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成语
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考查成语一般采用选择辨析题型,要求直接
辨析成语在句中运用恰当与否,没有提供可作比较的两者。这就对考生了解成语
词义,掌握辨析方法,理解和把握语境的要求更高。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
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
一、知识准备
1、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是比词大
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2、成语的来源:
①古代寓言例、守株待兔揠苗助长
②历史故事例、破釜沉舟乐不思蜀
③诗文语句例、老骥伏枥万马齐喑
④口头俗语例、一言为定三教九流
3、成语的特点:
①意义的整体性。成语的词义往往超出字面,不能望文生义。
例、水落石出三头六臂泥牛入海
②结构的凝固性。一般不能变动词序或更换其中的成分。
例、“千方百计”不能作“百计千方”;“铜墙铁壁”不能作“钢墙铁壁”。
③色彩的文言性。保留了文言词和文言语的格式
例、草菅人命(草菅,意动用法);富国强兵(富、强,使动用法)。
④感情的褒贬性。含有褒贬色彩
例、无所不至(贬)无微不至(褒)
⑤结构的丰富性。
例、(1)联合式披坚执锐苦尽甘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承接式见异思迁先斩后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主谓式胸有成竹杞人忧天叶公好龙毛遂自荐
(4)动宾式不见经传莫名其妙如数家珍如丧考妣
(5)动补式退避三舍逍遥法外荒谬绝伦轻如鸿毛
(6)动宾补式问道于盲贻笑大方拒人千里入木三分
(7)因果式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8)连动式画蛇添足抱薪救火亡羊补牢指桑骂槐
(9)目的式削足适履守株待兔杀一儆百越俎代庖
(10)兼语式引狼入室请君入瓮令人生畏化险为夷
(11)偏正式衣冠禽兽扶摇直上孜孜不倦一丘之貉
二、复习指导:了解成语误用现象的主要类型
成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因此,正确使用成
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通常要注意这些方面:
⑴色彩不明: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
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
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如:
1、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
投资。
“蠢蠢欲动”本指虫子及其它生物缓缓移动。后用于比喻坏人准备进攻或行
动。多含贬义。用在来我国投资的外商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2、这位久经考验的干部无所不为(贬义,即什么坏事都干)。
⑵轻重失度:有些成语词义较重,也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
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
1、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
专家也惊叹不已。
“左右逢源”主要指人因为造诣深,积累多,取用材料时思路开阔,取之不尽。
或指做事时得心应手,非常顺利。用在孩子身上,又是谈常识性问题,这就失度
了。
2、少数党员干部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同流合污(语义过重)。
⑶断词取义: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如果在使用时,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
意义,而抛开成语其它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相悖。如:
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
占了污染总量的45%。
“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或遭受到某种灾难。在句中只
断取了成语中“首”的意思,而抛开了“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之意,与语境相悖。
⑷对象误用: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
范围或误作他用。如: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
史上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指搬运书籍时,(因为书多)把牛累得出汗;存放书籍时,(因
为书多)装满了屋子。这里明显是因为不知道使用对象,而把用于书的成语扩大
到人身上。
⑸谦敬错位: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
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如: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
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的字画挂在自己室内而使自
己非常荣耀。用作谦词,只能对己。这里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⑹功能混乱: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
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如:
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
词。
“指手画脚”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
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形容词性成语,充当了状语。
⑺不合语境:有些成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在
的语境不协调。如:
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
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使用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行走速度缓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
情。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又遇上暴雨如注,该成语与所
在的语境很不协调,是不恰当的。
⑻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
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
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
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出自《礼记檀弓下》,形容房屋华美高大而众多。在句中使用
时,由于望文生义,误解成了美好之意。
⑼形近混淆: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使
用时极易混淆。如:
这次选举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
“不负众望”意思是没有辜负众人对他的期望,而句中却把它与读音相近、只
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孚众望”混淆了。
⑽特定用法:有些成语随着语言的演变,形成了固定的常用义,但本义也没有完
全废除,只是使用较少。使用时就不能只从常用义入手,以免误用。
如: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不三不四”本义是不象样子,后来多比喻行为不正派。在该句中用的是本义,
是正确的。
还有些成语使用时离不开特定的句式,如果不了解,也会出错。如:
成都五牛俱乐部的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这个
成语必须用于否定句式,在该句中使用就不恰当了。
成语复习——模拟测试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我们当面鼓对面锣,不拐弯抹角,不绕圈子,敢讲问
题,触及灵魂,有效地保证了党组织的纯洁性。
B.学生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C.经济适用房凭借政策优势获得了“独一无二”的价格竞争力,而资源稀缺的
特殊性也使经济适用房的销售一直是“皇帝女儿不愁嫁”。
D.陈水扁当局在高中历史课程纲要中,将“台湾史”从“中国史”中独立出来,
是想用意识形态取代历史,是数典忘祖。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如果日本对其过去所犯罪行已有深刻认识,那么它就不会在参拜靖国神社问
题上一意孤行,不会在教科书编写上篡改历史,不会对毒气弹、慰安妇事件闪烁
..
