言的个性化表达,生动形象,体
现良好的语言的驾驭能力,为文章增色不少。
例二(08年上海春季高考)细微深处
上海考生
当冬日的梅显露“凌寒独自开”的风骨,当夏日的荷绽放“水
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风姿,当秋天拂下“梧桐落叶深院锁清
秋”的风尘,于此种种细微深处,让我看见了生命之美。为什么
说生命之美在细微深处呢?因为:【意象排列,显文采,提出中心
论点】于细微深处,可见自然之美。伴月将饮,对影三人;采菊
东篱,悠见南山;夜半蛙声,清风鸣蝉。这种种自然的景致,或
许被匆匆走过时所忽略,或许被繁华所覆盖,在喧闹的都市中,
这些在细微深处的美丽,藏于细微深处的点滴的感动,或许已经
被忙于工作的人们忽略,然而正是在这样点滴的细处,善于发现
的人找到了美,找到了秋日街头的落叶,找到了春日树梢的新芽,
于细微深处,让我看见了美。【段首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提出分论
点】【巧妙化用教材】于细微深处,可见文学之美。喜爱沈从文
先生的作品,并非因场面宏大,或因其厚重深沉,恰恰只因其皆
如此的清新自然,平易朴实。于那些点滴的文学中,仿佛可以窥
见那美丽的风凰小城和生活在城中质朴的人们,仿佛可以亲见《边
城》中山上圯塌的白塔,倾听翠翠正是在这点滴的细微深处,让
我领略了先生的文字,先生的世界,让我看到文学之美。【段首紧
扣话题的关键字眼提出分论点】【巧妙引用教材】于细微深处,
可见人性之美。人性之美体现于细微,而非吵嚷叫嚣,自夸自傲。
恰如晚年的卓别林,给予我平和而真实的感动,厌倦美国喧嚷生
活的他,晚年在瑞士一个叫做薇薇的小镇里,默默地做着分益,
在此终了一生。他的晚年安静而平和。如同人们在湖边为他矗立
的塑像,脸上没有了曾经的夸张的笑容,只是平和安逸地凝望远
处的山岚。这样安逸的一个表情,却给了我深深的感动,从那样
的凝望中,我看到了人性之本真,看到了不追逐名利的洒脱、真
实、自然而平和的美。在这样的细微深处,体现了返朴归真,表
达了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也让我,看到了人性之美。【段首紧扣
话题的关键字眼提出分论点】
于细微深处,可见自然之美,可见文学之美,可见人性之美,
更可见生命之美。生命之美,体现于点滴的感动,体现于细微深
处的真挚与质朴,体现于人性的返朴归真,去伪存真。于细微深
处,让我看清了人生之种种,让我看见了生命之美。【排比呼应,
联系自身】
【点评】这是一篇结构规范的议论文。整篇文章是典型的“总
→分→总”结构(开头三句话提出论点,主体三段文论证中心,
三个事例充当论据),考生回答了“为什么说生命之美在细微之处”
的问题,将“细微深处的美”并列分解为“三个美”。本论部分又
设置了三个分论点“于细微深处,可见自然之美。”“于细微深处,
可见文学之美”“于细微深处,可见人性之美”,层层论证了中心
论点“于此种种细微深处,让我看见了生命之美。”呈现出并列式
结构。整篇文章结构严密,层次分明,脉络清楚,语言朴实无华。
在选材上,能引用化
用课本的素材,立足课内,拓展课外,体现良好的阅读素养,也
是本文的亮点之一。
例三(2008年四川卷)坚强
四川考生
坚强,是人与自然抗争的力量,汶川,坚强!四川,坚强!中国,
坚强!一浪高过一浪的呐喊,吹响了鼓舞人心的号角。汶川大地
震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但没有打垮我们的坚强的意志,废墟中的
人们凭借着坚强的力量,顽强地活了下来,重建家园的路更加漫
长,但只要有坚强的力量,依靠坚强的双手,定会重建更加美好
的家园。【段首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提出分论点】【扣紧热点事件】
坚强更是“90后”的我们追求的品格。我们是温室里的幼苗,
没有经过风雨日光,但是坚强之钙可以立竿见影地医治我们的软
骨病。“宝剑锋从磨砺出,美花香自苦寒来”,“艰难困苦,玉汝于
成”,这些人生的格言并不是古人的专利,我们要懂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所蕴含的真谛。要知道,只有舞动坚强之笔,才能书
写大写的人生;只有扬起坚强的风帆,才能开动人生的航船;只
有借助坚强的阶梯,才能登上未来的峰巅”!汶川地震被压在废墟
下的学生以坚强不屈的毅力向世人证明,我们并不是软弱的代名
词!【排比呼应,结合名句,联系自身】
让我们与坚强同行,挥鞭上路,创造明天的辉煌!
