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成全一棵树

更新时间:2022-11-28 07:30:33 阅读: 评论:0

2018年广西申论b答案-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意思


2022年11月28日发(作者:七夕的祝福短信)

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一

文中选取了感人肺腑的细节来写“父亲”,请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作者主要

描写了儿时哪几个生活片断,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一)默爱如山

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

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

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

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

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茶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

“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

喝不喝?想挨揍啊!”

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

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

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

“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

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

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

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

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

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

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

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

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

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

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

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

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

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

“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

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

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

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

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

眼。

1、文中选取了感人肺腑的细节来写“父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烙下的深刻

印迹,请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作者主要描写了儿时哪几个生活片断。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说说文中“我”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我”对“父亲”的感情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

“父亲”对“我”的感情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

3、“父亲”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请从一个方面举例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说说文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传神,感情深邃、绵长。请你就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

(4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分)①要我唱歌(或唱戏曲);②要我喝茶;③带我看庙画(意思对即可)

2、(4分)害怕、理解、怜惜严厉、期盼、敬畏(意思对即可,每小题2分,答错

一处扣0.5分)

3、(3分)答题要点:严厉,慈爱,望子成龙心切,对文化很神往(所举的例子能

说明父亲的性格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

4、(2分)用寒冷、寂静的晨境,渲染一种父子离别时凄清的情景,表达了“我”

对“父亲,的依恋之情。(意思对即可)

5、(3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内容或语言评析,言之有理即可。(内容2分,

语言通顺1分)

(二)谁与我同行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路地,白天

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悚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

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

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桠间

透出些淡淡的光两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

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毛发尽力往上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母

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捉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

尽管谁也没见过。总之,晚上补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天晚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时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

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

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

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

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

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

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

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

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

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

来——

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

不到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

火把。

1.小说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题目中的“同行”既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塑造主人公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B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我”夜行山路时极度恐惧的心情。

C对“我”的心理描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D小说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简洁而有深意。

5.找出与第二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6.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听到母亲说打火把的是父亲时,你会想些什么?

参考答案:

1.例:为了帮助“我”克服不敢走夜路的胆怯心理,使“我”成长为真正的男子

汉,父亲一边用语言鼓励“我”,一边在夜间举着火把与“我”同行的故

事。

2.父亲与“我”一起走夜路,通过夜间同行帮助“我”成长。

3.用恰当的话语教导和默默的行动帮助,科学理智地教育关爱孩子的人。

4.A

5.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

人的意境。

6.例:原来是父亲用他默默的行动和深沉的父爱在帮助我成长。我不会辜负父亲

的期望,一定会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三)成全一棵树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它们栽

在门前。

②母亲栽种完毕后,她的一个孩子从门里一拐一拐地出现了,“妈妈,把这棵小

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她又瘦又小,一

点也不强壮,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

子,一生下来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

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

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

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

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

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

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

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它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

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了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

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他自己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

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它的哥哥姐姐们壮实,

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最小的孩子也去学校读书。

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没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读书。孩子背着母亲用

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

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⑨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了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

之间。春去冬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他们都叫他阳光。

⑾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他的

家乡,母亲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就在

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⑿他是坐着一辆小轿车回来的。但他没有让车子进村。从村头他就下来自己走路,

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⒀远远地他首先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那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

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的心里一热,急急忙忙冲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

树下,他把他的母亲搂在怀里。他发现母亲是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

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⒁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门外树下的青石板上

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你知道这棵树

为什么比那些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⒂母亲望着已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她点点头

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

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儿,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

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了吗?就是

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去偷偷喂那树啊!”

⒃他一下子怔住了。许久许久,他突然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他

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1.第4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

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

(1)

(2)

(3)

2.第⑻段画线句“母亲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请联系全文,写出促使母亲做

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

3.⑵⑷⑻⑼四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4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一是

强调他是个残疾的孩子;

4.第⑽段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

计一段独白。

【独白: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20字左右).

