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再生的意思

更新时间:2022-11-28 09:11:50 阅读: 评论:0

组卷网-一个数字占几个字节


2022年11月28日发(作者:qq搞笑)

资源是什么意思

资源,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的总称。

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

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等。

资源(Resources)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恩格斯的定义是:

“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

转变为财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73页,1995年6月第2版。)马克思、

恩格斯的定义,既指出了自然资源的客观存在,又把人(包括劳动力和技术)的因素视为财

富的另一不可或缺的来源。可见,资源的来源及组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人类劳

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还包括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识)等资源。据此,所

谓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或者说,资源就是指自然

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

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资源一般可分为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两大类。经济学研究的资源是不同于地理资源(非经

济资源)的经济资源,它具有使用价值,可以为人类开发和利用。

《经济学解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将“资源”定义为“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投入”,这

一定义很好地反映了“资源”一词的经济学内涵,资源从本质上讲就是生产要素的代名词。“按

照常见的划分方法,资源被划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加工资源。”(《经济学解说》,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0)

资源认识

主要分类

对自然资源的看法,历来都是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基础的。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劳力经济阶段、自然经济阶段和知识经济阶段。

劳力经济

劳力经济是指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开发

自然资源的能力很低。对多数资源来说,短缺问题并不突出生产的分配主要是按劳力资源的

占有来进行,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相对于农业经济时期。

自然经济

传统经济学往往把农业经济叫做自然经济。从资源学的角度,所谓自然经济就是指工业经济,

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开发自然资源

的能力不断增强,使得大多数可认识资源都成为短缺资源。尽管19世纪以来工业革命的完

成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铁矿石和煤、石油等发展机器生产的主要资源很快成为短缺资源,

开始制约经济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生产的分配主

要按自然资源的占有来进行。

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产业为基础产业的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大大加快,形成知识形态生产力的物

化,人类认识资源的能力、开发富有资源替代短缺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因此,自然资源的

作用退居次要地位,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三个阶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天命论、决定论、或然论、征服论

等多种认识阶段与相应的处理方式,才进入到协调论的现代,即人、自然和技术这个大系统

应该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工业时代,人类对资源采取耗竭式的占有和使用方式,不断使人

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产生强大震动。人与自然不能协调发展,使得经济不能持续发展,不断出

现能源危机,导致人类生活不能稳步提高,时常出现巨幅涨落。进入现代,人们逐渐悟出,

人类只不过是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必须和其它要素协调发展,力争在发展过

程中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经济

的关系。

新的资源观资源简介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对某种资源利用的时候,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知识来考虑利用资源的层

次问题,在对不同种类的资源进行不同层次的利用的时候,又必须考虑地区配置和综合利用

问题。这就是“新资源观”,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解决资源问题的认识基础。

资源系统

资源系统观是资源观中最核心的观点。只有当人类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人与自然大系统的一部

分的时候,才可能真正实施与自然协调发展。而且,也只有当人类把各种资源都看成人与自

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并正确处理这个资源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时,人

类才能高效利用这种资源。

资源辩证

以新的资源观看待资源问题时,人们应当正确处理几个重要的资源矛盾关系:

1.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问题。

自然资源就其物质性而言是有限的,然而人类认识、利用资源的潜在能力是无限的。片面的

悲观和盲目乐观都是不正确的。

2.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问题。

分析一国的资源情况既要看到宏观上综合经济潜力巨大的因素,又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微观上

人均可利用资源限度的现实问题。

3.资源的有用性与有害性问题。

4.资源的量与质问题。

5.资源的短缺、过剩与成本的变化问题。[1]

资源层次

资源是相对于人类认识和利用的水平来区分层次的,材料、能源、信息是现实世界三项可供

利用的宝贵资源,而整个人类的文明又可根据人类对这三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划分层次。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发展决定的。起初,人类最先学会了利用

材料来加工制作简单的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力,但仅用材料来制作的工具是一种“死的

工具”,要靠人力来驱动和操作,这大体是农业——手工业时代生产力的情形;后来人类进

一步学会了利用能量资源,把材料和能量结合在一起制造新型生产工具,使原来“死的工具”

变成了“活的工具”,但这种工具还是要靠人来驾驭和操纵,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仍受到人的身

体因素的限制,这大体是工业时代的社会生产力的情形。到了现代,人类逐渐学会开发和利

用信息资源,并把材料和能量同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不仅具有动力驱逐而且具有智

能控制的先进工具系统,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在传统经济中,人们

对资源的争夺主要表现在占有土地、矿藏和石油等。而今天,信息资源日益成为人们争夺的

重点。这大体是信息时代生产力的情形。

总之,人类从学会利用材料资源再到能量资源到信息资源,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向工

