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成本管理成为现代企业非常关注
的问题。研究现代成本管理,是一个既有一定意义,又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拟对此
作一些简单的分析。
成本效益理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
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成本管理的目的可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这就是
成本论成本的狭隘观念。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下,产品实行统购统销,企业的产出等于企业
的收入。因此,降低产品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企业的收益,企业必然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
降低产品成本上,而陷入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管理成本的滞后状态,不能为决策提供所需要
的正确信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企业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
降低成本。因为,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其产品能在市场上实现的效
益。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获得经济效益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始
终是现代企业管理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
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
今天,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
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与企业管理的这一基本要求相适应,企业成本
管理也就应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以一种新的认识观——成本效益观念看待
成本及其控制问题。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
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
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尽可
能少的成本付出”与“减少支出,降低成本”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不
就是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它是运用成本效益观念来指导新产品的设计及老产品的改进工
作。如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如在产品的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某一功
能,会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那么,尽管为实现产品的新增功能会相应地增加一
部分成本。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
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的。又比如,企业推广合理化建议,虽然要
增加一定的费用开支,但能使企业获取更好的收益,引进新设备要增加开支,但因此可节省
设备维修费用和提高设备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为减少废次品数量而开发的检验
费及改进产品质量等有关费用,虽然会使企业的近期成本有所增加,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和生产效益会因此而逐步提高;为充分论证决策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及先进合理性而发生的费
用开支,可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使企业获取最大的效益或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这些支出都
是不能不花的,这种成本观念就是体现了“花钱是为了省钱”的思想,即为了长期的大量的减
支(相当于现时的机会收入或未来的真实收入)应该支出某些看来似乎高昂的费用,这都是
成本效益观念的体现。
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日常成本管理中,应对比“产出”看“投入”。研究成本增减
与收益增减的关系,以确定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成本预测和决策方案。
战略成本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的不断创新,现代成本管理的范围日
益扩大。传统的成本管理范围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过程,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
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然
而,对于处于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我国企业来说,成本管理更有必要注意企业外部环境的
影响,应该把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放在整个市场中予以全面考虑,树立战略成本的理念。
战略成本管理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竞争的必然结果。近二十年来企业环境发生了
急剧的变化,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为了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战略成本应运而生。不言而
喻,成本是决定企业产品或劳务在竞争中能否取得份额以及占有多少份额的关键因素,而影
响竞争成本的核心是企业的战略成本,而非传统的经营成本。
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有利于更新成本管理的观念。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
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不可否认,在成本管理中,节约作为一种手段
是不容置疑的,但它不是唯一的手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
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成本效益。从战
略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的这一目标,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
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如果企业以较低的成
本升幅,而取得更高的使用价值,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何乐而不为。企业在
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取决于以同样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更优的使用价值或以较低成本提供相
同的使用价值。企业采用何种成本战略,取决于企业整个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成本管理
必须为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服务。
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与实施,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许
多大公司设立了诸如“研究开发部”、“战略研究部”等企业战略研究机构,而在实际运用中更
多的着眼于战略经营、战略管理方面,较少涉及战略成本管理。企业管理作为一个完善的系
统,战略成本管理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正确引进和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是我国会计管理值
得深思的问题。
企业资产重组与并购是当前我国企业界的热门话题,我们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简要分析
一下四川峨铁重组的价值链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和竞争优势。
川投集团通过电冶结合的方式整体兼并峨铁厂从而控制四川峨铁(现更名为“川投控股”)一
