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山河千古在

更新时间:2022-11-28 03:57:08 阅读: 评论:0

网红素材摘抄-什么的杨柳


2022年11月28日发(作者:马小跳读后感)

文天祥经典爱国古诗词阅读

文天祥经典爱国古诗词阅读【1】

《过零丁洋》

宋朝·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

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

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

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

一片忠心。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需入仕,要入

仕,作为学问分子必需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

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

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着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这两句诗,

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

落落,意思相近。《后汉书·耿弁传》“落落难合”注云:“落落犹疏阔也。”

疏阔即稀疏、疏散,与寥落义同。《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

人很少,这里所讲状况正合史实。

颔联接着说“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

人两方面绽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

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反抗。文天祥、张世杰等

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

各处流亡,用山河破裂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

心情沉郁。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

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

颈联连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境况和心情,从前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

惶诚恐;今日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

水流湍急,令人惊慌,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

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

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

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受。一身为战将,

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

恐担心。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风飘絮”、“雨打萍”、

“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

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尾联笔势一转,突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抱负,

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风格,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

豪放、潇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热诚的心如一团火,

照射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线四射,英气逼人。

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

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昂扬,

鼓励和感召古往今来很多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勇敢献身。

文天祥经典爱国古诗词阅读【2】

《正气歌》

宋朝·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

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

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

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

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

时则为*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

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

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

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

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

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

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

大方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裂开。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

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

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行得。阴房阗鬼火,

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

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

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

古道照颜色。

赏析

《正气歌》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

(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

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1281年夏,

在湿热、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写下了与《过零丁洋》一样名垂千古的《正

气歌》。他在自序中说道: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

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

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

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

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

时则为*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

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我

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

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该诗大方激扬,充分表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1283年1

月9日,在拒绝了元世祖最终一次利诱之后,文天祥在刑场向南拜祭,沉

着就义。其绝命辞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系写作于北京(元大都),鲜为人知的

文天祥祠在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是抗元英雄文天祥曾被元朝关押三年

的地方。文天祥祠现有前后两进院落,前院东墙上嵌有诗碑,镌刻着文天

祥当年在这里写作的诗篇《正气歌》;后殿庭中,有一株向南方倾斜近45

度角的古老枣树,就是相传代表文天祥“不指南方不愿休”不屈精神的“指

南树”。

文天祥,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1236年生于诗书之

家,1256年21岁时赴南宋国都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应试,得中状

元。1259年,文天祥为父守孝三年期满,正式步入仕途时,南宋已面临

蒙古大军南下入侵的危险局面。忧心如焚的文天祥上书朝廷,揭露*臣误

国劣迹,并提议“建立方镇、各守一方”,即军事防备按地段承包责任制,

但是“书奏、不报”,不被理睬。耿直忧国的文天祥宦海沉浮20年,始终

遭压制、排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愿休。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

1274年,忽必烈派丞相伯颜率军20万再次侵宋。南宋虽然有兵70余万,

但主幼臣*,一触即溃。文天祥捐出家产,筹饷募集民兵5万进京勤王,

反被*臣阻止,解除兵权。

1276年阴历正月十八日,伯颜元军进抵距临安只有30里的皋亭山,

右丞相陈宜中畏敌逃遁。正月十九日,时任临安知府的文天祥临危受命,

被朝廷授为右丞相,前往皋亭山议降。掌权的太皇太后谢氏授意如能谈成,

可以让小皇帝向忽必烈称侄子,实在不行,称孙子也同意。正月二十日,

文天祥面见伯颜,说自己只议和,不议降,并要求元军先撤兵,后谈判。

伯颜大怒,扣押了文天祥。正月二十一日,谢氏率南宋君臣举国投降。

1276年阴历二月初九日,誓死不降的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动身前往大

都(今北京)。中途在镇江停留时,文天祥与同伴共12人于二月二十九日

夜设计逃脱,历尽艰险经仪征、扬州、通州(今南通)乘船回归南宋故土。

在长江口绕道先北后南迂回航行时,文天祥在船上写下了热诚感人的诗篇

《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

南方不愿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文天祥最

终回到浙江温州。此后,不愿降元的官员们拥立已经降元的南宋恭帝的幼

弟为帝,建立了苟延残喘的小朝廷。南宋故土一度只靠文天祥率军独撑残

局,最终寡不敌众,于1279年阴历十二月二十日在广东海丰的五坡岭兵

败,再次被俘。

元军押着文天祥,走海路经珠江口外的零丁洋,去进攻南宋小朝廷最

终的基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海疆)。文天祥在敌船中写下了《过零丁

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出自此诗。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1279年阴历十月初一日,文天祥被押送

