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夔州在哪

更新时间:2022-11-28 02:38:17 阅读: 评论:0

石家庄高中录取分数线2018-马虎拼音


2022年11月28日发(作者:轻叩诗歌的大门)

百家讲坛讲稿康震唐诗的故事之杜甫第6讲杜甫死亡之谜

百家讲坛讲稿][康震][唐诗的故事之杜甫]第6讲杜

甫死亡之谜

第6讲杜甫死亡之谜杜甫生不逢时,他的一生见证了唐朝由兴盛到没落的历史进程,

战乱、饥荒、官场上的屡屡失意,使他的诗歌充盈着对那个时代的悲鸣,已近暮年的杜甫,

在四川度过了有生以来最安逸的一段日子,那么,杜甫为什么要放弃在四川稳定的生活杜

甫最终流落何方,有关杜甫的死因流传着很多版本,那么,杜甫的死亡到底有哪些不为人

知的故事呢?上一讲,我们讲了杜甫的草堂之谜,就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度过的岁月,这一

讲,来给大家讲一讲,杜甫去世前后的艰难岁月,也就是杜甫的死亡之谜,我们知道,杜

甫在成都的生活其实还是比较安逸的,因为他在成都这个地方有好几位做大官的朋友,做

他的靠山,所以他在政治上,在生活上,都能够拥有一个比较好的条件,但是,杜甫为什

么执意要离开成都呢?我觉得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成都对杜甫来讲只是一个暂时的避难

之地,而不是一个长久的乐业之地,要想做一番大事业,要想成就自己的理想,呆在成都

是不行,还要到中原地区去,所以我觉得这是杜甫离开四川,离开成都的一个根本的原因。

杜甫离开了成都,带着一家人乘舟沿江而下,来到了一个地方,就是夔州,夔州是什么地

方呢?就是现在四川的奉节县,奉节就是什么呢?就是李白写的那个“朝辞白帝彩云间”

的那个白帝城,他到了夔州以后,运气相当不错,为什么呢?夔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柏茂琳

对他特别好,这个好主要就表现在经济条件上,柏茂琳可能向朝廷做了请示,所以就把一

百多顷的田地交给杜甫进行管理,这一百多顷的田地是属于官田,杜甫是一个非常认真,

负责任的人,他非常精心的管理这一百多顷的公田,杜甫既然负责着这一百多顷官田的管

理,肯定也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好处和回报,换句话说,吃饭总归比以前是要富裕多了,我

们现在如果翻开杜甫在夔州时期的诗文就会发现,他在夔州就带了一年零九个多月,可是

就写了四百五十多首诗,杜甫现在流传下来的诗文一共也就一千四百多,这就说明什么呢?

他在夔州时期生活很富足,很安定。那么,因为这样一个缘故,给他的创作提供这样一个

经济的基础,按道理说这样一个很富足的,相当于一个中上层地主的一个生活,老婆孩子

热炕头,三十亩地一头牛,杜甫现在的生活看样子比这个要好得多,应该是安心的在这儿

住下来不就完了吗,没有,杜甫在夔州还是呆不住,他还想离开,我刚才说了,就是一年

零九个月。杜甫一直满怀着治国平天下的狂想,但生不逢时,仕途坎坷,求索半生,但可

以让这位诗圣施展宏图大志的机会却始终没有出现,在没完没了的颠沛流离中,杜甫总算

是在夔州过了一段富足日子,那么渴望祥和安定的杜甫为何在夔州只呆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是什么原因让他执意要离开夔州呢?为什么呀?大家禁不住要问,杜甫你不就是一直颠沛

流离,就想过上安定的生活吗,还是我刚才讲的那个理由,他认为在成都呆着尚且不是他

的久居之地,更何况一个小小的夔州,那么,他第一个理由就是他希望还是能够回到长安

和洛阳去,他不是那首诗里面写着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到死他都想

再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首都长安,因为那是他理想所系之地啊,这是第一个原因,就说