业时代再向信息时代的不断迈进,材料、能源、信息“三位一体”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宝

贵资源,只有全面地开发和综合利用三大资源,才能不断地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资源开放

知识经济是世界一体化的经济,资源的开放观是从地区到全球,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

体,在不同层次上都要确立的一种基本观点。中国地区差别很大,资源组合错位,地区间的

资源是什么意思

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动态交流的必然性。以资源的开放

观为指导,就是要打破地区经济封锁以实现产业结构动态优

化,合理配置资源。

资源动态

资源动态平衡观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在人与自然大系

统中,人的发展变化要依靠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

系统由于自身动因和人的作用也在发展变化,在发展过程中

人与自然要达到动态平衡,同时也需要地区间的资源互补和

动态交流,防止资源组合错位的差距。

今天人们对自然资源保证的估计,必须考虑高技术因素的影

响。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

然趋势,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以信息技术、生

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及新材料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将极大地

改变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盲目的资源悲观论是没有根据

的,但是如不下大力气实抓基础研究、可能有所突破的应用

研究和高技术产业化,将来就可能制约人的发展。因此,在

知识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所谓资源保证,关键在于这些高技

术的科学应用,可以达到商用阶段,以便在经济生活中用富

有资源替代短缺资源。目前的最新研究及实际发展成果表

明,绝大多数高技术的应用期的预测都是提前的,这也证实

了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趋势。因此,人们对前景持谨慎的乐

观态度是有道理的。

系统分类

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各种各样的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形成一个结构复杂的资源系统。每一种资源内部又有自

己的子系统。资源系统可从性质、用途等不同角度进行不同

的分类。

按资源性质

1.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一般是指一切物质资源和自然产生过程,通常是指

在一定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有益的资源。

自然资源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从资源的再生性角度可划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

再生资源:即在人类参与下可以重新产生的资源,如农田,

如果耕作得当,可以使地力常新,不断为人类提供新的农产

品。再生资源有两类:一类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如太阳

能、空气、雨水、风和水能、潮汐能等;一类是生物资源。

非再生资源:(或耗竭性资源),这类资源的储量、体积可以

测算出来,其质量也可以通过化学成分的百分比来反映,如

矿产资源。

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的区分是相对的,如石油、煤炭是非

再生资源,但它们却是古生物(古代动、植物)遗赅在地层

中物理、化学的长期作用变化的结果,这又说明二者之间可

以转化,是物质不灭及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表现。

按资源的恢复更新的能力,还可分为不可恢复的资源(如各

种矿石、石油等),可恢复的取之不尽的资源(如土壤、陆

地和海洋中的自然植物和有益动物以及水能和太阳辐射

能)。

从资源利用的可控性程度,可划分为专有资源和共享资源。

专有资源:如国家控制、管辖内的资源。

共享资源:如公海、太空、信息资源等。

2.社会经济资源和技术资源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技术资源通常被称为人类社会的

三大类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又称社会人文资源,是直接或间

接对生产发生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其中人口、劳动力是社

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技术资源广义上也属于社会人文资源,其在经济发展中愈益

起着重大作用。技术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是直接的生产力,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手段。技术对社

会经济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生产工具的改进,不同时代生

产力的标尺是不同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由科学技术来决定

的。在当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集中

表现在邓小平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按资源用途

1.农业资源

2.工业资源

3.信息资源(含服务性资源)

按资源状况

A、现实资源:即已经被认识和开发的资源。

B、潜在资源:即尚未被认识,或虽已认识却因技术等条件

不具备还不能被开发利用的资源。

C、废物资源:即传统被认为是废物,而由于科学技术的使

用,又使其转化为可被开发利用的资源。

资源系统特点

自然资源系统

根据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度,其主要特点是:

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和规律性;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现实资源是有限的,但开发利

用及转化是无限的);

自然资源的多功能性;

自然资源的系统性。

社会资源系统

社会资源同自然资源相比较,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社会性。人类本身的生存、劳动、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社

会形态、社会交往、社会活动中实现的。劳动力资源、技术

资源、经济资源、信息资源等社会资源无一例外。社会资源

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

(1)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产生不同种类、不同数量、不同

质量的社会资源。

(2)社会资源是可超越国界、超越种族关系的,谁都可以

掌握和利用它创造社会财富。

2.继承性。社会资源的继承性特点使得社会资源不断积累、

扩充、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就是人类社会知识积累到一定阶

段和一定程度的产物,就是积累到“知识爆炸”,使社会经济

发展以知识为基础,这种积累使人类经济时代发生了一种质

变,即从传统的经济时代(包括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农业

经济到工业经济有局部质变)飞跃到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信

息革命、知识共享必然的结果。社会资源的继承性主要通过

以下途径实现:

(1)人力资源通过人类的遗传密码继承、延续、发展。

(2)通过载带信息的载体长期保存、继承下来。人类社会

通过书籍、音像、磁带和教育手段等,继承人类的精神财富。

(3)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又把生产劳动中学会的知识、

技能物化在劳动的结果——物质财富上而继承下来。

社会资源的继承性,使人类社会的每一代人在开始社会生活

的时候,都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前人创造的基础上迈步的。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类一方面把前人创造的财富继承下

来,另一方面又创造了新的财富。也正因为这样,科技知识

不断发展,一代胜过一代,并向生产要素中渗透,使劳动者

素质不断提高,生产设备不断更新,科研设备得到改进,并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社会财富的积累、反过来又加速了科技

的发展。

3.主导性

社会资源的主导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资源决定资源的利用、发展的方向。

(2)把社会资源变为社会财富的过程中,它表现、贯彻了

社会资源的主体——人的愿望、意志和目的。这就是马克思

讲的“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

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202页。)

4.流动性。

社会资源流动性的主要表现是:

(1)劳动力可以从甲地迁到乙地。

(2)技术可以传播到各地。

(3)资料可以交换,学术可以交流,商品可以贸易。

利用社会资源的流动性,不发达国家可以通过相应的政策和

手段,把他国的技术、人才、资金引进到自己的国家。中国

改革开放、开发特区的理论依据也含有这方面的内容。

5.不均衡性。

社会资源的这种不均衡性是由以下原因形成的:

(1)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

(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3)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的差异性。

(4)社会制度对人才、智力、科技发展的影响作用的不同。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必不可少的

投入。

网络资源是网络上互连起来的计算机提供给各用户分享的

信息。这些信息放在各自的计算机上(www服务器、ftp服

务器、bbs服务器、vod服务器等),因为有网络互连,大家

都能通过internet访问到。

状况和问题编辑播报

中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

均占有量仅有24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

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中国森林面积为15894.1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

16.55%,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全国除香港、澳门、

台湾地区外,人工林面积4666.7万公顷,居世界首位;

中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47万亿立

方米。通过对不同类型盆地油气勘查,新增储量规律和各种

方法的分析,测算出中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亿~160亿

吨,天然气可采资源为10万~14万立方米。按照国际上(油

气富集程度)通常的分类标准,中国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

属于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煤的资源总量稳居世界第

一,而且如果全世界都只烧煤的话,中国的煤的储量可供全

世界的人烧大约100年。

一、自然环境脆弱。

中国自然环境先天脆弱,历史上长期开采,再加上现代规模

巨大、作用强烈的人类活动,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本底不高,

极易遭受破坏。因此,在中国实行有节制地自然资源开发并

尽快建立资源循环系统就更加紧迫。

二、自然资源种类丰富,人均占有量低。

按人均计算,中国人均矿产资源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

此外,矿产资源中贫矿多,高品位矿少。据统计,我国铁、

锰、铜、磷贫矿所占比例分别为全国总储量的97%、94%、

65%、93%,这是矿种探明储量的平均品位,有的远不及国

外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国矿产资源中伴生复杂矿多,单一矿

少汉,这就使矿物加工、金属分离和提取费用增高。

大部分自然资源总是有限的。以有色金属为例,中国的稀土、

钨、锡、铂、锑为优势资源,但由于多年开采,有些已经出

现资源危机。

而用量大的铝、铜矿,中国的自然条件不好。中国的铝土矿

以一水型铝土矿为主,占总储量的97.9,这种矿石加工难度

大,耗能高。中国铜矿储量严重不足,贫矿多,混合矿多,

外部条件差。因此,大量矿物的开发与自然资源的缺乏存在

明显的矛盾。

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总体质量不高,分布

不均(概括出的特点:总量大、人均少、开发程度和利用率

低)。表现:①资源危机、水危机;②因使用不当造成浪费

和环境污染。

解决方法:“开源”与“节流”——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

资源,解决矿产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的问题;努力发掘新资

源,研制新材料;大力发展“废弃物资源化”;跨区域调配——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立法保护——《土地管理法》、《草原

法》、《森林法》等。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09:11: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82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不朽的意思
标签:再生的意思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