5.从全文看,本文既写

了的经过,

又写了的经过,这两

条线索交叉进行,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6.认真揣摩文章标题,说说它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母亲的目光是犹豫的,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

意义的事情。

(2)母亲的目光是赞许的,她不忍心浇灭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

(3)母亲的目光是忧虑的,她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2.母亲看见孩子天天半夜起来偷偷给那树喂童子尿

3.突出孩子的自强(志坚)。回答“做事努力、认真或执着”等得1分)

4.答案要点:抒发自己的感激之情,或对母亲的赞美;语言得体,感情真切

5.孩子成全了一棵树;母亲成全了一个孩子(必须写出“成全”或者类似的说

法)

3.以树喻人。体现了小孩不向命运低头,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及母亲对他的

关爱。(意思相符即可得满分)

(四)祖母的葵花

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是祖母种的。①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

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②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

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

很远。像对遥远的他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

绽放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晴。

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

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

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

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

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了,

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梵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

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梵高说,那是爱

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

注入最后的温暖。

我的祖母不知道梵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

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

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

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

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

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

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③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

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

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

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

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有删改。作者丁立梅,选自《知识文库》2005年第11期)

1.上文第3段说,“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通读全文,说说“我”记忆里的

黄花有哪些。

2.联系上下文,从不同方面体会“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一

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3.从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文句中蕴涵的语言运用的美或情感表

达的美。

4.上文第7段写到了梵高和他创作的《向日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

内容简要分析。

5.请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祖母摘下成熟的葵花,轻轻敲落瓜子时,跟在祖母身边的“我”会有什么

样的表现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

写,不超过60个字。(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皆可。)

(2)“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

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

看。”祖母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

超过60个字。

参考答案:

1.答案:有丝瓜花,黄瓜花,南瓜花,乌子花,葵花的花。

2.答案要点:①“香香的”表现出葵花子的香味;②表现出等待嗑瓜子的幸福快

乐;③体现了“我们”的童真童趣;④使用叠音词,琅琅上口,有韵律美。(意对

即可)

3.①答案要点: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祖母精心伺弄土地,热爱生活;或运

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祖母热爱劳动,表现热爱生活。(意对即可)

②答案要点: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形象地描写了绿叶在地中摇摆的姿态和小

黄花的可爱情态,表现出作者喜爱之情。(意对即可)

③答案要点:瓜子是朵花经历日月风光(或吸足阳光和花香)结出的果实;它是

祖母深沉的爱的积淀。(意对即可)

4.表观了葵花对失意、彷徨中的凡高的鼓舞(注入的温暖);体现了本文的主旨,

表现了“爱的最强光”;赋予葵花更深的内涵,使文章更为厚重;《向日葵》也

是作者记忆中的开不败的黄花;艺术中的葵花与现实生活中的黄花虚实结合,

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加深了文章的意蕴)。(意对即可)

5.①答案要点:写出童年“我”特征,表现出“我”的快乐(或幸福或期待或迫

不及待的情形)

②答案要点:能写出祖母对过去生活的回忆、留恋;祖母对孩子们的深沉的爱;

符合老年祖母的特征。

(五)人生的标点符号

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我用我的脚印

落成文字,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就是句末

的标点了。

那么,我将表达出怎样的意思呢?

我将脚印首先落成“善”字——我觉得它是最不可缺少的。母亲发现后,点了

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但我渴慕一个表示完整的句子。于是我又将脚印落成“信”字——我觉得它是

最靠得住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

你点成逗号。”

于是我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我觉得它们都是

闪闪发光的。母亲睁着昏花的老眼见了,点了点头,却依然说:“这还不够……”

我茫然了。

“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补充说,“可贵的,

孩子,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这样你将会赢得一个能够竖立起来的感叹号。”

回答问题

1.联系全文看,文中的“我”一直认为“句末的标点”应该是什么标点?从

哪句话中可以看出?