【点评】这篇高考优秀作文给人的感觉是清晰明朗,条分缕
析,克服了常见的议论文“观点+事例=议论”的毛病,行文思路
明晰,内容充实,举古今中外之例并结合考生自身实际,全方位
解读坚强的内涵。使阅卷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
和思维进程,同时又给人内容厚实,论据充分之感,凸现了考生
扎实的作文基本功。此次四川作文出题背景与汶川地震有关,考
生举地震之例时很容易一发而不可收拾,而本文则点到为止,较
好
地把握了一个度字,避免了千篇一律产生的“视觉疲劳”而影响
得分,字里行间流露一股咄咄逼人、不可遏抑的“坚强”之气,
给阅卷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四(06江西高考卷)《磨炼出与成功的默契》
(一)
倘若你是一粒种子,告诉我,你会怎样?是等待春天的召唤,还
是迫于与寒冬挣扎?倘若你是一掬清泉,告诉我,你会怎样?是任
凭风儿的吹荡,还是勇于激起浪花?倘若你是沧海桑田中的一颗沙
砾,告诉我,你会怎样?是受命于雨打风吹化成一缕尘烟,还是敢
于摩擦出晶莹的珍珠???
的会是苦涩,但苦涩之
正如小雨燕在离巢之前要减肥似的,人生在辉煌、在华彩之前
料,提出中心论点】
(二)
那池清澈见底的水,缘何竟变成了黑色?那池边执著倚案而书的
身影,正是后来被尊为中国艺术史上“书圣”的王羲之。那一次
次的刻苦磨炼,坚韧而行,便成就了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贵越群品,古今莫二,兼撮众法,自成一家”的赞誉,正是
末点题】
(三)
数不清的不眠之夜是数不清的寂寞之苦。原本五彩的世界瞬间
悄然无声,那跳动的音符似乎在瞬间变得沉寂。他,一个把音乐
看作生命胜似生命的人,如何去面对失聪之苦?
虽是无声,却仿佛拉近了与心的距离,让人们感到的是执著于音
乐的心在呼吸。
就是这样,勇于经历磨炼,煅造出了一位乐坛骄子——贝多芬!
(四)
试问一个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的人,甘于只潜心于一处吗?愿意只
是一味地搞研究吗?放着外面繁华的世界,甘于忍受钻研之苦,又
如何做到?,历经夜晚白天数次交替,吞咽周围
多少次,曾一个人孤军奋战,多少次,曾平凡无味地不断重复同
她终于成功了!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创举,成功了——居里夫
人发现了镭元素!
(五)
正如扑翅而飞要经受破茧之苦,正如感受生命要经受扑火之痛,
人生光华在光芒四射前要经受黑暗的磨炼!