其词
..
。
B.我班班长李玲同学,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乐于助人,她做的好事真是擢
发难数。
C.在严打斗争中,公安干警发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
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激烈的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
打尽。
D.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
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的孤陋寡闻、见微知著,他们的见解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B.恐怖分子滥杀无辜,罪不容诛
....
,全世界一切正义的力量是决不会向他们妥协的。
C.他在敌人的监狱里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D.中国女子柔道选手袁华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
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最近,一个自称“龙飞虎”的神秘人物搅得国内棋坛颇不宁静,此人枪疾马
快,着法诡异,左支右绌,屡挫劲敌。
B.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
什么可怀疑的?
C.在茫茫沙漠之中,缺粮少水,我们大家只有休戚与共才能共度难关。
D.罪犯在作案时不可能不留下或明显或不明显的蛛丝马迹。
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宁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同学们都很满
意。
B.有的部门或是人浮于事,或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地方不减员行吗?
C.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
文学语言。
D.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九三九年,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首当其冲的
是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B.他在地主家当长工的时候,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猪棚狗窝,干的是
牛马活儿。
C.为了让他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我挖空心思地开导他。终于,他脸上
逐渐露出自信的神色。
D.某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对于闯红灯总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朝汽车
撞,总会没事的。
7、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父亲思想开明,对儿子和女儿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B.艺术结构不能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因为它是一种创造,是每个作者必
须认真探索的一个问题。
C.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
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D.进入高三以来,一向学习成绩平平的他特别刻苦,进步很大,直叫人不
得不另眼相看。
8、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大伙休息时,我到田里一看,小全还在那里割稻子,他挥汗成雨,身上
的衣服全都湿透了。
B.任务下达后,各连迅速开到了进攻出发地点,有条不紊地做好一切准备
工作。
C.革命博物馆的展览开幕了,参观者滚滚而来。
D.天山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真称得上珠联璧合,令人流连忘返。
9、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中日两国人民通过民间交往,逐渐增进了了解,最终签订了城下之盟,希
望子孙后代保持睦邻友好关系。
B.昨日是南浦大桥通车的第一天,记者来到公交二线起点站,只见这里人满
为患,人人喜笑颜开,都想乘车去参观。
C.一对孪生姐妹在向记者自我介绍时,活泼的妹妹先声夺人,文静的姐姐却
笑而不答。
D.他在出版了一部描写农民现状的小说《空魂》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接二
连三地完成了另外两部作品。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个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
克服举棋不定
....
的保守思想。
B.恐怖分子滥杀无辜,罪不容诛
....
,全世界一切正义的力量是决不会向他们妥协
的。
C.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
....
的
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D.赵本山的小品《送水工》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在这笑声中人们心中的所
有烦恼、忧愁都付诸东流
....
。
1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
....
,小有名
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B.由于美国隔岸观火,采取表面超脱而实质偏袒的政策,致使巴以冲突愈
演愈烈。
C、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
....
的氛围中,有的在唱
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D.俗语说“三月天,孩儿脸”,今天下午两点多钟,整个武汉上空竟飘起
了沸沸扬扬的大雪。
1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的是()
A.人是伟大的,然而自然更伟大。人相对于天地宇宙,只能是沧海一粟。
B.2003年11月24日凌晨,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宿舍发生火灾,导致11
名莘莘学子遇难。
C.这些人认为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一些进口的饮
料,这实在是大错而特错。
D.他这些年如天马行空般在国内国外四处游历,见识增加了不少,对当今
社会科技发展的趋势有了清醒的认识。
13、下列句中划线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普京表示,尽管“统一俄罗斯党”在新一届国家杜马选举中独树一帜,但
他不会因此修改宪法以谋求三次连任或延长总统任期。
B.不管如何描述姚明,都不算言过其实,因为姚明的文化意义已远远超过体
育本身,他已经成为推动美国人了解中国和亚洲的一面镜子。
C.这所学校向家长发了一封关于收取学费的公开信,虽言“切实减轻群众负
担”,可实际收费额却步步攀升。首鼠两端,堪称奇文。
D.对待野生动物,我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赶尽
杀绝,只顾眼前利益。
1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的班长德高望重,这次被选为全市优秀共青团员。
B.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让人目瞪口呆。
C.吴华迎着再次前来家访的老师激动地说:“您能不顾疲劳,三顾茅庐,
太使我感动了。”
D.一桩手法隐蔽的盗窃案,经过一番缜密、深入的侦查,终于水落石出了。
15、下列各句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条小鱼吞下了虾,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条大鱼正把它当作
食物呢!
