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四首:《春望》《泊秦淮》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课题《春望》《泊秦淮》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春望》《泊秦淮》这两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体会诗歌的意境。
4.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
课前预习学法指导
学习古诗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读: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语感。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春望》《泊秦淮》这两首诗。
朗读时需要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
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读犹如一曲优美的乐
章。
(二)译:结合书后注解,读懂诗文意思,用散文描述画面或情感
(三)析:了解背景,了解作家处境.在此基础上理解诗歌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四)赏:名句欣赏;艺术手法欣赏
相关链接
【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出生于“奉儒守官”
的地主家庭。杜甫是一个创作天地很广阔的诗人。现存诗一千四百多
首。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善于描写细小的事物,题材是多方面
的。无论五言、七言、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人艺术
的各种长处,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
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
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
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
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
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成内的秦淮
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
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
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
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知识预习
1.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选出最喜欢的诗熟读成诵。
2.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1)《春望》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
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
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
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2)《泊秦淮》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
靠近岸边酒家。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
着后庭花。
课堂探究
(一)学习《春望》
1.分析“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中所运用的主要艺
术手法。
这两句写春望所见,其中“破”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
深”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
“草木深”,亦即国家破亡与山河依旧,城春之明媚与景象之荒芜,
两相对照,加深了情感。另外,“国破”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气的“城
春”对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无限痛惜之感。
2.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
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
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
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
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
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
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
鸣。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
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
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
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
思家的情怀。
5.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
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抒发了感时忧国、思亲念家的情感。
6.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
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二)学习《泊秦淮》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烟笼寒水月笼沙”如何理解?
(1)特点是迷蒙(朦胧、迷茫),冷寂(悲凉)。(秦淮河水边
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用了互文修辞。(相似的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明月
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意指: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
沙滩。
2.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字,好
在什么地方?
笼,即笼罩的意思。它准确、形象地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景
色,又与诗的下两句描写麻木了的人心相照应。
3.说说你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
“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是南唐荒淫误国的陈后主作的歌
曲。“犹唱”意义深远,它把读者的思绪由历史而带到眼前的现实,
再由现实而推想到将来,富有辛辣的讽刺意味。上句诗的意思是说,
如今,正当晚唐内忧外患严重、民不聊生之际,那班官僚贵族们却还
叫歌女们唱这种亡国的曲调。
4.《泊秦淮》这首诗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
你认为作者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从表面看,是指责秦淮河边酒楼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
因为她们居然在高唱那首不祥的《后庭花》;其实是指责那些端着酒
杯眯着醉眼津津有味地欣赏歌曲的人,即达官贵人之流,亦即他们的
所代表的统治阶层“不知亡国恨”。
《泊秦淮》中多年积蓄心头的兴亡感慨喷涌而出,而艺术表现
上却委婉含蓄,借景以抒情,让人悟到言外之意和象外之旨,被誉之
为绝唱。
5.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
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
民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巩固训练当堂练习
(一)选择。
1.对这首诗的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城春草木深”是说国家虽残破,但山河之美依然存在。暮
春时节的京城依然草木葱绿,生机盎然。花草的鲜艳与社会的破败形
成对比。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周围的环境事物与自己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了。
C.“烽火”原指古代边境上遇到敌情而升起的作为警报的烟火。
这里喻“战争”。
D.“家书抵万金”中极言战时收到家书之不易,而并非家书价
值抵万金。
2.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诗题“春望”,意为春天磴高远望而有所感。
B.诗的前四句即景生情,抒写忧国情怀,战争已将一切美好的
东西破坏掉了,剩下的只是山河依旧。
C.后四句抒写作者的思亲愁怀,用家书的不易得到、更短的白
发几乎不能用簪子插了进一步突出主题,表达对家人的强烈思念。
D.这首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句凝炼,是五言律诗的典范
之作。
3.选出对《泊秦淮》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个“笼”字说出夜色之迷
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
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了诗人的忧愁
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
的年幼无知,又抒发了自己的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语言清新洗练,
化用典故,是唐诗中的精品。