却拉近了与太阳的距离;走在荆棘的路上,你就拥有了战胜困难
成功需要磨炼,磨炼,炼出与成功的默契!喻,增加
文采,篇末点题】
【点评
们应该如何处理材料在文章的地位?是照搬材料,还是简而化之、
融于文中?这篇优秀作文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本文以一句
“正如小雨燕在离巢之前要减肥似的”,点明了话题,又将材料的
核心内容——磨炼带来了成功——引申出来了。这样处理,既扣
住了材料与话题,又展现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文章以分小节的方式,先总后分再总,总说部分中,排比兼比喻
手法的运用,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文采,内容上又紧扣中心;分说
部分,选取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印证了主旨;总结部分,用充
满哲思的语句将主题展现出来。引述了王羲之、贝多芬、居里夫
人等名人事例,既为读者提供了感性的材料,又可以增强文章的
文化底蕴,也是取得满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以上四篇高考满分作文可看出,考场上一般写的是议论文,
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大处起笔,小处落笔,注意过渡。
大处起笔,显得大气,站得高;(如河南卷、上海卷)小处落笔,
切口小,容易驾驭,又容易深化。大处起笔,全面扣合命题材料
意旨;小处落笔,突出作者的独到见解。(如四川卷)。
2.切分论点,各个击破,落脚要稳。
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段的末尾,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
独放一段(第二段)(河南卷);文章论点一经确定,可以对论点
的内涵和外延作一个准确切分,或并列,或递进,逐一论述。分
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也可在段落结尾处(江西卷),论点
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全方
位立体地表述自己的感悟,理性色彩会更浓厚,有时还有一种铺
排的效果,对读者产生强烈的冲击力。
3.材料要新,分析要准。
“摆事实”(选择材料)做到:①事例不多,两三个即可,但典
型,(如江西、上海卷)。②对所举的事例不具体描写,只能评述、
分析。如四川卷③用例要新,结合课本素材,运用眼下最“热”
的、人人都熟知的新闻材料,体现出高中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热点的新风貌。如四川卷。
4.追求诗意,表达显个性。
四篇文章能紧扣立意关键词,语句追求一种诗意,将诗意融于
自我人生感悟之中,给人以回味和唯美感受。①借助排比、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议论文字避免抽象说教。②运用了大量对偶
句、排比句、反问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句式交错使用,
都能以恰当的语气表达丰富的内容。③将感性体验浓缩为形象性
语言。语句具有浓厚的感性色彩,即使是复述现成的论据材料,
也尽可能用感性语言,做到个性化,让语言灵动起来。如河南、
江西卷。
值得一题的是:四篇作文都是力保基础等级,稳中求高。避免
盲目地片面地求新。议论文的立意如果能深刻、新颖,当然是再
好不过了。不过,在考场有限的时间里,还是稳字当头较好。
作文练习:
一、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68年,在墨西哥奥运会的百米赛道上,美国选手吉?海因斯撞
线后,转过身子看运动场上的记分牌。当指示灯打出9.95的数
字后,海因斯摊开双手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话。但他到底说了什
么,谁都不知道。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夕,一位叫戴维?帕尔的记者在办公室
回放奥运会的资料片,突然对这个地方产生了兴趣。他找到了海
因斯,海因斯一头雾水,甚至否认当时说过话。戴维说,你确实
说话了,有录像带为证。海因斯看完戴维带去的录像带,笑了,
说:“难道你没听见吗?我说,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着的。”
海因斯接着解释说,以詹姆斯?格拉森医生为代表的医学界断
言,人类的肌肉纤维所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30
年来,这一说法在田径赛场上非常流行,我也以为这是真的,但
是,我想我应该跑出10.01秒的成绩。于是,每天我以自己最快
的速度跑50
心无旁骛的议论文篇三:2014议论文3
(一)谈自立
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
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人也是如此,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
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
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
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
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由此可
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
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
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贝利能成为球王
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
