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解题分析-乐亦在其中矣
2022年11月12日发(作者:蓝莓山药)近体诗格律“六字通”
在谈近体诗格律之前,先强调一句话——格律是捷径。
很多初学者怕格律、烦格律,认为诗以意境为先,格律什么的不但不重要,还常常影响意境的发挥,所以不学、不用,还美其名曰“古风”。谬之大矣!格律(不特指近体诗),其实是对汉语言与生俱来的音韵美的发现和规律总结。它本身也是发展的,到近体诗时达到一个高峰。再多说就偏题了,总之,初学者学习格律是走了捷径,而不是把自己的手脚缚住了。可以不不讲格律吗?当然可以,在你熟练掌握格律之后吧。这是一个走进去,再走出来的过程,但那时的“不讲格律”,已非最初的“不讲格律”可比了。
请谨记——格律是捷径!否则,下面的文字也没必要再看了。
很多初学者都说格律难学,真的如此吗?引句老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认为难而不学,是你还没有真正喜欢近体诗,没有报着以之为乐的态度去学习。说来惭愧,我学近体诗至今为止时间不长,似乎没资格去讲这些。但是,我想说的是,主动思考的学习,比看书、比听讲来得更效率。诗词造诣不敢言,那太难,或许一辈子也不敢言;但格律,真正是其中最最简单的东西。
现在格律教材真不少,但它们都太正式、太“教科书”,甚至有的太“机械”。虽然我也是从这样的格律教材学的格律,但我不这样讲,我要分享我学习的经验——
近体诗格律,总结起来,六个字足矣——声、韵、替、对、粘、救。对于初学者,完全可以按这个顺序循序渐进的学习,步步推进,最后达到熟练运用格律的目的。
xa0
一、声
声,即发声,声音。说到近体诗,就是指平仄。显然,字的发音,是会随着历史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今人写近体诗,会涉及到新旧韵的问题。新韵,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为准。旧韵,忘文生义,当然是以古时的声韵为标准。但我国历史悠久,古时声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啊,怎么办呢?依韵书定,今人用旧韵写诗一般依平水韵。
那么,怎么区别平仄呢?
先说旧韵(平水韵),古音有平、上、去、入四声,平声自然为“平”,上、去、入三声为“仄”。古今读音有差异、拿不准的时候,可以查平水韵或康熙字典之类的工具书。
新韵就简单了,普通话也有四声——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拿不准怎么办,一本《新华字典》足矣。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普通话由于“入派四声”,把古入声字分派到现代四声中去了,所以读古诗或用旧韵写诗时需要特别留意入声字
。有些方言保留了部分入声字,大可以用方言来读诗写诗
二、韵
这里的韵,是“押韵”的意思。何为押韵?句脚(一句的最后一字)属于同一个韵部就是押韵。近体诗都是押平声韵的,而除第一句外(稍后再说为什么),平声句脚都出现在第2、4、6、8……句,也就是说,近体诗是“偶句押韵”,或者说,偶数句句脚在同一个韵部就押韵了。
“同一个韵部”怎么讲?由于声分古今,韵也要分开来讲:旧韵一般依平水韵(107部);新韵一般依《中华新韵》(13部)。由于新韵是按“同声同韵”来的,基本可以按语感来押;平水韵就需要时时查韵书了,毕竟古音离我们太遥远(比如一东、二冬,现代人真心难区别)。
最后,说说第一句的押韵。因为第一句句脚是可平可仄的,如果是仄收,那就不用押韵;如果是平收,就必须押韵,当然也放宽了要求,可以押相邻的韵。所要注意的是,新韵已经合并得太厉害,不存在的押邻韵的说法。
说到这里,建议初学者百度一下“平水韵”“中华新韵”,保存一份韵书,再找一首五律或七律对照着看看,我想你会有新发现的。
三、替
替,即交替,对每一句来说,第2、4、6字(五言当然是第2、4字)平仄交替出现,如果不符合这一规律,就叫“失替”了。
下面以五言为例,五言有四种基本句式: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显然(1)(2)两句可以看作是第二字为平,第四字为仄,再填入其他三字。第(3)(4)句刚好相反,第二字为仄,第四字为平,再填入其他三字。有人或许会问了,第一句,我填成“仄平平仄仄”或“仄平平仄平”其他样式不可以吗?当然是可以的,但有一些忌讳,比如不能出现“孤平”、“三平调”,这个放到后面来说。记住“相替”的规则就行。
而七言,其实是在五言的前面加了两个字,对应前面的四个五言基本句式:
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 仄仄平平仄
特别提一下,如果五言犯了“孤平”,即使前面添的第一字为平声(第二字为仄不会变,后面会提到)也算是“孤平”。
其实,掌握了第2、4、6字平仄相替的规律,再看这基本句式,是不是很好记呢?牢记这四种基本句式,格律就简单了。根本不需要去背什么“平起仄收式”的近体诗格律表,因为近体诗的“组句”是有规则的,下面的两个字,将让背格律表的朋友后悔^ ^
四、对、粘
“对”和“粘”都是句子之间的关系,所以要一起讲。在讲之前,先谈谈“联”,律诗中两句称为一“联”,第1、2句称首联,后面依次为颔联(3、4句)、颈联(5、6句)
、尾联(7、8),我们把同一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像不像对联?其实律诗中间两联通常对仗,本就是对联。)
1、对,是同一联中的规则,是指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对(以第2、4、6、7字为准,学了“救”就明白了),由于首句句脚可平可仄,尾字另当别论。另外,近体诗第2、4、6、8句要求押韵,押韵都押平声韵,显然可得出第2、4、6、8句为平收,第(1)、3、5、7句为仄收,即出句仄收(第一句可例外),对句平收。(对联也是一致的。)于是,任何一句基本句式都可以作第一句,任何仄收的基本句式都可以做出句。