4.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烟笼寒水月笼沙”,第一句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绘成一幅极其淡雅和水边夜色,渲染了一种迷蒙冷寂的气氛。
B.“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点出时间、地点以及人物,与前句
的冷寂气氛形成对比。
C.“商女不知亡国恨”是一种曲笔,暗示真正“不知亡国恨”
的是那座中听唱的封建贵族、官僚。
D.“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犹唱”二字,微妙而又自然
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
5.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D)
A.这首诗描绘的是社会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地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填空。
1.《春望》中借花鸟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作者思念家乡(表达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的诗句:
______________。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运用
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国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写景中蕴含凄清暗淡,为《泊秦淮》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
的句子:______________;使诗人产生亡国,历史又重演的忧患,借
古喻今(点明主旨)的句子:;杜牧
的《泊秦淮》: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的诗句
是:。
(烟笼寒水月笼沙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
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课后作业用散文的语言改写《泊秦淮》。
反思总结
格言警句: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课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课型新授
课课时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
洋》这两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体会诗歌的意境。
4.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
课前预习学法指导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
洋》这两首诗。
朗读时需要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
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读犹如一曲优美的乐
章。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
深情,
相关链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背景。
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闲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农村
的诗人陆游,已是68岁的老人了。农历十一月四日夜,一场暴风雨
勾起了这位爱国志士对往昔军旅生涯的追忆。于是作此诗以表达自己
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2.释题。
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
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
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
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
望联系起来了。
《过零丁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
西省吉安市)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
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
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
屈,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第2年。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零丁洋时所作。诗的后面附
有跋语,说宋朝降元叛将张弘范强迫文天祥写信劝坚持抗元的将领张
世杰投降,文天祥就抄录这首诗给张弘范以明志。文天祥在这首诗中
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知识预习
1.按拼音填空:
他隶属于北京卫_________(shù)部队某部。
著名的“_________(wùxū)变法”发生在1898年,又叫
“百日维新”。
朱德总司令(róng)_______马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
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夜色__________(lánshān)邈远的天空闪着几颗小星
星,一切都是那么的静。
只要你时刻有“______(wèi)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我们
的社会里,你一定能有所作(wéi)________。
(戍戊戌戎阑珊为为)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大作:作,兴起;大作,大起,指风雨来势凶猛。
(2)僵卧:躺着不动。描绘出年老体弱、多病的诗人形象。
(3)不自哀:哀,为动用法,“为……而感到悲哀”。自,自己
的处境,宾语前置。
(4)尚思:还想着。
(5)夜阑:阑,尽、晚;夜阑,夜深。
(6)汗青:指史册。古代用竹简书写,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
分,以便书写和防蛀,叫汗青。
(7)丹心:赤诚的心。
(8)干戈:泛指兵器。大动~~。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意:
1.僵直地躺在偏僻的山村,不为自己的处境哀愁,还想着为国
家守卫边防。深夜睡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声。梦中又来到铁骑飞跃冰
河的战场。
2.艰苦的生活经历从读书做官开始,以微薄的兵力与元军苦战
了四年。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
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
今在零丁洋里悲叹孤苦零丁。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得这
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课堂探究
(一)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诗题中的“风雨大作”与诗的内容有什么关系?你能体会出
作者的构思之妙吗?
明确:作者曾在战场搏杀过,所以在他听来,风雨声跟马蹄声
相似,于是巧妙地借风雨声把现实和“铁马冰河”的梦境联系起来,
抒发了报国壮志。
2.想想陆游当时的处境怎样,在这样的处境中想到了什么?你
对此有什么感想?
明确:他当时年老多病,已“僵卧”在“孤村”,但还要想到为
国出力。这种不顾年迈,还想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精神,
实在令人感动。
3.前两句一个“僵卧”、一个“孤村”和一个“思”字写邮了
诗人怎样的一种生活处境,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声?
明确: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
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
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
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
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
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
“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
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4.“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即是写实,又有所指,请说说你对
这一诗句的理解。
明确:“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文。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
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
国家的风雨飘摇,由车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
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终于幻化出一幅特殊
的梦境:“铁马冰河”。
5.诗人陆游因风雨大作而想到卫国战争,他在诗中是如何将作
者联系起来的?
明确:“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将风雨与战
争联系起来。二者之间本来并无必然的联系,但因为实现祖国统一是
陆游梦寐以求的强烈愿望,所以一场突然而起的暴风雨触动了他的情
思,那窗外呼啸的风声,劈啪的雨声,在他听来就好像当年战场上铁
骑奔突之声,若不是作者曾在战场搏杀过,若浊作者怀有强烈的爱国
热忱,是不可能写出如此具有感染力的诗句的。
6.这首诗刻画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是什么样的形象?这首诗
是怎样刻画这个形象的?