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
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
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们样样操心,尽
力为子女们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
的坏习惯。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
的重任。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
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
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
19、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其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运用
了哪两种论证方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本文论证的过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以“自立”为比喻的本体,仿照示例写两个句子。(4分)
示例:自立,是那荒山上挺拔的松柏,四季常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富二代”指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
“富一代”们的子女,他们靠继
承家产来拥有丰厚的财富。“富二代”在《鲁豫有约》栏目粉墨
登场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词,但随着一部分“富二代”的负面
新闻事件曝光,“富二代”几乎成了堕落、炫富的负面词汇。请结
合本文思考,你认为当今的“富二代”们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健
康地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
①苏轼和辛弃疾作为宋代词坛上的杰出代表,为宋词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他们的人生经历、理想追求和文化人格不
同,苏词和辛词在人生境界、精神意蕴、词作风格上存在着较大
的差异。苏词呈现的是生命体验,其作品蕴涵着深邃的哲理性和
美感,易于引起欣赏者强烈的情感共鸣;辛词呈现的是人生体验,
其作品具有浓烈的个性色彩和现实精神。
②苏词与辛词人生境界的不同主要源自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
③苏轼志向远大,但仕途坎坷,屡遭摧残,长期徘徊于生命的
边缘。政治斗争的阴暗、险恶,使苏轼深深感受到人生的无奈,
于是他不再执著于在现实中确认自我的社会角色与实现自己的价
值,同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他把儒家的入世之志与
道家的旷达圆满地融合在一起。辛弃疾是一个失去家园的人,他
对国家强盛的渴望远比一般人要强烈,雪洗国耻,恢复失地,拯
救民族危亡是其不灭的理想与毕生的追求。对他来说,人生的最
高境界就是自觉担负起救世济民的神圣职责,即使受到压制,也
始终不言放弃。在他看来,人生的价值即是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
己治国安邦的理想抱负,因此,他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
想来拥抱人生。
④苏词与辛词的精神意蕴的不同主要源自他们的理想追求不同。
⑤苏词呈现的是生命体验,主要表现的是超功利境界。苏轼超
然物外,又保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将积极入世和超越世俗
融为一体,巧妙地解决了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社会与个人这
些在士大夫心灵上相互纠缠的矛盾,构建了自己审美化的人生观。
辛词呈现的是人生体验,主要表现的是功利境界。辛弃疾不可能
像苏轼那样以旷达的胸襟、超然的态度来追求精神的自由。他是
一个勇敢、坚定的抗金英雄,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意识和纵横疆
场、荡平敌寇、收复失地的愿望。但南归后他却被大材小用,他
的智谋韬略和爱国之心都被统治者忽视了。
⑥苏词与辛词词作风格的不同主要源自他们的人生体验不同。
⑦同为豪放派词人,苏词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是苏轼人生体验的再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词人中秋把酒,以一颗自由的心灵
和月亮对话,其把酒问月既是对人生和宇宙本体的深层叩问,也
是对自由精神空间的寻觅。苏轼既不执著于现实,也不脱离尘世,
只是走向内心。在他看来,生活并不完美,人生有悲欢离合,就
像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只要以审美的
态度来对待现实生活,就能催生出生活的热情和美好的情感。“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坚信美好的祝愿总能够给人送去温馨
的慰藉,使心灵获得一份难得的静谧。
⑧辛词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水龙吟〃登建康赏心
亭》是辛弃疾人生体验的生动写照。“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
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清秋时节,
词人登高遥望北方故土,触景伤情,满目凄然。晚秋的落日?失群
的孤雁?残破的山河?危殆的国势,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交织