主观上有这样一个想法。第二,其实杜甫对夔州这个地儿没什么太好的印象,主要是这风

土人情有点格格不入,举两个例子吧,他写了一首诗叫《负薪行》,“薪”就是柴禾的意

思,这诗里写了什么内容?说夔州这个地方的女子到四五十岁了都是老姑娘嫁不出去,是

因为长的丑吗,不是,就是因为当地没有年轻男子,年轻男子都干什么去了呢?都当兵打

仗去了,要么是当兵打仗一去不回,要么是回来了也都变成老头子了,所以,这是一个很

重要的原因,因为当地的年轻男子成为了稀缺的物品,弥足珍贵,所以结了婚以后的家庭

是男主内女主外,男子在家里面做家务,女子上山砍柴拿到集市上去卖,而且还要冒着很

大的风险去贩私盐,所以在杜甫的这首诗里面的女子,虽然头上插着银钗,鬓边插着鲜花,

但是眼角挂着泪水,命苦呀,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种奇怪的风俗让来自中原地区的杜

甫看不惯。他还在一首诗里面写道:“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

鱼。”这地儿的风俗太奇怪了,我跟他们没法住在一块,为什么呢?每家都养着乌鬼,实

际上就是我们说捉鱼的那鸬鹚,一种水鸟,家家户户都养着捉鱼的水鸟,所以顿顿食黄鱼,

家家户户每顿都吃这黄鱼,那天天吃,谁受得了呀,尤其对于杜甫来说又是个北方人,这

还没完,说什么呢?说“岁月蛇常见,风飙虎或闻”今儿晚上出去散步,走到院子里突然

窜出一条蛇来,明天早上散步又窜出另外一条蛇,这就是说在南方潮湿地区,见到蛇对南

方人来讲,对夔州来讲是很正常的,可是对杜甫来讲受了很大的惊吓,他说:“塞俗人无

井,山田饭有沙”,这个地儿太奇怪了,没有水井,后面我们会讲到,夔州地方为什么不

便于打井呢?因为山势峥嵘崎岖,不好打井,怎么办呢?从山顶上把那竹筒一根一根的连

在一块,然后把那个水从山上引下来,所以没有水井,吃饭的时候,饭里面老有沙子,总

而言之吧,像杜甫从小是在洛阳出生长大,长期活跃在长安、洛阳这样的大城市,中原地

区的大城市,他养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的习惯,成都还罢了,我们前面说

过,成都这个城市虽然偏居西南一隅,但是它有九十万人口,是个大城市,是整个西南地

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可是像夔州是一个特别小的地方,所以那种异族的文化特色,那种地

域的文化的特点,就特别的突出,这个对于杜甫来讲,确实很难接受。我讲这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有他政治上的因素,也有他生活上的因素,使得杜甫就想离开夔州,虽然这个地方