B、一个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
克服举棋不定的保守思想。
C、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由得不
佩服蔡振华在用人上的眼光和胆量。
D、吕秀莲之流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
有一天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文章在对小麻雀的叙述、描写中倾注了强烈的爱憎感情,有着极强的感染
力,读来真是楚楚动人
....
。
B.李强虽然比许炎大两岁,但跟许炎长谈一次后,自愧弗如,两人便结成忘
.
年之交
...
。
C.我市理科状元吴光浩和文科状元贺春梅已分别接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近
日,他们将比翼双飞
....
,同赴北大。
D.中东、西亚地区的民族问题盘根错节
....
,希图用“简单化”的手段解决问题
是有害的。
17、下列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损失已经造成,你再自怨自艾也不能挽回,还是振作精神,好好工作,
以弥补你的过失吧。
B、这时候就只好别出心裁,在刀口上加上一条短棍,算是指明“这个地方”
的意思,造了“刃”字。
C、这篇小说构思严谨,语言有气势,如江河日下,一泻千里。
D、来我们这里办工厂,你放心好了,凡是能开绿灯的地方,政府一定开绿
灯,决不会难为你的。
18、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研究新产品,领导和群众焚膏继晷,很快拿出了第一方案。
B.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式样的名贵宝石俯抬皆是,吸引了许多顾
客。
C.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这样,他说应那样,我真是莫衷一是。
D.诗歌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的伴奏,更是洋洋大观了。
19、下列句中划线的熟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对应最贴切的一组是
()
(1)本人乃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
(2)他这个人的品质不好,对人总是“脸上三分笑,肚里一把刀”,什
么坏事都干。
(3)本想抬举你,你可倒好,癞狗扶不上墙,连这些小事也办不成。
(4)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A、直言不讳口蜜腹剑朽木难雕得寸进尺
B、快言快语明争暗斗朽木不雕贪得无厌
C、直言不讳口蜜腹剑朽木难雕贪得无厌
D、快言快语明争暗斗朽木不雕得寸进尺
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作为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
兴趣原理,提高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
....
的效果。
B.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
就真有点乐不思蜀
....
。
C.有些同学在写作议论文时,遇到理论的阐发便感到理屈词穷
....
,无话可说。
D.独俏寒枝的梅花曾经触动多少文人墨客的审美心灵,吸引他们诗兴大发,
吟风弄月
....
。
参考答案
1、答案B(言不由衷:说的不是真心话。A.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的谈
判或交换意见。C.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指自恃某一外部条件优越而不思主观努
力,用以批评因循守旧、自负的思想。D.数典忘祖:谈论祖上的典章制度或经
历时,却忘掉了祖先的职守。现多比喻忘记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2、答:A(B项“擢发难数”比喻罪行极多,无法计算,贬义。C项“暴虎冯河”
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D项“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3答:B(A项“见微知著”是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发展的趋向和实质性的
问题。不合语境。C项“遍体鳞伤”与“浑身”重复。D项“充耳不闻”形容有
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不合语境。)
4、答:B(B项“屡试不爽”指屡次试验都不错。符合句意。而A项“左支右绌”
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与语境不符。C项“休戚
与共”是彼此之间的忧喜和祸福都共同承受。不合语境。D项“蛛丝马迹”与
“明显”不协调,“明显”的不应叫“蛛丝马迹”,“蛛丝马迹”肯定不明显,
这样又与“不明显”重复。)
5、答:B(B项“人浮于事”,浮,超过。现指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符合
句意。而A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应改为“参差不齐”。C项“官样
文章”指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贬义。D项“面目全非”多含贬义。)
6、答:A(A项“首当其冲”指处在冲要的地位,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压力。
