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人物例子
工匠精神,英文是Craftsman’sspirit,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
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
现。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工匠精神的人物例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匠精神的人物例子
中华技能大奖得主,福建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工匠感言——知识改
变命运李万君(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
范,工匠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只要我们有一颗追求高标准,只要踏实,从基础干起,工作就能干
好,就一定会走得更好更远。许启金(国网安徽电力宿州供电公司运检部
带电作业班班长。
我将继续带领我的团队搞好技术集成创新,为“中国创造”加油,为大
国崛起贡献力量。邓建军(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全国
劳动模范,锻炼和激发了我发明创造的灵感和热情,中国发明协会会员)
工匠感言——我从学徒工、一般工人到技师、高级技师、高品质的匠心,
有一种不达目标决不放弃的精神,继续做好技术攻关、传技育徒工作,我
要通过各种努力和实践。
人生不一定要名牌大学毕业,但一定要把学习作为立身之本。不学习
就很难找到自己期待的岗位,更难以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把自己的技能
复制到更多的工友身上,带领出在关键制造环节能够挑大梁、担大任的工
匠级操作工人群体。
李斌(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总工艺师,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
能手,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工匠感言——做工人就要有一颗匠心,学习
成就未来,技能成就人生,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工人,山东省首
席技师、踏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了我,是国家的快速发展给了我
成长成才的机会和创新奉献的力量,始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感情、
充满忠诚,是坚守,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工匠感
言——创新不仅要注重高端的,也要注意基础的,我从解决手头工作中的
难题出发搞创新,使创新精神在基层落地实践。我坚信。
它是平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都可以具有的一种优秀品质,能主宰企业
的生存和发展,影响产业的兴衰。冯鸿昌(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
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
我将珍惜荣誉、脚踏实地。代旭升(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
油厂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技能大师,从来没有离开过采油一线,是
艰苦的一线工作生活,百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工匠感言
——工匠精神,是在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历经千年而不朽的民族精粹,它
的内涵早已超越了制造手艺提升与传承,实质指向的是一种对于产品不断
追求精益求精的制造信仰,再创新业绩,中华技能大奖得主,被誉为“高
铁焊接大师”和“工人院士”)工匠感言——我是一名焊接工人,参与了中国
轨道交通装备焊接技术从追赶者到同行者、超越者的全过程。
作为大国工匠。
工匠精神的人物例子
1、司马光
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做枕头,用来惊醒自己,起来
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为“警枕”。俄国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使自己
不睡得太久,常用块大劈柴作枕头。发明家爱迪生工作起来常常几天几夜
不睡觉,实在困乏了,就把桌上的书籍垒起来当枕头。
2、匡衡
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
墙壁上凿了个洞。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寒,白天做鞋,晚上才能抽空学
习。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
3、夏威夷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要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一个人的一
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和你在一
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抓紧时间,一生只有三
天。
4、司马迁
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8年;左思写《三都赋》花了10年:李时珍
写《本草纲目》花了30年;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动》花了30年;达尔文
写《物种起源》花了22年:弥尔顿写《失乐园》花了21年:伟大的马克
思写《资本论》整整花了40年的功夫。
5、安培
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他脑子里考虑到一个题目,
就向前面一块“黑板”走去,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头,在“黑板”上演算起
来。可是,“黑板”一下子挪动了地方,而安培的演算题还没有做完,他不
知不觉地追随在“黑板”的后面计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追不上
了,这时候他看见街上的人都朝他哈哈大笑,他才发现那块会走动的“黑
板”原来是一辆黑色的马车车厢的背面。
6、牛顿
英国大物理学家牛顿有一次请朋友来家里吃饭,饭菜做好了,可朋友
还没到,他就进实验室专心致志地做实验去了。朋友来后找不着牛顿,因