能给他提供不错的生活条件。公元765年杜甫带着家小离开了夔州,此时的杜甫已经五十

七岁,已是暮年,虽然年老体衰,而且百病缠身,但他并不悲观失望,凭着一股英雄暮年

的悲壮之气,他仍就打算回到长安能够有所作为,那么,杜甫这一次会如愿以偿吗?他将

面对的又将是怎样的艰辛之路呢?可是你知道,他想回长安、洛阳,这是他想,他倒也能

回得去呀,一方面来讲,从杜甫的诗文能看出来,朝廷对杜甫这样的人不感冒,第二来讲,

就杜甫个人的身体来说,也实在经不起做官,尤其是做些实际工作的折腾,这时候杜甫都

快六十岁的人了,所以这就是个念想,他出了夔州就马上得寻找一个可以依附的地方,他

就把自己家里人老婆孩子先安排在湖北的当阳,他自己先去了湖北的江陵,为什么呢?江

陵那地方的当官的好几位都是杜甫的好朋友,好朋友归好朋友,我们也发现杜甫这一路上

碰到的好朋友也不少,老朋友也不少,真正能够给他提供自始至终一条龙的这种生活支持

和服务的很少,前面讲过的也就是成都和夔州这两个地方。那么,现在他不是在江陵这儿

又周旋嘛,想得到支持嘛,半天周旋不下来,结果在当阳的孩子们就给他寄来口信,怎么

说呢?他诗里面说:“暮年漂泊恨,今夕乱离啼,童稚频书札,盘餐讵糝藜。”什么意思

呀?说我还在江陵这个地方跟我这当官的朋友在周旋,希望得到他们的资助,可是在当阳

的孩子们来了口信说了,我们每天都喝那玉米面糊糊,野菜糊糊,这个都喝不上了,快饿

死了,那意思是老爸赶紧做决策,咱们到底到哪儿去呀,所以他收到这个信之后,心里面

就非常着慌,没办法,赶紧把家里人又接来,沿江继续南下,经过了洞庭湖,经过了现在

的湖南长沙,经过了南岳衡山,一路往南走,最后走到哪儿来了,经过了几千里,我们现

在说的时候很轻松,经过了几千里,但是你想想,让咱们自己坐在一艘并非现代化的木船

上,你走几千里的路,不得风湿病才叫怪了呢,刚才说了,他在夔州为什么不习惯,他本

身就是个北方人,你叫一个在中原地区生活了几十年的人,常年的生活在船上,他能不得

病吗。经过几千里的跋涉最后到了衡州,就是现在的湖南省衡阳市,他为什么到这儿来?

他有一个特好的朋友,叫韦之晋,在这儿做刺史,衡州市市长,挺好的,走了几千里来投

奔的一个人,那肯定是铁哥们,起码对他是赤诚相见,可是杜甫的命真的是太差了,他命

真的不好,这就是造化弄人呀,怎么回事?他刚一来这韦之晋就调回到潭州,就是现在的

湖南长沙做刺史去了,这也没事,反正我找的是你,我对潭州,对衡州都没什么兴趣,对

你有兴趣,找的就是你呀。这位韦之晋到了潭州没多长时间就病死了,他失去了支柱,这

个对杜甫来讲的确打击非常大,好了,韦之晋去世了,总不能老在潭州呆着吧,还得去找

个地儿。往哪儿走呢?还得往南走,南边在哪儿呀?就是湖南的郴州,他干吗去郴州呀,

就是郴州刺史是他的族舅,我前面说了杜甫他们家亲戚关系特别复杂,在他的诗里面总是

出现一些姓崔的舅舅,因为杜甫的母亲家里是姓崔氏,但是是他的族舅,不是亲舅舅,好

了,他就去投奔他这位舅舅叫崔伟,还没走到郴州呢,走到半途有个地方叫耒阳,就是现

在的湖南耒阳县的方田驿,突然发大水,江水上涨,而且吹的是南风,我们都知道他朝南

走,可要吹南风,那船就走不动了,这一发大水他这个船就静止在水上,前不靠村后不靠

店,离郴州还有四十里的水路呢,这可怎么办?一饿有饿了五天,我们都知道发洪水的时

候那水可不能乱喝,怎么办?还算好,这个耒阳县的县令姓聂,我们在这儿尊称他为老聂,

他给杜甫一家人写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慰问信,并且送来了上好的牛肉和美酒,白酒,这

下解决大问题了,吃了聂县令送来的牛肉,喝了他送来的白酒之后,一家人总算是从饥饿

的状态当中翻过身来了,翻过身是翻过来了,可是从这儿开始,就有一个关于杜甫**的流

传,跟耒阳有关,跟这吃牛肉有关,跟喝这个白酒也有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包括

在现在的研究界里,也还存在一种争论,认为杜甫就是在耒阳去世的。唐朝是个诗人倍出

的时代,但也是诗人们非正常**最多的朝代,如“七绝圣手”王昌龄被人杀死,而初唐四

杰中的王勃坠海受惊而死,卢照邻因不愿受疾病的折磨投水而死,骆宾王则下落不明,有

被杀、自杀和逃命等诸多传说,那么,关于杜甫之死又有哪些说法?根据史书记载,当时

耒阳的县令在洪水退后,派人寻找杜甫,却没有找到,因为杜甫已经死去,就在耒阳城北

筑了一座空坟,以纪念这个苦命的诗人,那么,这又会引出人们对杜甫死亡的哪些猜测呢?