答:。

2.文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答:。

3.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一声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答:。

4.本文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摘出两个例句。

答:。

5.用“人生——文字——坟墓——标点”的顺序和要点,写出概括本文主要

内容。不超过40字。

答:。

6.写出“推敲”这个典故由来的两句诗。

答:。

参考答案:

1.句号“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

2.善,信,顽强,进取,创造

3.“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

4.比喻比如“人生是一句话”,又如“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

5.人生是一句话,要由我们的脚印落成美丽生动的文字,让后人为我们堆起

的那座坟墓竖起一个感叹号。

6.“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六)鲁迅生活片断

20年代,我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正值鲁迅先生在北大任教,有幸得到他亲

自教诲,他讲授的《苦闷的象征》等课程,使我受到很大教育。他提出“艺术的

出路是为大众服务;创作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作品的使命就是要站在大众的立场

上,唤起读者的爱国[]。正是鲁迅先生拨亮我心中的向上火花,也正是鲁迅

先生激发我写诗撰文,抨击时弊。那时先生上课,穿蓝色布衫,留很长的头发,

还将铅笔夹在右耳上。开始我对先生耳上夹铅笔有些不解,恰有一次课后同行,

至景山拐角,我见铅笔仍在先生耳和长发间夹着,便问他耳朵上老夹着铅笔干什

么?他说:“我是改讲义上字用的。讲义印得仓促,错字很多,随时发现随时作

个记号,将来好统一改正,免得误了学生。”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经常早来晚

走,来有及回家吃饭,就在红楼前的小饭摊上随便吃一点。一次,下课后我和先

生路过小饭摊,他问我回家吃饭,还是在小摊上吃一点。我说:“随便。”他说:

“那好,咱们就吃这荞麦条子吧!皇帝老儿未必享受过这么美味的佳肴。”这种

小饭摊多卖玉米窝头,荞麦烙烙之类,来用餐的也都是些人力车夫,卖报童叟。

饭摊上只有一个条案,全无桌椅可用,端上一大碗荞麦面很是显眼,鲁迅先生却

十分泰然,津津有味地吃着,还不时向周围的人点头。

回答问题

1.文中方括号内应填入最恰当的词是()

A、情绪B、感情C、激情D、热情

2.把文章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3.为每一部分选择一个最合文意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的小标题是()

A、教育B、教诲C、拨亮火花D、为大众服务E、听鲁迅讲课

第二部分的小标题是()

A、夹铅笔B、免得误学生C、改正D、讲义错字多E、不拘小节的先生

第三部分的小标题是()

A、早来晚走B、吃饭C、鲁迅请我吃饭D、津津有味E、小饭摊

4.本文写的几件小事表现鲁迅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5.本文是按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

参考答案:

1.D

2.第一部分:开头……“抨击时弊”。第二部分:“那时先生上课……免得误

了学生。”第三部分:“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点头。”

3.第一部分小标题是:拨亮火花;第二部分小标题是:“不拘小节的先生;

第三部分小标题是:早来晚走。

4.本文通过三件小事表现了鲁迅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青年的谆谆教诲。

5.本文是以事情的性质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七)临窗看柳

(1)今年春天,虽然春寒料峭,但柳枝仍早早返绿,一夜之间,新绿满枝,

煞是可爱。但我因为竞选课代表失败了,心情很不好,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

窗外。

(2)风乍起,柳枝欢快地笑着、跳着,展示着自己,眼角、眉间洋溢着无限

欢乐。我似乎听到一曲柳哨的歌。歌声中片片柳絮随风飞舞。

(3)一会儿,风停了,柳枝恢复了它的平静,垂了下去,它不能载歌载舞了,

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虽是这样,柳枝依然保留着那象征活力的绿色,希望

能再把绿色写在天空。

(4)就这样,柳枝周而复始起飘起、落下;年复一年地返青、枯黄,永恒不

变如一条真理。我看了许久,也明白了许多;如果你有空,就看看窗外,看看柳

树,用心支体公,你也会明白许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间。

(1)煞

;(2)柳絮

:。

2.“料峭”的含义是。

文章开头写“春寒料峭”,其目的是为了:。

3.从全文看,柳枝的突出特点是。(从下列词语选出

两个:活泼乐观严肃勤奋积极圆滑)

4.首段中描绘的“窗外”和最后一段的“窗外”含义完全一样吗?请简述理由。

答:。

5.从写作意图看,“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一句写出了。由此

可见,本文明写的是,实际要写的是,这是一种

的写法。

6.结尾说“我”“明白了许多”。据你看,他明白了什么?

