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物理学之父

更新时间:2022-11-28 06:45:10 阅读: 评论:0

初三的学生怎么提高语文成绩-山冈的拼音


2022年11月28日发(作者:懒惰的智慧)

第1页/共3页

吴大猷:物理学界的“孔子”

吴大猷,1907年9月29日出生于广东广州,祖籍中国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县水坑乡(今鼎湖区水坑村),毕业于南开

大学。是著名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毕生献身

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

世界物理学界享有盛誉。2019年3月4日,病逝于台大医院。

吴大猷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研究领域非常宽广,硕果累累。

20世纪30年代,吴大猷研究了多种原子分子光谱,研究了

苯及其衍生物的拉曼光谱,发现并证明了苯的同位素移动并

对此作了正确的解释。30-40年代,在我国最早进行了原子

多重激发态的研究,较早计算了氦原子双激发能态;计算慢

中子与原子碰撞的散射截面;提出原子碰撞的理论模型和计

算方法;研究了氯化乙烯的同分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及分子对

称问题;讨论了由分子或电子激发的分子振动、分子振动与

转动的交互作用、分子简正振动等问题。他有论文百余篇,

专著十余本,如1975年出版的《理论物理》七卷本。它们

涉及原子物理、分子物理、核物理、大气物理、等离子体物

理、统计物理和相对论等多个领域,成绩卓著。

吴大猷已发表了一百二十多篇重要的科研论文和五本专著,

他的两位学生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吴大猷是一位受人敬重的物理学教授。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在

获知自己得奖后,不约而同想到同一个人,并立刻提笔写信

第2页/共3页

给这个人——这项荣誉应归功于这个人。两位获奖者是大

名鼎鼎的李政道和杨振宁。他们分享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

理学奖,而他们把荣誉献给的那个人,是他们在西南联大时

的老师——吴大猷。

吴大猷是第一位将现代物理学引入中国的人。杨振宁评价:

“吴教授从美国得到博士学位后,自30年代中开始在北京大

学教物理学,就是他把新的、革命性的‘量子力学,带到中国,

要知当时中国学量子力学的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昊教授在北

平、后来在昆明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后来在中国物理学界发

生非常大的影响。”除了李政道和杨振宁,吴大猷的学生还

包括中国科学界的领导人物朱光亚、黄昆,以及诺贝尔物理

学奖得主朱棣文的父亲、台湾中研院院士朱汝谨等。国家最

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固体物理学家黄昆院士在西南联

大时是吴大猷的研究生。此外,一批骨干物理学家,如马仕

俊、郭永怀、虞福春等,都曾从他那里受益过。

吴大猷的传记作者丘宏义评价:“他在中国物理学界中的影响

力之大,恐怕是独一无=的。”丘宏义把吴大猷比作述而不作

的孔子,孔子的言论由弟子记录而成《论语》,影响中国社

会两手余年,“吴大猷在这一点上和孔子一样。通过他的学生

们影响了中国的物理界”。

人物百科

吴大猷(1907-2019),英文名WuTa-you,著名物理学家,

第3页/共3页

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毕生献身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

中国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物理学界享有盛誉。

历任国立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国

科指导会主任委员等职,1931-1933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

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33-1934年在美国作光谱学、原子和

原子核物理学方面的研究,1933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在

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39年获中央研究院丁文江奖金。

1943年获教育部第一等科学奖金。1946年,赴密西根大学

任客座教授,后又至哥伦比亚大学工作两年。1948年被选为

中央研究院院士。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06:45: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75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苯丙酮合成
下一篇:12二氯乙烷
标签:物理学之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