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什么呢?就是他到耒阳的时候,大概是四月份,不到五

月份,可我们都知道,现在北京四月份天气就开始转暖了,那么在湖南那个地方,在南方,

四五月份的时候天气比较暖和,这时候县令把牛肉白酒送给他吃,饿了这么长时间,杜甫

和他的家里人肯定是吃了好多,吃了不少,也可能是吃的太急了,也可能是吃的有点太多

了,总而言之,可能有点撑着了,引起了肠胃的疾病,所以去世了,古人对这个事有个比

较文雅的说法,叫饫死,这是第一种说法。还有第二种说法跟天气暖有关系,就说什么,

送来的这个牛肉,因为他在船上,他也没有个冰箱,也没有个冰块把它冰镇起来,可能吃

了一部分觉得剩下这部分,虽然说有点受热了,可能有点变质了,甚至有点变味儿了,舍

不得扔掉,也吃了,吃了以后食物中毒,去世了,这是第二种说法。第三种说法是什么?

既不是饫死的,也不是淹死的,当时正在发大水,持这种观点的人有一个论据说什么呢?

说到了唐玄宗的时候,唐玄宗不是做了太上皇吗,回到了长安,寻访开元天宝年间的旧臣,

其中就提到杜甫,所以就追寻杜甫的寻踪,刚才这位好心的聂县令,害怕上面怪罪下来,

怎么着,你给杜甫送的牛肉,你给杜甫送的白酒,最后让杜甫送了命,他害怕背了这个罪

名,就说发大水,遭了大水给淹死了,这是三种说法。可是,我们如果认真地去研究杜甫

的诗文,就会发现杜甫并没有在耒阳去世,原因是什么呢?他有一首长诗叫《回棹》,就

是调回船头的意思,在这首诗里边,他给我们指出了他行路的一个路线图,就是他没有从

耒阳大水退了之后,接着去郴州,而是调转船头回棹,回到哪儿,想要回到潭州,长沙,

从那儿我们的杜甫想去哪儿呢?他想北上去汉阳,襄阳,也就是现在的武汉,甚而至于,

也许他有一种梦想,想回到他阔别多年的故乡洛阳,也想回到能够实现他人生理想的长安。

但是,我们说他的身体的状况,早已经不允许再实现这个梦想了。杜甫日夜向往长安,似

乎只能永远留在他的记忆和期盼中了,长时期的贫穷,疾病、漂泊和忧愁,使杜甫的生命

孤舟已经不可能回到长安,那么,杜甫如何度过他生命的最后旅程?究竟是什么让杜甫发

出了纵使能赢得“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的感叹呢?在一种什么样的境遇下,杜甫

一步一步走向了**的边缘呢?虽然他没有在耒阳去世,可是五十九岁的杜甫离他的**的界

限是越来越近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有这么几个理由?第一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了,可是这

个宦官当权,藩镇割据,使得中央的集权遭到很大的破坏,而且由于各地的军阀不断的叛

乱,吐番和回纥的军队不断骚扰,侵袭唐代的边境,甚至骚扰唐代的首都长安洛阳,使得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境内的政治经济的秩序,依然处在混乱的格局当中,所有这些都对关

心民生疾苦和国家形势的杜甫来说,身心上遭到了很大的伤害,这个对他的精神上是个很

大的刺激。第二,杜甫从四十岁以后,一直过着漂泊的生活,这种飘荡的生活,给他的身

体、肉体,带来巨大的伤害,使他身患各种疾病,根据我们现在知道的资料,杜甫患的一

种主要的疾病,在他的诗里面叫做“消渴症”,这个消渴症其实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糖尿

病,这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呢?就是血糖很高,排尿很频繁,口老是很渴,老想喝水,杜

甫曾经在自己的一首诗里面说:“我多长卿病,日夕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

它里面说到长卿病,这个长卿是谁呢?就是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也患有糖尿病,所以他就

用这个长卿病来代替说自己患的其实也就是这个糖尿病,我们前面还讲过,他在夔州的时

候,夔州这个地方凿井很困难,所以家家户户没有水井,都是怎么样呢?从山上用这个竹

筒一节一节地把水引下来,如果石头滑落了,或者别的什么原因,有时候竹筒就会发生断

裂,发生脱落,一断裂一脱落这个水就下不来,有时候这个水就断的特别是时候,正是杜

甫糖尿病犯的时候,就是想喝水,可就是没有一滴水,怎么办呢?就得派一个仆人到山上

去找断的管子。他有一首诗写得特别好,怎么写的呢?他说:“病渴三更回白首,传声一

注湿青云。”写得非常好,他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这个水不是一直都供应不上吗,他就派

