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关于科学家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2-11-28 06:56:46 阅读: 评论:0

中考备考措施-向量夹角范围


2022年11月28日发(作者:绩效管理论文)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16个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一):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上了3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

做实验的器具,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

爱迪生12岁的时候,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车

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卖完了报,就

做各种趣味的实验.

有一次,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立刻燃

烧起来.许多人赶来,和爱迪生一齐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

西全扔了出去,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爱迪生钻研科学的

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有一次,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他没有被危险吓倒,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不知

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实在太累了,

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於找到了适宜的灯丝,

发明了电灯.之后,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

有1000多种.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二):

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

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十分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

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

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

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

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

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

蛋丢进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子饿

时,已暮色苍茫。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

异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样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

又走进了书房。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

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三):

瓦特的故事

瓦特出生于英国,由于家境贫穷没机会上学,先是到一家钟表店当学徒,后又

到格拉斯哥大学去当仪器修理工,瓦特聪明好学,他常抽空旁听教授们讲课,再加上

他整日亲手摆弄那些仪器,学识也就积累的不浅了。

1764年,格拉斯哥大学收到一台要求修理的纽可门蒸汽机,任务交给了瓦特。

瓦特将它修好后,看看他工作那么吃力,就象一个老人在喘气,颠颠颤颤地负重行

走,觉得实在应当将它改善一下。他注意到毛病主要是缸体随着蒸汽每次热了又冷,

冷了又热,白白浪费了许多热量。能不能让它一向坚持不冷而活塞又照常工作呢?于

是他自我出钱租了一个地窖,收集了几台报废的蒸汽机,决心要造出一台新式机器

来。

从此,瓦特整日摆弄这些机器,两年后,总算弄出个新机样貌。可是点火一

试,那汽缸到处漏气,瓦特想尽办法,用毡子包,用油布裹,几个

月过去了,还是治不了这个毛病。瓦特没有放弃,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最

终设计了一个和汽缸分开的冷凝器,这下热效率提高了三倍,用的煤仅有

原先的四分之一。这关键的地方一突破,瓦特顿然觉得前程光明。他又到

大学里向布莱克教授请教了一些理论问题,教授又介绍他认识了发明镗床

的威尔金技师,这位技师立即用镗炮筒的方法制了汽缸和活塞,解决了那个最头疼的

漏气问题。

1784年,瓦特的蒸汽机已装上曲轴、飞轮,活塞能够靠从两边进来的蒸汽连续

推动,再不用人力去调节活门,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蒸汽机诞生了。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四):

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从小就喜欢动手动脑。有一次上手

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我的作品,交给了漂

亮又严厉的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我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

着这个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

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

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教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

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

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教师面前,肯定地对教师说:有,教师,还有比

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迷惑不解地望着爱因斯坦。他走回自我

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木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

刚才交给教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

些。

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

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在他不满意自我的小板凳的时候,他

又再次投入制作。他一共制作了三个小板凳,最终的一个比前两个要好一些。在制作

小板凳的过程中,爱因斯坦表现了他对自我的态度,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

求做好,完全释放自我的能量,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让自我的潜能充分发挥。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五):

陈嘉庚

爱国华侨陈嘉庚,17岁漂洋过海出外经商,惨淡经营,终成南洋巨富。

1919年秋,富贵而归乡的陈嘉庚决心在家乡兴办学校,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

范。对于英国人的刁难,他坚定地表示:企业能够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他变卖家

产,坚持要把学校办下去。

对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行为,陈嘉庚给予进取支持。他曾筹款20多万

元,帮忙光复福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尽可能多地为抗战供给财力和物力的帮

忙。从1937年到1940年,陈先生为抗日募捐的总数达30亿元之巨。在个人生

活方面,他从来不轻易乱花钱,自奉俭约,素食布衣。临终时,他把遗产300多万

元全部献给了国家。几十年来,陈嘉庚以实际行动表达了一位华侨的拳拳爱国之心。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六):

