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争鸣l LUNDAo・zHENGMlNG
八股文入教材 ●杨兰
只是聊胜于无的外延
新学期伊始,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二学生翻看自己的语文教材时
发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篇八股文将是他们接下
去要学习的内容。除此之外,新教材选编的八股文还包括明朝初期王鏊的
殿试之作<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和曾国藩的(与诸弟书》。I9月3日中
国新闻网)
为了让学生们的写作“有体”,新学期伊始,杭州市高级中学在沿用多
年的语文教材基础上,做了些许改动,在新教材中选编了三篇八股文,以此
来对孩子们进行写作指导。面对改编后的高中教材,不少网友,尤其是家有
高中生的家长们纷纷表示质疑,认为此举很可能会影响孩子们的离考。究
竟“八股文入教材”会不会对孩子们的高考产生不良影响?我们不得而知,
毕竟这次课改才刚开始,后续影响如何我们无法预知。但可以肯定的是,
“八股文入教材”只是一次聊胜于无的教材拓展与外延。
当地教育界之所以将八股文选编入高中语文教材,看起来还是有一定
道理的。一方面,是出于对贡院文化的尊重。在杭州当地人人都知道,杭州
高级中学的建校所在地正是古代读书人参加科考的浙江省贡院的旧址。
另一方面,是出于对孩子们“无体写作”的纠偏与指引。信息爆炸时代,
孩子们的眼界更为开阔,思维更为活跃,在作文写作中当然也不缺乏好点
子、好素材。然而,开阔的眼界与活跃的思维,同时也凸显出它的弊端,那就
是很多时候孩子们写出的作文没有题材可言,甚至连基本的题材要素都不
具备。比如写出的新闻报道读起来像散文,写出的散文似议论文等等。在当
地教育人士看来,如果在语文教材中选编一些以体式严谨著称的八股文,
用以指导孩子们学写“有体作文”,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次大胆而积极的尝
试。
然而在笔者看来,尽管“八股文入选教材”流露出当地教育人士的良苦
用心,但恐怕只是一次聊胜于无的教材拓展与外延,部分教师借力八股文
指导学生“有体写作”的希望,可能只是一番美好愿景而已。原因就在于,八
股文退出教育舞台。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教育进步的必然,而看
起来“刻板”有余的八股文,这一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显然与当下主流的
教育观显得格格不入。如果将其再次引入教材,弓I领教育,无疑是在开“历
史的倒车”。除此以外,仅凭教材中零星点缀的三篇八股文,就想让学生们
学习其思维的过程,了解其中的由浅入深、起承转合,指导孩子们“有体写
作”恐怕有点儿不现实。毕竟,八股文并不符合大众的语言习惯,不仅读起
来结结巴巴,理解起来更是云蒸雾罩,对少数天资聪颖的孩子来说,恐怕也
只是“囫囵吞枣”罢了。
0×LfE 52
f LUNDAO・ZHENGMING i论道・争鸣
当然了,笔者这么说,锄不是对八股文的价值予以否定,毕竟八股文曾长盛六百
年而不衰。但它的价值最好的表现形式和体现之处还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和
文明进步的见证,而不是出现在课堂上、书本中,来所谓地指导学生们“有体写作”。
所以说,“八股文入选教材”只是一次教材的拓展与外延,仅供孩子们拓展知识
的涉猎面和了解古代文化所用。如果借力八股文指导与规范孩子们写作,现实效果
恐怕要事与愿违了。曩
广
L 譬 L-AN・J_E 链接 J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语・卫灵公)
●(明)王守仁
圣人于心之有主者,而决其心德之
能全焉。(破题)
夫志士仁人,皆心有定主而不惑于
私者也。以是人而当死生之际,吾惟见其
求无惭于心焉耳,而于吾身何恤乎?此夫
子为天下之无志而不仁者慨也。(承题)
故畜此而示之,若曰:天下之事变无
常,而死生之所系甚大。固有临难苟免,
而求生以害仁者焉;亦有见危授命,而杀
身以成仁者焉,此正是非之所由决,而恒
情之所易惑者也。吾其有取于志士仁人
乎!(起讲)
夫所谓志士者,以身负纲常之重,而
志虑之高洁,每思有以植天下之大闲;
所谓仁人者,以身会天德之金,而心
体之光明,必欲有以贞天下之大节。(起
二股)
是二人者,固皆事变之所不能惊,而
利害之所不能夺,其死与生,有不足累者
也。(过接)
是以其祸患之方殷,固有可避难而
求全者矣,然临难自免,则能安其身,而
不能安其心,是偷生者之为,而被有所不
屑也;
变故之偶值,固有可以侥幸而图存
者矣,然存非顺事,则吾生以全而吾仁以
丧,是悖德者之事,而彼有所不为也。(中
二股)
彼之所为者惟以理,欲无并立之机,
而致命遂志,以安天下之贞者,虽至死而
靡憾;
心迹无两全之势,而捐躯赴难,以善
天下之道者,虽灭身而无悔。(后二股)
当国家倾覆之余,则致身以驯过涉
之患者,其仁也,而彼即趋之而不避,甘
之而不辞焉,盖苟可以存吾心之公,将效
死以为之,而存亡由之不计矣;
值颠沛流离之余,则舍身以贻没宁
之休者,其仁也,而彼即当之而不慑,视
之而如归焉,盖苟可以全吾心之仁,将委
身以从之,而死生由之勿恤矣。(柬二
股)
是其以吾心为重,而以吾身为轻,其
慷慨激烈以为成仁之计者,固志士之勇
为,而亦仁人之优为也。视诸逡巡畏缩,
而苟金于一时者,诚何如哉?以存心为
生,而以存身为累,其从容就义以明分义
之公者,固仁人之所安,而亦志士之所决
也,视诸回护隐伏,而觊觎于不死者,又
何如哉?是知观志士之所为,而天下之无
志者可以愧矣;观仁人之所为,而天下之
不仁者可以思矣。(大结)曩
53 tj0×1 』f=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09:13: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82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