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夜行黄沙道中
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
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夜行黄沙道中-【今译】江亭〔译〕·走在乡村的小路上
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
送来阵阵蝉鸣。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倾听那一片蛙声,
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你看,天边还有时看得
见七八颗星星,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大雨将至,
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跑到溪头转弯
处,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西江月》原题是《夜行
黄沙道中》,记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
情绪。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
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
上的乌鹊惊动起来。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
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乌鹊对光线的
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
时也是这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
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
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恋恋不舍的意味。鹊
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
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
在全首词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亮深入,它把乡村夏夜
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
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
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
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
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
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
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
“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头,路转了方
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
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
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
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
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
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语道破,收尾便有画龙点睛
之妙。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
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
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
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纳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
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
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
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练,指
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小传】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
济南人。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内容】:
这是辛弃疾的一首田野山水名作。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
清新爽朗的风格,使我们不仅看到一幅鲜亮逼真的田野风光
画。而且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开头“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
“明月〞下的景色描述得令人悠然神往。然后,笔锋一转,
由上瞧而下视,田野上稻香朴鼻,蛙声悦耳,既有嗅觉所感,
又有听觉所闻。仅仅二十五个字,就把田野上、下的景致绘
声绘色地勾勒出来了,很有立体感。层次分明,静中有动,
鲜亮对比,真切感人。进一步说明眼前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
夜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在下半阕前两句中,“七八个〞、“两三点〞这几个数词的
巧妙运用,道出了“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略微的阵
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
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
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
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
沙道上的路径无论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
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
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
“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突然间看出了分
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醉在稻花香中以至忘
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深厚
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西江月》这首词描写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秀水,也不是
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它只不过是人们常见的月、鸟、蝉、
蛙、星、雨、店、桥,然而我们从这首词中却能得到一种美
的享受,唤起我们对田野风光的热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主题词:宋词
体裁:词
年代:南宋
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
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为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
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
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
稼轩诗文抄存》。《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
原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①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②,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
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③林边,路转
溪桥忽见。
【解释】
①: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西。
②:“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
枝。〞别枝:斜枝。
③: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
林。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着意描写黄沙岭
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
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乡
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的全文和意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全词
原文如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
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
桥忽见。
白话文释义: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
的喜鹊。凉快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
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
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旧坐落在土地庙四周
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入的溪流小桥浮现在他
的眼前。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
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
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
〔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
退隐生活。这首词即作于这期间。
词的前两句,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述出了一幅清新的
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
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缓缓吹来,把蝉的鸣叫
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
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
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怀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
由稻花香而联想到马上到来的丰年景象。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星〞是寥落的疏星,
“雨〞是略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
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
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
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全文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
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
桥忽见。
【大意】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
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
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了月亮。只
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
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
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
出现在他的眼前。
【解释】
①这首词写的是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明月清风,惊鹊
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
动人的画面。而落实全篇的却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
悦。善于抓住夏夜山乡的特点,又理解农民对丰收的热望,
加上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
临其境,馀味无穷。
②《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③黄沙:黄沙岭,在信州上饶之西,闲居带湖时,常常
往来经过此岭。
④别枝:旁枝。
⑤旧时茆店:过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
⑥社:土地庙。社林:土地庙四周的树林。
【简析】
词的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响,
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
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
轻松和饶有兴趣。上下片都写的情真景真,笔调轻快,是
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什么意思
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
叫。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酒落山前。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
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
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
桥忽见。
【大意】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
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
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了月亮。只
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
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
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
出现在他的眼前。
【解释】
①这首词写的是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明月清风,惊鹊
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
动人的画面。而落实全篇的却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
悦。善于抓住夏夜山乡的特点,又理解农民对丰收的热望,
加上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
临其境,馀味无穷。
②《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③黄沙:黄沙岭,在信州上饶之西,闲居带湖时,常常
往来经过此岭。
④别枝:旁枝。
⑤旧时茆店:过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
⑥社:土地庙。社林:土地庙四周的树林。
【简析】
词的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响,
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
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
轻松和饶有兴趣。上下片都写的情真景真,笔调轻快,是
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08:19: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80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