这个人到山上去找水,找了一整天还没有回来,等呀等呀,等到三更半夜的时候,突然听

到竹筒里面的水丁丁当当地滴来在瓮里面,听到这个声音之后,杜甫特别高兴,他感觉是

什么呢?就好像是这个泉水从青云之上落到了他们家里,一路上都把山间的白云打湿了,

本来是个挺烦人的事,本来是个挺痛苦的事,但是杜甫这么一写就很富有诗意,这就是诗

人在痛苦的时候,也有一种诗意的痛苦,赋予了这个诗一种美感,我们在读的时候好像自

己也喝到了那个从山顶上引下来的水一样,无比的清凉可口,可是对杜甫来讲是个很痛苦

的事情,因为老是口渴,因为患有糖尿病,而且这杜甫非常地嗜酒,特别喜欢喝酒,他曾

经在自己的一首诗里面说:“春复加肺气,此病盖有因,早岁与苏郑,痛饮情相亲,二公

化为土,嗜酒不失真。”什么意思啊?说我不但得了糖尿病,我还得了肺病,为什么得肺

病呢?检讨一下原因,我原来跟我两位朋友都特别喜欢喝酒,现在这两位朋友早就去世了,

可是回想起来,我这个肺病肯定跟当年喝酒有关系,这是肺病。除了肺病还有什么病呢?