抵达大都,安置在馆驿。元世祖忽必烈很欣赏文天祥的才能,他派已降的

南宋恭帝及多批降臣前来劝诱,文天祥不为所动,严词拒绝,后于十月初

五日被关进兵马司牢房(在今府学胡同)。

文天祥在关押三年期间,书写了几百篇诗词文章,以抒发爱国之情。

1281年夏季,在暑气、腐气、*气等七气的熏蒸中,文天祥大方挥毫,在

牢中写就了千古流传、掷地有声的铿锵之作《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

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唯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1283年初,元朝侦知有人联络

数千人,要起兵反元,营救文天祥。1月8日,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提审,

作最终的劝降,并许诺授予丞相官职。文天祥告知忽必烈:“一死之外,

无可为者。”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今北京交道口南大街)大方

就义,终年48岁。

文天祥经典爱国古诗词阅读【3】

《扬子江》

宋朝·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愿休。

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

任右丞相,赴元军谈判被拘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

景炎元年(1276),他在从南通往福州拥立端宗以力图恢复的途中,作《扬

子江》一诗述志。景炎三年(1278),他因兵败被俘,坚持了四年的狱中

斗争,终以不屈被害。

文天祥经典爱国古诗词阅读【4】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宋朝·文天祥

天地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蛩四壁。

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寒蛩一

作:寒虫)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

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赏析

此词作于公元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八月。公元1278年(祥兴元

年)十二月,文天祥率兵连续与元军作战,兵败,文天祥与邓剡先后被俘,

一起押往大都(今北京)。在途经金陵(今南京)时,邓剡因病暂留天庆

观,文天祥连续被解北上。此时邓剡写了一首《酹江月·驿中言别》赠行

诀别,文天祥写此词酬答邓剡。二词均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韵。

成复国大业,词人心情由悲转壮,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布满信念。

下片言别。“堪笑”三句称赞自己和邓剡身不由己,随秋风流落在秦

淮河畔,既点明时间、地点,又写出自己身陷囹圄的悲伤。公元1276年

(宋德祐二年),文天祥出访元营,因痛斥敌帅伯颜,被拘押至镇江,伺

机脱逃,在淮水之间和敌骑数次相遇,历尽困难才得南归。这次,又抵金

陵一带,故称“重来淮水”。“镜里”二句以自己矢志不渝、坚贞不屈的决

心答复邓剡赠词中坚持操守的鼓励。“去去”三句,写他设想此去北国,

在沙漠中依依回首中原的情景。收尾两句,更表达了词人的一腔忠愤:即

使为国捐躯,也要化作杜鹃归来,生为民族奋斗,死后魂依故国,他把自

己的赤子之心和满腔血泪都分散在这结句之中。

此词作于被俘北解途中,不仅没有无望、悲伤的叹息,反而表现了激

扬大方的气概,忠义之气,凛然纸上,酷热的爱国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文天祥的词是宋词最终的光芒。在词坛布满哀叹和悲观气氛的时候,他的

词犹如沉沉夜幕中的一道闪电和一声惊雷,让人们在无望中看到一丝盼望

之光。此词欢畅淋漓,不假修饰,无齐蓬之痕,绝无病呻吟之态,直抒胸

臆,苍凉悲壮。王国维《人间词话》曰:“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地。”

文天祥用生命和鲜血为“燃料”照亮了宋末词坛,可谓当时词坛中一颗刺

眼的星辰,给人们留下了无比壮烈和崇高的最终印象。

文天祥经典爱国古诗词阅读【5】

《南安军》

宋朝·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赏析

一二两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风光。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

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

“风雨”对比,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

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

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颔联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独,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格外沉

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原来可以回到家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

由,虽经家乡而如同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

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比,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颈联两句承首联抒写悲愤。上句化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名

句。而说“山河千古在”,意思是说,宋朝的山何是永久存在的,不会被

元朝永久占据,言外之意是宋朝还会复兴,山河有重光之日。下句是化用

丁令威化鹤歌中“城郭犹是人民非”句意,是说“城郭之非”只是临时的,

也就是说,宋朝人民还要连续反杭,连续斗争,广阔的城池不会被元朝永

久占据。这两句对仗整饰,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感情和自信念。

最终两句说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他出之以言,继之山行,

于是开头绝食,意欲死在家乡。而在绝食第五天时,即已行过庐陵,没有

能死在家乡。又过了三天,在监护人的强迫下,只好开头进食。诗中用伯

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

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见《史记·伯夷列传》),表示了蓄不投降的

决心。“饿死真吾事”,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察然,而且有实际行动,不是

徒托空言,感人肺腑。

这首诗化用社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剧烈的爱国感情,显

示出民族正气。这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对

杜甫的诗用力甚深,其风格亦颇相近,即于质朴之中见深厚之性情,可以

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作品。

帝昺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最终一个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

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

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03:57: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67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单名数
标签:山河千古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