在一起。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光阴虚度、壮志未酬慨叹??种
种愁绪无法排遣,只能借拍遍栏杆来发泄徒有雄心壮志而无处施
展的激愤。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所引发的情感波澜与知音难觅的悲
凉交融,酝酿出强烈的精神震撼力。因此抒发英雄失路,报国无
门的极度愤慨和悲伤,就成为辛词的重要内容。
8.请根据文章内容,为本文拟一个题目(不超过11个字)。(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仔细阅读第⑤段,说说“超功利境界”和“功利境界”的
具体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破阵子》一词中,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英雄
失路,报国无门的极度愤慨
和悲伤”,请结合这首词作简要分析。(6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悦读”的“姿势”
向贤彪
(1)从一定意义说,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它的阅读史,一个
人亦如此。
(2)犹太人将阅读置于很高的地位。他们会在书上涂一层蜂蜜,
让孩子生下来就知道书是甜的;他们还喜欢将书放在枕边和过道
上,可随时翻阅。有资料说,每4500个犹太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
以读书为乐已经深深融入犹太人的血液里,也使他们在人类长河
中光芒四射。据统计,全世界共有800多人获诺贝尔奖,有犹太
人血统的就占了近四分之一,而犹太人数量不到世界人口的千分
之三。
(3)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唐代刘禹锡的诗句“数
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
静。“青灯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追念儿时读书时的情景。
至于流传千古的“凿臂偷光”“囊萤映雪”的故事,“头悬梁,锥
刺股”式的苦读,邪种对书的迷恋让人心生敬畏。
(4)将中外读书情形做一番比较,不免让人心生遗憾:有时我
们过于强调“苦学”而
忽略了“乐学”,过于强调“正襟危坐”而忽略了“随性阅读”,
过于强凋读书的“功利性”而忽略了它的“功能性”。这就使得阅
读难以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难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过
于浓烈的功利色彩亦极有可能将知识庸俗化,将读书引入歧途。
(5)就以读书的姿势为例,其实大可不必讲究。古人马上、枕
上、厕上的读书法看似不雅,实则领略到了读书的真谛。而今,
公园里的“晨读”、公交上的“走渎”、倚床挑灯的“夜读”,无一
不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正如有人所说,“先要把读书看得很平常,
才可以读书??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是随性而读,是与生命相伴始终
的。”只有把读书当做平常之事,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才会真正
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6)阅读的身体姿势也许并不重要,但心灵的姿势却不可或缺。
这种“心灵的姿势”,既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经典的敬畏,也是对
读书选择性的把握。喜欢读书是一种态度,而善于读书则是一种
能力。读理论之书,打牢“基本功”;读经典之书,占领“制高点”;
读大家之书,开扩“大视野”;读哲学之书,掌握“金点子”??让
心灵俯就于经典,让灵魂与灵魂对话,自能积累底蕴、提振精神、
修身明理、洞悉人生,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领悟时代使命,并
进而笃行之。
(7)《朗读手册》中有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和绝望
的终极武器。”世界上很难有东西永恒,作为精神财富的文字却是
特例。“俯而读,仰而思”,走进书香世界,扑下身子亲近文字,
本身就是一种姿势,一种世界上最美的姿字,一种能给民旗和我
们个人带来希望的姿势。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9.文中划线句“亲近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姿势,一种世界上
最美的姿势,一种能给民族和我们个人带来希望的姿势。”语意含
蓄而深刻,联系上文,请把你的理解写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探究下面两则材料,从阅读的角度,说说你的发现。(谈三
点即可)(3分)
①在德国,孩子从出生就有婴儿书陪伴。当然这些书大都是塑
料书或者是布做的,孩子可以把书带进浴缸,看小书漂浮。这是
孩子阅读的第一块基石。
②澳大利亚人外出带书可不是做样子。只要稍加留意你就会发
现,马路边、草坪上、海滩旁、商店里、候机厅内,常见人捧书
阅读的场景。有些书迷甚至一上车、船,就习惯性的掏出一本书,
然后心无旁骛的看起来。即使是站立者,也照样抓住栏杆或吊环,
在摇摇晃晃中享受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第(4)段的结尾说“过于浓烈的功利色彩亦极有可能
将知识庸俗化,将读书引入歧途”,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能力的真谛
①能力,就是做事的本事。什么样的人最有能力?在一定意义上
说,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②为什么相似的工作条件,相当的智力状况,有的人能出类拔
萃,创出骄人的业绩,有的人则工作平平,见不到特色和浪花?