答:。

7.全文共4段,请用“||”来划分段落,画在下面。

(1)(2)(3)(4)

8.文中运用不少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个例句。

拟人:。

参考答案:

1.(1)shà(2)sù

2.微寒衬托柳枝生命力顽强(或:突出柳枝的特点)

3.乐观积极

4.不完全一样前一个指实景,后一个指更广阔的天地

5.人的心情柳人借物写人(写“象征”算错)

6.明白了人不仅在顺利时应尽显才华,更应在失利时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7.(1)||(2)(3)||(4)

8.柳枝欢快地笑着、跳着

(八)草莓

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片黄叶。葱茏茂密的枝柯之

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

细寻找便难以发现。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______,充满了对未来的

信念。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地里斯翻的玫

瑰红土块,有如一堆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妖艳。我们许多人一起去散步,兴味

_______。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______是那样碧绿的树,湛

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我把它含在嘴里,

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的佳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嘴角唇边久

久地不曾消逝。这番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此刻我才察觉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

我以为一切都没有变,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

是多么不一般。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阳和天空也不同于

今天。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这一点无论如何

也不能隐瞒。树木是绿的,但只须吹第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黄;天空是蔚蓝的,但不

久就会变得灰惨惨;鸟儿尚没有飞走,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空气中已弥漫着一股

秋的气息,这是翻耕了的土地、马铃薯和向日葵散发出的芳香。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

许两天……

我们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有着同

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简而言之,一切

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但是,只须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信的

宇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直到那时我们才察

觉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

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的所增添。

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

办。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

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漫进了一种不可取

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1.根据语境,将“依然”“酣然”“盎然”分别填入第1段的横线中。(2分)

2.文章第1段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作者笔下的秋天有什么特点?(1分)

3.从行文思路看,第1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文章第2段中有一个由写草莓到写季节更替的过渡句,这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有四个含“草莓”的句子,请选出“草莓”的含义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2分)答[]

A.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B.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C.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D.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

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6.请根据上下文,具体说明第5段中“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的内容。(4分)

“有所剥夺”的是

“有所增添”的是

7.文末说“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这里“六月的气息”是指(3分)

参考答案:

1.依次是“盎然””酣然”“依然”(2分)

2.夏意正浓或生意盎然(意思对即可2分)

3.铺垫(2分)

4.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3分)

5.D(2分)

6.“有所剥夺”的是:青春的心性和容颜(意思对即可2分)

“有所增添”的是:成年期的思想和情感。或“成年期成熟的思虑……的大厦的落成”(意

思对即可2分

7.青春年华或:“妙龄十八的馨香”(意思对即可3分)

(九)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

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

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

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

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

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

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

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

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

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

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

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

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

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

美丽如初。

1.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4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

心”?(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纵观全文,(1)写出在全文结构上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这个句

子相呼应的一句话。(2)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5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宁静平和(幽美)(2分;能答出“宁静”即可)

(2)展示人物活动环境特点;衬托人物美丽和充满母爱的性格(心灵)。(答出后

一点可得2分;若只答“展示人物活动环境特点”则只得1分)

因为母亲能“把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而我还未能。(大意对即

可)

2.(因为已经长大而独立,)失去了倚在母亲怀里感受母爱的机会,失去了享受

母亲等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的机会。(本题答案应是开放性的,大意对或言之成

理即可。若答“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则只给1分。)

3.(1)(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2分)

(2)因为那些夜晚月色美、情感美,凝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3分;答出“凝

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可得2分)

(十)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

生命中有许多不能承受的痛,那是人生不想直接面对的现实。当那一刻

来临的时候,我们会哭泣,我们会伤心,我们会逃避。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去面

对。父母在,我们就永远是小孩。在外面遇到了种种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会下意

识地到父母那里去寻求安慰,寻找关爱,然后再带着从父母那里吸取到的勇气和

信心,去面对外面的一切,父母那里好像有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直到有一天爸爸突发心肌梗塞病倒了,我们这才发觉白发和皱纹已经爬上了父母

的额头,岁月斑驳的阴影已经剥蚀了他们红润的面颊。那一刻,心头漾起的,就

是那不能承受的痛。

爸爸是文革前最后一批完成学业的大学生,爱好运动的他在学校就通过

了运动健将的标准,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体育工作。他的身体特别棒,好多人至今

还记得他年轻时在寒冬腊月脱光了衣服用冰雪摩擦身体的情景,不要说这种独特

的“洗澡”方式很少有人见过,单是那身在冰雪下闪着光亮的一块块隆起的肌肉,

就足以使人惊异得瞪大眼睛,小青年们对他则更是顶礼膜拜。“力大为王”一向

是民间不成文的法则,更何况他还是一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有文化有知识的

“大王”。

然而,那天这位“大王”就那样躺倒在医院的急救室里,任医生护士在他身

上插着各种各样的管子和针头。他的脸越来越黄,他的乎脚也越来越凉,生命的

热力似乎正从他的身上慢慢扩散和消遁。那一刻,我痛,我的心近乎绝望般的痛.