贝尔的故事

电话的发明者叫贝尔。他原是苏格兰人,生于1847年。24岁时移居美国,不

久加入美国籍。1873年他已是波士顿大学语言生理学的教授。一次,他企图经过

一根电报线来同时传递几个信息。他的设想得到了妻子梅布尔哈伯德与岳父的支持。

梅布尔是聋子,以前是贝尔的学生。她父亲较富有,为女婿的科学试验慷慨解囊,供

给必要的经济支持。

贝尔的不少朋友却期望他钻研电报术。但发明家不以为然。他心里唯一惦记的

事,就是要完成传递人声的工作。他先试制成谐和电报在一根导线上连接由带电芦

苇组成的两个竖琴模样的集合。每根芦苇在导线的那一头都有同频率的对应者。贝

尔把两个竖琴挂在磁性薄膜上。这薄膜是模仿人耳的一种装置。

有一天,贝尔的助手托马斯.沃森摆弄夹住了的芦苇,而贝尔却从导线

上听到了邻室传来的拨动的弦音。他记下了事实,从而导致进一步试验。

试验过程中,贝尔遇到不少困难。但他是个虚心好学的人,因而在向别人求教时,

得到过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与帮忙,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约瑟夫.

亨利、爱迪生等。

1876年3月10日,贝尔经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

你!在实验室里的沃森助手听到召唤,像发疯一样,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

寝室去。他一路大叫着: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

这样,人类有了最初的电话,揭开了一页崭新的交往史。1877年,第一份用

电话发出的新闻电讯稿被发送到波士顿《世界报》,标志着电话为公众所采用。

1878年,贝尔电话公司正式成立。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七)

生物学家童第周怒斥皮诺

着名学者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与他同住的俄国人皮诺挑衅地说:童先生,真

辛苦呀,我一见到你,就想到了你的国家,东亚病夫童第周拍案而起:不许你侮辱

我的祖国!你能够代表你的国家,我就代表我的国家,从明天起,看我们谁先取得

学位!皮诺哑口无言。4年之后,童第周取得了博士学位,受到了欧洲生物界的赞

扬,他为自我争了那口气,也为祖国争了光。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八):

诺贝尔的故事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

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齐去实

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方面。

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

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

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

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

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可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

期的研究,他最终发现了一种十分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

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

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种,

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九):

科学家有他的祖国:巴斯德

巴斯德是19世纪法国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因发明了传染

病预防接种法,为人类和人类饲养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

在科学上的卓越成就。使得他在整个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德国的波恩大学郑重地

把名誉学位证书授予了这位赫赫有名的学者。可是,普法战争爆发后,德国强占了

法国的领土,出于对自我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侵略者德国的极大憎恨,巴斯德毅然

决然把名誉学位证书退还给了波恩

大学,他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我的祖国。这掷地作响的

话语,充分表达了一位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并所以而成为一句不朽的爱国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十):

129

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

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

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之后一声雷响,雨点就倾泻下来了。

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

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

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

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细心,一边用手

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

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

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并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先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貌!他和儿

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

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

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

电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

针,一下子风靡一时,传到英国、法国、德国、传遍欧洲和美洲。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十一):

焦耳的故事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我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

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齐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

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我悄悄躲在

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

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哥

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那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

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

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

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样回事?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

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

待地把自我做的实验都告诉了教师,并向教师请教。教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

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

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经过不断地学习和认

真地观察计算,他最终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十二):

普利斯特里--气体化学之父

1774年,普利斯特里把汞烟灰(氧化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镜加热,发

现它很快就分解出气体来。他原以为放出的是空气,于是利用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

体,并进行研究,发现该气体使蜡烛燃烧更旺,呼吸它感到十分简便舒畅。他制得了

氧气,还用实验证明了氧气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质。但由于他是个顽固的燃素说信

徒,仍认为空气是单一的气体,所以他还把这种气体叫脱燃素空气,其性质与前面

发现的被燃素饱和的空气(氮气)差别只在于燃素的含量不一样,因而助燃本事

不一样。同年他到欧洲参观旅行,在巴黎与拉瓦锡交换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并把用

聚光镜使汞银灰分解的试验告诉拉瓦锡,使拉瓦锡得益匪浅。拉瓦锡正是重复了普利

斯特里有关氧的试验,并与很多精确的实验材料联系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确定,揭

示了燃烧和空气的真实联系。可是直到1783年,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学说已普遍

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时候,普利斯特里仍不理解拉瓦锡的解释,还坚持错误的燃素

说,并且写了许多文章反对拉瓦锡的见解。这是化学史上很趣味的事实。一位发现氧

气的人,反而成为反对氧化学说的人。然而普利斯特里所发现的氧气,是之后化学蓬

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各国化学家至今都还很尊敬普利斯特里。

1791年,他由于同情法国大革命,作了好几次为大革命的宣传讲演,而受到一

些人的迫害,家被抄,图书及实验设备都被付之一炬。他只身逃出,躲避在伦敦,但

伦敦也难于久居。1794年他六十一岁时不得不移居美国。在美国继续从事科学研

究。1804年病故。英、美两国人民都十分尊敬他,在英国有他的全身塑像。在美

国,他住过的房子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

界的最高荣誉。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十三)