明确:诗人是一位年迈古稀、僵卧在床但仍满怀雄心要收复北
方失地的英雄形象。直接描写僵卧在床听风雨的形象,主要用形象的
语言描写心理活动,表现其雄心壮志。
7.诗人产生“铁马冰河”这一梦境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为作者“尚思为国戍轮台”,又
因为“风吹雨”的和战场上的声音有相似之处,所以作者会产生“铁
马冰河”的的梦境。
8.明确诗歌的主旨。
明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
诗人夜卧听雨的叙写,抒发了诗人渴望戍边守疆、报效祖国的爱国情
感。这首诗语言朴实明快、豪放流畅、通俗平易;表现方法上采用“寄
情于梦”。
9.设想等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陆游的
儿子在祭奠父亲时说些什么呢?(用第一人称手法来写)
参考示例:父亲,儿子我要告诉您,我们国家的军队已经收复
中原,你老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
10.陆游的《示儿》诗也与这首诗一样,表达了爱国热忱,请
默写出他渴望祖国统一、死而不已的诗句。再联系这首诗谈谈你的感
受。
明确: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跟这
首诗一样,反映他虽年老力衰,仍想着要收复中原。直到去世前,他
念念不忘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祖国领土的完整。
(二)学习《过零丁洋》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
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明确: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
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2.作者用“风飘絮”和“雨打萍”分别比喻什么?为什么要把
这两者放在一起说?
明确:“风飘絮”比喻“山河破碎”,“雨打萍”比喻“身世浮沉”。
分别比喻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说是说明自己
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3.诗人怎样表达国家面临危亡的沉痛心情?怎样把个人的遭际
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明确:诗人以“山河破碎”感叹国家的危亡,“风飘絮”表现出
自己心已破碎;而“身世浮沉”则将个人艰难困厄的遭际与民族的命
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浮沉”与“破碎”,“雨”和“风”等两相呼应。
4.“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
明确: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是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你对这两句诗的工整、
巧妙有什么体会?
明确:这是一幅绝对,作者借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诉
说“惶恐”的心情和“零丁”(孤苦伶仃)的感觉。
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明确:对于一位爱国者来说,个人的命运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
相连的。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令人肃然起敬。再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
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文天祥的民族气
节和爱国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建功立业。(表现了作者
生前无愧,死后无憾,光明磊落,浩气长存的伟大的民族气节;同时
也表现出作者忠心为国的一片丹心。)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体现了怎样的情
操和生死观?为什么时候它能激励千千万万爱国者?
明确:联系文天祥坚持抗元斗争,以及他宁死不屈的情况看,
这两句诗就是他自身的写照;而这道理又说出了千千万万爱国志士的
共同的心声,因此特别能激励人。
巩固训练当堂练习
(一)选择
1.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
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
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
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2.选出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这首七言绝句的前两句是写现实生活中的诗人,后两句是写
诗人的梦景。
B.诗的“诗眼”是“思”,诗人日夜思念着抗击敌人、收复失
地,所以他并“不自哀”。
C.“僵卧孤村”的老翁连做梦也在“骑铁马、跨冰河”,可见其
爱国之情是何等强烈。
D.“风吹雨”既写了眼前的现实生活,也象征南宋王朝在风雨
飘摇中的处境和命运。
3.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不正确的是:
(D)
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
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
和“雨打萍”相对。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
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D.这诗文章的颈联,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
(二)填空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想为国戍
边,不忘抗战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
两句中,作者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表现老诗人报效祖国忠心不衰之
情,读来悲壮苍凉!
(僵卧孤标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
冰河入梦来。)
2.《过零丁洋》表现诗人的英雄气概与舍生取义的生命观的诗
句:______________。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
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
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诗中第二联,运用_______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
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______________,以“雨打
萍”比喻_______。“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_______。
(比喻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
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儒家经典)
课后作业将这二首诗熟读成诵;收集其他爱国诗篇朗诵给同
学、老师和家长听。
反思总结
格言警句: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
者。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08:38: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81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