就是风痹症,他曾经在诗里面说:“老妻忧坐痹,**问头风”什么意思?说我老婆很关心

我,他老问我说“你今天身体哪个地方又发麻了吧,哪个地方又不太挺使唤了吧。”“他

的女儿老问他说:“老爸你最近是不是又偏头痛了”,这是什么呀,他有这个风痹之症,

换句话说,有时候太劳累了,做事情太专注了,可能会引起身体的局部麻痹,甚至可能短

期的有半身不遂的现象,老有偏头痛,或者得这个头风。还有什么病呀,还有疟疾,打摆

子,有诗为证。说“峡中一卧病,疟疬终冬春。”从冬天到春天,这疟疾就没停过,一直

在打摆子,当时又没有奎宁,这病切得熬呢,熬到什么时候?这病走了这病人才消停,这

是疟疾。还有什么病呢?还有,就是由于他有糖尿病,由于他有风痹症,由于他患有疟疾

等等这很多种疾病,大家集合起来,折磨他,所以出现了很多非常糟糕的临床症状,其中

一个是什么呢?右胳膊有点瘫痪,不好使了,由于瘫痪不好使,好不使用它,所以这个胳

膊肌肉有点萎缩,他在诗里面怎么说呢?就是:“右臂偏枯半耳聋,悠悠伏枕左书空”这

个胳膊废了,没法写字,耳朵也聋得差不多了,他说“我瘦书不成,成字读亦误。呼儿具

纸笔,隐几临轩楹,作诗呻吟内,墨澹字欹倾”这个意思就是说写出来的字不认得,家里

人都认不得,墨一会儿浓一会儿淡,写出来的字跟点糖人似的,不好看,为什么?胳膊废

了,所以就是他完全成了一个什么呢?百病缠身的这么一个老人的形象。总而言之,我们

说什么呢?把不但在精神上遭受着离鸾之苦的琢磨,而且在肉体上也得忍受着长期以来病

痛的压迫,与此同时,从公元761年,也就是杜甫五十岁那年开始,几乎每年他的一些老

朋友都纷纷地离开了他,都去世了,算起来从公元的761年开始,杜甫五十岁的时候,每

年都有朋友去世,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我们来细细地看一看,在公元的761年

王维去世王维原来在长安的时候跟杜甫同朝为官,虽然说说不上感情有多深厚,但是毕竟

是同朝为官的官员,大家都是诗友,所以互相之间那种感情还是比较深厚的,王维在当时

诗坛上名气也很大,一代文宗,所以王维的去世对杜甫来讲也是非常悲痛。第二年,公元

762年李白去世,我们都知道,杜甫年轻的时候跟李白同游梁宋,纵马燕赵,杜甫写给李

白的诗,怀念李白的诗,想念李白的诗,思念礼的诗多达将近二十首,那么,李白也曾写

过四五首诗给杜甫,所以,杜甫对李白的感情那是非常深厚,李白的去世对杜甫来说也是

一个很沉重的打击。到了公元763年房琯去世,我们都知道杜甫能做官跟房琯有很大的关

系,他们俩原来是布衣之交,老百姓的时候俩人都是好朋友,房琯去世对他的打击更大,

等到了公元765年的时候,高适包括严武都先后去世,我们都知道高适,李白、杜甫在年

轻的时候也是特别好的好朋友,严武那就更不用说了,杜甫能在四川立住脚,在很大程度

上就是由于严武在这个地方做官,所以在去世的人里面,有他同朝为官的朋友,有他像对

待兄长一样这样的诗友,像李白,还有对他的生活,对他的人生产生过重大影响,并且对

他的生活提供了很大资助的,这样的一批官员、诗人都纷纷谢世,对于老年的杜甫来说,

未尝没有一种兔死孤悲之感,所以他经常在诗里边给他的朋友流露出将要不久于人世的那

样一种感慨,说“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津思捐躯”说你们替我完成“致君尧舜上”的

理想吧,我是不行了,等到你们做大官的时候,可别忘了我。这种非常悲伤的,非常绝望

的,感觉不久于人世的这种感慨,多次在诗里面流露出来。杜甫的晚年遭受着贫穷与疾病

的折磨,但也正是这种巨大的灾患和痛苦,成就了杜甫,使他从自身的经历体察到他人乃

至整个时代的艰难与痛苦,他那些伟大诗篇就是他一生悲苦的哀鸣,也是一个辉煌时代走

向总结的哀歌,有评论说,李白的死是浪漫主义,而杜甫的死是现实主义,那么从杜甫最

后的诗作中,我们如何感受诗圣最后的悲壮呢?好了,现在杜甫从潭州出发,往北要去岳

阳,在北去岳阳的船上,他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写完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见到杜甫有

新的作品出现,这首诗应该是杜甫的绝命诗,也是他的绝笔诗,这诗说道“书信中原阔,

干戈北斗深,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葛洪尸定解,许靖力

难任,家事丹砂诀,无成涕做霖”。这个诗的意思是什么呢?中原地区的亲朋好友长久以

来没有音讯,可是战火和鲜血我听说依然在京城蔓延和流淌,这个世道处处充满了险恶的

陷井,所以做人做事千万要小心谨慎,这是第一个意思。他接着说自从安史之乱以后,这

陇西、湖湘、巴蜀、河北等地是叛乱不断,干戈四起,但民生越来越凋敝,杜甫说自己,

说我自己久病不愈,身体非常地衰微,我担心早已经没有这个能力再四处漂泊,再在这个

船上漂泊下去,恐怕将要不久于人世,但是他只担心两件事说,他说我只恨我自己没有能

力再我去世之前安顿好,安排好我的家人,我只恨我自己的功名、事业一事无成,我想到

这些止不住是泪如雨下。我们都还想得起,李白去世的时候写过一首绝命诗,那时的李白

虽然非常的悲愤,但他的决名诗里依然有着坚定的毫不退却的自信,他是自信到底的一个

人。那么,在杜甫的这首绝命诗里,他依然关心着处在飘荡和动乱中的国家、朝廷,他依

然为自己的功名无成,而感到万分的悲痛,漂泊了半生的杜甫,就丢下了他的妻子、儿女、

兄弟,还有朋友,死在了北去岳阳的湘水之上,也死在了送他离开四川的那条旧船上,很

有意味的是,在湘水的东边,是传说中潇湘妃子哭泣的洞庭湖,在他的西边是大诗人屈原

投江自尽的汨罗江。那么,穷困一生的杜甫,这样一个大诗人,直到死都没有能够回到他

的故乡,一直等到他去世四十三年以后,才由他的孙子杜嗣业四处筹措资金,想尽很多的

办法,才把他爷爷的坟墓,才把他爷爷的尸骨迁葬回他的祖坟的所在地,也就是河南的偃

师市,埋葬在了杜甫最为崇敬的十三世祖杜预的身边。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02:38: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364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成语什么年
下一篇:芥读音
标签:夔州在哪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