绝大多数人看待优秀者,往往只关注他们工作的成果和辉煌的业
绩,很少去跟踪和分析他们的行为习惯。换句话说,就是只羡慕
别人篮子里的苹果多了,但没有留心是怎么多起来的。其实,每
个人都有能力把本职工作干好,只不过有人还没有真正把握能力
的真谛,而优秀者已经在思考的小路上踏出了闪光的足迹。
③曾听过这样一个试验。一位老师用手指沾糖尿病人的尿样来
尝味,然后让学生们都做一遍。学生们愁眉苦脸地照做了。这时
老师说:“我在教你们观察和思考细节。谁观察和想到我伸进尿样
的是拇指,舔的却是食指?”学生们的教训,一是没有认真观察,
二是没有深入思考。
④船的力量在于帆桨,人的力量在于思考。山因势而变,水因
时而变,人因思而变。一个善于并且会正确思考的人,才真正是
一个有能力的人。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
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
⑤。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就经过了“十年的思考”。
他说:“学习知识需要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
法成为科学家的。”黑格尔在著书立说之前,曾缄默6年,不露锋
芒。在这6年中,他以思为主,专研哲学。哲学史学家认为,这
平静的6年,其实是黑格尔一生中最富有成效的思考时刻。牛顿
从苹果落地导出了万有引力,有人问他有什么诀窍,他回答说:
“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作长时间的思考
罢了。”他还说:“我的成功归功于精心的思索。”
⑥现实生活中,仔细研究我们周围的成功者,无一不是善于思
考者。但也有一些人,要么整天忙忙碌碌地干这干那,要么无所
事事地去东游西逛,就是不给自己留下一点思考的时间,也从来
不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到头来,时间用上
了,精力耗费了,工作却没有多大起色。
⑦思考是创新的第一步,是一座掘之不尽的能力宝库,没有思
考能力就缺乏行动能力,就谈不到创新,谈不到创造性工作。只
有努力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形成人人思考、自觉思考、终
生思考的好风气,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提高。
11.本文的题目是“能力的真谛”,作者在文中告诉我们,能力的
真谛是。
12.本文语言生动,语意丰富深刻。请根据上下文意说说第2段
划线句子的含义。(2分)“而优秀者已经在思考的小路上踏出了闪
光的足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5段列举的名人事例表明了作者的观点。请你用一句话概
括这一观点并填写在段落开头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何为书——张炜
①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能够思想、怀念、激动和幻想,而
有人却不能——不知从什么时候丧失了这种能力。后一种人觉得
前一种人很奇怪,甚至还有些令人费解;而前一种人却认为自己
拥有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并保有一种充实的幸福。..②现在
到处都是书,可是那些书的作者却不尽是前一种人。书是什么?
书是真诚待人的文字,是真正的人才有的心事,是人真切朴实感
情的投影。
③然而许多书并没有感情,或者说没有真切朴实的感情。这样
的书也能算得上书吗?如果仅仅是印上满纸的花言巧语、卖弄、
粗鄙的发泄,装订得再好,在我看来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书。我们
应该被一个人的心事牵引着,走向很远。我们于是在这时候也会
想起自己的一些事情,咀嚼生活,滤过流逝的时光。是的,在极
为有限的生命历程之中,假如没有这样的回顾和思念,没有情感
之水循环往复的浸洗,将是多么可怕。所以我们常常感谢那些真
诚待人的文字,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书。
④关于童年,田野,小院,那一束不能忘记的小花;还有敬仰
和欣悦之情,与别人相似的叹息,以及悄藏起来的温暖??这些既
是永恒的东西,又是作者自己的东西。我们在阅读中不由自主地
将自己内心的一切与之交换,从而获得特别的欢乐。
⑤当然,如果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些虚假赝品,我们是不会与
之交换的。
⑥由此看来,世上所有的文字,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真字。只要
真就会诚,就会亲近和亲切。苍茫人世,邈邈光阴,我们还是需
要这样的一份感觉——只要是给人这种感觉的,无论多么稚嫩的
文字我们都欣然接受;而另一类文字,无论多么高深我们都将本
能地拒斥。
⑦在拜金时代和数字时代,理应有一些别样的心灵和声音,并
以此去寻找、召唤更多的心灵和声音。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
的时代被作价卖掉,或被浅薄生硬的技术主义分割禁锢。我们必
须向往“诗意地栖居”。
10.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书”呢?请用原
文中的话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说出诜文第①节句子中加点词语“这些”所指的内容是什