急于上班,就独个儿把饭菜吃了,并把吃剩的鸡骨头放在盒子里,然后走
了。傍晚时,牛顿做完实验,准备吃饭。但当他看见盒子里的鸡骨头时,
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哈哈大笑地说:“我以为自己还没吃饭呢,原来早
就吃过了。
7、杨时
北宋杨时仰慕程颐的学问,到洛阳拜程颐为师。当他到程颐家中求教
时,程颐正静坐睡觉。杨时求学心切,又不敢惊动老师,便肃立门外等
候。当时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待程颐一觉醒来,雪已下了一尺深了。后
来,人们就用“程门立雪”来比喻学子毕恭毕敬就学师门。
8、邯郸
燕国有个人听说赵国人走路姿势很好看,就来到赵国首都邯郸学走
路。结果,他赵人走路的姿势没学会,连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
去。这个故事比喻盲目模仿,结果把自己固有的本领、特色也丢了。
9、梁启超
其一,读书要分专精和博览两类。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
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间不
够用,不能博取资料。其二,有些书要熟读成诵,如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
有益身心的格言。其三,要做读书笔记。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10、越王勾践
春秋时,吴国和越国世代为仇。有次越军大败,越王勾践向吴国求
和,并答应了吴王的苛刻要求:越王去吴国侍候吴I。勾践来到吴国,小
心谨慎地侍候吴王,三年后才被释放回国。为雪此大恨,他刻苦自励,锻
炼斗志,睡的是柴草,饭前睡前都要尝一尝苦胆,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复国
计划。不出十年,越国终于强大起来,一举灭掉了吴国。
工匠精神的人物例子
田东江
不久前写过一篇《工匠》,现在想说说工匠精神。假以时日,会有权
威部门给出明确的释义。在当下,要突出的显然是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
神。翻开历史看看,古代的杰出工匠应当说完美地诠释了这种精神。
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
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都料匠,工匠的总管或曰总工匠,前文所引柳
宗元《梓人传》的传主就是一名都料匠。预浩把塔建好后,却是“望之不
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谜
团:“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意大利的比萨
斜塔闻名于世,但至于为什么会倾斜,直到今天也不明所以,唯一可以肯
定的不是设计者的初衷;而“年龄”远远大过比萨斜塔的开宝寺塔,则是在充
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预浩
“用心之精盖如此”,今天我们又如何不该伸出大拇指?“国朝以来木工,一
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当之无愧,可惜预浩撰写的“《木
经》三卷”已经失传,只在沈括《梦溪笔谈》中还能见到片段。开封见今
仍有开宝寺塔,为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是否预浩建的那个
不太清楚,太多的古代建筑都是这样,尽管建造技术十分高超,却没有留
下工匠的名字。比如西安小雁塔,更有“三离三合”的神奇,即:三次地震
时分裂,又三次自行“复合”。神奇的原理是什么呢?近代在修复小雁塔时
发现,当时的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了一个半圆球体,
受震后压力会均匀分散,从而使塔身像“不倒翁”一样。
周密《癸辛杂识》云:“汴梁宋时宫殿,凡楼观、栋宇、窗户,往往
题‘燕用’二字,意必当时人匠姓名耳。”这显然只是一种猜想,哪有某个工
匠,即便都料匠也罢,能够包揽一切的道理?但历史上那些留下了姓名的
工匠,又往往不能与作品进行对应。朱启钤等先生编辑、杨永生先生新编
的《哲匠录》,便是一部关于古代工匠名录的书。书中“所录诸匠,肇自唐
虞,迄于近代;不论其人为圣为凡,为创为述,上而王侯将相,降而梓匠
轮舆,凡于工艺上曾着一事,传一艺,显一技,立个言若,以其于人类文
化有所贡献”,因此,举凡“营造,叠山,锻冶,陶瓷,髹饰,雕塑”等方面
的能工巧匠,一概收录。像圣字辈的鲧、禹一类,将相级的曹操、萧何、
杨素、韩琦等,在他人看来,“沦为”工匠或许有些屈尊吧。
工匠精神每令我们叹为观止,还有一种更要肃然起敬。明朝宋濂写过
一篇齐桓公责备工师翰的寓言故事,工师翰就是一名工匠。宫殿坏了,建
新的,工师翰全权负责。先去伐木、用木排运出山,然后“麾众徒,操剞
劂斲之,运绳尺剫之”。五个月后,大功告成。桓公一看,“东阿之楹有樗
者”——东宫有根柱子是用臭椿树做的,不高兴了,责备说:“樗,散木
也。肤理不密,渖液弗固,嗅之腥,爪之不知所穷,为柣为枨尚不可,况
为负任器耶?”这种树一堆毛病,不密实,闻着臭,做成门槛什么的都不合
格,何况要承重?工师翰假装委屈,我把别的地方都弄得那么好,“嘉木以
为桯,文磶以荐址,画藻以奠井,坚垩以厚墉,陶甓以饰黝”,梁柱缺了
一根用椿树凑数,不成想就被责备了。桓公给他讲道理,宫殿就是靠柱子
支撑的,“一楹蠹则倾隳”,怎么能行呢?工师翰这时也讲道理了,国家稳
固正如同宫殿稳固,如果“众壬进”,奸臣当道,能行吗?桓公说肯定不
行。工师翰说,那你只看到臭椿柱就是“察其小而遗其大”了,看看现在朝
里掌权的,雍巫、夷鼓初、寺人貂、开方,这四个都是什么人,“皆蠧
矣”。桓公恍然大悟,“于是解四子政而召管敬仲任之,齐国大治”。工师翰
先故意露出破绽,然后以桓公之矛攻桓公之盾,逻辑如工艺般严谨,进谏
效果也就自然可期。
如果说宋濂笔下的还只是寓言故事,那么宋朝李诫编撰的《营造法
式》不仅是对建筑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而且更有助力防止腐败的社会价
值。李诫即工匠出身,“其考工庀事,必究利害,坚窳之制,堂构之方,
与绳墨之运,皆已了然于心”。但该书在技术层面之外,还明确了劳动定
额,以及运输、加工等所耗时间,对于编造预算,施工组织都有严格规
定,相当于一套建筑工程的制度、规范,从而能够有效地杜绝物料浪费和
工程管理人员中饱私囊。如李诫这样一种工匠精神,不是同样足令我们景
仰吗?
当下为什么要提出培育工匠精神?在我看来,出发点显然不是要打捞
传统手工艺,而是旨在将传统手工艺中蕴藏的精益求精注入现代企业。这
两年,我国游客不是走到哪个国家就在哪里“扫货”并不断成为新闻吗?究
其原因,国人口袋鼓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国货信誉有待提振。这样
来看,就不难明了此种提法的战略意义了。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09:15: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82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