符合语境。而B项“粗茶淡饭”形容生活清苦朴素,饮食简单节俭。C项“挖空
心思”形容费尽心计。贬义,多指在坏事上用尽心思。D项“不以为然”指不认
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7、答:B(“B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应用典故、词藻,得心应
手。符合语境。A“等量齐观”意为把有差别的事物不加区别地同等对待,可改
为“一视同仁”。C“诚惶诚恐”,诚,实在、的确,指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
怕不安的程度。应为“惶恐不安”或“惊慌失措”。D“另眼相看”指用另一种
眼光看待。多指看待一个人不同于一般。应为“刮目相看”)
8、答:B(B“有条不紊”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符合语境。而A“挥汗成
雨”只能用于指很多人,一个人应为“汗流浃背”。C“滚滚而来”是指某事物
滚滚而来,不能用于指人多。D“珠联璧合”是指两个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物产”是天山的组成部分,不存在联合的问题)
9、答:D(D“接二连三”指一个接着一个,接连不断。符合语境。而A项“城
下之盟”意思是“因敌人兵临城下而被迫签定的屈辱性的盟约”;B项“人满为
患”是指人多得不合适,带来了麻烦;C项“先声夺人”是指做事抢先一步,在
别人之前,与全句意思不合。)
10、B(A“举棋不定”:拿起棋子不能决定放在哪里。比喻拿不定主意,办
事不果断,不是针对“保守”而言。C铤而走险:因走投无路而采取冒险行为,
用于“酒后驾车”程度过重。D付诸东流:把东西扔进东流的江水。比喻前功尽
弃或希望落空。不能用于消除“烦恼、忧愁”。
11、答:A(B项“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
句意前后矛盾,D项“沸沸扬扬”意思是像沸腾的水一样,多形容议论纷纷,
不能用来形容“大雪”
12、答:A(A项“沧海一粟”指大海中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与句意
相吻合。而B项“莘莘学子”形容众多学子,不能用具体数字来修饰。C项“下
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通俗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
白雪”对举。不能表示“俗人”、“下等人”。D项“天马行空”比喻才思奔放,
任意驰骋。也比喻浮躁不踏实。一般不用于指具体行动。)
13.B(独树一帜比喻自成一家,此处应为“独领风骚”;言过其实―说话
过分,不符合实际;首鼠两端,犹豫观望,迟疑不决,而不是自相矛盾;“为渊
驱鱼,为丛驱雀”原意是水獭想捉鱼吃却把鱼赶到深渊里去了,鹞鹰想捉麻雀却
把麻雀赶到从林去了,后比喻不善于团结或笼络人。)
14、答:D(D项“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与句意相吻合。A
句用“德高望重”不当是因为不分语义轻重。B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
异”是令人欣喜的,“目瞪口呆”的含义应是“令人惊恐的”。C句用“三顾茅
庐”,不合人物身份、人物关系和事件性质,家长或学生说“三顾茅庐”显然不
得体。)
15、答:A(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
别人在算计他。符合语境。B“举棋不定”并非保守思想。C“弹冠相庆”指一人
当了官或升了官,其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一般用来形容坏人当道,恶人
得志。属贬义词。D“危言危行”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16、D(A项“楚楚动人”形容女子姿容美好,令人动心;B项“忘年之交”
指不同辈分之间的交情;C项“比翼双飞”比喻夫妻形影不离。)
17答:C(C项“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A项“自怨自艾”指
悔恨自己的错误;B项“别出心裁”,心裁,指个人心中的设计、筹划。泛指想
出的办法与众不同;D项“开绿灯”指为做某事提供方便。A、B、D都符合句意)
18、答:A(A项“焚膏继晷”,膏,指灯烛;晷,指日光。指点上油灯,接
续日光。形容勤奋的工作或读书。符合语境。而B项“俯抬皆是”形容为数很多
而且很容易得到。C项“莫衷一是”是大家看法不一样,不能得出一致的意见。
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D项“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19答:C(句(1)中的“打开天窗说亮话”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故选“直
言不讳”,进而排除了B、D.两项,(2)句中的“脸上三分笑,肚里一把刀”意
思是“嘴甜心狠,阴险狡诈”故应选“口蜜腹剑”,而(3)句中选“朽木难雕”
或“朽木不雕“均可,(4)句中的“碗里瞧着锅里”意思是“贪心没有满足的
时候”,所以选“贪得无厌“最合句意。)
20、答案:.A(B乐不思蜀:乐而忘返。中性词。如:这个地方太美了,我都有
点乐不思蜀了。或指乐而忘本。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理屈词穷:理由
已被驳倒,无话可说。D吟风弄月:指喜欢用风花雪月做题材来写作。含贬义。)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04:07: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68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