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指出选文第⑥节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
作用(转载于:博文学习网:心无旁骛的议论
文)。(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联系全文,说说作者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书”能够给
读者带来怎样的阅读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9、论证方式:立论。中心论点:人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
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20、(4分)开篇使用俗
语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最后归纳强调论
点。
(二)8.(3分)示例:苏词与辛词的差异
9.(4分)由于苏轼和辛弃疾的人生经历、理想追求和文化人格
不同,他们的词作在人生境界、精神意蕴、词作风格上存在着较
大的差异。(意思对即可)
10.(4分)苏轼的“超功利境界”:苏轼将积极入世和超越世俗
融为一体,巧妙地解决了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社会与个人这
些在士大夫心灵上相互纠缠的矛盾,构建了自己审美化的人生观。
辛弃疾的“功利境界”:辛弃疾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意识和纵横疆
场、荡平敌寇、收复失地的愿望。
11.(5分)举例论证(2分)。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
例,分析苏轼词作风格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这一特点。(3分)
12.(6分)这首词中,开头一句为实境,“醉里挑灯看剑,梦回
吹角连营”是现实生活的写照,醉酒之时,词人还在灯下抽出剑
来仔细端详。表明词人虽隐居乡间,但心中仍在忧虑国事,不忘
杀敌立功的感情。(2分)
中间四句为虚境,写梦境中,军队召唤战士出征的号角声响成
一片,战士们壮行、点兵、出征、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情景,表现
了词人意气风发、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2分)
“可怜白发生”一句为实境,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之中。呼应首
句,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以沉痛的感慨有力地抒发了壮志
难酬的悲愤。(2分)
(三)19.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多阅读,让自己积累底蕴,提
振精神,修身明理,使精神变得丰富因读书而精神富足,就会给
自己和民族带来希望(扣住多阅读能给人精神营养和精神富足的
好处谈,不求文字的一致,只要答对一层给2分,答对两层给3
分。)
20.读书的兴趣(习惯)从小培养喜欢读书(随性阅读;把读
书融入生活之中)把阅读当享受。(3分,一点1分)
21.示例:一些低俗作家为牟利将名著恶意改编,甚至加进色
情、暴力等内容,吸引青少年阅读,这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极为不
利,将读书引入了歧途。
(结合实例扣住“功利”“庸俗”“歧途”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3分)
(四)11、善于思考(1分)
12、优秀者通过思考和工作已经取得了成就。(2分)
13、拉开历史的帷幕就会发现,古今中外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
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
苦的思考。(意思对即可,共2分)
14、现实生活正反思考造就成功(每空1分,共3分)
(五)10.(3分)书是真诚待人的文字,是真正的人才有的心事,
是人真切朴实感情的投影。(3个点,每答对1个点得1分。如果
答“所以我们常常感谢那些真诚待人的文字,那些真正意义上的
书”,或者答“由此看来,世上所有的文字,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真
字”,得1分。)
11.(2分)能够思想、怀念、激动和幻想(或“思想、怀念、激动
和幻想的能力”,如果答“思想、怀念、激动和幻想”也可得2分。)
12.(3分)对比论证,通过对比强调(突出)了我们欣然接受真正的
文字的态度,或者答:通过对比,强调(突出)世上所有的文字,最
重要的还是一个真字。(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
13.(4分)①我们应该被一个人的心事牵引着,走向很远。我们于
是在这时候也会想起自己的一些事情,咀口爵生活,过滤流逝的
时光。②我们在阅读中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内心的一切与之交换,
从而获得特别的欢乐。③只要真就会诚,就会亲近和亲切。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09:25: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83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