达尔文的故事

达尔文小的时候,一次跟妈妈到花园里为小树培土.妈妈说:泥土是个

宝,小树有了泥土才能生长.别小看这泥土,是它长出了青草,喂肥了牛羊,我们才

有奶喝,才有肉吃;是它长出了小麦和棉花,我们才有饭吃,才有衣穿.泥土太宝贵

了.

达尔文问:妈妈,那泥土能不能长出小狗来?

不能呀!妈妈笑着说,小狗是狗妈妈生的,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

达尔文又问:我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姥姥生的,对吗?

对呀!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

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

是上帝!

那上帝是谁生的呢?

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文说:孩子,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个谜,

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吧,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开呢!

达尔文自幼喜欢花草树木、鸟雀虫鱼.上学以后,他仍然坚持着对大自然的浓厚

兴趣.他骑马、打猎、钓鱼、采集矿石、捕捉昆虫、钻进树林观察鸟类的习性.对达

尔文来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问号,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常常边观

察边沉思,甚至忘记了危险.有一次,达尔文在一个古代城堡上散步,像往常一样陷

入了沉思.他心不在焉地迈动着缓慢的脚步,突然一脚踩空,从城垛上跌了下来.这

时候,达尔文的神智十分清醒,头脑还在思考.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十四):

波义耳--怀疑派化学家

波义耳十分重视实验研究。他认为仅有实验和观察才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他总

是经过严密的和科学的实验来阐明自我的观点。在物理学方面,他对光的颜色、真

空和空气的弹性等进行研究,总结了波义耳气体定律化学方面,他对酸、碱和指

示剂的研究,对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的探讨,都颇有成效。他是第一位把各种天

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剂的化学家。石

;在

蕊试液、石蕊试纸都是他发明的。他还是第一个为酸、碱下了明确定义的化学家,

并把物质分为酸、碱、盐三类。他创造了很多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如利用铜盐溶

液是蓝色的,加入氨水溶液变成深蓝色(铜离子与足量氨

水构成铜氨络离子)来检验铜盐;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来检

验银盐和盐酸。波义耳的这些发明富有长久的生命力,以至我们今日还经常使用这

些最古老的方法。波义耳还在物质成分和纯度的测定、物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

究方面做了不少实验。在1685年发表的《矿泉水的实验研究史的简单回顾》中描

述了一套鉴定物质的方法,成为定性分析的先驱。

1670年,波义耳因劳累而中风,之后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当无法在实验室

进行研究工作时,他致力于整理他多年从实践和推理中获得的知识。只要身体稍感

轻快,就去实验室做他的实验或撰写论文,并以此为乐趣。1680年,他曾被推选为

皇家学会的会长,但他谢绝理解这一荣誉。他虽出身贵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却是在

科学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从未结婚,用毕生精力从事对自然科学的探索。1691

年12月30日,这位曾为17世纪的化学科学奠定基础的科学家在伦敦逝世。恩格

斯曾对他作出最崇高的评价: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十五):

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玛丽

从小学习就十分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

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

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

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

地熏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

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可是当

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

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最之后到巴黎大学理

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

变得越来越不好,可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向名列前茅,这不仅仅使同学们羡慕,也

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

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

位。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十六):

钱学森:一片丹心向祖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在美国呆了近20年的钱学森异常兴奋。

在新中国诞生的第6天,钱学森夫妇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可爱的担国

去,为新生的共和国贡献自我的智慧和力量。但回国道路充满着的曲折和艰辛,是

钱学森始料未及的,这位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学者,在已将科学书籍和自

我的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时,却遭到美国移民局的刁

难。他们对中国的这位爱国学者百般恐吓,并把他关进拘留所,人身自由受到极太

限制。整整5年时间,他几乎过着被软禁的生活。但重重磨难并没有泯灭钱学森夫

妇回到祖国的坚强意志,他们收拾好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乘飞机回国。1955

年,饱受磨难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向祖国发出了求救的呼声,中国政府出面经过谈判

设法营救他回国。最终在这年9月,经过长达5年多斗争的钱学森夫妇回到了祖

国的怀抱。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06:56: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76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惜秦皇汉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