举带动搞活了嘉阳电厂、嘉阳煤矿和峨铁三个国有企业,这种将几家劣势企业重组从而发挥
出整体效应的办法,在我国资产重组中具有典型意义。重组后对峨铁而言,占生产成本60%
的电价将大幅降低,每年由此可节约成本几千万元,同时通过调整,峨铁的铁合金产量可以
上一个台阶,实现规模经济,单位固定费用大为降低。对嘉阳电厂、煤矿而言也有一个稳定
的销售市场,使其销售费用大为降低。同时川投集团还购并了长钢股份,也为峨铁的铁合金
销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难发现,这一系列重组并购的内部价值链可以简化为:嘉阳煤矿
——煤嘉阳电厂——电峨铁厂——铁合金长钢厂等,上述价值链中每一作业消耗资源,导
致成本和产出效益。
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
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领域,把重心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诸如生产关
联、采购关联、技术关联、竞争对手关联中的成本分析等,有利于企业正确进行成本预测、
决策,从而正确选择企业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企业
整体经济效益。
现代企业正面临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挑战,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和管理现代化的今天,企
业管理者的行为时时刻刻要涉及到战略问题。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者确定战略成本目
标,在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到达目标的战略和一系列行
动计划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在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
充分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既是成本会计的中心也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其重要地位无庸置疑。传统的成本计算
包括以汇总、分配、再汇总的形式计算制造产品成本,也包括以标准成本为核心手段进行成
本预算。然而,在现代成本管理中,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飞速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多年的
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些新的成本计算方法,其中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dCosting,ABC)
在欧美已经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ABC在提供更为精密、真实的成本信息方面功不可没。
作业成本法(ABC)是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
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核算是基于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间接
费用或间接成本分配不真实而提出来的。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分
配标准一般采用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台时,这种分配方式在以前起过积极作用,即在产品品
种少或间接费用数额不大的情况下比较适用,一般不会对产品成本水平产生较大的冲击波。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企业生产产品品种较多,工时或机器台时在各产品间很难精确界定,
又由于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较高,分配也难以做到合理。在作业成本制度下,成本归属从因
果关系出发,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不在各产品间直接分配,而在各作业项间进行分配,这样
就体现了费用分配的因果性,从而使作业成本乃至产品成本的计算较为准确。
在ABC下,作业成本可分为四个层次:(1)产品单位成本。即与生产单位产品有关的直接
耗费,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与产量成正比例关系。(2)生产批次成
本。即与生产批次和包装批次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生产某批次所需要的生产准备成本、清
洁成本、质量成本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生产批次的多少。(3)产品维持成本。即与
产品种类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获得某种产品的生产许可、包装设计等方面的成本。该层次
的作业成本取决于产品的范围及复杂程度。(4)工厂级成本。即与维持作业生产能力有关的
资源耗费,包括折旧、安全检查成本、保险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组织规模和结构。
作业成本概念的提出深化了人们对成本的认识。传统成本理论认为: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
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和。传统成本理论的成本概念揭示了成本的经济实质(价
值耗费)和经济形式(货币资金),但没有反映出成本形成的动态过程。ABC法有效地弥补
了这一不足。它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描述为一个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
合。其中,作业推移的过程也是价值在企业内部逐步积累、转移,直到最后形成转移给顾客
的总价值(即最终产品成本)的过程。ABC法通过作业这一中介,将费用发生与产品成本形
成联系起来,形象地揭示了成本形成的动态过程,使成本的概念更为完整、具体。
与传统成本制度相比,作业成本计算采用的是比较合理的方法分配间接费用。该方法首先
汇集各作业中心消耗的各种资源,再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按各自的作业动因分配到各产品。
归根到底,它是采用多种标准分配间接费用,是对不同的作业中心采用不同的作业动因来分
配间接费用。而传统的成本计算只采用单一的标准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无法正确反映不同
产品生产中不同技术因素对费用发生的不同影响。ABC法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都视为产品
消耗作业所付出的代价同等对待。对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分配,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并无差别;
对间接费用的分配则依据作业成本动因,采用多样化的分配标准,从而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
大提高。因此,从制造费用的分配准确性来说,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成本信息比较客观、真实、
准确。从成本管理的角度讲,作业成本管理把着眼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通过对所
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动态反映,可以更好地发挥决策、计划和控制作用,以促进现代成本管
理的不断提高。
另外,“目标成本计算”已经崛起为成本计算的生力军,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所谓“目
标成本计算”,并不仅仅局限于产品设定成本目标,从其利用目的来看,它在开发准备、确
定设计制造方针、投产准备、物流和定价各个领域均可实施;其计算对象已从产品或部件这
类实物对象扩展到了抽象的功能对象;其计算基础则从财务会计基础转向管理会计基础,其
计算内容也并非都是全部成本或平均成本,而可采用部分成本或增量成本;在计算方式上既
可以采用各成本要素别的逐项加计形式,也可以将成本要素加以划分后,逐个以物理特性为
基础进行理论的或统计学的分析计算,同时根据需要既可以概算也可以估算。这类成本计算
方法贯穿了从开发源流到销售服务的各个阶段,是现代成本管理不可或缺的要素。
总之,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企业必须改进成本计算方法,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使企
业获得更多的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成本动因观念
一般而言,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企业只有真正了解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才
能真正控制成本。传统成本管理只重视了有形成本动因,而忽视了无形成本动因。在传统成