以五言第一联为例:
先看正常的仄收出句: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再看首句平收的出句: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第二句必须平收,显然不能对”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同上显然不能对”仄仄平平仄“)
可见,只需熟悉四种基本句式,只看出句前两字就知道对句应该是哪种格式了。
xa0
2、粘,是联与联之间的规则,是指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前两字(以第二字为准,学了“救”就明白了)。仍以五言为例
首联:第一句:平平平仄仄,(出)
第二句:仄仄仄平平。(对)
颔联:第三句:仄仄平平仄,(粘,首二字平仄与上联对句同,奇数句仄收)
xa0第四句:平平仄仄平。(对)
到此,就是一首律绝(与古绝区别,古绝不按近体诗格律。)的一种格式了。若继续,按对和粘的规则排至第八句,就成律诗格式之一了。
颈联:第五句:平平平仄仄,(粘)
xa0第六句:仄仄仄平平。(对)
尾联:第七句:仄仄平平仄,(粘)
xa0第八句:平平仄仄平。(对)
如果继续照这样排下去,就是排律格式了。试试吧,分别用其他三种基本句式作首句,按对和粘的规则排一排。当然,七言是完全一样的。
熟悉了粘对规则和基本句式,任意得出一句的格式,都可以反推其他各句,这对于读诗写诗均有用处,更不必去背什么近体诗格律表了,简直就是信手拈来嘛。
xa0
五、救
相信读了上面的文字,并动手一试的朋友已经对基本格律了解得比较清楚了,是不是感觉很死板呢?是不是觉得好像没几首诗完全符合基本格律中的平仄呢?完全正确!基本格律确实太死,所以古人做了些变通之处,就是现在说到格律比较流行的话“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一句中的第一、三、五字,平仄随意,但第二、四、六字,平仄必须分明,当然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由于涉及到用韵,不可不论。其实前面说到的“替”、“以第二
四六字为准”、“以第二字为准”,都是因为这种变通。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并非放诸天下皆准的,有些情况是不允许的。这些不允许的情况中,有些是可以“救”的。下面将常见的情况分列于下
1大忌犯“孤平”
“孤平”即“(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中,如果第一字(七言第三字),按“不论”变成“(仄仄)仄平仄仄平”时,除去韵脚,只剩一个平平声字了,是为“孤平”,这是不允许的。特别要注意,就算按“不论”变成“(平仄)仄平仄仄平”,也算孤平。孤平是可以“救”的,稍后再讲。
2、“三平调”是大毛病
“三平调”是指句尾三字都为平声。比如“(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三字(七言第五字)若按“不论”,变成“(平平)仄仄平平平”就是典型的“三平调”,这是决不允许的,也无法救。
3、“三仄脚”非硬性要求,但应尽量避免
“三仄脚”即句尾三字都为仄声。比如“(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第五字)若按“不论”,变成“(仄仄)平平仄仄仄”,就称为“三仄脚”。至于是否要避免,现在尚存争议,但唐人不避。不过初学者尽量避免为好。
xa0
至于其他避“上尾”、避“重字”等等就是格律之外的艺术追求了,尽量做到即可,也非硬性要求。下面来说“救”,初学者掌握三种足矣。
1、孤平拗救
前面就说了,孤平是可以救的,怎么救呢?很简单,不是“一三五不论”吗?既然因第一字不论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的孤平句式,那第三字也不论,补一个平声就行了,即“(仄仄)仄平平仄平)”。
2、三四字互救
“(仄仄)平平平仄仄”是可以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的句式的,即第三、四字(七言第五、六字)平仄可以互换。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拗句打破了“二四六分明”的规则。
3、对句互救
既然是对句,当然是在一联中,像这样的一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中,如果出句第四字(七言第六字)为仄,则对句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必须为平来救。又由于第一三字可不论,于是,这样的出句可以全仄。或者反过来说更容易理解,上述联句中,若对句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为平声,则出句第一、三、四字(七言第一三五六字)均可不论,即变成“(中平)中仄中中仄,(中仄)中平平仄平”的样式(中指可平可仄)。
xa0
至此,近体诗格律基础讲完了。小结一下就六个字:
声——平仄。旧韵平声为平,上去入三声为仄;新韵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
韵——押韵。偶句押韵,句脚同韵部(首句特例)。
替——同一
句第二四六字平仄交替。
对——同一联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对。
粘——下一联的出句和上一联的对句前两字平仄相同。
救——孤平拗救、三四字互救、对句互救。
最后再次强调——格律是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