我用自己的双手,一遍又一遍地摩擦着爸爸冰冷的双脚,我要把我的

信念,把我的激情,把我原本就是从他那里得来的生命活力通过我的手心贯穿到

他的脚心,再通过他的脚心传递到他整个的身心。我要他坚强,我要他勇敢,

我要他回——像以前一样回到我的身边来。

爸爸他真的回来了!生命之花重新在他身上绽放。心脏中一下手装上了

四个支架的他,也被医生视为医学界的奇迹。

不错,他的起死回生,缘于当今高超的医学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设备,缘

于他自己一向良好的体质和坚韧不拔的男子汉气质。然而在潜意识里,我认为这

一奇迹的.出现,还缘于爸爸在身处临界的那一刻,读懂了女儿通过手掌传递给

他的语言。

那是用血缘凝结而成的语言,那是用亲情浇灌而成的语言。从手心向他

传递过去的那生生不息的气息里,爸爸读懂了我向他表达的情感,感受到我们对

他的需要和依恋,感受到我们对他深深的爱。他用顽强的毅力挣脱了病魔,回

到了我们身边。

慢慢从惊恐中恢复过来的我们,逐渐变得又只记得从父母那里去吸取我

们所需要的东西了。而父母,则更慷慨地给我们提供着源源不尽的食物、关怀和

照顾。

只是,我们也多少发觉了一些变化,每次到家,总见爸爸在忙着,忙着

种花,忙着写稿,忙着练字,忙着裱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作品,说是要给自己的

同学每人一张以作纪念,还指给我看哪些是给哥哥的,哪些是给弟弟的,哪些又

是给我的……

爸爸永远也不会知道,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已经多么强烈地刺痛了我的

心,我一点也不喜欢他的这种像交待后事一般的话语,我拒绝承认某种现实,我

甚至自私地认为我们还是一群没有长大的小孩,他应该一如既往地保持年轻和健

康,一如既往地宠爱我们……

从上次发病到现在,才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近来感到身体明显不适的

爸爸只得重新到南京医院复查,医生得出的结果是模棱两可的“不容乐观”,说

是要作进一步的检查,而最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再次进行心脏搭桥手术。

当这些现象突然出现在自己最为至爱的亲人身上时,我们就会下意识地

作出自欺欺人的反应。拒绝承认这样的现实,要想逃避这样的现实,不敢碰,不

能揭,不愿看……

这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苦痛,它真的是我们不想面对的现实啊。

可是,我们又实在无法回避这样的现实;不得不去面对和承受这样的现

实。面对了,承受了,我们才会心安,才会有勇—气面对人生之路上或许会有的

更大的伤痛,也才会真正成为我们自己。

1.本文所说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具体指什么事?概括全文内容回答。(4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写爸爸强壮的身体,对下文的描写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方面的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方面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爸爸“读懂了女儿通过手掌传递给他的语言”,女儿“语言”的具体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爸爸给自己的同学和家人准备纪念品,为什么“多么强烈地刺痛了我的

心”?(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作答。(5分)

(1)这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苦痛,它真的是我们不想面对的现实

啊。……(但是)面对了,承受了,我们才会心安,才会有勇气面对人生之路上

或许会有的更大的伤痛,也才会真正成为我们自己。

(2)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

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

生死谜、手足情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

止境的。(《紫藤萝瀑布》)

答:这两段文字在对待自己亲人的不幸方面,抒发的感情相同的是

________________;在对人生或生活的感悟方面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爸爸两次突发心脏病,生命垂危,“我”难以面对。(本题4分。必须涉及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07:30: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77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日就月将
标签:成全一棵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