本管理观念中,像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项目才是构成成本的主要因素,而产品的研究
开发、市场开拓、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等都与成本管理无多少关联。但事实上,一些有形的
成本项目往往并不是影响成本的最主要因素,而一些传统成本管理未能考虑的因素,如企业
规模、地理位置、产品的复杂性,甚至像厂房的规划布局、存货的内部传递及企业的管理制
度等因素,都会对产品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动因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形成,且一经形
成就难以改变,因此更要强调从战略予以综合考虑。据国外的研究表明,企业在生产开始之
前,已有85%的产品成本成为约束成本,即一些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实际
上是影响企业成本的关键因素,而传统成本管理能产生影响的部分,只占总成本的15%。
传统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而且一般为最终产品,因而,人们往往把成
本动因归结为生产数量。在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里,生产数量可通过产品的单位数来计量;
而在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中,直接人工小时数或直接人工工资通常被用作生产数量的替代
品。固然,在高度人工密集型的生产过程中,对成本动因作这种假定不会严重歪曲产品的成
本。因为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成本是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两者的耗费都直接与产品数
量有关;而制造费用又大部分是与生产时间有关的间接费用(主要包括机器设备的折旧费、
动力费和其他机器设备相关的费用),按直接人工工时或直接人工工资分配也较合理。至于
期间费用常常被认为只有发生期间相关,不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只是直接冲减当期利润。
但在高度自动化的现代制造过程中,直接人工成本比重日益降低,仅占生产成本的5%~10%,
而与自动化紧密相关的机器折旧费、动力费等需要分配计入不同产品的间接费用又大幅度增
加。在这种情况下,如仍以日益减少的直接人工工时或直接人工工资的比例来分配这些比例
不断增大的间接费用,会使产品成本严重失真。很明显,现代企业产品中的科技含量的增加,
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并非与产品生产数量直接相关,或者说至少不是只与产品数量直接相
关。如果还按照传统方法计算产品成本,会高估低科技含量产品成本,而低估高科技含量产
品成本。成本计算的错误导致企业生产决策的错误,这对企业来说,是足以致命的。因而,
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有必要按战略成本管理观点将传统的单一
的数量动因扩展为一系列的成本动因,通过对各种成本动因和相关成本之间进行分析,将单
一标准的分配改为按成本动因的多标准分配,从而正确地分配各项间接费用,正确地计算产
品成本。这样才能清晰地揭示哪些产品具有有效的盈利能力。特别是在传统成本管理下未予
考虑的一些无形的成本动因,如企业的规模、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企业内部结构调整,甚
至厂房的布局规则等,都会对产品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更应从战略上予以考虑。
另外,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除驱动成本的客观因素外,企业成本也会受到人为的主观
因素的驱动,即成本函数可表示为:成本=f(客观动因,主观动因)。正因为人具有最大的
能动性,人为的主观动因也应是驱动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综合素质、集体意识、企业主人翁地位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工人之间以及工人与领导
之间的人际关系等,都是影响企业成本高低的主观因素,因而也可将其视为成本的驱动因素。
从成本控制角度看,人为的主观动因具有巨大的潜力。实践表明,责任会计中对成本中心、
可控成本、责任成本的研究分析,对于改善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成本主观动因的研究分析,可进一步启发我们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一些新思路、
新观念。比如:
(1)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消除认为成本无法再降低的错误思想,对企
业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要求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
力是无究无尽的,人人应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
(2)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
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
束与激励机制。按照西方心理学家斯洛(A·Maslow)提出的人类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
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
需要。引入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就是要注重人的最高层次需求,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
求。这种机制强调的是人性的自我激励,不需要任何外在因素的约束。改变企业常用的靠惩
罚、奖励实施外在约束与激励的机制,实现自主管理,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
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总之,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应树立基于多动因理论的成本管理观念。不仅要重视
有形动因,更应该重视无形动因。不仅要注重驱动成本的客观因素,而且要注重驱动成本的
主观因素。这种建立在成本动因分析基础上的成本管理观念,往往可诱发产生出企业成本管
理的崭新思路和有效举措。
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
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忽视其他方面
的成本分析与研究,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环境
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
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一方面,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
造)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
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会涉及
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
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
行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在产
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就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
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
本、环境成本,等等。
再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心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
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
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可递延成本、未
来成本,等等。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这些管理决策成本落畴的研究分析,
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为保证企业作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
供基础。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03:29: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66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